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改良,无疑是与革命相对立的概念,因此,辛亥时期的改良派曾被视为“逆历史潮流而动的反动派”,是“封建主义的同盟军”。但是,历史是否象理论这样规范呢?从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变化,资产阶级要革封建主义的命,是时代的基本课题。运动的领导权从改良派转到了革命派手里,改良派坚决反对革命,给革命制造了不少阻力。但是,改良派仍然是资产阶级的一个政治派别,他们所向往,所追求的是资本主义,而不是封建主义,从这个意义上讲,改良思想又是革命思想的补充。本文试以梁启超的改良思想为例,来剖析这  相似文献   

2.
20世纪初年是中国资产阶级最辉煌的年代。然而辉煌的开端就已埋藏了历史悲剧的酵素,这个本身并不十分成熟和强壮的资产阶级分裂为两个政治阵营——革命派和改良派。政治集团的分化并不都意味着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而且也不仅仅表现为单向的直线延伸,剧烈的社会变动和复杂的政治斗争形势使两派力量处于不断的“互趋”“和合”的发展态势。问题在于,处于时代中心的革命党及其领袖孙中山并没有充分洞悉到这种复杂微妙的两派关系转化的机遇,没有把握住这种历史转折的契机,致使可能的两派“和合”复归于现实的“分裂”。这一历史失误集中表观为孙中山对改良派的策略原则。  相似文献   

3.
二十世纪初年中国的新史学思潮初考(续)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四、“民史”思想发展的历史和新高潮关于反对“君史”、提倡“民史”的史学思想,中国在十九世纪末,资产阶级改良派因为维新变法的需要,已经从西方和日本那里学来一点,并结合中国的历史实际,对封建旧史学提出了极其初步的批判。当时这种认识和批判,还是比较零星片断而缺乏系统。到二十世纪初,情况有所不同。随着西方和日本资产阶级学术文化思想的大量输入,以及中国民族民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近代史上,“政体”问题一提出,就同清末变法改制问题紧紧联在一起。因为当时“政体”问题提出的前提,就:是改变封建专制政体。本文就旧中国从本世纪初起陆续出现的各种政体,探讨中国近现代政体产生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一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及革命运动兴起之时,日本及西方诸国已经确立起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体,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或革命派以及清政府在政体问题上,不能不在基本搬用外国现成形式的基础上作某些变易和修改。中国近现代(从清末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前)在政体上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时期。  相似文献   

5.
戊戌政变后的唐才常和自立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戊戌政变以后的唐才常,一方面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有联系,另一方面又和资产阶级革命派兴中会有接触,思想矛盾,主张模糊。反映在他所领导的自立军,也就呈现了事件本身的复杂性。究竟对唐才常这样一个历史人物应该怎样估价呢?究竟自立军是进步的起义还是反动的“勤王”呢?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值得探讨的课题之一。我以为唐才常是在近代中国起过  相似文献   

6.
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洋务派、改良派和革命派对近代中国人的现代化的探索经历了这样的历程:洋务派以实业救国的认真努力翻开了近代中国批判理性成长的第一页;改良派在总结洋务派失败的基础上,在变革政体的过程中,发现了民族自身强大的药方,即改造民族精神,造就新一代新国民;而革命派则以强烈的勇气冲击着一切阻碍革命前进的国民劣根性,它与改良派相互辉映,把辛亥革命前中国先进人批判理性的恩潮推向一个高蝰.  相似文献   

7.
一 民权思想,是辛亥革命时期资产阶级立宪派的理论武器。他们开宗明义地宣示:“今后中国之存亡,其现形系于主权之有无,其根本关于民权之强弱”。立宪派人既以民权作为与中国封建皇权思想对立的新观念,又以民权作为否定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新的国家政治形式的基石,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特定的内涵,显示出新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早期李大钊所生活的年代,正是北洋军阀、改良派和革命派活跃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时代。了解李大钊对这三大政治势力的态度及其变化过程,有助于认识他早期政治思想的特点。本文仅就李大钊对改良派和革命派的态度的演变及其原因加以考察,以请教于史学界。  相似文献   

9.
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中国面临着空前的民族危机。甲午战败,中国蒙受了《马关条约》的奇耻大辱,宣告了洋务派以“自强”、“求富”为目的而苦心经营了二十多年的洋务事业的破产,从而酿成了中国近代史上又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在内忧外患的冲击和中西文化的碰碰撞撞中,中国社会各阶层都从各自的角度来思考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并发出了“救亡图存”的共同呼声。在清朝统治阶级内部,以康有为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逐步形成了学外国,行维新,达救国的共识,并在1898年掀起了一场变法维新的政治运动。这次运动尽管以失败告终,但它…  相似文献   

10.
梁启超是著名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提起梁启超,人们自然会想到中国近代史上那场“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戊戌变法,并为之扼腕叹息。巴黎和会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战胜国,为重新瓜分世界,而于1919年1月18日至6月28日,  相似文献   

11.
山雨欲来风满楼 满清王朝自1644年入关以来,统治中国达260年之久,但到了后期,由于统治者昏聩无能、闭关锁国,八旗子弟游手好闲、腐化堕落,领先于世界几百年的中华民族却反而被远远地抛在了后面。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西方各资本主义列强,先后把侵略的魔爪伸向积贫积弱的中国,蚕食鲸吞,掀起了瓜分的狂潮。中国一步步陷入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几乎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人民怎甘沦落?!新生的资产阶级先后两次登上历史舞台,进行了悲壮的挽救民族危亡的尝试。一次是以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的变法维…  相似文献   

12.
作为改良派领袖、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康有为创建工业文明博物馆的思想,没有很好地受到世人关注。认真倾听、仔细解读、有选择地采纳他百年前的留言,对于今天的博物馆人,仍然大有裨益。本文在解读康有为创设工业文明博物馆构想的基础上,也对博物馆的核心价值作了一定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的火药如同催产素,促使中国社会生产一对孪生子:洋务派和有资产阶级改革倾向的知识分子,即通常所说的早期改良派。它们是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初期至九十年代中期,中国社会最活跃的两支力量。它们都鼓吹学西方,变旧制,求富强。然而口号相同并不意味内涵等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错综复杂的。对此进行探  相似文献   

14.
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经济状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西方列强借助武力迫使清政府签署为数众多的不平等条约,从而在华攫取各种经济特权,日益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使得中国民族商人和企业在封建专制制度和帝国主义压迫下艰难维生。郑观应作为一名资产阶级改良派思想家,同时又是一名具有爱国情感的民族资本家,其从多年的商务实践出发,将发展工商业看作富强的基本手段,主张清政府“重商”、“护商”,通过“商战”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较长短。  相似文献   

15.
曾凡 《文物》1975,(11)
严复(公元1853—1921年),字几道,福建省闽侯县阳岐(今属福州市)人。他是近代中国著名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中尊法反儒的突出代表,是"在中国共产党出世以前向西方寻找真理"的"先进的中国人"之一(《论人民民主专政》)。建国后,福建省博物馆收藏了一批严复的书信手稿,其中有三封书信,是写于甲午中日战争期间的。第一封信,写于光绪二十  相似文献   

16.
梁启超(1873~1929)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杰出代表人物。曾致力于报刊编辑事业,为改良主张呐喊,又以政论学术著称于世。他23岁开始跻身报刊编辑业,驰骋报坛20多年,一生创办编辑报刊十多种。他在长期的报刊编辑实践中,树立了学者编办报刊的典范,拓宽了报刊编辑思想领域,为中国近代报刊编辑事业发展建树颇多。  相似文献   

17.
黄遵宪(1848—1905年)是我国近代著名诗人、资产阶级改良派史学家,一生历任中国驻日本、美国、英国、新加坡外交官,是一位政绩卓著的爱国主义外交家。他在美国任总领事的三年时间里,能持理不届,无辱国权,做了许多有益于华侨的工作。史学界对黄遵宪的研究,多侧重于他在日本的  相似文献   

18.
晚清时期,中国的化述中浮现着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那就是资产阶级改良派与革命派的思想家们纷纷把目光投向民间化。他们对民间化的现代功能进行阐发与张扬,利用民间歌谣宣传各自的政治主张。1899年,梁启超提出:“支那非有诗界革命,则诗运殆将绝”,  相似文献   

19.
洋务思想与早期维新思想,两者互相依存而又互相矛盾,构成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课题。本文中提到的早期维新思想和维新派,相当于一般通称的改良主义思想和改良派。由于后者很容易与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混淆在一起,含有贬义,而且这个时期历史实践提出来的问题是维新与守旧的对立,还不是资产阶级革  相似文献   

20.
翁同龢和帝党汤志钧翁同是帝党的领袖,帝党是拥戴光绪改革的政治集团。甲午、戊戌间,翁同“憾于割台,有变法之心”,帝党和资产阶级改良派合作,推动了光绪“沼定国是”。晚近对这一时期改良派的活动颇多论列,而对翁同的和帝党的作用却很少涉及。本文即拟就此提出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