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国际大盗麦克左手拿着手机,右手拿起座机听筒,电话中传出了他自己的回声,大盗气得傻了眼:“我顶你个肺!”全场观众笑声一片。导演宁浩摸着黑儿,走出影院,笑容一直挂在脸上。这部电影从首映到现在,他看了快20遍,还不包括在剪辑台上的100多遍。“我闭着眼睛,就能背出每个画面、每  相似文献   

2.
铁流 《炎黄春秋》2010,(4):64-68,63
去年春天的一个上午,我在家编《往事微痕》,电话铃响了,拿起听筒问:请问找谁?找铁流同志。一个苍老有力的声音。我就是,有事吗?我看到你们编印的《往事微痕》,很好!能寄几本给我吗?  相似文献   

3.
93岁的侯仁之站在对面,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托着电话的听筒,正委婉而歉疚地推却又一次的约稿,“不行了,我真的写不了了。我的身体真的不好,对不起啊……”他说这些话的时候,口水不自觉地流下来,流到桌子上。于是他的一位已然60多岁的学生就抢上前为老师擦掉嘴边的残迹。这是2004年的3月15日,我在北京大学燕南园候老先生的家中所亲历的一幕。  相似文献   

4.
一次学院电话总机的接线员在我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张字条,说有一位持德先生打电话找我,要我回电话。我按所留的号码拨通了电话。从听筒里听到一个苍老的声音说:“我是卡罗尔的校友,听说一位中国学者来卡罗尔任教,我很高兴,想跟他认识一下。”我高兴地请他来我的住所。见面一看,是一位头发斑白而精神党锐的老者。他说他是1924年从卡罗尔毕业的。我听了很吃一惊,因为1924年我还没有出生,而他已大学毕业了。我问他多大年纪了。他笑而不答,说过几天就知道了。从谈话中知道,他过去也是一位教师,十多年前已退休。因为是校友,他一直关心…  相似文献   

5.
青海随想     
庞白 《中国土族》2013,(4):73-73
黄河老头一把花白大胡子,满脸深浅皱纹的老头,站在黄河边。他把白帽子摘下,作葵扇,扇胸。他咕咕噜噜唱的歌,我一句也听不懂。我叫他,问他,他不理我。我坐下来,看他,望他,他还是不理我。我拿起一块泥巴向他扔过去,他仍然不理我。他自顾自地发出的声音,持续迷醉自己。那往上的声音,绑紧,再绑紧;那要命的声音,骤然直上,  相似文献   

6.
教授站在讲台上,他拿起一盒鹅卵石倒出来放到桌面上,然后他拿起一只瓦罐打开,瓦罐里面有一些高尔夫球,他把鹅卵石也放进瓦罐里,把瓦罐装满后让学生们看,瓦罐已经装满了。  相似文献   

7.
燕平 《江淮文史》2009,(1):104-128
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日子,但又是一个令人痛心、难以忘怀的日子。1996年8月25日的傍晚,我在家里像往常一样,刚洗好澡正在看电视。电话铃响了,我随意地拎起听筒,一个熟悉的带着颤栗的声音传进耳膜:戴厚英被人杀害了。  相似文献   

8.
罗川 《百年潮》2008,(8):36-42
胡耀邦的许许多多老战友、老部下、老朋友,从各自的角度写了大量纪念他的文章,缅怀他的丰功伟绩!我作为他的晚辈,一个他从小看着长大的孩子,一直想写点儿东西纪念他。每当回想起我和胡耀邦伯伯及他的家人相处的往事,我的心情就久久难以平静。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几次拿起笔写了又放下,2006年6月11日下午胡德平给我打电话,希望我为他父亲胡耀邦写篇文章,并且还提醒我要写上哪些事情。于是我又下了决心写。  相似文献   

9.
我与董浩相识在七年前。之前,同大多数人一样,我习惯性的给他贴上“著名主持人”、“董浩叔叔”等印象标签。不过,这些印象在我们第一次见面时就被迅速颠覆了。那是在一次聚会上,董浩同一行文人墨窖品茶、聊艺术、话人生……直爽、健谈,兴起时便拿起毛笔挥毫泼墨。我吃了一惊,方才得知他的另一重身份——书画家。看到我惊讶的表情,他爽朗一笑,调侃道:“其实,我是美术老师出身,众所周知的主持工作是我的副业。”  相似文献   

10.
丈夫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写作和看书,四岁的儿子受他的影响,有一天竟然装模作样地倒拿着一本书看得津津有味,那幅滑稽样真让我忍俊不住。可看到他一本正经地念着"天上星亮晶晶"的童谣,想到平时给他讲故事,让他对着画册他都一点没兴趣,今天却主动拿起了  相似文献   

11.
“从前有个人,他出现时已很老了,没人知道他经历过什么。有一天,他拿起小孙子看的童话,翻了几页,便入迷了。他觉得自己在慢慢变小,直到有一天,他变成了一个婴儿,就死了。死的时候。脸上露出婴儿般纯洁的笑容。”今年年初,我在一篇文章中写下上述这段文字,那个“他”,便是我的老师兼老友李育中先生。当时,李先生已103岁,但私底下,我们称他为老头子。老头子是十分有风度的人,  相似文献   

12.
我班学生小腾是个很沉默的孩子,他的成绩不太好,经常为小事和同学发生冲突,我要求我们班孩子在家庭联系本上写每日心得,小腾的心得总是“今天我很烦”,虽然我反复找他谈心,疏导他,但收效不大。终于有一天小腾压抑已久的狂躁爆发了,他拿起刀子在屋子里追打母亲!差一点发生了另一起“中学生弑母”的家庭悲剧。小腾的父母都是高知。他父亲经常出国工作,母亲患游走性关节炎长期在家休养。在我接手这个班的第一天,小腾的父亲就搀着他母亲走进我的办公室。她告诉我她对孩子要求很严,每天研究教材,孩子作业做完后她都会另外布置大量习题。这一次,小…  相似文献   

13.
儿子4岁的时候,迷上了各种各样的玩具,我们省吃俭用买的各种小玩具,只能满足他三五天的新鲜感,三五天过后,他又嚷嚷着要我给他买新玩具了。一个星期六,我在家里动手修一台坏了的洗衣机,工具摆了一大堆。儿子很好奇,学着我的模样拿起工具拧来拧去,累得小小的脸蛋上汗津津的,就这样一直玩到吃饭时还不肯放下工具。看着孩子对这些修理工具和修理活儿感兴趣,我想,如果能让他学着修理自己的玩具,那么他那一堆放在墙角的旧玩具,没准也能让他鼓捣一段时间,说不定他会对那堆旧玩具产生新的兴趣呢!而且“修理玩具”本身就是一件好玩的事儿。第二天,我…  相似文献   

14.
《百年潮》2017,(10)
正刚到外交部的时候,我拿着一份特急简报找钱其琛外长办理,在门口喊了一声"报告",进去后,想敬礼又把手放下,很紧张。钱外长和蔼地看着我说:"你是从部队调过来的吧?咱们外交部,周总理定下了规矩,内部一律称‘老、小’。你下次见我,叫我‘老钱’就可以了。"随后,他迅速看完简报,先改了一遍,又拿起铅笔在他已改处再做修改,然后指给我看:"记住,外交公文,如同军队电报,要精准。你这里面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16目是我哥哥陈天根淮海战役牺牲60周年纪念日。他是一个普通的中国农民,因痛恨日本鬼子而毅然拿起了枪杆子,走上了革命道路。  相似文献   

16.
李沛瑶副委员长不幸逝世已4年多了,4年来我常常回忆起我的这位忘年之交,他的音容笑貌时时闪回在我的脑际,浮现在我的眼前,催我奋斗、驱我向前,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多做些有益的工作。我也时常想拿起笔来记下我对李沛瑶副委员长印象极为深刻的两三件小事,以寄托我对他的追念之情。 我支持你关心教育事业 我和李沛瑶副委员长相识是在1991年金秋时节,那时他还未在人大任职,是我国八个民主党派之一的民革的主要负责人。那年9月,我所创办的华达国际投资集团向北京市教育系统捐赠了一批现代化教学器材,就在这批器材的捐赠仪式上,我与李沛瑶副委员长  相似文献   

17.
珍品     
邓静怡 《南京史志》2014,(11):15-15
我的柜子里放着一叠涂满“水墨花纹”的报纸,那是爸爸送给我的最珍贵的礼物。 我刚上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去南京读研究生。南下的火车徐徐开动了,妈妈要走了,再也没有人爱我,呵护我,关心我了。我的眼泪夺眶而出,顿时,心中仿佛一团火被点燃了似的,伤心化作了怒火,我拿起书砸向了爸爸,我认为是爸爸让妈妈离开的,他是我的克星。  相似文献   

18.
去年深秋,我来到独龙河畔的孔当村,当天就认识了一个十分英俊的小伙子孔当·松旺。那天他披着崭新的长方形披毯,腰间扎条青布带,双脚裹着麻布绑腿,嘴里哼着小调,愉快地在木楞房前编织背篓。“小孔,你编去卖吗?”“卖?”小伙子反问一句,裂开黝黑的嘴唇,笑了。蔑条削得又光溜、又柔软,象金丝一般。他见我眼睛一眨不眨地望着他,不好意思地放下手中的篾条,招呼我到屋里坐。我顺手拿起他的背篓看了一下,只见底部的篾  相似文献   

19.
周戎 《环球人物》2013,(14):42-43
纳瓦兹·谢里夫已经63岁,有些谢顶,但精力充沛。在和环球人物杂志记者交谈时,他面前摊开了一本咖啡色封皮的笔记本。谈了一会儿,一个秘书进来了。过了5分钟,又一个助手进来了。谢里夫看着笔记本,有条不紊地布置工作。那是2013年的4月18日,巴基斯坦大选还有20多天就将举行,他对记者说:"我已开始为大选后的执政作准备。"他拿起张美国报纸说:"你  相似文献   

20.
“我看朝鲜一方的时候,就像是在看50年前的景象。” 3月2S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步行进入三八线。在朝韩两军对峙了半个多世纪的敏感地区,奥巴马拿起望远镜,近距离观察朝鲜,发出如上感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