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丁硕赜 《神州》2012,(33):212-212
我国已经进入从大城市到二三线城市全面建设的高峰期,随之,城市艺术的建设项目也越来越多,这里涌现出一批非常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本文作者对一些公共艺术创作团队的作品做了一些分析和比较,希望未来会有更多的好的作品摆放在我们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2.
李木一 《神州》2012,(11):198+200-198,200
本文基于教学实践,以《中外音乐史》为例分析了当前公共艺术课程在高职高专中对学生艺术素质培养的作用,并着重介绍强化公共艺术课程的管理工作,切实提高学生艺术素质,提高公共艺术课程的师资力量,推动学生艺术素质发展以及改进公共艺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艺术能力培养三种促进高职高专公共艺术课程进步的有效途径。希望有关人员加以借鉴和思考,从而探讨出更加性有效的方案推动公共艺术课程在整个高职高专院校中的应用,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质。  相似文献   

3.
彭静 《神州》2013,(31):232-233
苏州工业园区自1994年开发建设以来始终把教育作为最重要的基础环境、居住环境、发展环境来抓,通过实施教育现代化工程推进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随着园区在开发和社会文化的多元化发展,国内公共艺术的观念与实践开始逐渐关注艺术与现代,城市职能的关系,以及艺术与公共日常生活的关系,从另一侧面显现其公共性,教育性,当代性。从而使得艺术进入城市空间的建构,并使艺术审美与社会性,地域性,场所性,功能性,生态性等诉求的整体观照成为其前沿问题。由于城市文化与社会生活的历时性和动态性,决定了公共艺术必定是现当代艺术的一个有机部分,适时,因地,多维度的反映社会生活中的情感,新知和问题,恰是公共艺术的重要职责和文化属性之一。因此,短期性艺术在表达公共意见及文化批评方面具有恒久性陈列的艺术所欠缺的美育和美学价值,他势必成为国内公共艺术成长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郝榆东 《旅游纵览》2022,(18):114-117
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是发展乡村文化和公共艺术融入大众的共同需要,公共艺术有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艺术环境,增强乡村的文化凝聚力,提高人们乡村旅游的艺术体验。当下公共艺术在介入乡村建设中也存在形式单一、大众参与不足和缺乏可持续发展支撑等问题,要了解公共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利与弊,以更好地推动乡村文化建设和公共艺术发展。  相似文献   

5.
肖金志 《旅游纵览》2022,(21):109-111
中国村庄众多,其中许多村庄并不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独特资源。本文梳理公共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分析公共艺术介入乡村旅游的方式,探究“公共艺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价值,如公共艺术凝聚乡村特色,创造旅游新吸引;公共艺术点亮乡土生活,营造旅游深体验;公共艺术激发乡民活力,实现旅游长发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公共艺术+乡村旅游”融合发展的建议,即挖掘地域特色,加强宣传推广;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品质;重视人才资源,高校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6.
张博 《神州》2013,(13):219-219
截至目前,在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于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研究众多,但是仍然未曾形成一套系统、公认的定义。这种社会现象的存在也造成了在目前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分析和探讨中存在着一定的不足,给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也带来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就城市公共环境艺术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其创作要点,以供同行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7.
陈秋裕 《神州》2011,(17):120
许多社会学家将当今的社会状态称之为商业社会,而人们对于商业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更高,对于商业环境的研究也更为普遍。但过往研究对于公共艺术与商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甚少,而本文通过论述公共艺术对商业环境的介入所起到的作用,协调好公共艺术与商业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公共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商业环境,对促进公共艺术发展和商业环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秦瑾 《风景名胜》2021,(4):0054-0054
公共艺术景观是现代城市形态的产物,是城市精神和城市生活方式的体现,是连接城市历史和未来的现实纽带,实现着城市美观与人文价值。本文通过个案分析探讨了城市公共艺术景观背后的文化内涵,展望了城市公共艺术景观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孙圣国 《丝绸之路》2011,(20):97-98
文章以甘肃地区为例,从公共艺术的建设和发展的角度,探讨公共艺术设计的文化形式及地域特色文化影响下公共艺术设计的特点,论述具体区域人文环境条件下发展特色公共艺术,发展和弘扬民族传统文化,与现代设计有机结合,促进地方文化艺术建设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陈秋裕 《神州》2011,(8):120-120
许多社会学家将当今的社会状态称之为商业社会,而人们对于商业环境的重视程度也较以往更高,对于商业环境的研究也更为普遍。但过往研究对于公共艺术与商业环境之间的关系涉及甚少,而本文通过论述公共艺术对商业环境的介入所起到的作用,协调好公共艺术与商业整体环境的相互关系,使公共艺术更好地服务于商业环境,对促进公共艺术发展和商业环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向春芳 《神州》2013,(21):237-23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的集聚,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城市格局。人们有着交流和沟通的需要,在城市的文化背景下对公共艺术的发展进行回顾分析,,可以看出城市公共艺术与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之间的关系,城市公共空间的人性化设计已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城市公共空间的设计应满足人们的心理、精神和文化的要求,其中的设施和装饰应该以实用和艺术为原则。满足人们沟通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赵博闻 《风景名胜》2021,(4):0266-0267
伴随着现代公共艺术的发展,形式语言法则在设计中的作用愈发凸显,现代主义理念下的城市建设离不开以艺术反思为引导的公共艺术设计。公共艺术设计是一座城市历史文化和生活形态的缩影与彰显,这要求将形式语言法则与空间结构设计很好地结合在一起,也对新时期的艺术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篇将以常州大剧院为例,浅析形式语言法则在大剧院空间设计中的运用,探讨发展中的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和形式语汇。  相似文献   

13.
城市有形文化是针对当前中国城市文化建设尤其是公共空间造型艺术建设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的新概念和新理论。开展城市有形文化研究有助于艺术从文化的角度切入公共空间,对公共艺术的系统发展有着先导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是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公共艺术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本文通过对目前高校普遍存在的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缺位现状,分析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主客观原因,以便于研究指定科学合理的公共艺术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雷霜 《风景名胜》2021,(4):0325-0325
消费时代大众无论在物质还是精神世界都无时无刻不再受到一系列大众传媒手段的影响与刺激。艺术领域也因消费时代的影响,在传播手段、传播渠道、展现内容以及借助媒介等发生转变。在消费时代背景下作为艺术领域大方向的公共艺术也因其内在发展与外部环境诸多方面的转变,其自身方位与价值也出现转变。本文就消费时代背景之下对公共艺术的方位与价值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6.
周群 《风景名胜》2021,(1):0049-0049
城市化发展步伐的加快推动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形成和塑造。面对城市群体生活水平的提高,其审美水平也在不断变化与提升。但是城市化过程中,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呈现出一个雷同化趋势。因此,为了有效解决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存在的一些问题,就要加强装置艺术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应用研究,为公共空间设计特别提供艺术气息,达到和谐的城市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17.
张鹏  谢俊琳 《旅游纵览》2023,(5):132-134
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客流、实现发展的基础,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照搬照抄、景观单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受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如何利用公共艺术设计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架起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设计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旅游的内涵,其次探讨当前乡村旅游项目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就公共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张鹏  谢俊琳 《旅游纵览》2023,(3):132-134
乡村旅游是发展村域经济、提升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途径,良好的公共艺术设计是乡村旅游项目吸引客流、实现发展的基础,但一些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存在照搬照抄、景观单调、特色不明显等问题,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发展受阻甚至陷入停滞状态,如何利用公共艺术设计传承地方特色、历史文化、农业文化,架起艺术与社会、艺术与大众之间的桥梁,成为设计者所必须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乡村旅游的内涵,其次探讨当前乡村旅游项目公共艺术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最后以钦州市大芦村为例,就公共艺术设计在乡村旅游项目中的运用提出几点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公共艺术设计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据《洛克菲勒中心的艺术》记载:"洛克菲勒家族一直坚信,未来世界将聚焦于声光交合的电子艺术。"今天,这一预见终得印证2月27日,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将矗起一座高达10.72米的"电动喷泉",英国艺术家蒂姆·诺贝尔与苏·韦伯斯特以艺术创作介入公共空间,设计了这件庞大的景观照明雕塑。"这件作品很‘危险’,所有人都知道把电和水混在一块儿就是自寻死路。"艺术家顽皮地警告道。  相似文献   

20.
钟艳群 《区域治理》2022,(1):49-52,88
结合我国城市化进程,从公共性理论出发,分析城市公共生活现状,是加强城市社会治理、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应有之义.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城市公共文化和城市公共活动三方面对广州和赣州的城市公共生活现状展开论述,通过对比分析,可知其一致性与差异性,以促进城市间经验的互通.城市公共生活内涵、创新发展地方传统文化的方向以及突发公共事件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