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省志·人物志)编纂工作的第一步,是分辑出版(黑龙江人物传略)(以下简称《传略》。1992年当《传略》第4辑即将付印时,我参加了编辑工作。其后,参与编完《传略)第5、第6两辑。迨修订补充《黑龙江省志·人物志》全稿,我担任了其中先秦至清代的历史人物传的责任编辑。还为此书撰写了二十多篇人物传。通过修志实践,个人对黑龙江古代史有了新的认识,对编纂人物志也尝到甘苦,略有心得体会。在此不揣固陋,谨将编纂人物志的点滴体会写出来,就正于有关专家及读者。一部省志人物志究竟收载多少人物入传为适宜,由于各省情况各异…  相似文献   

2.
李永戈 《百年潮》2013,(3):36-41
2012年初,在杜义德将军诞辰100周年临近的日子,我接到杜义德将军的夫人齐敬轩的长途电话,她在整理纪念杜老的文章时,急于核实杜老晚年在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工作时的情况。幸好我保存着一本我任杜老秘书时记录的《承办文电》册,在完成杜义德夫人交办的核对杜老在中顾委工作的有关情况后,我开始细细翻阅这本26年前的《承办文电》册。看着当年一页页文电登记的内容,透过一段段的文字记录,我眼前又浮现出在杜老身边工作时的件件往事。  相似文献   

3.
贵刊2006年第三期发表了一篇很好的文章《抗日救亡运动中的张申府先生》。编者在介绍张申府生平中说:张于“大革命失败后,相继任广州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而《所忆——张申府忆旧文选》(中国文史出版社1993年10月出版)一书在《筹办黄埔军校点滴》一文写的是“我到广州已经是2月初了。这时,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  相似文献   

4.
1991年至1992年,为纪念辛亥革命80周年,《江苏地方志》连载了墨尼同志的《江苏省部分同盟会会员传略》,共介绍了76住同盟会会员。本试在该《传略》的基础上,对同盟会在江苏地区的活动情况作一概述,以求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5.
哀乐声中,我凝视躺在遗体告别仪式中的杜松竹同志,晚期胃癌折磨得瘦骨嶙峋,完全变了形……这就是年近耄耋仍然活跃在贵州史坛的杜老吗?不!不应是这样。这与脑海中那位满面红光,身着短裤,奔忙于市内、省内、海峡两岸,为宣传贵州而勤奋写作的杜老,是多么的不协调。杜老是累病的,是强烈的事业心耽误了治疗的。多好的一位同志走了!从80年代起,我就与杜老相识。十多年来,他为《贵阳文史资料选辑》和《贵阳文史》撰写了近百篇质量很高的稿件。他像辛勤的蜜蜂一样,在近现代史的花圃里到处奔忙,采集花粉酿成蜜。他把贵州过去发生和正在发生的大事,把贵州有建树的志士仁人和光辉业绩记录下来,传诸后世,结下了丰  相似文献   

6.
2008年7月18日,杜老95岁华诞。惊回首,相知、相识、相随杜老已28年。杜老仍思维敏捷,但已行动迟缓,口齿吐字不甚清楚。马阿姨已不认人,只认杜老,这相濡以沫的老伴。一丝惆怅,才下眉头又上心头……  相似文献   

7.
<正>祝贺《炎黄春秋》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生存危机,坚守了这块讲真话的阵地,坚持了"实事求是、秉笔直书"的办刊方针和优良传统,在追寻历史真理,引领改革开放的新思想潮流上继续前进。我作为它的老读者深感欣慰,谨向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智慧,以杜老、李锐老等革命前辈为首的杂志社全体同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要求"正确处理政府和社会关系,加快实施政社分开",并且指出,凡是适合由社会组织解决的事项,应当交由社会组织承担。《炎黄春秋》原由社会组织主管,  相似文献   

8.
兰铁白 《炎黄春秋》2007,(12):54-56
上世纪80年代初,遵机械工业部党组指示,我和刘新同志撰写《黄敬》传略,于1983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收入中共党史人物传第10卷。为撰写该传略,我曾拜访各历史阶段和黄敬工作有关的百余位老领导、老同志。在拜访当时国务院老部长李葆华、社科院法学所负责人张楠和曾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知名人士陈翰伯同志时,他们都忆及黄敬与埃德加·斯诺及其前夫人尼姆·威尔斯的交往。  相似文献   

9.
更正     
读了《武汉史资料》2004年第9期上的《熊廷弼传略》后,令我回忆起童年时听江夏纸坊家乡老辈人说熊襄愍公、熊芝岗的故事所留下的深刻印象。上世纪80年代,我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从事明清历史研究,曾读到过有关熊廷弼在明末清初,明王朝没落、清王朝强大,以致崇祯自缢、清军人关的历史局面中的作为和遭遇。  相似文献   

10.
藏獒故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在青海东奔西颠,突然接到《西藏人文地理》杂志的约稿,第一个反应就是拒绝。2005年我写了《藏獒》,2006年写了《藏獒二》,2007年又写了《藏獒三》。关于“藏獒三部曲”的构想已经完成,掐指算算,也有100万字了。精彩的体验深刻的都写过了,在这100万字之外,我还能讲出什么关于藏獒的新故事来?但我这个人是海拔越高脑子越清醒,坐在去海北草原的车上,想着我过去的生活,渐渐便凸现了几件不曾在“藏獒三部曲”中写过的有关藏獒的事,那都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初的往事了。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举世瞩目的历史伟人,早在3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就冲破国民党的层层阻挠,到陕北访问过毛泽东,后发表了著名的《西行漫记》。《西行漫记》中有一部分毛泽东的生平记录,后被翻译成多种版本的毛泽东自传。这是最早的毛泽东传,但斯诺的记录只能反映1936年以前的毛泽东,且从严格意义上讲,只是毛泽东自传。斯诺之后,斯特朗、爱泼斯坦等国际友人也访问过毛泽东,写了一些毛泽东印象记。抗战时期,肖三写过毛泽东传略,篇幅很小,只一万多  相似文献   

12.
1998年春,孙生玉同志退休后担任《宁夏军事志》主编。他不分昼夜地默默耕耘于志苑沃土,深情地写着宁夏军事历史的春秋,以其惊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用3年多时间完成了240万字巨著《宁夏军事志》(送审稿)任务,并通过专家评审。他撰写的《军事志与兵要地志的主要区别》被评为全军军事志优秀论文,其它10余篇军事志论文,先后被《中国军事志》、《宁夏史志研究》等多家刊物采用,他作为副主编参加了《当代宁夏人物传略》的编写和出版,  相似文献   

13.
数年前,我曾经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写过“梁漱溟”这个辞条,1987年10月末,我写了重新认识梁漱溟教育思想的文章,在北京参加了“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最近又受友人之托,为《教育大辞典》撰写了“梁漱溟”辞  相似文献   

14.
他本身就是个摇笔杆子的人,写总结、写新闻、写小说,还给别人写讲话稿,“一把刷子两边用”,我实在不知如何写他才好,考虑了许久,仍是迟迟没有动笔。可是在我即将编辑出版的《朋友》一书中,写了那么多的文化人,又怎能没有他呀?加之我们是货真价实的朋友,而且“友龄”也有20年了啊!  相似文献   

15.
少年时代,打动我的一首诗是戴望舒写的《萧红墓前口占》,诗很短,却又那么意味深长。大学读了中文系,《生死场》、《呼兰河传》都列在必读书里边。这些年做记者,有好几次,受访者都说到自己喜欢萧红。  相似文献   

16.
青梅到口疗饥渴──介绍张浦生新著《青花瓷器鉴定》梁白泉五年前,张浦生先生《青花瓷画鉴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时,我曾写过一篇短评。现在,他的新著《青花瓷器鉴定》,又由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出版了,先睹为快,我怀着很大的兴趣阅读一遍,又有了一些新的体认...  相似文献   

17.
1955年秋,我毕业于苏南工业专科学校汽车发动机制造专业,由高教部统一分配到山西大同国营616厂(即山西柴油机厂),搞发动机制造。不久到长春636厂实习,写了些诗歌在当时的《吉林文艺》上发表。1957年1月号的《火花》上,发表了短篇小说《两个年轻人》,以后陆续在《新港》、《延河》、《长春》、《萌芽》、《人民文学》、《收获》、《剧本》等刊物上发表短篇小说、散文、报告文学和剧本。1961年秋调大同市文联任秘书长,做业余创作的组织辅导工作的同时,深入大同煤矿,在矿工中交了不少朋友。矿工的命运,他们艰苦而又神圣的劳动使我动情。我决心为他们写作。到目前为止,我的大部分作品是写煤矿生活的。我也曾两次在农村生活了较长时间。第一次是1958年,号召干部下放农村劳动锻炼,我虽在工厂搞技术工作,不是下放的对象,但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的春天到现在,我只写了三个中短篇小说,分别是《我为什么没有小蜜》、《猜到尽头》和《秘密地带》。两年来,我有无数个理由证明时间匆匆,但和如此之低的小说产量一比较,便不得不承认时间是漫长的。在这些时间里,我生活着、阅读着、胡思乱想着,偶尔会被报刊上缭乱的文字,和那些以篇幅论英雄的作品干扰一下,但大多心平气和,看潮涨潮落,看一张张面孔来了又去,去了又来,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警惕,不要用无聊的文字去浪费读者的时间,更不要用自以为是的面孔去唬人。有时写着写着,我会感到词不达义,甚至于虚无。所以每每在写作之前,也就是别人…  相似文献   

19.
郭晓平 《百年潮》2013,(8):33-36
20世纪80年代,为撰写《张国华传》,我采访了不少老同志。张国华的夫人樊近真、秘书党雨川写了一篇纪念文章,题为《军政两全的将军——记张国华同志》。这是我最初将"军政两全"与张国华联系起来。《张国华传》在《中共党史人物传》发表后,我又接受《解放军高级将领传》的立传任务。在充实完善传稿的过程中,我对张国华将军"军政两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2001年7月我从北京出发到贵州黔南州都匀市,出席“第十四届全国中小城市经济社会问题研讨会”。会上,中共都匀市委市政府,向到会各位市长和其他嘉宾提出,准备编辑《百城嘉宾话都匀》一书的设想,并向全体莅会代表征稿。我正好有一些话想说,打算应征写一篇《为都匀市祝福》。会后,我去黔南州的荔波。我去荔波,是因为早就知道“荔波风景天下奇”,作为“旅游学人”的我不会错过看看这一旅游胜地的机会。到了荔波听了王永波副县长介绍这个县的情况之后,我又想写一篇《初访荔波》。在我已经决定写这两篇文章,正想动笔的时候,邮差送来《文史天地》杂志社吴世祥同志寄来的约稿信。信写得非常客气,要我对贵州省进行一点“文化扶贫”。这么说我担当不起。但是这封信还是使我作出决定,把原先准备写的那两篇文章,拿出来给《文史天地》杂志编辑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