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代史研究》2020,(3):18-18
在中国近代工业中,机器面粉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行业。该书利用陕西、贵州、甘肃、重庆等省市档案馆所藏的相关档案及民国文献,比较系统地研究了抗战时期西南、西北地区机制面粉工业的发展,认为随着民族危机的逐步加深及工厂内迁、人口内迁、“抗战建国”、技术设备引进、资金转移等因素,后方机制面粉工业无论是工厂数量、产销量,还是机器设备、从业人员等方面,在短时间内都实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即“危机下的融合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戚厚杰 《民国档案》2003,(1):102-109,114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 1 0 0多年来第一次打败帝国主义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在这次战争中 ,中国兵器工业广大爱国职工 ,为了救亡图存、保证战时军事急需 ,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 ,将各重要兵工厂迁建于西南战略后方 ,并迅速复工。在八年抗战里 ,默默无闻地给浴血奋战在前线的军队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 ,为战胜日本侵略者作出了可贵的贡献。战时兵器工业的内迁 ,是中国现代史、抗日战争史上鲜为人知的光辉的一页 ,是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国近代工业史 ,特别是中国军事工业史上重要的篇章 ,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人才培养作出了贡献 ,至今仍有重要…  相似文献   

3.
福生樊庄的由来抗日战争时期 ,沿海各大城市先后沦于日军之手 ,国民党南京政府迁至四川重庆。当时除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在全国各地开展游击战争给日军以沉重打击外 ,国民党的军队大多退守在西南、西北各省 ,全国人民都陷入苦难之中。沿海各地沦陷后 ,抗战后方花、纱、布供应匮乏 ,国民党政府经济部特在重庆设立农本局福生总庄 ,担负全国花、纱、布购销业务 ,以解决后方军民衣被之需。为便于开展业务 ,总庄及各地 (分庄 )分支机构都采用商场上惯用字号 ,因此 ,福生总庄设在鄂北樊城的分庄 ,被称为福生樊庄。樊庄成立经过1 939年初 ,…  相似文献   

4.
《民国档案》2007,(4):64
刘文俊、杨天保著《近代中国西南地区的经济开发与对外关系》一书,已由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本书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以十一章计30万字的篇幅,对1840-1949年间四川、贵州、云南、广西、重庆等西南五省(市)的经济开发和对外关系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新中国成立后,重庆作为中央直辖市及西南大区党、政、军机关的所在地,在重庆设立博物院以推动西南大区文物保护和文博事业发展,正是西南大区对中央保护古迹文物号召的具体实现。在邓小平的亲自关怀下,1951年3月7日,西南军政委员会文教部召集西南大区包括云、贵、川、渝诸省(市)在内的文物保护与收藏战线上的政府官员、  相似文献   

6.
奔波劳累 为国分忧 1937年,我在南京筹设首都中国国货公司,未及成立,即因日军进犯撤退到了汉口。翌年,我又撤退到了重庆,担任中国国货联合营业公司(简称联营公司)西南业务处主任,负责后方国货事业的发展工作。 联营公司系由民族工业家所创办,内有一部分政府股份,属国民政府经济部管辖。1939  相似文献   

7.
中国兵器工业开始于鸦片战争,发展于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后由于封建割据与军阀混战的需要,几乎每省都有兵工厂,形成了布局分散,设备、原料依赖进口,生产落后的中国兵工生产特点。1927年后,南京国民政府对兵工厂进行了分期整顿,实行关停或并迁,形成了汉阳、上海、金陵、济南、巩县5个大型兵工厂。九一八事变,特别是“一·二八”抗战后,鉴于日本侵华势不可免,蒋百里、蒋介石等先后考虑抗战开始后,能够支持长期抗战的兵器工业的工业生产基地选择问题。由于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后方基地的认识也在变更,先后选择了西北和湘西、四川为中心的滇、黔、川西南地区。全面抗战开始后,由于重庆具有天时、地利、人才的独特条件,各兵工厂在搬迁中有的径迁重庆,有的一迁他处,再迁重庆,最终形成了以重庆为中心的兵工生产基地。重庆兵器工业支撑了长期抗战,为西南大后方的经济建设与兵工人才培养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8.
光绪十九年(1893年),湖广总督张之洞在推行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汉阳铁厂,开创了中国近代冶金工业的先河,一度发展成为雄踞亚洲,震惊欧美的大型煤钢铁联合企业.  相似文献   

9.
抗战期间,我国沿海地区工厂企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工矿内迁促进了后方工业的发展,坚定了中华民族的抗战决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本组史料即是工矿调整处重庆办事处办理迁川工厂相关事宜的报告,对研究抗战时期的厂矿内迁有相当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守广 《近代史研究》2007,5(4):143-146
星五聚餐会是由中国银行总经理张公权发起而逐渐形成的一个以定期的聚会、座谈为主要活动方式的社会团体。1932年3月,该团体开始在上海举行定期聚餐座谈,抗战时期先后迁到香港、重庆等地举行,抗战胜利后主要在上海、重庆举行,一直延续到1952年为止。在前后20年间,星五聚餐会的聚餐座谈活动多达近千次,极少间断。与聚餐会直接相联系的有各地中国国货公司的创建,以及包括西南实业协会在内的抗战时期后方各主要工业团体组织。随着星五聚餐会影响的扩大,在抗战时期的昆明、贵州、桂林、成都以及抗战胜利后的武汉等地的工商实业界中,都出现了星五…  相似文献   

11.
全面抗战爆发以后,重庆的战略、政略地位日趋重要。1938年10月武汉、广州失陷,国民党党、政、军首脑机关全部移驻重庆,沿海及其他沦陷区的工商业、金融业、大专院校、文化学术社会团体也纷纷内迁重庆。重庆以战时首都的特殊地位,迅速发展成为抗战时期全国的政治枢纽、军事大本营和经济文化中心。因此便成为日机狂轰滥炸的主要目标。日本帝国主义为压迫国民政府屈服,动摇全国军民的抗战意志,摧毁中国抗战的后方基地,从1938年1月17日首次空袭重庆市郊到1943年8月23日长达5年多时间里,共空袭重庆218次,出  相似文献   

12.
正七七事变后,抗日战争全面爆发,沿海地区陆续沦陷,国民政府迁都重庆,西南、西北成为抗战的大后方。由于抗战的需要和发展,云、贵、川、陕、甘等大后方公路交通运输急剧发展,使得国民政府对汽油的需求量猛增。由于日军切断了中国和外界的交通要道,为了稳定后方交通运输和军工生产,增强对抗战前线的支持力,国民政府积极寻求汽油替代品,酒精(即乙醇)成为替代品首选,于是在这一特殊时期,酒精工业迅速兴起。这里收集的一组徽章  相似文献   

13.
1940年5月,马寅初应基督教各大学旅渝校友联谊会的邀请,在重庆社交会礼堂发表了《西南建设与货币问题》的演讲。在演讲中,马寅初针对当时严峻的抗战形势首次提出了一个切中时弊的办法——征收发国难财者的财产税。他说:“前方将士为了国家民族的存亡英勇流血牺牲,而后方的达官奸商们却大发国难财。为了支持当前抗战和使法币稳定,必须向这些达官奸商们征收财产税。”  相似文献   

14.
1937—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被日本侵略者占领,国民政府迁都重庆。重庆成为中国抗战时期的大后方、国民政府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也成为日军实施以炸迫降战略企图的最主要空袭目标。据重庆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西南大学教授潘洵介绍,为彻底“摧毁中国抗战意志”,日军下令对重庆实行大范围轰炸。1938年12月2日,日军总参谋长闲院宫载仁亲王代表天皇向侵华日军传达天皇敕令“大陆令第241号”.  相似文献   

15.
一、地理环境与概况 遂宁位于四川盆地腹心地带,地势较低,丘坡平缓,石质不坚,呈起伏不平的典型丘陵地。东邻南充、西连德阳,北靠绵阳,南接重庆,西南与内江相依。涪江横贯,山钟水秀,人杰地灵。自汉晋以来历为郡、州、府、县治所。唐代白居易称:“遂居蜀之腴”。宋代刘信风《南楼记》称:“平原沃野,贯以涪江、气象宽舒,为东蜀之都  相似文献   

16.
张瑾 《史学月刊》2014,(9):116-125
1935年春夏之间,宋美龄随蒋介石首次进入西南诸省。旅途中,她连续三次致函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学校学生,讲述川滇黔三省风土人情,阐发个人对国家大事之观察与感悟,以此训导遗族子弟树立忠诚爱国的理念。此三信后辑录为《西南漫游》一文,是宋美龄战前言论的重要文本。以入川的首站重庆为观察点,《西南漫游》所建构的重庆,既是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秩序混乱与各种丑恶现实之代名词,又是沟通西南各省与外部世界的现代交通枢纽。透过该文本,还可看出宋美龄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所拥有的富饶资源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战略意义的关注与认识。  相似文献   

17.
1935年春夏之间,宋美龄随蒋介石首次进入西南诸省。旅途中,她连续三次致函国民革命军遗族女学校学生,讲述川滇黔三省风土人情,阐发个人对国家大事之观察与感悟,以此训导遗族子弟树立忠诚爱国的理念。此三信后辑录为《西南漫游》一文,是宋美龄战前言论的重要文本。以入川的首站重庆为观察点,《西南漫游》所建构的重庆,既是四川军阀防区体制下秩序混乱与各种丑恶现实之代名词,又是沟通西南各省与外部世界的现代交通枢纽。透过该文本,还可看出宋美龄对于地处长江上游的重庆所拥有的富饶资源及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战略意义的关注与认识。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为争取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其间,海外华侨积极参与西南后方的经济开发,对增强抗战的实力更有着特殊的重要意义。研究华侨与战时后方经济开发的关系,不仅可以深入对华侨爱国爱乡光荣传统的认识,而且对当前吸引海外华人、华侨、港澳台胞到内地投资也可提供某些借鉴。一、战时华侨开发西南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聚兴诚银行是四川最早成立的一家民营商业银行,也是我国早期著名的商业银行之一。1915年在重庆正式创建,1950年实现公私合营,整个经营历程计35年,在中国近代金融发展史上占有相当的地位,被誉为中国近代四大银行集团——华西集团的核心和领头羊。2013年聚兴诚银行旧址作为"重庆抗战金融机构旧址群"之一被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建筑具有20世纪初典型的中西合壁式建筑风格,是当年重庆城最高大最新式的建筑之一。它见证了中国近代金融业的发展,重庆近代抗战及轰炸的历史,同时见证了重庆城市发展以及建筑业、营造业发展的历史,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1937年7月7日,芦沟桥事变后,日军大举进攻我国,上海失守,南京告急,迁都问题迫在眉睫。国民政府当机立断,就在当年11月20日,宣布西迁重庆。重庆地处嘉陵江与长江汇合处,素有“天险”之称,又是四川盆地心脏地带,物产富饶,战略物资很多,为大西南物资集散地,与西南各省联系密切,又以西北西南两大国际交通路线为依托,具备抵御外敌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