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唐诗》及《补编》,《全唐文》《全唐文补遗》《全唐文补编》等专书,所涉文献至广,允称煌煌巨著,然远非唐人著述之全貌。近年来,新出土唐代墓志数量丰富,陇右地区唐代摩崖亦时有发现,已经刊布的部分唐代墓志中仍有一些学界未注意到的唐人著述信息。文章利用各种唐代石刻文献,考证出13位唐人著述,包括唱和诗集1部,别集4部,训诂著作5部,史部著作1部,政书2部,笔记小说1部;能考知题目的文5篇,诗3首,赋1篇,均不见于两《唐书》之《经籍》《艺文》二志记载,亦未见于后世编纂唐代诗文之各种选集;新见唐代作家1人。立足出土石刻文献补充史籍失载的内容,为学界今后编纂唐人著述全编贡献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2.
酒泉市博物馆于2018年新入藏两方唐人墓志,分别是宋文墓志和陈节本及夫人宋氏墓志,两方墓志均为私人捐赠,且二志均为酒泉本地出土。由于现存酒泉本地出土唐人墓志相对较少,故两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酒泉地区的政治、文化以及志主家族都具有一定的意义。两方墓志的志主均为唐初下级官僚,对于研究唐代基层政治也颇有价值。  相似文献   

3.
唐裴怀古墓志铭考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霖 《中原文物》2005,(5):72-77
2003年春河南孟州新出墓志,志主裴怀古为唐高宗、武则天时期著名将领,曾受命讨抚桂田及出使突厥.两<唐书>有传.史、志相较,不少记载可补史阙.墓志的出土为研究唐代前期和裴氏宗族的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4.
唐人墓志一定程度上能够从地下石刻资料角度反映唐代诸道、州(郡)、府、县各级政区发展演变的一般轨迹;其次唐人科举及第后,在县、州(郡)、府的任职地理空间变动性、跳跃性大,其墓志在叙述志主生前任职仕历时客观上保留了当时不少政区的第一手资料。第三,唐代政区几经调整和变迁,一些州县置废不定,为期短暂,但在墓志中却往往留下记录;第四,墓志中的所涉政区记述大多为志主任职仕宦之地,具有"亲历性"特点,是最接近政区"当时进行时"的一手数据,殊为珍贵,部分唐人墓志还提供了政区设置的背景情况;第五,某些唐人墓志可以用来校勘、补正史籍地理志部分的残缺讹误,有证史补史作用。唐人墓志的上述价值为深化唐代政区地理的研究提供了某些新契机。  相似文献   

5.
《古籍整理与研究》八七年第二期刊张忱石先生《唐两京坊宅补遗》,其文据晚近出土唐代墓志,补辑为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所遗两京坊宅近六百处,资料来源多据《千唐志斋藏志》(简称《千唐志》),但仍有遗漏.笔者从《千唐志》中整理出为张文所遗而未见著录的两京坊宅二十二处,现予补辑,以使资料更为完备.  相似文献   

6.
西安碑林博物馆新入藏<唐万善寺尼那罗延墓志>一方,志主曾是一名宫人,后嫁与德宗朝的著名宦官王希迁,在宪宗元和末迎奉佛骨的气氛中寡居多年的志主出家为比丘尼.这方墓志对于研究唐代宦官的婚姻结构、宗教信仰等内容更是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线索,是一则值得重视的新资料.  相似文献   

7.
毛阳光 《文献》2006,(1):31-40
<唐刺史考全编>(以下简称<全编>)是郁贤皓先生积十多年之努力编制的一部高质量的唐代文史工具书,为唐代历史和文学研究提供了很大的帮助①.自其成书以来,由于各地唐墓志的不断出土,郁先生及一些学者就根据新发现墓志资料对<全编>进行了补订②.近年来,洛阳师范学院图书馆致力于收集洛阳地方墓志的工作,经过数年的努力,收藏历代墓志达数百方,并出版了研究著作<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③.这其中多数为唐墓志,而这些新出土唐墓志志主及其父祖不少曾担任过州刺史,这为我们进一步补充唐代刺史提供了珍贵的史料,同时还能够订正<全编>由于资料不足出现的瑕疵.在此,笔者按照郁先生原书凡例与编次,将已经刊布在<洛阳新出土墓志释录>和馆藏尚未刊布的唐墓志(前加※)中的刺史资料进行整理,排列如下,以期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8.
潘明福 《文献》2006,(2):95-100
唐代墓志保存了大量唐人、唐代社会和唐代文化等方面的真实史料,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近年来,随着唐代墓志的大量出土,学术界对唐代墓志的研究广泛展开,唐代墓志在文献辑佚、校勘、考定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许多学者利用唐代墓志,作了许多积极和卓有成效的研究,取得了许多令人可喜的研究成果,程章灿先生《唐代墓志中所见隋唐经籍辑考》(发表于《文献》1996年第1期)一文就是其中一项颇具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9.
出土唐人墓志对唐代交通地理研究的意义而言,一是通过志主馆驿任职信息,可从个案角度反映唐代驿道交通繁荣的实际状况;二是披露了一些史籍失载的馆驿地名,这些地名结合文献考证多能坐实,可补史之阙载;三是一些志主亲身经历了漕运新道的开拓,也从出土石刻文献角度披露了盛唐、中唐时期国都长安面临的漕运紧张及其曾经的解决途经;四是墓志所见相关资料,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晚唐馆驿制度实际运作及其变迁;同时也披露了中晚唐馆驿管理的废坏与驿道交通的安全问题;五是新出土唐人墓志提供了一批有关唐代海上交通的珍贵资料,有助于加深对唐朝海交史具体情景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唐胡演墓志是一方新出唐人墓志。志主胡演是初唐司法官员,先後出任大理少卿和刑部侍郎。但两《唐书》未予立传。墓志提供了关於胡演及其家世更为详细的信息,可与《资治通监》、《元和姓纂》等传统史籍比勘。本文对胡演的生平作了考释,又对唐初十二军制以及司法政务运行所涉及的唐代囚帐管理、参与死刑覆议的两省官员范围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西安考古出土了一方唐代墓志,盖名《大唐故上柱国袁公铭》,志文名《大唐故番禺府折冲都尉上柱国阳夏县开国子袁府君墓志铭并序》(图1—2)。该志出土于唐长安东南郊之细柳原(即今西安市南长安县西南之细柳乡),志石完整,纹饰华美,镌刻精良,俨然大唐气象。检阅《唐代墓志汇编》及《续编》,无该志之辑。墓主结衔番禺府折冲都尉,显然有补于岭南史乘,遂试作考释。志文曰:  相似文献   

12.
杨琼 《文献》2022,(1):155-167
新近发现的李华墓志是唐代重要文学家墓志,志主李华是中唐著名散文家、诗人,古文运动的先驱人物。一同出土的还有李华与夫人合葬墓志,将两方墓志与李华父亲李虚己墓志、长兄李万墓志、弟弟李苕墓志对照解读,可以补订李华的生卒年、家族世系和婚姻状况。墓志记载的李华生平事迹、临终场景以及文集编纂情况可与传世典籍相互校证,为研究李华的仕途沉沦、宗教信仰以及文学创作提供新的史料。李华墓志撰写者刘迺、合葬志撰写者薛放,都是唐代官僚兼文学家,亦有助于揭示李华交往、姻亲关系之一隅。  相似文献   

13.
<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5期刊载了胡明曌<内容有涉大明宫的三方唐代墓志>一文(以下简称胡文)[1],对内容有涉大明宫的三方唐代墓志作了详细的述说,使笔者受益匪浅.但在研读中,笔者亦发现,胡文所作墓志铭录文及其句读,均有部分可商榷处,影响了研究者对这些新材料的使用.故不揣浅陋,略申管见,敬俟方家教正,并与胡明曌商榷.  相似文献   

14.
扬州唐、五代墓志概述吴炜目次一、志石概况二、墓主籍贯、性别和寿限三、墓主与撰文者的身份四、从墓主葬地看唐代扬州三县之区分五、其它江苏扬州唐、五代人墓志,据笔者所知,有扬州博物馆历年来出士的志石四十六方(内含十方拓片)、北京图书馆收藏的十九方墓志拓片、...  相似文献   

15.
1949年以来,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通过在本地区的征集、考古活动,得到了自唐开始各个朝代的大量墓志,总数近300方.这批墓志,多为尚未公诸于世的金石文字,是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仅将常熟市文管会所收藏的志石及有关文献记载中的唐人墓志一并整理出来;概略地加以论述.这些唐人慕志大抵有以下24方:(1)唐故制授温州乐城县令龚府君墓志铭并序(795年)“府君讳玄受,字道该.其先武陵人也.……  相似文献   

16.
读石札记     
周绍良 《文献》2001,(4):4-10
读<大唐故特进观国公墓志> 近见西安昭陵博物馆藏<大唐故特进观国公墓志))>拓本,此唐初杨恭仁墓志也.恭仁,两<唐书>俱有传,并见<新书·宰相世系表>杨氏观王房.今读<志>文,以与两<唐书>相核,颇有彼此可以相互订正补充者.  相似文献   

17.
唐折冲府考校补拾遗三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劳经原、罗振玉、谷霁光三家利用史籍及唐代墓志对唐代折冲府名号及数目增补考订以来 ,新出之唐人墓志又何啻数千 ,可藉考补而已散见于今人零拾星录者实非个别 ,笔者亦留心继踵 ,勉力续貂 ,已发表三篇有关文章 ,共补遗并考校折冲府计六十一府。今又检获三十余府 ,因再撰续篇 ,以为补苴  相似文献   

18.
牛红广 《沧桑》2014,(2):51-54
洛阳新近出土唐代李昂墓志,志主出自赵郡李氏,仕至仓部员外郎,一并出土的还有其夫人韦氏墓志。据墓志所记可考索仓外李昂的家世生平,结合相关出土文献又可了解其诗文成就。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密云县出土的《唐易州修政府折冲都尉张难墓志》是近年来北京地区出土的较重要的唐代文字资料,墓志对志主张难的世系交待清晰,但对其生平及职任交待简略。志主及其父、祖都生活于唐代中期以前,志主及其父、乃子均出任武职,因此在志文中保留了安远、修政等军府名称,增补了唐代折冲府的研究资料。  相似文献   

20.
唐高瀚及夫人崔缜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高瀚及夫人崔缜墓志是洛阳20世纪初出土、1993年从老城一居民家中征集的。崔缜墓志反映了唐代三个宰相:崔玄日韦、崔涣、崔损。高瀚志志主父亲高钱史书“失其何所人”。此志可补史阙,并证实唐代后期科举制度的浮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