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杨忠岱 《神州》2013,(32):131-131
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某种活动、某种技能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中学体育教学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努力激发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使学生享受体育锻炼的乐趣尤为重要,下面谈谈自己在体育教学中的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董立国 《神州》2012,(9):351-351
兴趣是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习的基础,是学习的动力。由于体育课的特殊性,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最终使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意识,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全面地发展。本文试图根据中学生的兴趣特点及心理特点对如何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进行探讨,以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3.
李广花 《神州》2013,(34):70-70
体育课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部分,肩负着发展学生体能,曾强体质的重要任务。但在实际教学中,体育课的这种功能和效果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出现了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阻碍了他们体能的发展。要想圆满地完成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提高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必须找到适合现代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并对他们身心健康发展有促进作用的体育课模式。快乐体育的出现顺应了广大体育工作者的方向。以兴趣学习为切入点,大大提高了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和兴趣感。本文从教学目的的明确性、教学方法多样性、运用激励教学方法的重要性三个方面,就如何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参与体育课教学的兴趣性加以阐释。  相似文献   

4.
陈美会 《神州》2011,(1):43-43
影响学生体育兴趣主要因素是多方面的,而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体育兴趣呢?  相似文献   

5.
徐海燕 《神州》2011,(5):67-67
随着体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级各类学校代体育的认识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体育课不仅仅只是锻炼学生身体,也是对学生身体,也是对学生的心理,自主能力,请该,参与态度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然而学生对体育运动和体育课的兴趣热爱度是不一样的,往往喜欢体育运动而不喜欢上体育课,通过对某校初高中部分学生的问卷调查和个别谈话,结果表明,体育意识,健康意识,场地器材及教材教法的陈旧是影响学生体育课兴趣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张卫平 《神州》2012,(15):314-315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点,让学生在“玩”中自主学习,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玩”中自主学习跟“放羊”式的教学有着本质上的区别,我们所说的“玩’’是有控制的、开发式的,是以培养小学生对体育曲兴趣和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习惯为目的的,是做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初中体育教学的时候,进行规定体育教学内容的同时,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的组织学生进行较为丰富和有趣的体育活动,可以更好的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体育课充满乐趣和期待,从而保证学生在玩的同时实现了身体和心理的协调发展,竟然达到了体育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王顶 《神州》2012,(9):48
对绵阳市城区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影响绵阳市城区中学校学生体育兴趣的主要因素有:运动的兴趣程度,运动的参与动机,运动项目的特点,自身条件,周边人群,体育教师,场地器材等。旨在揭示绵阳市城区中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特征,并提出激发和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具体措施及建议,为绵阳市城区中学生培养良好的体育兴趣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9.
齐竞先 《神州》2020,(6):145-145
体育这门课程一般主要属于户外运动形式,与其他课程相比,更能引起小学生们的喜爱,然而现在很多一般在参与之后就很快失去了兴趣,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学方式方法不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导致参与性降低。小学生都是爱玩好动的,最喜欢做游戏,体育游戏就有多方面的重要优势特点,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参与热情,从而改善传统教学落后的面貌。在小学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体育游戏的运用,教师应该结合实际教学任务进行合理规划设计,要科学组织教学纪律,还要不断创新体育游戏形式,从而确保良好的寓教于乐效果。  相似文献   

10.
莫奇 《神州》2012,(10):206-206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而乌中斯基也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教师应通过教学和组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  相似文献   

11.
马辉 《神州》2012,(6):325-326
怎样才能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呢?应该加强学生对体育的兴趣,而这个也是当前学校体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就当前中学体育的现状来讲。要增强学生对学校体育的兴趣,影从以下几点谈起:一、认真的组织教学,关注学生的兴趣二、激发体育需要,唤醒学生的兴趣三、应注重学生情感培养,增加学生的兴趣四、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  相似文献   

12.
陈曙  罗永华  何斌 《沧桑》2009,(5):208-209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兴趣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本文结合课程标准,阐述了兴趣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探讨了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途径,以期达到提高体育课教学的质量,促进体育课程改革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荆志国 《神州》2012,(31):85-85
兴趣是学习的源泉和动力,是最好的老师,也是上好一节课的必要前提。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方法和途径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不仅爱运动而且更爱上体育课。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呢?  相似文献   

14.
何茵 《文史月刊》2012,(Z3):235-235
素质教育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而体育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在锻炼身体的过程中感受到快乐,意在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学习兴趣的提高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还有助于集中他们的注意力。因此,在体育课中全身心地投入是对学生学习疲劳的一种转移,体育老师要想使体育课程发挥良好的效果,就要使学生"教玩结合,寓教于玩".  相似文献   

15.
卢学 《神州》2012,(22):200-200
我们知道兴趣是人类认识事物和从事各项活动的倾向。实际教学中发现,影响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一个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不高。我根据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结合新课标的实施要求,对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途径进行探讨,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学校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相似文献   

16.
尹红松 《神州》2014,(8):133-133
<正>在体育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自觉锻炼的习惯、体育健身的能力、克服困难的毅力和终身体育的意识,这是摆在每个体育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兴趣是激发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是干好每一件事的前提,兴趣在体育教学中同样也扮演者尤为重要的角色。但是当前体育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陈旧、教学内容设置不合理等其他原因导致体育课堂死气沉沉,毫无新意,严重导致中学生体育兴趣的缺失。一、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黄聪敏 《神州》2013,(35):275-275
针对不同年龄的心理和生理特征,美国的学校体育在体育课堂和运动训练中引进了诸如“Exergaming (游戏程序)”的信息化教学手段,经验证,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上体育课的兴趣。也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且给学生提供了一种媒介,通过它大家可以共同探讨体育活动及健康生活的方式。  相似文献   

18.
王啸 《神州》2012,(12):282-282
长期以来,体育教育在课堂教学中,主要还是习惯于让学生通过身体练习来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不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和习惯。新课程的理念,要求教师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来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让全体学生主动参与体育运动,享受体育锻炼带来的乐趣。所以,如果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在体育教学中教师也就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因此,体育教师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9.
曹建萍 《神州》2013,(20):57-57
体育活动能改善一个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使人脑清晰,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养成良好的品质。那么,怎样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品质呢?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20.
体育活动能改善一个人中枢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分析综合能力,使人脑清晰,思维敏捷,促进有机体的生长发育,能调节人的心理,使人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养成良好的品质。那么,怎样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健康体魄和良好品质呢?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精神和审美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成功观念;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习惯;通过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