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军队不可移动文物数量众多,是国家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利用文献资料,结合军队不可移动文物普查、申报定级、专家咨询、安全隐患排查和实地调研等,对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的进展、取得的成效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从加强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工作指导、建立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专家咨询制度、开展军队文物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和修缮、加强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总结;在把握军队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特点的同时,从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地域分布、文物类型、本体现状等方面进行分析,剖析了文物年久失修、技术力量薄弱、文物保护需求日趋紧迫等问题与挑战;从加强顶层规划、强化专业指导、搞好抢救修缮、拓展渠道形式等方面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办法。  相似文献   

2.
“不可移动文物”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定义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画、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和代表性建筑等”,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文明起源与发展史的遗存精华。其中经各级政府公布保护等级的不可移动文物称为“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不可移动文物是优秀历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传承好这一优秀的历史文化资源,对于激发民族自豪感、民众自信心,助力当今社会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机制体制建设、激励性工作机制的形成、文物保护从业人员的培训、多种宣传举措、出版相应故事性图书等五方面介绍了闵行区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做的工作,阐明随着全社会对保护历史文化资源的重视、全民保护意识的提高,不可移动文物这一特殊形式的历史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时期会得到更好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文物是一座城市的靓丽名片,是城市发展的记忆和历史见证。当前各级政府日益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人民群众的文物保护意识也不断增强,文物保护工作迎来了新的契机,文旅融合发展的大幕已经拉开。在文物保护利用工作中,通过文物、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为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和活力,形成发展新优势,从而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者结合工作实际,以天津市红桥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为例,对新形势下如何加强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与文旅融合发展进行思考。  相似文献   

5.
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材料研究中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科学技术中,化学保护材料起着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相关技术的实施和发展。本工作通过大量查阅最新的国际和国内研究文献,从材料化学角度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材料研究的现状,包括有机材料和无机材料。归纳了保护材料容易出现的问题或局限性,阐述了当前保护材料发展的动向和趋势,提出了国内值得开展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作为革命文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和精髓方面发挥不可代替的作用。面对当前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形势,南靖县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保护与利用方面做出有益的探索,也为我们今后的保护利用工作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随着测绘技术的发展,三维激光扫描技术、近景摄影测量技术、倾斜摄影测量技术等三维数字化测绘方法日渐成熟,成为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的重要手段。文章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入手,阐述三维数字化技术在遗产保护中的重要价值。同时,结合工作中在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保护领域的探索实践和相关成果,引申出目前面临的问题及一些思考,探讨未来三维数字化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领域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浅析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不可移动文物是人类过去生活的象征,是人类活动的物质表现,是沟通人类与历史的桥梁。如果丧失了不可移动文物以及其中记录的历史文化精神,在很大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人类丧失了文化传统,丧失了作为一个民族的自我特性。同时,不可移动文物根据它们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可以分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未定级别不可移动文物。在日常工作中,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如何更好的保护这些不可移动文物,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重要话题。  相似文献   

9.
作为当前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的头等大事,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从四月份正式启动以来,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基本任务,目前已经顺利转入第二阶段。第二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对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的实地调查,这也是决定普查质量和工作成败的关键阶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是文物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护的难点,它是人类生活的历史见证,展现了人们过去的生活面貌,更是历史与现实之间沟通的桥梁,同时也是历史的重要载体。新疆地区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在长时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野外不可移动文物。文章主要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先探讨了新疆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现状,然后论述了保护工作开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几个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希望对更好地推动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高效开展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不同历史时期颁布的3部有关文物保护基本法律中,先后采用了"古物""历史古迹""历史遗产""历史资源"等表述,涵盖了"不可移动文物"这一基本概念;与之相对应,对所保护的不可移动文物的分类也不断精细化。这些概念和分类的变化,反映了美国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理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政府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重视程度的持续提升,以及保护技术和方法的不断深化。  相似文献   

12.
王涛 《东南文化》2012,(3):56-60
由于保护规划是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中关键性的技术文件,因此寻找它的法律地位至关重要。理想途径是建立对保护规划给予足够关注的文物保护法律体系。规划管理领域控制性详细规划法律地位的实现对此也有帮助。在现有的情况下,设法将保护规划中关键性的部分深入到总体规划阶段;对保护规划自身进行调整使其适合作为法律文件;以及重点项目单独立法等,都是使保护规划获得法律地位可以采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为充分了解环境因素对千手观音造像受损的影响,准确科学评估千手观音造像损害破坏的机制,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间对千手观音造像所在的微环境进行了气象和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检测了大气颗粒物、雨水、雾水和凝结水成分,同时对脱落的金箔进行破坏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千手观音造像所在环境的相对湿度较高、且大气颗粒物污染严重;颗粒物呈酸性,含有较高浓度的硫酸根和硝酸根;造像表面的凝结水中除含有高浓度的硫酸根和硝酸根外,还含有高浓度氯离子,且酸性较高,对千手观音造像存在潜在的破坏作用.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千手观音维护方案,为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喻刚  尹夏清 《文博》2022,(3):57-61
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数量、保护级别、保存状态、产权等因素是对其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依据。以层次分析法为基础,确定4个因素在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中的权重,进而构建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量化模型。运用该模型对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分布进行了量化,给出了各地市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分布规律及特点,为陕西不可移动革命文物的管理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5.
一言  陈昀 《东南文化》2021,(4):6-15,封2
我国共有766722处不可移动文物,其中价值突出、真实完整而被核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国保)单位的有5058处.我国国保单位体系完整、内涵深厚、分布广泛,其中古建筑最多,共计2162处,占总数的42.7%,其后依次是古遗址、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古墓葬、石窟寺及石刻等.各类型文物在时空分布上的特点总体反映了各区域独特的文化面貌.分析国保单位的统计特征,研究文物的空间分布特点,有利于把握文物保护利用规律,推进文物领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6.
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应受到内在的合理限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所有权限制过度,所有权人为文物保护作出了特别牺牲,应该获得政府补偿,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对财产权限制补偿及私人文物所有权限制补偿均缺乏规定。为调动文物所有权人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上述两法应在修订时融入所有权限制补偿的内容。  相似文献   

17.
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出台政策,为私人不可移动文物提供补助,同时也规定了所有人或使用人无修缮能力的,或有能力却拒绝履行义务的,可由区文体旅游局委托浦发集团先行垫资进行抢修,但在该项政策实施了三年后,垫资问题成为财政部门与文物部门互相争执讨论的重点问题。作者试图从不可移动文物的物权分析以及公权与私权的矛盾入手探讨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资源。2002年修订的新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增加了新的条款。本文从文物法的历史背景与新法颁布、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历史趋势、新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作用三个方面论述新法对于不可移动文物法律保护的可依据性及其取得的切实成效。以期提高人们对于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的意识,切实推动文物法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中国文化遗产》2011,(4):120-127
喀什地区位于中国西陲,西部与塔吉克斯坦相连,西南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接壤,边境线长388公里。它东临塔克拉玛干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西靠帕米尔高原,东北与阿克苏地区柯坪县、阿瓦提县相连,西北与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的阿图什市、乌恰县、阿克陶县相连,  相似文献   

20.
全球性的气候变化使得极端气候事件发生的频率逐年升高,暴雨即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除了对生命和财产安全造成损失外,暴雨灾害同样也会影响到不可移动文物的安全。根据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全球气候变化将引起东半球热带辐合带的北移,从而使得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存在气候湿暖化的变化趋势,暴雨灾害频率也将不断提升。本文分析了暴雨灾害影响下不可移动文物遭受的影响,依据灾害风险评估理论识别了构建不可移动文物受暴雨灾害风险的致灾因子指标,通过对上述指标的历史数据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对比得出未来我国新增的暴雨灾害严重地区;又通过分析该地区内不可移动文物的分布及价值情况,划分了区域内各县域的不可移动文物暴雨灾害风险等级。根据研究结果,山西南部、山东南部等地将成为未来我国新增的不可移动文物受暴雨灾害影响较为严重的区域,针对这些高风险区域应提前采取预防性保护措施、建立完善暴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