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大报告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它与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有机统一的。对于"实践"的高度重视,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与辩证唯物主义实践观的有机统一;对科学发展观的具体阐述,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与唯物辩证法总特征——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有机统一;"十结合"以及"科学发展观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与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的有机统一;"生态文明"的提出,体现了十七大报告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与环境相互依存"论述的有机统一;对民生、民主、民意的高度重视和深刻论述,体现了十七大报告与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2.
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的认识;旗帜鲜明地宣布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不动摇,进一步回答了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举什么旗、走什么路"这一事关全局的根本问题;十七大报告全面总结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进一步深化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十七大报告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了全党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的奋斗目标,进一步明确了改革发展的思路和举措。  相似文献   

3.
北宋平民学者王令编辑的《十七史蒙求》一书,是第一部以"蒙求"命名的专科性历史蒙学读物,也是第一部以"十七史"命名的著作。然其传世之本乃是他人在王令原书基础上增补而成,绝非王令一人所撰原书,书名中的"十七史"一词也并非通常所指的十七部正史的统称,但这一命名却自觉不自觉地从名称上推进了对十七部正史的概括性命名。该书不但对元明清时期的蒙学教育产生了重要影响,就是对现今的学术研究和文化普及也有其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认真辨析和总结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史学成就,不仅关系到正确认识中国现代史学发展的道路,澄清人们存在的严重误解,而且关系到认清当前史学发展的方向。"十七年史学"是20世纪中国史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史学界普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形成了实事求是、健康向上的学风,取得了巨大的成绩。然而,1957年以后因出现"左"的干扰而产生了教条主义错误,因此,新中国成立后十七年的中国史  相似文献   

5.
前沿资讯     
《丝绸之路》2011,(3):76-79
"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近日,"2011中华文化游"主题旅游年启动仪式在贵州贵阳、江苏苏州、福建武夷山、山东曲阜、河南登封五地同时举行。据悉,国家旅游局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及十七届五中全会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要求,推动国内旅游市场进一步繁荣,提升旅游市场发展品质,将2011年确定为  相似文献   

6.
《新疆地方志》2011,(1):8-9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贯彻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的关键之年。地方志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十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本文地方志年鉴工作"行政指导"这一概念的提出,既出于认真落实十七大"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基本要求,出于进一步贯彻《条例》的需要,更出于年鉴编纂工作的现实需要。我们认为,地方志机构从政策方向、专业技术、相关信息等方面实施行政指导,可以为不断开创地方志工作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热切愿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是十七大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反  相似文献   

9.
《贵阳文史》2012,(1):15
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时期,通常被称为"十七年"电影,并把它分为四个发展阶段。(1)建国初期的蓬勃发展;(2)1956年前后的电影发展;(3)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电影文革;(4)60年代初至文革前的电影。"十七年"的中国电影作品普遍体现出一种质  相似文献   

10.
宋月红 《史学月刊》2008,(2):91-101
<十七条协议>谈判和签订的过程,是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全权代表在北京平等协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具体历史过程.所谓西藏地方政府代表不具有全权代表资格以及在"胁迫"和"压力"下进行谈判与签订的言论,是违背历史事实的.<十七条协议>的签订标志着西藏和平解放、西藏民族内部团结的实现和祖国大陆统一的完成,在当代西藏地方发展史和中央与西藏地方关系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和奠基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崔富章  崔涛 《文献》2005,(3):146-157
<北京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著录有:"<春秋繁露>十七卷汉董仲舒撰明嘉靖三十三年周采刻本张元济跋傅增湘校跋并录黄丕烈题识又录张元济校"①.四周双栏,九行十七字,黑口,单鱼尾.卷末有张元济、傅增湘手跋.  相似文献   

12.
李含财 《中国土族》2010,(Z1):17-18
"十一五"以来,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全面建设小康、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经济发展和社会事业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13.
《贵阳文史》2010,(1):84-85
<正>党的十七大强调,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国防科技工业作为国家战略性产业,加强并搞好军工文化建设,既是行业发展的必须,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军工文化伴随着军事工业的发展,走过了光辉的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展示着美好的前景。"国家利益至上、竭诚服务国防"的  相似文献   

14.
十七岁,我在高三,在高墙内荒芜的操场上,仰望天空掠过的飞鸟,深深叹息。十七岁意味着什么?意味着青春,意味着梦想,意味着活力,抑或意味着冲动……,我想到的,是告别。雨季里的梦我记得一首歌,其中有一句歌词很好:"十七岁那年的雨  相似文献   

15.
李若晖 《文献》2006,(2):10
《汉志》"《礼》类"小序:"《礼古经》者,出于鲁淹中,及孔氏学(七十)[十七]篇,文相似,多三十九篇."刘敞以"及孔氏"连上读,改"学"为"与"①.黄以周以淹中即孔氏里,改"孔"为"后","及后氏"连下读,释"学"为学说②.段玉裁引述《汉志》曰:"《礼古经》五十六卷出于鲁淹中及孔氏,与后氏、戴氏经十七篇相似,多三十九篇."③折中刘、黄,但增字解经.叶德辉以"鲁淹中及孔氏学"一读,谓"高堂生所传十七篇淹中及孔氏学所传皆有其书"④.张舜徽读作"出于鲁淹中及孔氏",谓《礼古经》一出淹中一出孔壁⑤.王葆玹以孔壁在淹中,删"及"字⑥.上引诸说皆不确.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文物管理处拣选、入藏秦戈一件,戈内刻铭文四行共十九字,文曰:十七年,丞相启、状造,郃阳嘉,丞兼、库(月隼)、工邪。郃阳。《文物》1986年第3期刊载田凤岭、陈雍同志《新发现的"十七年丞相启状"戈》一文,考证此戈铸于秦王政十七年。关于戈铭中的"丞相启",文章认为:"(秦始皇)十年至二十六年之间的丞相,《史记》失载。值得注意的是秦王政九年平定嫪毐的相国昌平君,《史记》未言何时免相,只说‘二十一年,……新郑反,昌平君徙于郢’  相似文献   

17.
正《晋书·天文志》:"轩辕十七星……黄帝之神,黄龙之体也;后妃之主,士职也。"~(1)《隋书》《宋史》均作"士职"~(2)。"士职"与后妃、黄帝均无关,有误。郑樵已经发现"士职"不正确,其在《通志·天文略》中,将"士职"改为"士女职"~(3)。士女可指贵族妇女,与"后妃"一词相合,其意可通。胡三省又改为"女职"~(4),虽亦可通,实际距离其本来面目越来越远。"士职"当为"土职",形近致误。理由是:第一、黄帝土德,轩辕十七星是  相似文献   

18.
康熙早年虔信精诚格天,分别于十年、十七年、十八年、十九年、二十六年五次亲诣天坛祈雨,二十六年底为孝庄祈寿未果后,对"天道"认知发生显著变化,停止亲诣天坛祈雨,在荒政方面更侧重防灾备灾与人事赈救。《清圣祖实录》纂修者基于雍正的灾异观念,篡改康熙十七年、十九年降雨时间,删削康熙对停止亲诣天坛祈雨的解释,从而维护康熙敬天的"圣君"形象和上天的"灵验"形象。康熙不言祥瑞,对灾异持务实态度。雍正的灾异观念虽然有助于他加强君主集权,提升统治效能,但很大程度上也造成官僚系统灾情呈报的讳匿风习,对民生吏治与国家治理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9.
王晓建 《百年潮》2014,(5):41-44
正李达是1931年参加宁都起义后加入中国工农红军的。1932年2月,他从红五军团调至湘赣苏区,一年之内便由连长提升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六军团第十七师后,又任第十七师参谋长。他参与指挥了保卫湘赣苏区和配合中央苏区反"围剿"的许多次战斗。红军长征做先导1934年,由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未能粉碎国民党的第五次"围剿",不得不酝酿战略转移。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撤离湘赣苏区,转  相似文献   

20.
1981年春,山西省平陆县图书馆清理出一部残本乾隆《台湾县志》(见图)。这部《台湾县志》卷首扉页标明"乾隆十七年(1752年,壬申)知县事臣鲁鼎梅重修"。卷尾有"乾隆壬申小春月台郡儒学铎者沙阳林起述"跋文。鲁鼎梅是"乾隆十五年十二月护任"台湾知县,"十六年十月卸事,十七年四月再护任"台湾知县的。"台郡儒学铎者"是对清朝政府任命掌管台湾教育事业的官员的别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