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中胜 《黑龙江史志》2013,(23):161-162
在自然权利理论的发展历程中,古典自然权利理论与现代自然权利理论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从政治哲学的角度来讲,这个差异是从霍布斯开始的,他否定了古典政治"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的假设,指出人的本性即是自我保全,否定了古典政治所认为的:人只有在政治生活中才能实现最高的善,指出了个人权利的正当性。在霍布斯看来,自然权利既是政治原则又是道德原则,它既是建立国家的目的,又是社会的正义所在。  相似文献   

2.
"良知"是王阳明整个思想体系的基石,"良知"既是本体又是主体,既是实存又是发用,既是标准又是价值。"良知"是理解王阳明道德形上学的关键。王阳明之所以是中国文化传统中罕见最有创造性的哲学家,因为"良知"学说代表中国古代哲学的一个高峰。  相似文献   

3.
刘朗 《巴蜀史志》2007,(2):26-27
有专家认为,一部志书有精彩的概述.这部志书就成功了一半。笔者以为十分正确。为什么?因为概述采自志书主体,它既是志书主要内容的概括.同时又是志书主体内容的升华。志书主体内容不丰富,不全面,元特色,靠撰稿者杜撰是不可能写出精彩的概述的。但是,主体内容写得再好,概述没有写好,会从总体上影响志书的质量。  相似文献   

4.
曾经跟章太炎被并称为“南章北景”的景梅九.是一个复杂人物。他既是革命家.又是学者.既是我国写白话小说较早之一人,又把毕生精力用在办报上.既信仰无政府主义,又是中国共产党的好朋友。广而不精,博而不专,限制了他在学问上和事业上的精益求精;他虽然努力提拔后进,扶植青年,但并没有“拉帮  相似文献   

5.
安玲玲 《神州》2012,(18):128-129
众所周知,材料是构成文章的重要因素,任何文章都由一定的材料加工提炼而成,它既是文章中心思想形成的基础,又是表现中心思想的支柱。没有详实的材料,就会空话连篇,言之无物,文章自然就会失去赙染力。  相似文献   

6.
近代华北城市人口发展及其不平衡性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近代华北城市人口发展及其不平衡性张利民人口是社会生产力,它既是生产的主体,又是社会生产过程的消费者。分析近代华北城市人口的发展,以人口界定城市的规模,探索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是研究华北城市近代化和城市系统演变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一、近代华北城市人口的发...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公民法治意识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来君 《攀登》2010,29(2):119-122
社会主体法治意识是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关键和核心。法治意识作为一国公民的理性品质,构成法治国家的精神底蕴,它既是法律规范化的思想动力,又是制度建设的精神支柱。笔者从我国公民法治意识的现状入手,提出了对公民进行法治意识培养和教育的措施与办法。  相似文献   

8.
《西藏人文地理》2005,(4):F005-F005
没有一项高度,能让全世界的大多数人记忆深刻,乃至永远仰望。没有一种信仰,可以在拥有完全不同信仰的各样人群中受到同样的顶礼膜拜。没有一个存在,竟然如此不可思议,既是21世纪先进技术的试验地,又是神灵依然如远古时代一般威力无边的圣殿。  相似文献   

9.
姚倩 《神州》2014,(15):25-2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正在进入一个新的成长阶段。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已经成为了新的课题。面临深刻的社会转型,进一步加强和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意义尤其深远。群众文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又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目标;既是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又是民生幸福的重要内容。在构建社会管理新格局的过程中,要大力提升群众文化的建设水平,实现群众文化的社会功能,充分发挥群众  相似文献   

10.
人的全面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一个重要命题。人的全面发展,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改善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从事年鉴工作的同志只是庞大社会群体中的一部分,她既有"社会人"的共性,但由于长期从事年鉴工作,又形成了"年鉴人"的一些特性。因此,探讨年鉴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一个社会学方面的问题,又是一个如何提高年鉴编纂人员素质方面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广西桂林地区城镇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韩光辉城镇体系是一定地域空间内不同等级规模和职能分工、联系紧密、分布有序的城镇群体。它是在自然、经济、社会、交通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历史形成并处在发展中的动态系统。它既是历史的产物,又是规划与预测城镇体系未来发展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12.
段荣 《沧桑》2012,(5):133-135
体验式教学既是一种教学观,又是一种教育价值观、方法论和教育策略。本文阐述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与特征,及在体验式教学过程中应遵循的主体性、互动性、平等性原则,从师生互为主体、平等对话、探索共享及双向互动四个方面去构建体验式教学中的新型师生关系。  相似文献   

13.
千百年来,蜀国故道既是古蜀经济、文化的传输纽带,又是自然风貌、人文遗存的天然走廊。山环水复间,作者一路走来,与一座座古镇不期而遇。它们不仅以沧桑的容颜展示着历史的深邃,而且以各具特色的姿态保持着蜀道固有的自然和人文遗存。  相似文献   

14.
国民经济是一个复杂的体系,用什么指标核算国民经济总量以及如何核算,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际问题。建国以来,我国在不同时期先后采用了不同的核算指标。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其发展趋势集中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历史轨迹,即从总产值到国民收入到GDP到绿色GDP再到人文GDP。  相似文献   

15.
在马克思的诸多经典文献中,尽管没有关于生态伦理的直接表述,但是在自由观思想中却体现了一系列生态伦理意蕴。人的自由和解放是马克思终身奋斗的伟大事业和不朽的追求。马克思认为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但是,在工业社会人们对自由的误用、科技的滥用以及资本主义制度对自由的实现造成了阻碍,并产生了严重的生态危机。因而重温马克思的自由观思想,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需要,也是实现人、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针对这些问题,积极寻求其解决问题对策,如转变自由观念、促进科技进步、变革社会制度显得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16.
张艳国 《史学月刊》2003,2(11):44-51
国性论、国粹论,滥觞于晚清。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它们成为旧文人旧思想护圣守旧的工具;同时,又是新文化新思想排孔开新的靶子。由对于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到主张国民性改造,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由关注思想文化问题到关心社会主体——人的问题,这本身就体现着新文化运动的深化和进步。因此,理所当然地说,文化新人对国性论、国粹论的批判,既是五四时期排孔开新文化主题的题中本义,更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内容。因此,研究晚清思想史学术史固然要重视国性论、国粹论,而研究五四思想史学术史也不能忽视国性论、国粹论。  相似文献   

17.
鲁滨逊“新史学”的学术渊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鲁滨逊新史学继承了本土史学在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的遗产.,从欧洲汲取了丰富的知识营养,是美国本土和欧洲文化共同孕育的结果。社会进步理论、实用主义价值观、历史广泛性的理念、历史的经济和心理的诠释理论、历史学既是科学又是艺术的思想、历史相对主义以及前人对科学史学的批判等,都成为它的学术渊源。  相似文献   

18.
傅辰彦 《民俗研究》2010,(2):162-171
古希腊初民对神人分离过程所进行的生动描述,内蕴着古希腊人对存在于自然、人的生存和劳动之间的密切关系的理性思考。劳动出现在神人决裂之后。劳动的意义在于,它既是神人关系重建的中介——通过将劳动所得的产品变为对神(自然)的祭品,人重新为神(自然)所眷爱;又是人类能够永续生存的基本技艺——神(自然)保证劳动之人能获得生存所必需的"牲畜和黄金"。不仅如此,劳动还是人类显示自身存在独特性的本质性规定。劳动是人在世的神圣职责,人在创造性劳动中博取声望,实现自身价值,并借助劳动将人与其他生命物种区别开来。人类是最具神性而惟一能与神分享创造乐趣的种类。以是观之,在希腊初民通过神话形式所欲表达的生活观念中,劳动是人的本质的思想已初露端倪。  相似文献   

19.
“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是具有意识的、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的、追求某种目的的人”。(恩格斯(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地方志作为记述一定区域内从自然到社会的历史与现状的资料性著述,人物志无疑在其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既是人们最为关心又是撰写难度最大的部分。它之所以重要且备受关注,是因为各个时代的历史,都是由各种人物的活动反映出来的。历史是一面镜子,对历史人物的评价,也反映了对待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政策和态度,又因为人物涉及的面最广,历来争议最多,分歧也最大,故撰写难度大就…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我们要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就要用科学的态度来对待它。这就涉及到如何看待理论、学说,以及人对客观规律的认识等问题。理论为什么要与时俱进?这是由理论的特性所决定的。第一,实践性。任何理论都是实践的经验总结。实践,既是理论的源泉,又是理论发展的不竭动力;既是理论的价值体现,又是理论真理性的检验标准。任何脱离实践的理论,都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根之花,都是没有生命力的,注定要被历史所否定。而实践永远不会停留在一个水平上,理论必须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