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话说古浪峡     
正古浪峡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南连乌鞘岭,北接泗水和黄羊,势似蜂腰,两面峭壁千仞,形成一路险关隘道,长度约30公里,宽不过0.5公里,南北延伸,蜿蜒曲折,系祁连山脉的组成部分,扼控兰州、武威,史有"秦关"、"雁  相似文献   

2.
史兆利 《丝绸之路》2011,(10):11-16
金关遗址是两汉时期西北边防要塞长城建筑工程中的附属建筑边防关卡之一,历史文献无明确记载,但汉简文书有举证,考古发掘有遗址。金关遗址曾在军事防御活动中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经2000余年的风雨浸蚀和自然风化,但仍然保存较好,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3.
地处河西走廊东端的古浪县,古称苍松或昌松。盖境内多为郁郁苍苍的松林所被复,故名。直至十四世纪中叶,明太祖洪武十年,史书上始首次将苍松故地易名“古浪”——其时尚属庄浪卫所辖一屯守所。清雍正三年,复升格为县,以迄于今。古浪为什么叫“古浪”?据清束旧编《古浪县志》云:明江亨筑城于今治,取水名改为古浪县。此所谓“水名”者,即指流经大峡之古浪河也。然以“古浪”名河,从汉语字面推敲,其义颇难理解;故近时  相似文献   

4.
古凉州 (包括古浪县 )地处边陲 ,其居民成分多以内地移民及戍边士卒后裔为主。由于历史上代有豪强割据 ,再加交通闭塞 ,故民间方言中蕴藏了不少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有力地回答了“我们是谁 ?我们从哪里来 ?”这样的历史考问。在我童年的时候 ,如果和小朋友们吵吵嚷嚷 ,闹得大人心烦 ,就会听到严厉的申斥 :“滚开 !把人过扫的 !”所谓“过扫” ,就是令人耳根不得清静之意。但在很长时间里 ,我不知道它正确的写法究竟是哪两个字 ?直到长大多读了几本书 ,这才明白 :“过扫”就是“聒噪”———一个非常古老的汉语词汇。我国著名的“五经”之…  相似文献   

5.
加强红色旅游资源调查、保护传承,促进红色旅游提质增效,就是要通过对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让其发挥资源价值,成为当地旅游发展的载体。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底蕴深厚,拥有古浪战役纪念馆、古浪县红军西路军烈士陵园,是红色资源的沃土。本文以古浪红色旅游为研究对象,分析古浪县红色资源的利用与传承和红色旅游的发展现状,提出古浪县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6.
紧靠晴川阁北面的龟山历来不仅以苍秀见长,而且以险固闻名,它东临长江,北带汉水,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三国时期遗址“锁穴”就是一个重要见证,有关它的历史故事流传至今。《三国志·吴书·董袭传》记载:“孙权征黄祖,黄祖于大江中横两蒙冲挟守沔口,以栟榈大绁系石为矴。”  相似文献   

7.
古浪收藏的水陆画赵燕翼古浪县博物馆所藏明代《水陆画》42幅,是一份独具特色的珍贵文化遗产。此套画绫装锦裱,金碧辉煌,纪年明确,画题清楚,对研究元明时期河西地区宗教、美术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水陆画”,是我国佛教徒举行“水陆道场”法事活动时所张挂的...  相似文献   

8.
甘肃人也很幽默。甘肃民间有笑话说,一个秦州人,一个兰州人,一个凉州人,一个河州人,同在一家鸡毛小店夜宿时,发现冷冰冰一铺大土炕,仅有一小块是热的。时值隆冬,四个人为抢占这点热窝儿,各不相让。后来他们想出一个解决办法:每人各说出自己家乡的一处名胜古迹,比一比谁家的“宝物”最“高”,那块热炕就归谁享受。秦州人说:“我们秦州有个麦积山,离天只有三尺三!”兰州人说:“我们兰州有个白塔,离天只有尺八!”凉州人说:“我们凉州有个钟鼓楼,半截子到天里头!”最后,该轮到河州人说了。可他想来想去,总想不起自己老家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古董玩艺儿。他一急之下,索性来个“强词夺理”,说:“我们河州没什啥,这些烫炕我睡下!”……我想,如果把笑话中的那个河州人,换成我这个古浪人;即使敝乡无显赫“名楼”、“古塔”可资炫耀,我至少还能举出屹立在铁柜山下的那座“甘酒石”,也不致落得像河州人那样尴尬吧!“甘酒石”又名“甘州石”,是丝绸之路上颇有点名气的文物古迹。现存露于地面的石体,高约3.5米,最大围长9.5米,犹如一头饱经沧桑的石狮,孤零零雄踞于古浪峡东段312国道一侧的河岸上。千百年来,它目送着南来北往的旅行者,为人们留下多少浪漫神奇的遐想啊!...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古浪县城以北五公里处。有一个村庄名叫小桥村.这里居住的村民大多数都姓张.这些张姓后裔自称他们都是天津道台的后人。他们说的天津道台,历史上确有其人,名叫张起鸩。现有资料显示,从清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开始,张起鹚家族成员中先后有一人考中进士,四人中过举人,多人考取贡生。有四人先后任过道台、知府、知县,家族成员因此多次受到朝廷诰封,现在诰封文书已不存在,只有部分碑刻存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泽林峡     
我一直以为泽林峡里面很逼仄,前山一片叶落,无风也会坠在山后,尽管泽林峡就在我家不远处的另一个山谷。后来看到,其实不然。所谓豁然开朗,如若不身临其境,仅凭想象,也难以体会其妙。《桃花源记》中的那一段文字,借来形容一下,也可,只怕气息难融,芬芳有异。自然之物,如从纸上得来,终究是浅。最佳的情形,依旧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这是祁连山在青海省境内最东端的山麓地带,我甚至想象我所  相似文献   

11.
月亮峡     
沿甘肃徽县谈虞公路行30公里,眼前使出现一条横穿公路的山溪,顺溪逆流而上,就到达了月亮峡。这里山峰对峙,草木蓊郁,峰岩树林掩映的空隙透出半圆形的天幕,犹如月牙儿初上,让人浮想联翩。  相似文献   

12.
仙人峡     
仙人峡高世祥《隋书·地理志》中,有成纪县辖龙马城、仙人峡的记载。仙人峡是黄土高原上的一稀世奇观,也是葫芦河流经的最大峡谷。峡谷里不仅自然景致奇异,人类古迹斑斓,而且还有无数瑰丽神话和奇妙传说。出静宁城南,沿葫芦河南行25公里,便见奇峰错列,危崖夹岸,...  相似文献   

13.
禹王峡之行     
黄河,这条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从雪域之地汹涌而来,向渤海奔泻而去.大美青海是黄河流经九省区中的第一省,而地处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中川乡的峡口(也叫寺沟峡、禹王峡),则是黄河流经青海的最后一峡.随着2002年喇家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峡口这个貌似普通的地方再次将考古者的目光聚焦.人们惊喜地发现,这里曾是大禹“斧劈积石,疏导大河”的圣迹!  相似文献   

14.
窟窿峡探幽     
田瞳 《丝绸之路》2008,(6):23-25
沿河西走廊西行,丝绸之路上的名胜古迹比比皆是,但在大西北以戈壁大漠为主调的广袤背景上,旖旎的自然风光就很鲜见了。这时,当你在西行路上忽而看到景色如画的窟窿峡时,就不得不惊叹大自然的造化之妙了。  相似文献   

15.
五道峡     
五道峡地处荆山主脉翠屏山(大石脑)北麓,海拔600~1450米。人们知道,峡乃“山”、“夹”二字组成,有两山同向平行而立直指蓝天之意,因此,许多峡区有“谷底仰视一线天”奇观。而步入五道峡,途经五道石卡,头顶一线天的奇观一现再现,和其它山峡相比,奇妙之感更胜一筹。山里人常说:“山高水长”。此地有着充足而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包括可口的清泉和可供沐浴的温泉。游人站在状若水帘银花的温瀑下沐浴,既可使肌体得到疗养,又可享受大自然的乐趣。为了开发利用五道峡,1995年,保康县委、县政府投资50余万元,在这里开发旅游景点30…  相似文献   

16.
明代长城也叫边墙,古浪县境内有三道边墙通过,现存150.8公里,敌台烽燧103座。本文对古浪明长城的分布、夯筑方式、存在病害、保护维修措施等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天山奇峡     
李永 《丝绸之路》2014,(17):14-23
清冷的夜风在谷底盘旋,水鸟在山峦的剪影边缘振翅掠过。河谷里,清冽、冰冷的泉水冲击着卵石,水花激溅,声音清脆。此刻,天上的星星不停地眨着眼,似乎也感受到一丝凉意,而天边微露的熹光昭示着又一天的开始。 天山脚下,距离温宿县城近70公里的一座山峰脚下,一条峡谷正在沉睡,在气质相同的山之褶皱的怀抱中沉睡。要让它苏醒,只有寄望于阳光的呼唤,因为它的身躯,在暗夜中只有青苍的底色。  相似文献   

18.
春游泽林峡     
阳春三月,与友相约来到泽林峡,只见奇峰如锯山峦挺拔,群山之巅雪峰皑皑,各种奇石组成的大山在蓝天的衬托下犹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走进泽林峡口,我们被这里的奇山异峰所吸引。这里的大山,朝阳的一面悬崖绝壁,拔地摩天,阴面的山峰群山连绵,银装素裹,在蓝天、春日暖阳的照耀下分外妖娆。进入泽林峡口,翻过一个小山坡,高山、谷景、冰床在这里一览无余。冰床两岸,峭壁高耸,一边灰白、一边黄黑,仿佛是两座对垒的石城。来自西宁的一百多名户外运动爱好者,早已在这开阔的谷地欢呼雀跃地攀冰玩耍,拍照留影。  相似文献   

19.
石佛峡揭秘     
一个与敦煌莫高窟并称为丝绸之路上的“姊妹窟”的艺术宫殿,多年来却很少为游人所知。其实它不仅是一个集建筑、绘画、雕塑为一体的综合艺术体系,窟中所藏的一尊雕刻精绝的象牙佛像,还是稀世珍宝,著名国画大师张大千先生曾专门到此临摹;西北军阀马步芳为抢国宝费尽心肌……  相似文献   

20.
《文物》1955,(8)
穀家坪滩在古浪县黑松驿南五里,为一距古浪河面高约30馀米的台地,遗址在台地的东端,范围约八畝大,蘭新铁路从南到北穿越遗址的中心。一九五三年九月,蘭新铁路文物清理组党国梀同志赴古浪县龙溝堡了解施工情况,回来时顺道步查到穀家坪滩,遂发现此一遗址,地表上有彩陶器和粗红陶器的破片甚多。当时这段铁道土方尚未施工,九月二十七日我们曾先进行一次试掘,十一月四日至十九日又在遗址内顺着铁路定线打探溝七条重点瞭解。第一層是农耕土和扰乱土,厚0.10——1米,出土物除表層的近代瓦磁碎片外,还有彩陶器碎片、粗红陶器碎片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