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有历代官印300余方,集中著录的书刊,仅见王翰章先生编著《陕西出土历代玺印选编》、《关于几方汉印的考释》(《文博》1984年创刊号)及《陕西文物志》玺印部分,多数馆藏官印未作必要的考释,现选其中较重要者,浅释如下(图见3l页):  相似文献   

2.
洛阳博物馆藏印拾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洛阳博物馆征集到几方印章,均未见于著录,兹予以介绍,且略加考释。一、“魏匈奴率善仟长”印(图一:1),篆书白文。系洛阳市第五中学朱黎明同学于1982年6月捐献。此印铜质,通高2.6厘米,印面长宽均为2.3厘米,厚0.7厘米,驼钮高1.8厘米。据说此印偶得于义马市北郊田野中。据《三国志·魏书·乌丸、鲜卑、东夷传》载:汉末袁绍曾“矫制赐蹋顿、(难)峭王、汗鲁王印绶,皆以为单于。”注引《英雄记》曰:“始封千夫长、百夫长以相统领,用能悉乃心,克有勋力于国家稍受王侯之命。”曹魏时,曹操留南单于居邺,待遇如列侯,子孙世袭。同时分其民为左右前后中五部,各部立贵族一人为帅,居住在并州一带。又魏策封异国的官职名号则有“魏率善邑君、归义侯、中郎将、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河南赤城县博物馆征集到一批文物,今择四印作介绍。一云需总管府经历司印 1981年9月赤城县三道川乡大营子农民薛广在村东二里处耕地时发现。该印铜铸,重700克,方形。边长6.5、厚1.5、印体通高6.5厘米。带柄,柄高5、宽2.8~3.2厘米,呈楔状,柄顶端刻“上”字。印面略显凸起,印文为八思  相似文献   

4.
安徽省阜阳地区博物馆自建馆以来,征集、拣选到200多方历代官、私铜印,现将其中较为重要的一些战国、秦、汉玺印介绍如下。1.专室之鉨战国铜官印。1965年征集于阜南县阮城楼。印体圆形,鼻纽。直径1.9、通高0.9厘米。白文,有边阑(图一:1)。专读为传。传室在秦汉以降多称传舍,是供给驿传车马及行人饮食、休息的地方。《史记·郦生传》:"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郦生。"《金石索》及《秦汉瓦当文  相似文献   

5.
绥德县博物馆建国四十多年以来,曾收集到一批很有价值的古代玺印,这些玺印的收集绝大部分是从基本建设和农业生产动土中发现,也有一些是从废品收购和私人手中征集。由于绥德地处陕西北部,为古代军事重地和少数民族活动比较频繁的地区,因而这些玺印绝大部分为古代武官用印或少数民族的押印,它具有一定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点,是历史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本文兹就其中选择一部分,并作了一些粗略的考释,供有关研究工作参考。一、历代官印 1.巍率善羌仟长:铜印羊纽,正方形印面,通高2.6、边长2.1厘米,篆书阳文“巍率善羌仟长”六字。(图一、5)“巍”乃古“魏”字,汉魏以前凡“魏”均作“巍”,自曹魏始改“巍”为“魏”,此处巍即三国曹魏。率善,乃率从归附之意,即  相似文献   

6.
凤翔县博物馆收藏有汉代至三国时期的私、官印共十一方,现予以报导,并就其中有关印章略作考证。一、私印七方井相私印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3、边宽1.5×1.5、厚0.6厘米。印面阴刻篆文“井相私印”四字。有边栏(图1)。李邦私印馆藏品。铜质。正方形,桥形钮。通高1.6、边宽1.8×1.8、厚0.8厘米。印面阴刻篆文“李邦私印”四字(图二)。  相似文献   

7.
清末民初著名目录版本学家、金石学家叶昌炽,同时也是著名藏书家,其字号、室名众多,许多都治成印。本文从考证叶氏字号、室名命名原由入手,对其藏印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8.
A seal is an historical witness,a symbol of power as well as an important cultural relic for the study of history.Seeing those seals made of various materials,it is very natural to wonder how Jamyang(vjamdbyangs)living Buddhas in past dynasties developed  相似文献   

9.
《神州》2006,(Z1)
林则徐,福建候官人。早年家境贫寒,受过良好的教育。嘉庆十六年赐进士。在为官40年中,他“经世自励”,廉洁奉公;又重视水利事业,救灾赈民。他最大的功绩是领导了中国历史上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指挥了抗英斗争,维护了国家主权和民族的尊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民族英雄和爱国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88年第6期刊载韩自强同志《安徽阜阳博物馆藏印选介》,我读了以后,深受教益。但又感有些印的国别与时代,韩文所说似可商榷。今撰此文,着重分析战国印的分国规律与制度,望能对古印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赫德与中英《藏印条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英《藏印条约》的谈判过程中,赫德扮演了幕后指挥、中方的外交顾问与调停者的角色。在中、英“藏印交涉”过程中,有三种矛盾贯穿始终:中英矛盾、英藏矛盾、清中央与西藏地方的矛盾。这三种矛盾能否达成妥协决定了谈判的进程。  相似文献   

12.
去春访英期间,在伦敦不列颠图书馆查阅英国《皇家亚洲学会中国分会会刊》(Trans-actions of the China Branck of the Royal Asiatic Society),其中1851—1852年合刊(1853年出版)第三部分,载有当时英国驻广州领事兼驻华商务监督、后来出任英国驻香港总督兼驻华公使(1854—1859)包令(Johs 1 Bowring,1792—1872)关于林则徐的论文一篇。这篇论文  相似文献   

13.
《神州》2007,(6)
外商在广州的居留地——十三行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廷封闭了江、浙、敏三关,限定外商在广州一口通商。图为鸦片战争以前的广州林则徐不仅首先支持黄爵滋严禁鸦片的立场而,且立即在湖北湖、南开展禁烟,取得显著成绩,中央和地方官吏都十分拥戴他图。为林则徐像十九世纪头二十  相似文献   

14.
卢成 《文史月刊》2006,(11):1-1
百余年来被刀和火、血与泪所渲染浸透的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悲壮历史,从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便揭开了它的帷幕,而民旅英雄林则徐从此则昭垂史册。  相似文献   

15.
林则徐手迹     
2林则徐手迹@杨林华~~  相似文献   

16.
林则徐家书     
沈炳尧 《文博》2001,(1):58-64
林则徐(1785—1850)字少穆,福建侯官(今闽侯)人。嘉庆十六年进士。任湖广总督时,查禁鸦片卓有成效。后被委为钦差大臣,至广东查禁鸦片输入,于虎门焚烟,并与邓廷桢严密设防,击退英军入侵。后被投降派诬害,革职充军新疆,是清末我国杰出的政治家和民族英雄。《林文忠公家书》系浙江省博物馆珍藏,未曾刊布于世。内载林则徐遣戌新疆伊犁途中及至伊犁戌所后所作寄至陕西西安的家书五通。  相似文献   

17.
林则徐家训     
<正>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对联)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  相似文献   

18.
林则徐吏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则徐吏治研究萧致治林则徐在40年的宦海生涯中,无论在何地,也不论做何官,对于国政民痪,无不殚精竭虑;他严于律己,廉洁自持,其清德在清朝官场中尤属难得。一、无一事不尽心,无一事无良法竭诚尽力,随事加倍认真,是林则徐勤于政务的突出表现。清朝统治到了嘉庆...  相似文献   

19.
林则徐与南京丁卫中,卢海鸣林则徐是中国近代进步思想家和伟大爱国者,他一生宦海浮沉近40年,历官十四省,经嘉庆、道光、咸丰三朝,从京官的编修、监察御史到外官的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总督以至钦差大臣,宦迹所至,皆以救世济民为已任,作出了无愧于时代的...  相似文献   

20.
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林则徐虎门销烟、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壮举,早已是尽人皆知的历史常识。他被流放伊犁,屯田戌边、兴修水利的事迹,也常为人称颂。但是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林则徐三十多年的仕途生涯中,先后有十来年是在江苏为官的。从1823年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