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印度教自古以来是印度社会最重要的特征,也是近代以来印度社会变化的主要动力。印度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宗教之一,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信众达8亿多,主要生活在印度,占印度人口的82%以上。印度教维护种姓制度的合法性和神圣性,公开主张人之间的不平等性,这种不平等建立在“纯洁”与“污渎”的观念上,“纯洁者”为高种姓,“污渎者”为不可接触者,在高种姓与不可接触者之间,排列着数不清的中间种姓;为了使各种姓严格遵守本种姓的行为规范,印度教律法把“达摩”(dharma)即种姓行为规范的履行规定为每个种姓最高的人生和宗教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鹏 《民族译丛》2005,(6):58-62
印度的种姓压迫缘自种姓制度。种姓制度是印度自古以来的不平等社会制度。这种制度把居民划分为四个种姓,即四个等级:第一等级为婆罗门(祭司和僧侣),掌握神权,从事文化教育;第二等级为刹帝利(贵族和武士),掌握军政大权;第三等级为吠舍(农民、商人和手工业者);第四等级为首陀罗(奴隶和失去土地的自由民)。被排除在四个种姓以外的居民则为“贱民”或称“不可接触者”。  相似文献   

3.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的重要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种姓制度,但印度种姓制度最完整、最森严,存在的时间最久。种姓制度不但奴役、残害了广大劳动者,而且也是印度社会发展的一种障碍。直到今天,它对印度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及人民生活等方面仍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印度的“宗教哲学”与“因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有三大哲学体系,即希腊的“自然哲学”,中国的“社会哲学”和印度的“宗教哲学”。在印度的“战国”与孔雀王朝时期,思想极其活跃,婆罗门教出现了“正统六家”,沙门思潮中也出现了“顺世论”等六大家,并产生了佛教和嗜那教,以后佛教中又分化出大乘、小乘和密宗。与宗教哲学相适应的逻辑学谓之“因明学”,在思维模式上有别于希腊的“逻辑”和中国的“名辩之学”。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佛教是創立於公元前六世紀。它是在反婆罗門教斗爭中所形成的教派之一。它是代表刹帝利和富有吠舍階級利益的宗教。在紀元前一千年代初,随着印度奴隸制諸小國的形成,婆罗門教提出一套完整的符合僧侶、貴族政治利益的教义,它進一步鞏固了在原始分工基礎上形成的种姓制度,把婆罗門种姓規定为最高級的种姓。其次是剎帝利,須为婆罗門服务。再次为吠舍和首陀罗,后兩个种姓都受前兩个种姓的奴役和剝削。以上四种不同的种姓無論在社会地位上或法律地位上都有極其嚴格的規定。婆罗門所以能够在  相似文献   

6.
种姓制度与印度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燕 《沧桑》2008,(3):43-44
种姓制度是印度社会重要的特征。在世界其它地区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存在过种姓制度,但印度的种姓制度最森严,存在的时间最久,直到今天,它仍在影响着印度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7.
宗教对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种姓制度是世界文明史上一种具有奇特性的等级制度,覆盖和渗透了印度社会人与人之间在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相互关系。它虽产生于古代印度,但至今仍留存于印度社会,贯穿于印度人类生活的始终,成为印度社会发展的重要特点。本文试图从宗教(尤其印度教)对种姓制的影响来探寻种姓制长期留存的原因。(一)宗教神话使种姓制的起源具有神圣性关于种性制的起源,学术界观点很多。如有“瓦尔那”论、职业论、种族论、宗教论、雅利安人家庭制度论、土著文化论等。作为一个历史现象,种性制的产生自然有其特定的社会条件。但印度最古…  相似文献   

8.
拘尸那迦     
在佛陀涅槃地拘尸那迦,我碰到一位印度僧人。他叫Basuki,在附近的Sarvan Buddha Vihar出家已经7年。他属于低种姓hazam,意为剃头匠。他说在印度教中,只有婆罗门出身的人才能从事和宗教有关的事,所以他才选择众生平等的佛教。他的寺中共有9名僧人,除了他还有意为洗衣服的dhobi种姓。他说,在印度皈依佛教的人基本都是这样的低种姓族群。  相似文献   

9.
南亚社会中的种姓制以其稳定性、封闭性著称于世。根据它的指导意识形态即婆罗门教一印度教的理论来说,各个种姓集团的高低贵贱的排列次序和他们之间的相对地位是固定的,通婚是禁止的,其它社会交往也受到各种严格限制。历史上出现的各种法典并且对违反通婚禁忌和交往规范的行为制定出各种惩罚条例。南亚种姓制的这个特点,得到自古至今的历史文献的佐证。早在公元前三世纪,希腊使者麦加昔尼就描述了孔雀帝国时各种姓集团之间不得通婚、不能改变职业、社会生活相对隔离。①11世纪初的中亚学者阿尔贝鲁尼详细描述了种姓间的避讳和对于违…  相似文献   

10.
以印度教为基础的印度教民族主义在印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在界定印度教民族主义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印度教民族主义特征,并梳理印度教民族主义对印度政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天王也称神王,佛教称之为护法神。古印度神话中称须弥山腹有四天王佛教采用其说,宣称四天王各护东、南、西、北一天下,东方为持国天王,南方为增长天王,西方为广目天王,北方为多闻天王。四天王属于帝释天(印度教天神之首)的四员大将,也叫护世四天王,俗称四金刚。金刚,是梵文意译,有金中最刚之意。在四天王中,毗沙门天王(即北方多闻天王)在中国最为推崇,他为婆罗门教、印度教的财神,世界上一切财富的守护者。自东汉佛教传人中国之后,四天王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自唐玄宗以后,对毗沙门天王信仰大盛,常被军中奉为保…  相似文献   

12.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及经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简介《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是密教经名之一,是佛教和婆罗门教——印度教相结合的产物,在理论上以大乘中观派和瑜伽行派的思想为理论,在实践上则以高度组织化了的咒术、礼仪、俗性为特征。印度的咒术是一种古老的、流行于民间的原始信仰,佛陀  相似文献   

13.
朱春悦  纪振奇 《沧桑》2009,(5):150-151
种姓制度作为印度教社会特有的等级制度,是一种极端严格的等级身份制。种姓制度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价值取向存在明显的冲突,具体表现在:种姓与现代化价值中体现的社会平等、思想的宽容性和理性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冲突。  相似文献   

14.
在印度佛教石窟中,塔堂窟是一种重要的类型。印度的石窟群约有五十多个,洞窟总数约1200余所,地理分布较奇特,十之八、九位于孟买一带。此外,在比哈尔邦、安德拉邦以及旁遮普邦也有少量分布。这也许是由于印度西部的岩石较其他地区更适于雕凿的缘故。其中大约有300所洞窟属婆罗门教与耆那教,佛教石窟中以僧房窟居多,而塔堂窟仅有二、三十所,这种数差应源于众多的僧房窟环绕塔堂窟分布的寺院布局特点。随着佛教的东传汉土,塔堂窟与中国本民族的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造就了中国特有的中心柱窟类型,因此对研究中国石窟的发展源流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大姚白塔,以其历史悠久,造型独特而享誉国内外。但对于白塔的研究,却很少有人问津,就连汪宁生教授的《云南考古》①也说,对其“年代和来源有待治建筑史的专家进行研究,”更不要谈探求其文化内涵了。本文根据笔者所掌握的民族学材料,对白塔的历史文化内涵作些初步的探讨,以求教于各方面的专家。一、佛教密宗与白塔大姚白塔是佛教密宗的产物,这是毫无疑义的。那么,密宗是什么样的宗教?它崇拜的是什么?它与生殖有无关系?这是首先要弄清楚的问题。佛教发源公元前六世纪的印度。而密宗则是公元七世纪形成的,它是佛教吸收印度婆罗门…  相似文献   

16.
前殖民地时代的印度并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成文法典。殖民统治时期,为了对英属印度进行有效的司法管理,殖民当局决定组织东方学家和婆罗门梵学家收集和翻译梵文法律典籍,编纂一部所谓的印度教法典。1772—1864年,经过孟加拉首任总督沃伦·黑斯廷斯、东方学家纳撒尼尔·哈尔海德、威廉·琼斯和亨利·科尔布鲁克等人的长期努力,英国殖民当局最终编纂出他们想象中的“文本化的”“权威的”、但同时也是“盎格鲁化”的印度教法典。盎格鲁-印度教法的编译不仅为殖民地时期的印度创造出现代成文法典,而且形塑了现代人的印度教概念和对印度传统社会的想象。  相似文献   

17.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伊朗的种姓制度李铁匠种姓制度是古代印度伊朗语居民(即雅利安人)共同体的一大特点。①在我国,印度种姓制度研究比较深入,伊朗种姓制度却很少提及。因此,本文拟就伊朗种姓制度作一些初步的探讨。种姓制度的起源和发展有关伊朗种姓制度的资料,主要见于琐罗亚斯德...  相似文献   

18.
大地印象     
印度焦特布尔市内的这些蓝色墙壁,通常表示房屋属于印度种姓阶层中地位最高的婆罗门。屋顶上的叶猴被印度人奉为猴神哈奴曼的化身,因而可以在城里随意游荡。  相似文献   

19.
论文从印度加尔各答华人社区的衰落与生存困境、印度文明传统环境下华人的生存适应与社会融入障碍、中国文化传统影响下印度华人心理文化调适的局限等方面,探讨了华人在印度社会中的心理调适过程及其心理社会均衡的实现情况。华人在印度社会遇到的是种姓制度、宗教认同和单惠型为主的交换模式,与华人的家族及宗族认同、信用借贷型为主的交往模式产生了较大冲突。这种冲突使华人与印度社会形成隔绝,并难以实现社会地位、安全、情感等方面的满足。印度华人根据生存环境调整生存策略,以符合华人基本人际状态的方式,实现心理与社会的内外交互平衡,却又加剧了其封闭性、保守性,使其未能成功利用印度社会的制度和文化谋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革新,因而诉诸外部世界,通过再移民来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和新的发展机会。这是造成印度华人社会持续衰落的内在根源。  相似文献   

20.
印度种姓制的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种姓制的渊源刘欣如印度的种姓制是人类历史上最完善、最持久的社会等级制。两千多年以来,各国学者对其完整性、严格性多有记载。尤其是近代以来,欧亚各地的封建等级制在资产阶级革命浪潮的冲击下纷纷瓦解,而南亚的种姓制却似乎巍然不动,就连殖民统治都没能造成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