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格致书院是近代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个全新学校。它由外国人倡议,中外人士共办,招收中国学生,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它是在洋务运动背景下产生的,学院的支持者、所有者、管理者中有许多中国人皆为洋务官员、富商和学者,可以说,格致书院就是为洋务运动提供急需人才而创办的。但是,洋务运动作为在中国遭受外国侵略、列强剥削的情况下兴起的求强求富运动,从一开始就面临着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交流与冲突的抉择,他们既没有采取保守的国粹主义态度,又没有采取急进的西化政策,而是选择了一条平等交流、渐进吸收的文化路线。当然,这一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明伟 《史学集刊》2008,1(3):37-41
在西方列强的冲击下,中日两国都面临着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历史任务.以陆羯南为代表的日本民间国粹主义者,反对明治政府的脱亚入欧政策,主张建立中日联盟,以东方国际体系来对抗西方国际体系.以甲午战争后中国的改革为契机,陆羯南积极对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展开工作,对戊戌变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清季的“国粹派”是近年渐受关注的题目,广义的近代中国民族主义、近代学术史、思想史和具体的南社、同盟会、辛亥革命以及相关人物的既存研究多少都与此相关,均不容忽视。直接以“国粹派”或“国粹主义”为题的研究,较早的有杨天石的《论辛亥革命前的国粹主义思潮》(《新建设))1965年2期),20世纪80年代则有胡逢祥的《论辛亥革命时期的国粹主义史学》(《历史研究))1985年5期),到20世纪90年代论着渐多,其中郑师渠的《晚清国粹派》是迄今为止我所见到的关於“国粹派”最为详尽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戴宇 《日本学论坛》2003,41(4):23-28
《今日之日本》是日本明治二十年代国粹主义代表人物志贺重昂在明治19(1886)年的南洋巡航中用英文所写下的一篇向西方世界展示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状况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志贺重昂期望通过展现明治维新后日本文明开化之状况,向西方世界表明明治维新后日本通过“文明开化”、“殖产兴业”已经发展为一个同西方国家一样的近代文明国家、国民国家,以取得西方国家对日本近代文明国家身份之认同,进而谋求在西方列强势力不断向亚洲、太平洋地区扩张的情况下,维护与追求日本的独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戴宇 《史学月刊》2006,2(11):71-77
《南洋时事》是日本明治二十年代的国粹主义代表人物志贺重昂的成名作,也是标志着其国粹主义思想开始萌生的一部作品。在这部作品中,志贺重昂以南洋土著人在欧美列强的势力扩张下所遭遇的悲惨命运为鉴,强烈主张日本应依据生物进化的根本法则,保存本民族的势力和“固有禀赋”,以维护日本的独立,而不能一味地崇拜和迷信西洋,以免重蹈南洋土著人的覆辙。这既是《南洋时事》一书的主题,也是志贺重昂国粹主义思想的基本主张。通过分析《南洋时事》一书,可以看出,危机意识与社会达尔文主义对促进志贺重昂国粹主义思想的萌生具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超  陆发春 《安徽史学》2014,(2):135-143
胡适娴熟的英文表达能力使他易于在现代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扮演跨文化交流中的双重角色:在国内,用国语向中国人宣讲、介绍西方文化;在国外,用英文向西方人宣讲、介绍中国文化。面向西方话语世界,胡适一直是用和缓、冷静的语态,撰述文章介绍中国的历史和传统文化,力图消除西方世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误解。胡适认为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自有其规律与原则,在交流过程中胡适对中国文化充满信心,明白提出了"中国的文艺复兴"主张,指出文化交流的最终结果是那个"明白透彻的中国根底"。  相似文献   

7.
传统节日作为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较之其他文化类型而言,更集中、更鲜明地展示出一个民族独特的风俗习惯、宗教观念和文化特色。近代以来,伴随着中国政治、经济的近代化而来的是来势汹汹的西方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的传统文化显得越来越力不从心。其中,最为显著的就是中国传统节日的衰落。在西方文化的侵蚀下,传统节日日益淡化,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思考。  相似文献   

8.
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过程,也是近代西方医疗卫生观念和制度在中国传播和发展的过程。当资本主义的浪潮席卷西方并猛烈冲击东方的时候,近代来华传教士充当了打破中国传统医药文化的急先锋。在西方殖民主义侵略扩张的背景下,一方面,他们向古老的中国展示了建立在西方工业文明基础上的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的先进性,引起了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热潮;另一方面,他们又极力向衰弱的中国灌输其医药卫生的观念和价值,并导致了中西医文化的冲突。伴随着近代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现代化转型,结果是封闭、排外、保守且具有较强内聚力的中华医药体系逐渐走向世界,并且相对先进的西方医药卫生观念和制度也逐渐被中国人所理解并接受。中西医文化开始走向融合,并由此促进了中国卫生事业现代化的启蒙。  相似文献   

9.
王欣 《丝绸之路》2011,(22):102-103
随着社会经济的全球化,中国面临着强势西方文化的挑战和被西方文化中心主义的艺术观念、展览策划观念、解读方式牵着走的危险。因此,中国油画家们应该从自己的历史经验和生存智慧及美学传统中汲取营养。海外的中国艺术家以中国文化背景或利用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差异来经营自己的创作策略,在这种情势下,重视本土文化的价值,开创当代中国艺术具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态势,将会是一种重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10.
秦英君 《史学月刊》2007,3(1):49-55
近代以来,中国从传统的科学和技术向近代的科学和技术转变,是在西方科学文化影响下完成的。这一过程亦是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科学文化的认知过程。这一认知过程中,不同人物对接纳西方科学文化有或深或浅的解读,其中,“道器”与“体用”的文化认知模式是近代中国人解读西方科学文化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1.
从符号学看中国传统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部分:基本问题—思想背景 1、中国文化:世界上最大、最丰富的文化矛盾现象。 20世纪世界文化带有一面倒的西方模式。因此,一方面一切非西方国家都以不同方式受到不同程度的西化;另一方面,西方各国对于非西方国家的文化也进行了大量研究。本世纪以来,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不同文化对话逐步增多,其中最富成果和令人鼓舞的是关于传统文化的研究。然而总的说来,即便在今天对于西方大多数学者和一般人来  相似文献   

12.
西方文化史研究的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林 《史学月刊》2007,(6):111-116
当代国外的西方文化史研究具有实用性、多元化、国际化的特点,研究内容从单纯的政治文化、军事文化、宗教文化扩展到经济文化、社会文化、比较文化、心理发展文化以及影视文化等领域,研究视角大体包括概览性研究、分类性研究、阶段性研究、国别性研究、比较性研究、理论性研究。中国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是随着西方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扩张和传播而兴起的,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成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有关的著述大体可分为综述性、专门性、比较性和理论性四类。无论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西方文化史研究,许多涉及“西方文化史”本体的问题迄今仍未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宋晔  隋欣 《神州》2012,(27):37-37
中西音乐的渊源各异,也是各有千秋。中国传统音乐它的立足点是自己的内心世界。并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不断完善而使其对外界的感受更加锐敏,更加细微。它的指导思想,必须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中和之性、天人相类,而不是西方艺术中的激情。音乐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情感,同时也是民族文化的延伸,也是文化意志的灵魂。音乐和语言一样,也具有地域性和民族性的差异,因为中国和西方文化具有较大的差异,所以中西方音乐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深刻理解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对正确研究音乐的美学思想起到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花之安是19世纪德国新教传教士。1864—1899年,他在中国从事传教活动达35年之久。他以“文字传教”为工作重点,一方面用中文写作了若干宗教宣传品和介绍西方文化的读物;另一方面,他也有意识地研究中国,把中国的各方面情况和他自己的认识介绍到西方社会。然而花之安的研究工作主要是为传教服务的。由于宗教偏见和西方文化优越论的影响,花之安的中国观带有显著的帝国主义倾向,是西方列强征服中国的文化辅助工具。  相似文献   

15.
利玛窦拉开了中西文化双向交流的序幕,他与之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汤若望、南怀仁等,在中国传播西方文化的同时,也积极把中国文化传播到西方,由此西方的思想、文化、科技,诸如语言学、地理学、数学、天文学、美术等传入中国,而以儒学为代表的中华文化也流入欧洲。这一段中西文化在平等地位上交流的历史,倘从世界史范围内加以考察,将因其辉煌而深远的影响,让我们寻回文化的自信和增强我们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6.
<申报>是近代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报刊传媒之一,素有"近代中国百科全书"之称,内容丰富,包含大量的西方法治新闻,创刊十年里对西方诉讼文化作了介绍和传播,以西法为参照,驳斥刑讯逼供制度,主张公开、限时审判,建议学习西方律师制度,推动了西方先进法治文化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与西方文化比较,中国文化在器物、技术和艺术层面与西方文化已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差别;但中国文化在制度层面,在理念层面,在风俗层面与现代化的要求尚未真正契合。  相似文献   

18.
青铜矛在欧亚两大洲及北非地区皆有分布,其在西方出现的年代较早,且形制多样,亦显现出若干发展脉络。今中国境内发现的早期青铜矛构造完备、工艺成熟,与西方青铜矛有诸多形似之处。然而,迄今却未在中国境内中发现形态原始的青铜矛。本文通过对中、西青铜矛及相关资料的研究,认为中国早期青铜矛有可能是受西方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从中国古代青铜矛的发生和发展变化来看,西方青铜文化的东渐是多途径、多时段、多元化的。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强势文化的冲击下,我们应该批判性地接受西方的思想和文化。文化排斥和文化崇洋都会损害中国自身文化的发展。文章以西方速食文化为例,探讨了我国如何应对西方强势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酒是一个国家历史发展和文化沉淀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人类共有文化的一部分,中西方的酒文化存在巨大差异。本文分别从酒的含义、酒字的演变、独特文化意义词等语言方面入手,对酒文化现象进行比较分析。并进一步探索造成种种差异的原因,发现中国与西方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中国属于形象思维;西方则属于抽象思维。通过现象及原因分析,达到对两种文化的深刻认识,以期促进跨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