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德传 《古今谈》2005,(1):20-22
1948年4月19日、29日,国民党“国大”选出蒋介石、李宗仁为正、副“总统”,其就职宣誓仪式,由两名大法官监誓,其中之一就是我国司法界耆宿沈家彝。  相似文献   

2.
包尔汉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他曾任新疆人民政府主席、自治区政协主席、自治区高等法院院长、新疆大学校长、中共中央新疆分局常委、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副主席等职,是中国当代著名的社会活动家、突厥语学者,为新疆的和平解放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沈家彝(1881~1955),号季让,江宁人,原籍浙江吴兴。其父沈国瑛(沈味兰),一生作幕友,只当过一任山东莱阳县知县。他有6子,家彝行四。沈国瑛曾长期为张之洞亲信幕宾,因此,沈家彝幼年和少年时代久居武汉、南京,并通读经书、学习八股,还涉猎各国政治、化、科学知识。沈家彝从小聪颖,个性倔强,他学贯中西,常语惊四座。  相似文献   

4.
<正>许世英(1873-1964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原字俊人,后改字静仁,晚年自号双溪老人,安徽至德县(今东至县)人,光绪丁酉年(1897年)拔贡。他历经晚清、北洋政府、国民政府三个时期,宦海沉浮六十余年。晚清时代,他历任刑部浙江司副主稿、奉天高等审判厅厅长、山西布政使等职;北洋军阀时代,曾任大理院长、司法总长、奉天民政长、福建巡按使、内务总长、交通总长、安徽省长、内阁总理等;国民政府时期,历任全国财政委员会主席、驻日大使、全国赈灾委员会委员长、蒙藏事务委员会委员长等。1950年,在香港被蒋介石挟持至台  相似文献   

5.
《北方文物》1991年第2期刊载的杨雨舒同志《大彝震遣使聘日年代考》一文,关于大彝震两次遣使聘日的年代,根据1950年日本宫内厅书陵部出版的《国书寮典(?)解题》记载的渤海国中台省致日本太政官牒,牒文后面的年款是“咸和十一年闰九月廿五日”,认为金毓黻先生所说的大彝震第一次遣使聘日是在咸和十一年、第二次遣使聘日是在咸和十八年的说法是正确的,不同意朱国忱、魏国忠及陈显昌等人所说的大彝震第一次遣使聘日是在咸和十二年、第二次遣使聘日是在咸和十九年,我完全同意杨雨舒同志的这个看法。但是,他在文中根据孙玉良同志《渤海纪年订补》一文所得山的《新唐书·渤海传》所载九位渤海王“均是即位当年改元”的推论,认为大彝震改元咸和,应在唐文宗太和(按应作“大和”)四年  相似文献   

6.
林力 《文史春秋》2003,(9):44-47
一、周佛海早年留学日本时,便接触了马列主义,成为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积极宣传。周与陈公博一样,也是中共一大代表。1924年他与国民党右派分子戴季陶搭上线后,于同年9月叛党,成为国民党右派营垒中的重要分子。周曾任国民党江苏省教育厅厅长、中央宣传部部长。1938年随汪精卫投敌后,历任汪伪政府警政部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上海市市长等职。  相似文献   

7.
许慈文 《纵横》2013,(4):33-35
许寿裳,浙江绍兴人,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1902年以浙江官费派往日本留学,与鲁迅结识,成为终身挚友。曾任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校长、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文书处主任、北平大学女子文理学院院长等职。1946年赴台主持台湾省立编译馆,1947年任台湾大学教授。1948年2月18日,许寿裳在台北遇难,时年65岁。  相似文献   

8.
城野宏,在日军占领太原期间,曾任伪山西省公署顾问辅佐官,名义上是汪精卫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应聘者,实质上是日本山西派遣军司令部的政治要员和侵华日军总部安插在汪伪政府内的代理人。抗战胜利后,为继续控制山西,确保并利用山西的丰富资源为日本军国主义卷土重来服务,他提出了日俘“残留”山西的理论,诱胁日俘和日侨万余人“残留”山西。这一谬论正好与阎锡山利用日俘维持其统治的想法不谋而合,故深得阎锡山重用,曾任山西省保安司令部副司令、暂编独立第十总队少将总队副、“合谋社”军事组长等多种要职。  相似文献   

9.
梁肃戎先生1920年8月8日生于辽宁省昌图县,早年毕业于伪满法政大学法学部(学校设在长春),后赴日本明治大学留学,获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法官和检察官。他19岁参加中国国民党,从事反满抗日活动,期间曾任地下国民党长春市党部书记长。1944年3月27日被捕入狱,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后出狱。此后他加入国民党军队,又曾任国民党辽北省党部执行委员,四平市党部书记。1949年去台湾,担任过国民党中央政策会秘书长,1990年初当选“立法院院长”,1991年底卸任。  相似文献   

10.
李书城,字晓园,湖北潜江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1905年参加同盟会,是同盟会的发起人之一。1911年参加武昌首义,任战时总司令部参谋长。讨袁之役失败后随黄兴流亡日本和美国。1916年回国,历任北洋政府陆军部总长、北伐军总司令部顾问、冯阎讨蒋军事顾问。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建设厅长、民政厅长、湖北通志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任农业部长、全国政协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他特立独行,勤政爱民,兴利除弊,与张难先、石瑛和严重四人并称“湖北四怪”。“理发事件”和棍谏张难先张难先(1874—1968),湖北沔阳人,名辉澧,字义痴。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国…  相似文献   

11.
夏衍主持艺术剧社演出《西线无战事》──兼忆石凌鹤同志赵铭彝口述施学茂整理编者按:石凌鹤(1906年6月20日──1995年3月8日)江西乐平县人。1926年参加革命活动,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大革命失败后流亡日本。1929年回上海投身左翼戏剧与电影工作...  相似文献   

12.
陈布雷,浙江慈溪人,是原浙江高等学堂的高材生,毕业后,曾任上海《天铎报》、《商报》、《时事新报》主编,地地道道是一位学者、评论家的文化界人。1927年,年仅37岁的陈布雷就一跃为浙江  相似文献   

13.
许世英轶事     
许孔璋 《江淮文史》2000,(1):170-170
许世英,安徽东至县人。北洋时期曾任内务总长、安徽省省长及执政府内阁总理等显要职位。我的父亲辑堂公曾任许世英幕府西席多年,过从甚密。我幼时亲闻先父谈及许世英,其中有下面一段轶事:1936年春.许世英出任中国驻日大使,当时日本已侵占中国东北、侵入华北,  相似文献   

14.
苏州博物馆资料部藏有一组函札,是光绪十一年(1885)沈家本、袁保龄、袁世凯等人致潘志俊的信件.当时的中国正值多事之秋.日本加快了侵略朝鲜的步伐,先后制造了1882年"壬午兵变"和1884年的"甲申政变".虽然由于清军的迅速行动平息了这两次事变,但日本还是趁此迫使朝鲜签订了1882年的<仁川条约>和1885年<汉城条约>,扩大了日本在朝鲜的侵略权益.与此同时,中国与法国间也于1884至1885年爆发了战争.  相似文献   

15.
一、来自家庭的影响冀朝铸,山西省汾阳县建昌村人,1927年7月30日出生于太原。其父冀贡泉先生1905年考取官费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学习法律,获得法学学士学位,回国后被阎锡山聘为法律顾问,历任山西省司法厅厅长和教育厅厅长,是一位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人。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冀贡泉先生因不满蒋、阎屠杀共产党人,愤起解散了司法厅,转到山西大学任法律系教授。后来阎锡山又说服他重返政府任教育厅厅长,期间他曾多次保护太原成成中学校长刘墉如等中共党员和进步人士。“九·一八”事变后,太原…  相似文献   

16.
一、一心报国酬壮志 孙立人,安徽庐江人。1900年生。父孙熙泽,历任登州知府、登莱青胶道台、山东审判厅长等职,为段祺瑞皖系的重要文职人物。后从事教育,曾任北平中华大学校长。孙立人自幼在家塾中受教,奠定了国文和英文基础,后随父在山东期间又学习德文。目睹山东租界德人对华人之欺凌,决心投身军事,报效国家。  相似文献   

17.
1945年8月14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同日,美国总统杜鲁门任命麦克阿瑟为接受日本投降的盟军最高司令,并代表联合国主持受降签字仪式。中国国民党政府为会同盟国接受日本降书,也很快指派军令部部长徐永昌为团长,率领中国代表团前往东京湾代表中国政府受降。 徐永昌生于1887年12月15日,山西崞县(今原平)人。他14岁时,父母兄姐相继病故,后投身毅军,凭着勤奋好学的精神,先后进入随营学堂讲习所与北京陆军大学,曾任国民革命军  相似文献   

18.
正张难先(1874~1968年)是辛亥革命元勋、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1927~1931年间,曾任广东省政府委员兼土地厅厅长、湖北省政府委员兼财政厅厅长、国民政府考试院铨叙部部长、浙江省政府主席等职,颇有清誉。抗战时期,他虽然仍在从政参政,但其工作、生活和抗战以前相比有很大的不同或改变,其中有些经历或作为,一般人不  相似文献   

19.
陈英士事略     
一、家庭概况陈英士,名其美,以字行。一八七八年一月十七日(清光绪三年十二月十五日),生于浙江省湖州市五昌里一个小康的商人家庭。祖陈绚,父陈延佑,母吴氏。陈英士兄弟三人。兄陈其业,字勤士,继承父业经商,一九四七年被选国民党政府的国大代表。弟陈其采,字蔼士,曾资助陈英士留学日本,解放前曾任国民党主计长。陈英士排行第二,妻子姚文英(一九六一年十月九日在台湾逝世,终年八十六岁),生有两子,长子祖华,字駪夫,一九三二年在杭州笕桥国民党中央航空学校学习时,驾机试飞,坠机身亡。次子祖和,字惠夫,曾任台湾国民党中央评议委员,一九八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在台湾病故,终年六十九岁。  相似文献   

20.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