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梁宪华 《文博》2007,(5):89-94
清初,宫廷戏曲沿袭明朝旧制,演戏由教坊司承应。康熙中期设立南府,南府隶属于"内务府"。乾隆时期南府设大总管一名,七品后升为六品。南府演员分[1]  相似文献   

2.
杨勇  刘岳 《收藏家》2013,(7):3-14
造办处档案是研究清代宫廷御用品的第一手资料。2005年《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出版,系统地公布了雍正至乾隆时期宫廷御用品制作、修复、收藏等方面的材料,为相关研究提供了很大便利。  相似文献   

3.
清代是中国铜镜日趋衰落的时期,但宫廷内府制作铜镜具有特殊性。其中,仿古铜镜是宫廷制镜的重要构成,尤以乾隆朝最盛。本文基于乾隆朝三个宫廷仿古铜镜个案,探讨其形制纹饰设计的种类与来源,分析了制作仿古镜的机构与程序,以及宫廷收贮方式与贮藏地点,认为乾隆朝内府制仿古铜镜的设计与制造既崇古又创新,具有独特细腻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乾隆时期是清代制工的高峰期。乾隆皇帝爱工如命,为能拥有一件好的玉器不遗余力。因此,这时期的宫廷玉器堪称我国古代玉器制作艺术的经典,从选材、雕刻技术以及纹饰图案和器物造型的设计等方面都是历代玉器无法相比的。乾隆时期的制玉材料十分讲究,主要以新疆的和图玉为玉材。尤其是在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以后,新疆叛乱彻底平定,清政府完全控制了主要的玉材地——新疆和解河。这就为制造精美的宫廷玉器提供了条件。新疆和闻玉分为白玉、青玉、碧玉、青白玉等,还有较为罕见的黄玉、墨玉等工材。从玉材上讲,乾隆时期所用的玉材…  相似文献   

5.
乾隆皇帝对玉器有着深刻的理解,他不仅亲自指导当时玉器的生产制作,而且倡导兼收并蓄,治玉时吸收古代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发挥地方工艺特长,制作了大量的时作玉和仿古玉,将宫廷玉雕推向了集大成的历史高峰。我们常常称这一时期的宫廷玉雕为"乾隆工"。本文重点剖析了乾隆时期宫廷玉雕的工艺特征,诠释了"乾隆工"玉器的概念及其在玉料、工匠和设计等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马云华 《故宫博物院院刊》2022,(5):111-121+138-139
乾隆时期清宫佛衣的制作曾盛极一时。本文以故宫博物院现藏实物和造办处档案为第一手资料,从分类、制作、工艺、样式及风格特征等方面对清宫佛衣加以梳理,力求呈现乾隆时期兼容传统佛衣披着规制和宫廷审美理念的清宫佛衣之全貌,以揭示清代宫廷佛衣的整体特征。  相似文献   

7.
乾隆帝本人及乾隆时期宫廷与古琴之关系,是清代宫廷史研究中一个值得关注的领域。本文自现存乾隆朝宫廷藏琴实物入手,以《活计档》、《奏销档》、《陈设档》等清宫档案及《清高宗御制诗》等文献为凭,还原了乾隆皇帝对宫廷藏琴的整理、鉴赏、评级、著录过程,以及宫廷古琴陈设、制作与使用情况。此外,作者考订了《乾隆御题琴谱册》实为乾隆朝宫廷藏琴著录;论证了宫廷琴人唐侃与斫琴家唐凯实为一人。期使学界对这些文物、人物有更为丰富、深入的理解,为乾隆帝与古琴、礼乐制度关系的深入研究打下史料基础。  相似文献   

8.
齐玫 《收藏家》2009,(6):51-58
四.乾隆朝制玉工匠:乾隆时期玉器之所以能达到古代制玉的最高水平,除乾隆帝爱玉玉料质优量足外,与一批技艺超群的宫廷玉匠及相关的富廷画家、刻字匠等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9.
刘辉 《文物》2013,(8):88-94
清乾隆时期,用通景画装饰宫廷苑囿成为一大潮流[1],而其中一部分有着乾隆皇帝御容的通景画被揭下保存,供奉于寿皇殿。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幅大型通景画《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2],较为真实地反映了当时宫廷生活场景,保留了珍贵的历史信息。一《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创作时间与作者《乾隆古装雪景行乐图》为绢本设色,纵468、横378厘米(图一)。画面描绘了乾隆皇帝在一处园林中赏雪的情景。园林中山石嶙峋,曲折有致,前有一条河道蜿蜒穿过庭院。乾隆  相似文献   

10.
乾隆时期,是清代宫廷集锦墨制造的高峰期,御墨的包装在承袭旧制的同时不断创新,大量墨品囊匣被修补或重新制作,使得"古墨"以及"乾隆御墨"得到了妥善保存并传之后世。  相似文献   

11.
清代宫廷生活丰富多彩,本文从六个方面加以论述,这六个方面是:一、皇帝后妃等膳食制度,二、宫廷食谱,三、满汉全席,四、娱乐舞蹈演戏,五、游艺,六、太监宫女的行为生活方式.通过上述六个方面的论述,得出这样的结论:清代宫廷生活既有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彰显满族的特色,充分体现满汉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2.
清代,特别是乾隆时期(1736~1795年),宫廷画院非常重视以风土人情、历史事件、苑囿风光、飞禽走兽、花卉草虫为题材的绘画作品创作。绘制《兽谱》即是这一时期的一项浩大的文史工程。它肇始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完成。计绘有瑞兽、异  相似文献   

13.
乾隆时期是中国玉器制作史上的巅峰阶段。这一巅峰的出现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清政府对新疆玉源地的完全掌控保证了原料的充足供应,宫室苑囿的建设使高档陈设品需求增加,等等,而其中技术的保障是不可或缺的。乾隆时期一直从南方各地尤其是苏州选拔好手玉匠服务于宫廷,这些玉匠将成熟的制玉技术通过日常的技术咨询或有组织的人员培训等方式逐渐渗透传播到宫廷。通过他们,北京宫廷和地方在制玉技术方面充分融合,宫廷玉器制作水平得以提高。但由于材料的缺失,对于南方制玉工匠在北京宫廷传授玉器制作技术的详细情形,缺少详实而具体的记载。镟玉匠平七材料的发现,恰恰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极好的突破口。本文以清宫档案为依据,对过去学术界极少关注的宫廷镟玉技术的实践活动进行全面论述,以期填补中国玉器史相关研究的空白。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由于清乾隆皇帝十分喜爱玉器,乾隆时期玉器工艺水平非常高超,宫廷玉器造型规矩,琢磨精细,被誉为“乾隆工”,受其影响。民间制玉业也相当发达,尤其是苏州的专诸巷,可谓民间玉业的中心。因此,在鉴定传世玉器时,除了镌刻“乾隆年制”、“大清乾隆年制”等款识,对一些玉器、做工俱佳的玉器,一般也多定为清乾隆或清中期。  相似文献   

15.
故宫东北部的“宁寿宫”一组建筑群,建于清乾隆时期。它体现了我国十八世纪宫殿建筑艺术的成就,其中有著名的宫廷花园——乾隆花园,采用了纵向轴线的布局手法,把狭长的地带划分成四个大的庭院,各自布置成不同风格、不同景色的花园,在造  相似文献   

16.
清代的宫廷绘画以康熙、乾隆时期最为兴盛,伴随着"康乾盛世"的到来,绘画领域也呈现出繁荣的景象,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画家,在内容、艺术形式和绘画技法上都表现得丰富多样,同时也承载着细致而丰富的历史、社会信息。本文选介了避暑山庄博物馆馆藏的四幅清代宫廷绘画,以供研究赏析。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南玉匠是一群因技艺高超而被选入内务府造办处应役的宫廷玉匠,他们主要来自苏州地区,是制玉匠中的精英。本文依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从南玉匠的选拔、技艺和待遇三个方面,探讨了他们在宫廷玉匠中的特殊地位,及其在乾隆朝宫廷玉器制作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乾隆皇帝在位期间收罗了大量古代绘画,同时也将部分藏品慷慨地赐予臣下。尤其在每年春季的重华宫茶宴上,乾隆会以颁赏形式将内府名画赐给与宴大臣。在乾隆朝大约48次茶宴中,乾隆可能赐下近两千件古代绘画。这些作品都有乾隆御题诗、"五玺"全等共同特点。这一现象为今人了解清代宫廷鉴藏活动,尤其是为了解乾隆御题、内府鉴藏用印以及宫廷书画著录之间的关系,提供了一个新的维度。  相似文献   

19.
圆明园十二兽首铜像,是清乾隆时期,由欧洲传教士意大利人郎世宁主持设计,法国人蒋友仁设计监修,清宫廷匠师制作而成的。铸造兽首所选用的材料为当时清廷精炼的青铜,外表色泽深沉、内蕴精光,历经百年而不锈蚀,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20.
珐琅彩是一种名贵的宫廷御用瓷器,其制作工艺繁复考究。本文通过对故宫旧藏的雍正、乾隆时期的细白釉瓷器造型、胎体、款识等方面探赜爬梳,并与珐琅彩器物进行比较研究。同时,本文结合清宫档案,考证出这一批白釉瓷器是景德镇御窑厂为清宫造办处珐琅作特制的白釉瓷坯,证实了档案中有关珐琅彩制作工艺的记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