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廓尔喀酒店地处八廓街鲁固一巷和林廓南巷的交岔口。翻阅鲁固的史料获得的信息跨度很大,早期这里曾经是一片园林,曾为顺利完成干佛像造像工程敬献大昭寺的盛世,在此地举办招待会,以名目繁多的汉、回、藏各地特色食品和青棵酒、酥油茶隆重招待工程的管理人员和技师等。到了西藏和平解放以前,鲁固有一大片闲置的空地,还有供人放牧和游玩的草地,部分则被开垦成了菜地,像比较有名的“鲁固菜地”。  相似文献   

2.
<正>酒和人类文明有着漫长的历史渊源,其中,中国传统白酒是华夏文明长河中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发明。“清秋何以慰,白酒盈吾杯”,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吟诵白酒的诗句,杯酒之后,更是一段段抹不去的中国记忆。而在“传统得不能再传统”的白酒领域,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白酒文化内核的董酒人,正踔厉奋发大踏步行走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融”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通”历史文化与美好生活,“造”优质产品与业界口碑,致力于打造中国传统白酒文化的现代新样本。  相似文献   

3.
每逢喜庆年节之时,只要去藏族朋友家,进门时卞人在敬献青棵酒之前,总会捧出一个像斗样的盒,里面分两个格,一边装着炒熟的麦子,一边装着指粑,装得满满的,上面还插有麦穗和画着花或粘着彩色酥油花的孜珠(像内地占时令箭似的牌牌)等东西,藏话叫“楚酥切玛”,译成汉语有叫酥糕彩斗盒的,也有人叫丰收吉祥斗或就叫吉祥斗。有人说,实际意义上的切玛是斗里一侧装的东西,那是用糌粑、酥油和白糖拌合而成的,因为切玛一般是装在斗里面的,所以叫法上就“合二为一”了。在西藏,节庆时用切玛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怎样形成的?它所表达…  相似文献   

4.
甘南藏餐     
笔者曾在甘南工作过,那里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草原,风情,牧女,僧人……而说起在甘南进餐,真有无穷的回味。甘南藏餐习俗与其它藏区同出一源而又独树一帜,为其它藏区所不及。他们款待客人主要有奶茶。蕨麻米饭、手抓羊肉、肉包子、酸奶和青棵酒等。喝茶是藏民族的传统习惯,甘南藏族也毫不例外地几乎是无人不喝茶、日日不离茶。他们的煮奶茶方式与别的藏区大致相同,在清水中放人适量的松潘大茶叶并掺入湖南贵州或云南产的获茶,等条煮沸加少量食盐,再加入牛奶,几分钟后,白里透黄香味浓厚且回味悠长的奶茶即算做成了。…  相似文献   

5.
史月风 《神州》2011,(10):169-169
2001年“水井坊”酒包装一经面世,便在白酒界掀起了单支礼盒酒的狂潮,并得到了消费者的广泛认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是什么原因使得“水井坊”酒如此轻易就得到了市场认可,得到消费者的青睐呢?本文通过时“水井坊”酒的文化背景、酒包装设计理念、发展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说明“水井坊”酒之所以成功的原因。  相似文献   

6.
在每年的秋末.辛勤的农人将满眼金包的麦子颚粒归仓后.精心挑选出丰满、水灵的青稞谷子.酿制出一桶桶甘冽、醇美、低度的远比爷爷奶奶还要老迈的高原第一酒一青棵酒。  相似文献   

7.
《丝绸之路》2005,(9):72-72
上海金荞麦酒业有限公司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白酒酿造厂。在原有“将进酒”的“三斤荞麦,一斤酒”酿造特点的基础上,参照古法酿制工艺,用五年以上的酒基作原料,经固态发酵蒸馏,并依据各地风土人情和口感的不同,又开发出了具有多种香型、多种酒精浓度、不同储藏年份的纯粮食酒——“金荞麦”酒。  相似文献   

8.
说起“二锅头酒”,大家的脑海中准会浮现出北京食肆中亲朋好友一起欢聚畅饮的画面。的确,二锅头堪称京味文化的名片,也是老北京的一块金字招牌。为什么在美食方面一贯兼收并蓄的北京人如此偏爱二锅头酒?在“二锅头”这看似浅白的名字背后又藏着怎样的技艺与故事?为了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怀柔区的北京二锅头酒博物馆。  相似文献   

9.
对于陈塘镇的夏尔巴人来说,鸡爪谷酒是蕴涵在他们体内的血液,而背进来的啤酒、白酒只是生活的点缀。鸡爪谷酒也是他们待客礼仪的所在,酒越喝越淡,情谊则越发见长。  相似文献   

10.
那棵小树     
青正在桌前看着一篇散文《一棵小树》:一棵小树在树妈妈的身边稍稍舒展了一下柔弱的枝干。树妈妈爱抚地看着这棵小树,他的干是那么的纤细,他的叶是那么的桑嫩,他的身子是那么的单薄。树妈妈的爱怜之心油然而生。这时,青的妈妈端来一杯散发着诱人香味的牛奶。妈妈爱抚地摸着青的头,说“来,喝杯牛奶,补充补充营养。”这时的青,早已将散文集塞了起来,铺开了作业本。妈妈接着说:“功课以外的事,妈妈帮你,你只管学习好了。”听到关门声,青又打开了散文集:树妈妈为了保护那棵单薄的小树,用她那粗壮的枝干和浓密的叶子给  相似文献   

11.
在每年的秋末,辛勤的农人将满眼金色的麦子颗粒归仓后,精心挑选出丰满、水灵的青棵谷子,酿制出一桶桶甘冽、醇美、低度的远比爷爷奶奶还要老迈的高原第一酒——青稞酒。  相似文献   

12.
《南方人物周刊》2012,(38):71-71
近日,由中华酒业促进会与酱酒新锐品牌“厚工坊”共同举办的——“中华酒文化论坛”在深圳隆重举行,会上公布了上一年度的白酒综合销售数据:  相似文献   

13.
1930年代的康、青、藏战争——边政、权力和地方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兵 《安徽史学》2007,2(6):79-84
在1930年代的康、青、藏边界战争中,相关各方均在不同程度上按各自的利益诉求在操弄着战争.战争的结果是,康、青军阀较战前更进一步扩充和巩固了各自的势力范围.西藏地方则在这场旷日持久的边疆战争中失去了1918年所占据的康区大片土地.而国民政府在战争过程中所进行的多项边疆议题则由于康、青、藏地方势力的抵制,最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流散美国的晋式青铜器(续)──礼器篇(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蟠螭纹鉴(图一),芝加哥艺术博物馆藏(1930.704),高29.5、宽59.6厘米,周身饰浅浮雕蟠螭纹,并以两道晋国铜器特有的辫形綯索纹作界带,肩腹部设耳一对,造型为长有花冠和弯角的兽面(图二)时代约当春秋末期。鉴的用途为盛水、藏冰或盥洗。《周礼·大官·凌人》“凡外内饔之膳羞,鉴焉;凡酒浆之酒亦如之,”郑玄注曰:“鉴……以盛冰、置食物于中以御温气”,意思是把膳羞和酒桨放在盛冰的鉴里以保鲜。《庄子·杂篇·则阳》:“卫灵公有妻三人,同鉴而浴”,可见它也用作盥洗。鉴是东周时代新出现的器种,也时常成双…  相似文献   

15.
苗家祭     
有一年正月初十的早晨,苗族王大爹陪着我们到紫微乡的一个边远的山寨采访苗族祭祀。祭场在一片葱翠山林前的平地上,在一棵称为“金银川”的歪脖子树上,挂着祭祀的大鼓,前边摆着三大瓶自己做的“沃拖罗酒”。沃拖罗酒是用糯米、玉麦、高梁、荞等粮食泡出来的。瓶口插有一棵三尺多长用来吸酒的空竹杆。歪脖子树后面有拴牛用的木桩。王大爹把这些东西向我们一一作了介绍。然后说:“我们苗家祭祀,是在人死了一年  相似文献   

16.
刘冬梅 《风景名胜》2021,(7):0216-0216,0218
伴随“一带一路”经济建设的深入,沿线国家与我国的经济和文化交流进入深度互动。四川作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结合部,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这些优势,发挥川酒产业的集群优势,打造川酒国际市场,建立中国白酒的国际文化品牌,实现川酒产品走出去、中国酒文化传出去、国际旅游消费资源引进来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柳亚子先生曾在家乡吴江黎里创建南社支社“酒社”,自1915到1923年,每年秋天都有集会,活动地点大多数在镇西头的金镜湖上,少数在酒社社友家里。中间1921年一则淫雨为灾,二则亚子的二妹去世,所以暂废酒社之聚。酒社的人员,据1919年柳亚子的《〈酒社点将录〉叙》:“余既于数年前与同人结为酒社,复戏取舒氏之作仿而行之,名曰《酒社点将录》,以社中人数少,乃悉去地煞,而独取天罡,仍依旧例增晁盖一人,共为数三十有七。”现据资料,可以查到有名有姓者共31人,吴江18人(其中黎里13人),吴县6人,嘉善5人,昆山和青浦各1人。酒社聚会了8年,存在了9年。这…  相似文献   

18.
广隶 《丝绸之路》2004,(1):37-37
“太白藏”酒系“太白牌”太白酒精品之一。太白酒,起源于周,兴盛于唐,因李白常饮此酒而得名,有着3 000多年的历史。历代达官显贵,文人墨客称道她、传诵她,留下了许多美丽的传说和赞美诗篇。厚重的历史,精湛的工艺,丰富的文化,使她成为历史文化名酒,中国优秀名酒而享誉天下。  相似文献   

19.
大化是个以瑶、壮为主体的多民族县份,全县有瑶、壮、汉、苗、毛南等11个民族,各民族民风浓郁,民俗淳厚,民族文化丰富多彩、难现斑说。“笑酒”、“对歌”、“碰蛋”、“哭嫁”、“抢新娘”、“打铜鼓”、“结老同”等等独特的民风扑朔迷离,令人如醉如痴。这里采撷几则,以飨读者。笑酒笑酒,是大化布努瑶族的文化生活之一,一般在节日、喜事、收粮后进行。笑酒,即边说笑边喝酒,分为单笑和双笑两种。单笑是一对一的笑酒方法,即两人你提一句,我提一句,组成内容相连的笑话,一般三至五句就封足而笑,而且封尾一句又特别诙谐幽默,引…  相似文献   

20.
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什么传说。几千年来,在藏族先民与青藏高原的和谐相处中,形成了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民族文化。藏文化中“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是藏民族文化精髓的重要组成部分。“次仁切阿”就源自喜马拉雅山脉的神秘传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