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敏 《神州民俗》2009,(7):30-32
一种用于雕刻艺术品的材料生长在高高的树梢上,这就是缅茄。在广东的高州市,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边,生长着一棵古缅茄树。它是我国缅茄树中的老寿星,历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依然苍翠挺拔,枝繁叶茂。  相似文献   

2.
正高雄市茄萣区的前身是高雄县茄萣乡,位于高雄市区西北沿海,与台南市仅隔二层行溪。茄萣区总人口3.3万,祖籍漳州的居民约占一半。林姓。茄萣区有三支林姓,即桥头林、凤山林和白沙仑林。其中,桥头林是较早到茄萣的一支,分布于下茄萣的保定里和顶茄萣的嘉泰里。桥头林祖籍福建漳州龙溪县二十九都,清康熙末年至雍正年间,开基祖原住于车路墘一带,因到  相似文献   

3.
新书微讯     
正《清代中缅关系》内容简介本书旨在全面论述清代中缅政治、经济、文化关系及缅甸华侨华人等问题,廓清清代中缅关系的历史框架与发展流变,并对清代中缅关系中的历史疑问进行探究。作者依据大量原始档案文献,讨论的乾隆后期与雍籍牙王朝的冷战、云南派往缅甸的代表团、中英围绕中缅关系其他问题的交涉、清代中缅两国的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清代缅甸的华侨华人等问题,都是学界研究较为薄弱的领域。  相似文献   

4.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及其解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缅边界中的"麦克马洪线"问题是英国在中国西南边疆进行殖民扩张的产物.中缅双方通过友好协商,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在1961年全面解决了包括"麦克马洪线"问题在内的中缅边界问题.中缅成功解决"麦克马洪线"问题的经验,对中印边界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1960年底至1961年初.中国边防部队与缅甸国防军在中缅边境“金三角”地区前后两次实施了联合清剿国民党残军的作战行动,史称中缅联合勘界警卫作战。这是我军历史上特殊的、鲜为人知的越境作战行动。作战目标和目的是清剿国民党反动集团武装,为中缅联合勘界扫除障碍。  相似文献   

6.
刘大东 《中国钱币》2004,(1):45-46,44
手工钢版雕刻在印刷防伪技术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因为手工钢版雕刻不论在工艺技术上还是艺术技法上都有与其它艺术作品及工艺不同的地方。尤其是手工钢版雕刻的不易复制性 ,使其在防伪印刷中一直是不可多得的重要防伪手段。手工钢版雕刻是由铜版雕刻演变发展而来的。在欧洲 ,铜版雕刻有 6 0 0多年的历史 ,钢板雕刻有 1 0 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 ,钢版雕刻也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但因近百年来钢版雕刻一直被用在钞票印制中 ,其技术保密程度很高 ,不为大众所了解 ,被认为是一种很神秘的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妨碍了大众的防伪识别能力。为…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中国远征军赴缅援英、抗击日军五十周年。我是远征军一名幸存的老兵,1942年在缅甸任史迪威的联络参谋和警卫队长,经历了1942年的缅甸保卫战。为使中国远征军十万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成的缅战史诗不致湮没,以慰忠魂,爰就记忆所及,追述点滴往事,聊资拾遗补缺。一中英联盟与远征军入缅的经过1941年底,侵泰日军正向泰缅边境推进,强敌压境,缅甸防务仍甚空虚,缅甸英军总司令马克里特和远东总司令布鲁克——波帕姆决定请中国派兵援缅,经伦敦首肯后,即由邓尼斯于10日晚向蒋介石提出,蒋欣然同意。于11日令陈纳德派空军志愿队第三队赴仰光参战,  相似文献   

8.
清前期是中缅两国友好关系巩固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从维护西南边疆的和平稳定出发 ,这一时期清政府奉行了以安边保疆为核心 ,容许双方较自由的贸易 ,妥善处理西南边疆问题和对缅关系 ,在适当的时机将缅甸纳入清朝的藩属体系的对缅政策。并在缅甸内乱时期严格保持了中立。这是一种防御性的友善的政策。虽然这种政策在后期的执行中偏向软弱 ,但总的说来 ,对西南地区的安定和发展 ,对促进中缅两国人民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 ,有着积极作用 ,值得肯定。  相似文献   

9.
柳东升 《神州》2020,(5):52-52
线雕是以阴线或阳线作为造型手段,以玉石、青铜等为艺术载体,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独特艺术形式。骨器上线刻是原始社会雕刻的萌芽,是现存最早的雕刻品种。线刻石雕亦称“石刻画”,是介于雕刻与绘画之间的品种,即石板为雕刻,拓片为画的造型艺术。玉与线雕的结合更是近乎完美的杰作,天作之合,堪称珍品。  相似文献   

10.
中缅边境旅游首选瑞丽○于建明编者按: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出国旅游还是一件费钱费时的难事,但一旦您要是到云南的瑞丽走一趟,多少也能圆您的出国梦云南是中国唯一与缅甸接壤的省份。中缅国境线总长1997公里,云南省开展中缅边境旅游业务的先后有德宏、西双版纳、临...  相似文献   

11.
清代中期的中缅关系曾因战争出现过显著的变化,通过考察战争前后中缅贸易的变化过程,可以认为缅甸迫于贸易制裁的压力而主动恢复中缅宗藩关系,清朝实现了军事征战没有达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是甲午战争以来中国军队第一次出国作战,也是首次在国际战场上与英、美等大国协同作战。对于国民党军队这一抗日的重大军事行动,国外史学界很少提及,国内的研究也很不够。为此,本文愿就其中几个具体问题。作一些探讨。一、关于国民党统帅部组建远征军赴缅抗战的决策中国远征军赴缅抗战.不仅是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件大事.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件大事。国民党统帅部组建远征军赴缅抗战这一决策.是否正确.是否恰当,值得探讨和研究。把西南诸省作为抗战的大后方和依赖外力夺取抗战胜利.一直是国民党统帅部坚…  相似文献   

13.
抗战期间,为答谢缅甸访华团来华访问以及促进中缅邦交与战时合作,中缅文化协会、国民党中央执委会宣传部国际宣传处等机构积极筹组中国访缅团,并促成该团于1941年8月28日至9月8日正式访缅。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的象牙雕刻是几千年历史长河中众多传统手工技艺之一。象牙雕刻,又叫牙雕,是指将象牙雕刻成各种实用器或工艺品的技术,也泛指各种象牙制品。象牙雕刻艺术品,以坚实细密、柔润光滑的质地,精美的雕刻,以及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品中一颗璀璨的明珠。清代是我国牙雕工艺的鼎盛时代,雕刻艺人在融入竹、木、角雕等风格的同时,又保留了象牙的自身特点,牙雕艺术品以洁白玲珑、温润典雅  相似文献   

15.
中缅边界问题是近代中国的历史遗留问题。从1885年清政府开始和英国交涉中缅边界问题,到196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政府互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批准书,这一问题的解决历时70多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边界条约》是新中国成立以后  相似文献   

16.
黑玉石雕刻是西藏传统手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初可能是受到中原文化和印度雕刻技术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浓郁藏民族特色的工艺.亦是玉与石并未严格区分的一门雕刻技艺。  相似文献   

17.
近代以来传统中缅边界发生剧烈变迁,不到百年时间边界向中方境内大大内缩,原属中国的一些领土被划在了今国界外。本文从发生原因上探讨近代以来中缅边界变迁问题,这对于目前中缅的边界状况还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8.
佟华 《东南文化》2000,(6):100-102
瓷刻,是在光素白釉瓷器、瓷板上,以刀錾刻、敲凿成画或书法的一种雕刻艺术。扬州瓷刻是在其它雕刻艺术的影响下应运而生的又一种雕刻品种,兴盛于清代晚期至民国年间的雕刻艺坛上。由于瓷刻作品气质高雅,风格独特,选材新颖别致,和牙、竹、木、核、砖、石、骨、贝、角等雕刻诸品竞相争艳,享有绝特盛名。  相似文献   

19.
云冈石窟第9窟是著名的"五华洞"之一,窟内四壁分层布龛,满雕佛像,布局严谨、内容丰富,装饰华丽,雕刻精美,特别是窟顶的雕刻装饰韵味浓郁,是云冈石窟顶部雕刻中的精品佳作之一。  相似文献   

20.
长久以来,霍去病墓雕刻由于自然或人为原因被多次移位,其原始位置至今未得以确认。墓葬雕刻原境信息的缺失,是导致现有研究受限的主要原因。本文利用早期调查报告与近年的考古勘探资料,结合实地考察,对雕刻原始布局进行初步复原,探究雕刻与封土、周边环境的空间关系及雕刻间的组合关系,并讨论其意义,试图重构其历史情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