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段玉裁(1735—1815年),字若膺,号懋堂,江苏金坛人。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举人。初官贵州玉屏知县,后改四川巫山县。未几,称疾归养,遂不复出。玉裁师从戴震,于先秦两汉之书无所不读,诸家小学,皆能别其是非。一生著述甚富,汇刻于《经韵楼丛书》中的有《经韵楼集》(附《仪礼汉读考》)、《古文尚书撰异》、《毛诗故训传定本》、《周礼汉读考》、《春秋左氏古经》、《声韵考》等,其毕生用力最勤而堪称为代表作的是《说文解字注》(附《六书音均表》),世多单行本。段氏为清代小学名家,也是皖派校勘学家的代表之一。本文试就其在校勘学方面的成就加以述论。  相似文献   

2.
文征明泥金小楷《孝经》,册页,墨笺本。页高30厘米,宽16.7厘米。除边净高20厘米,宽9.7厘米。共二十四页,每页六行,行有竖暗格,每行13字,计小楷1825字,每字见方约1厘米。首页第一行“孝经”下钤“停云”白文印一方。末页识“嘉靖甲午春社文徵书”,下钤“文征明印”白文印一方,末行钤“兰陵缪氏珍藏”、“兰陵文子收藏”、“公孙长子大有因缘”朱文印三方。 民国时期,内江余切得以收藏,民国癸酉年重印精裱。现藏内江县文化部门。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停云等。长洲(今  相似文献   

3.
南京博物院收藏的“海上三山图”,是清初画家袁江的一幅精品佳作。画纵41、横57厘米绢本设色,款为行书,题:“海上三山,戌秋邗上袁江画”。钤有“袁江印”“文涛”字样,朱文印各一方。因画家纪年未详细书记,故“戌秋”二字难以确定具体年代,从作品娴熟的程度上看,可能是属袁氏中晚期的作品。(见下图)  相似文献   

4.
刘如仲 《收藏家》2006,(10):31-32
元方从义绘,水墨纸本手卷,高23.5、长105厘米。创作于明洪武十年(1377年)。方从义自题隶书《云林钟秀》、“方方壶画”及尾款隶书“洪武丁巳方壶子作赠邓止庵还朝”。钤“方壶书印”朱文印、“不芒道人”白文印、“墨池清兴”朱文印。鉴藏印有“石渠宝笈”朱文印、“张伯驹珍藏印”朱文印、“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三稀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竹窗书画图记”白文印、“宣统鉴赏”朱文印、“无逸斋精鉴玺”朱文印、“张伯驹父珍藏之印”朱文印及“京兆”朱文印等。幅后有明沈周题跋“上清仙子本天仙,下谪来修水墨缘,闻道…  相似文献   

5.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张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观瀑图》(见图),此图纵361、横140.5厘米,纸本浅设色,署款为“己巳冬日过长椿寺,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印正。蜀人张大千。”钤张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及阳刻肖形鹤印各一方,画幅右下端另钤“长椿寺藏”白文收藏印一方。己巳年即1929年,张大千时年31岁。这一年3月,张大千被聘为全国美展干事会  相似文献   

6.
刘盼遂先生名铭志,盼遂是他的字。河南息人。生前长期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是师大中文系著名的教授,也是我国文史界著名的学者。他的论文集《文字音韵学论丛》大都有创见,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专著如《段王学五种》(包括《经韵楼集补编》、《段玉裁先生年谱》、《王石臞文集补编》、《王伯申文集补编》、《高邮王氏父子年谱》)是研究清代著名学者段玉裁和王念孙、王引之父子重要的参考资料。他对《论衡》、《世说新语》、《颜氏家训》等著作注释的研究时间较早,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论文发表,解放后1957年出版的《论衡集解》是学术界熟知的他的一部名著。  相似文献   

7.
氏、氏、(土氏)、坻,诸字古通。段玉裁云。“氏,其字亦作(土氏),亦作(耳氏)。”钱大昭日:“(耳氏),古作氏”黄侃云:“氐即氏字。”此皆可证诸字互通。以上诸字中,氏字应是初文,但其字源如何,古今解者夥颐,岐见甚多,令人莫衷一是。今试以巴蜀地区的巢居文化现象作一新解。 许慎《说文》第十二篇下“氏”字云:“巴蜀名山岸胁之旁箸欲落者曰氏。氏(山朋)声闻数百里,象形,2声。”这句话中的  相似文献   

8.
胡西林 《收藏家》2005,(5):77-78
西泠印社拍卖有限公司春季拍卖会上将推出张大千巨幅山水《松下观瀑图》(见图)。此图纵361、横140.5厘米,纸本浅设色,署名为“己巳冬日过长椿寺,走笔图此,似寿泉大禅师印正。蜀人张大千。”钤张爰白文印、大千朱文印及阳刻肖鹤印各一方,画幅右下端另钤“长椿寺藏”白文收藏印一方。  相似文献   

9.
何洪源 《收藏家》2007,(4):75-78
济南市博物馆珍藏有《青雷隶书三经》一册,纸本,册页式线装。册体高20、宽13.5厘米,共100页,无页码。红色双线版框通高12、宽10厘米,半页6行,中有红色行线,行多为8字。册首下方钤白文印“静候”、朱文印“宜子孙”(图1);册尾钤收藏印有三:朱文方印“皇六子”、  相似文献   

10.
也说“隐几而卧”吴郁芳笔者拜读了《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4年一期上王作新同志的《”隐几而卧”诂正》一文,认为其说不能成立,理由如下。王文首先是责怪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将《孟子》”隐几而卧”的隐字释作了“伏”,进而推论段氏是将”隐几而卧”理解为...  相似文献   

11.
钱冶 《收藏家》2005,(6):41-48
一、《感蝗赋》及其作者徐元文《感蝗赋》行书手卷,纸本,长133、宽25.5厘米,启首处钤有“嘉庆御览之宝”朱文印、“石渠宝笈”朱文印、“宝笈三编”朱文印、“三希堂精鉴玺”朱文印、“宜子孙”白文印、“蒋祖诒”白文印、“榖孙鉴藏”白文印,赋文后附有姜宸英、万斯同、尤同、万言、徐秉义、朱彝尊、曹寅等徐元文门生、故旧、亲友的14通题跋及缪荃孙、梁鼎芬等人于光绪二十九年  相似文献   

12.
陈永正先生字止水,号泣斋,原籍广东茂名,世居广州。沚斋师的字号名讳,与《诗三百篇》中的“浞浞其址”有关。《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有云:“止者,水之潋定也”“浞浞,持正貌。”“己之持正守初,如浊然不动摇。”  相似文献   

13.
对《说文段注》有关“引申规律”论述的整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说文段注》有关“引申规律”论述的整理研究宋永培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简称《说文段注》或《段注》)不仅具体论说与总结了古汉语词义引申的系统性(见《古籍整理研究学刊)1996年第2期:《对<说文段注>有关“引申的系统性”论述的整理研究》),而且具...  相似文献   

14.
无锡轻工业学院造型美术系资料室藏有明代方孝孺的行书一轴。纸本,纵116、横41.6厘米;共五十四字:"宋薛尚功编次钟鼎卣彝古铜器铭二十卷,刻于九江府库,临摹极工,甚有古意,今多取便,抄录作十卷,以市于人。"落款为"建文二年夏六月方孝孺"。下钤一白文名章"方孝孺印"(见图)。方孝孺(1357—1402年) 字希直,一字  相似文献   

15.
陈子凤 《收藏家》2006,(8):63-64
另外,馆藏中钱福元、孙义钧、孙篆钧的书法作品上均有燮人上款。费丹旭的《随月寻诗图》装裱完成后,燮人在其书堂左上方题款:“凉意浸三更,吟袖湿花露。素影度何迟,知有客寻句。壬寅春日燮人自题。”下钤一白一朱两篆字方印“彤”、“封”。燮人题的“壬寅春日”应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距费丹旭作画已过二年。随后又请好友先后赋诗题字。“诗中有月月有诗,幽人索句,步履随之,皓影发悟,清光沁脾,取之不得,遇之在兹。燮人先生属炎秋题。”下钤长方形朱文印“蔶绣”。“诗本随境生,须待静者遇。矧逢夜色佳,露脚湿寒兔。心地两空明,与古成良…  相似文献   

16.
略论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略论桂馥《说文解字义证》之价值陈东辉清代著名学者桂馥因其著有《说文解字义证》(以下简称《义证》),而与段玉裁、朱骏声、王筠并称为“说文四大家”。然而,后人对上述四位学者的研究很不平稳,其中关于段玉裁及其所著之《说文解字注》的论文最多,数量远超桂、朱、...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0,(6)
正温州博物馆藏明王守仁(1472~1529)《致谢源书》五通书信写于明正德十五年(1520)至正德十六年(1521),是王守仁在帅兵平定南昌宁王宸濠谋反之乱后,与纪功御史谢源探讨功次册分类立目问题而写的函件。此卷由五通函札合裱一卷,横382、纵26厘米,共1200多字,每通三四页。信札合成长卷,有晚清学者俞樾"王文成公遗墨"六字篆书引首,前首钤白文"恩奖耆儒"。题签落款处钤章两方,分别是朱文印"禅心录"、白文"臣俞樾印"。卷末有俞樾、孙诒让、王岳松等人题跋。原文未注明年月。此卷为国家一级文物。原为温州瑞安蓉楼叶君家旧藏。  相似文献   

18.
段玉裁诗合韵,旨在区别韵脚字之本音与其实际押韵音不同,提示古音系统中异部的一组韵脚字实际上是押韵的.诗合韵的基本特征,一是合韵字与所协字在古音系统中分属不同的韵部,一是合韵字的实际押韵音与本音异部.顾炎武不知道某些韵脚字有系统音(本音)与实际押韵音之别,对韵脚字异部者,据异文改字就韵.顾炎武改字就韵者,段玉裁一律视作合韵,并引异文或用读如字说明实际押韵音.段玉裁诗合韵是针对韵字在系统中之本音与实际押韵音异部的情况而言的.  相似文献   

19.
在川南富顺,一提起段玉裁,人们就会想到《富顺县志》和“段玉裁读书楼”。由此可见,虽然段先生不是富顺人,且离开富顺已有二百多年,但他给这个千年古县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神财富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正>"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年,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从国人对文化的传承,到百姓对阖家团圆的期盼,春节,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清代段玉裁编撰的《说文解字注》中,这样解释"年":"年,谷熟也",而在更早的文献《谷梁传》中,"五谷皆熟有年也"。过年的习俗究竟起源于何时,现在尚未有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