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就是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了。然而历史就是历史,是永恒的客观实在;它不会由于时间而磨灭,更不会被谎言所掩盖。抗日战争的胜利,是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民族为此作出无与伦比的贡献,也为此付出前所未有的沉重代价。我们应该充满自豪和喜悦,与全世界人民一起庆祝这一正义战胜邪恶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中国历时最久、规模最大、影响最为深远的一次民族战争,也是1949年以前唯一一次以胜利而告终结的民族战争。为赢得抗战的胜利,我们所遭受的损失与付出的代价诚然是极其巨大的。但是战争锻炼了人民,教育了人民,我们的民族也正是以此为契机而获得新的觉醒,从而很快便把抗日战争的胜利发展为人民革命的更为伟大的胜利。  相似文献   

2.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新编《中国满族文化史》成书,同序于余,余深知中国满学复兴、发展以至今日繁荣之不易;因先述其原委,再介绍本书之内容,概无满学之复兴,即不会出此佳作;无此佳作则不能继往开来。17世纪中叶,中国国势强盛,威名远播,欧洲法、俄等国争派传教士、留学生来中国传教、学习。当时中国衙暑公文,满汉文兼用,就欧洲人来说。满文"清晰明了"而且易学,遂以满语满文为学习中国文化的"敲门砖"。学通满文,然后进一步掌握中华文化,犹如今日出国留学,先攻读英语一般。他们为了学好满文满语,本国还自编工具书,以期速成。法…  相似文献   

3.
在人类文明史上,中国古代社会创造出灿烂辉煌的建筑文化,是值得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中国传统建筑,在结构与构造、功能与审美上的完美结合,以其物质技术与思想艺术的高度统一,鲜明的民族特点与风格,在世界建筑史上独树一帜。中国建筑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确有其特殊的为其它建筑体系所没有的现象,如梁思成先生在20世纪30年代就曾指出的,中国文化“数千年来,虽有二十余朝帝王的更替;虽然在政治上有匈奴、五胡的威胁,辽金元清的统治;在文化上,先有佛教的输入,后有耶教之东来,中国文化却是从来是赓续的。[1]”中国的建筑文化也同样,虽然“在军事,政治及思想方面,中国常与他族接触,但建筑之基本结构及部署之原则,仅有和缓之变迁,顺序之进展,直之最近半世纪,未受其它建筑之影响。数千年来无遽变之迹,渗杂之象,一贯以其独特纯粹之木构系统,随我民族足迹所至,树立文化标志。[2]”这就是说,数千年来,中国建筑在发展过程中,从未有过“质”的变化,当然也就不存在有过“质”的飞跃,始终是持续不断的“和缓”而按“顺序”地进展着。中国建筑这种历史发展的特殊性,显然与一贯采用木造结构有直接的关系,如梁思成先生在其《中国建筑史》中,讲中国建筑的主要特征首先就是以木...  相似文献   

4.
胡适对<自由中国>的参与和在<自由中国>的言论,表现出很明显的矛盾心态.这种心态主要归因于胡适身负自由主义领袖和流亡"政权"同盟者的双重角色,体现出在非常情势下一个老派自由主义者思想意识中"国权"与"人权"的紧张.  相似文献   

5.
董立功 《江淮文史》2013,(5):141-148
从现有材料来看,中国大陆对胡适的零星批判应追溯至1949年5月11日。是日,时任辅仁大学校长、与胡适有着几十年私谊的陈垣在《人民日报》上发表了《给胡适之先生一封公开信》。这封信除了委婉地指责胡适在哲学思想上一直蒙蔽他.在政治见解上向他做错误的引导外,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劝胡适回到新社会。  相似文献   

6.
胡适中国改革思想述评胡晓胡适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好为人师,“以期作圣”的人,留美的目的不是为了谋生,不是为了镀金,除了光宗耀祖这层浅意义外,深层的意义是为了拯救中国。他特别欣赏《论语》中曾子的名言,时时作为自己奋进的座右铭:“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风水与建筑选址》序言于希贤人生活于天地之间,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周围的环境。地理环境在地表分布是千差万别的,它具有不平衡性。因此,客观上存在着相对较好的、适合于人们生活的、给人们带来方便、幸运和隐藏着吉祥与幸福的环境,也有相对而言比较险恶、危...  相似文献   

8.
中国地方志以起源早、持续久、类型全、数量多称于世界化之林。它自周秦发轫以来,至宋而大体定型,至清而称极盛。据《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统计,仅自宋至民国保存至今的方志就有8264种,11万余卷。近年又时有发现,除山水寺院志外,实际数字已达万种,至少为古籍之十分之一。上自全国,下至省、府、州、县、乡、村、镇等无不有志,而海内外各大图书馆又无不入藏,可称地方献之大宗。  相似文献   

9.
10.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八个月,胡适等人创办了一个时事政论性刊物——《独立评论》。该刊前后五年,出版200余期,发表文章千余篇,发行遍及国统区。《独立评论》标榜“独立精神”,就当时时事、政治、经济以及外交等方而的重要问题发表了大量评论,在当时国统区有较大的影响。九一八事变后,中国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在政治态度上出现了重大变化,该刊对胡适此时的政治态度有系统的、真实的记录。本文着重就胡适与《独立评论》政治倾向的两重性作一历史的考察。  相似文献   

11.
12.
刘创 《名人传记》2022,(12):24-29
1919年8月16日,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旧史简称“女高师”)国文部学生李超因肺炎离世。三个月前,五四运动刚刚爆发,全中国的青年学生和新派媒体都热血沸腾沉浸其中,一个寂寂无名的年轻学生因病死亡这种事甚至连三流小报的记者都不屑一顾。但是时隔不久,李超之死突然成为举世瞩目的大新闻:李超百天祭的下午,北京学界在位于参政胡同的女高师为李超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相似文献   

13.
正内容简介本书是在《胡适文存》的基础上,由胡适先生亲自甄选的二十二篇文章所组成,意在为中国的年轻朋友准备一本略具启蒙思想的普及读物。全书的篇幅虽然有限,但却囊括了胡适思想的精华,表达了他对于当时中国社会代表性问题的深彻思考,诸如文学的革命、国故的整理、中西文化的大讨论等等,无不在此书中得以展现。透过胡适先生的笔端,我们不但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民国时期的社会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地方志,源远流长,究其肇端,其说不一,《四库全书总目》曾概述方志源流称:“古之地志载方域、山川、风俗、物产而已,其书今不可见。然《禹贡》、《周礼·职方氏》,其大较矣。《元和郡县志》颇涉古迹,盖用《山海经》例。《太平寰宇记》增以人物,又偶及艺文,于是为州县志书之滥觞。”  相似文献   

15.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适与《水经注》案探源桑兵胡适后半生用了近20年时间致力于“《水经注》案”的研究,成果包括论文、序跋百余篇和函札数十封,占其身后印行的《胡适手稿》60%的篇幅。据说“在郦学研究中,以论文而言实无出其右”①。但《水经注》专家陈桥驿将历来一切郦学家分为考...  相似文献   

16.
《竞业旬报》创刊于1906年10月28日,一月出三期,出至第十期停刊,1908年4月11日复刊,继续出版第十一期,1909年停刊,共出四十一期,是清末寿命较长的白话报之一。从《竞业旬报》创刊号起,胡适即为该报主要撰稿人之一,1908年8月《竞业旬报》出至第二十四期,胡适应聘担任主编,继续为这家报刊撰稿,他以“希强”、“期自胜生”、“铁儿”、“适庵”、“适之”等笔名发表了几十篇文章,集中反映了辛亥革命前胡适的思想,研究这个时期的胡适及其在《竞业旬报》上的作品,对于正确理解和评价“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胡适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清代的学术文化,涵盖面宽广,博大精深.流派纷呈.内容极为丰富多采。它像一条汹涌奔注的江河,汇百川细流,扩万顷洪波,浩浩淼淼,气象万千。有清一代的学者们,深入钻研,求真务实,在众多的领域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成果,充实了我国的思想宝库。研究清代的学术文化是一项很有意义,但又艰难繁重的工作。因为清代载籍之富,学者之众,流派之多,领域之广,业绩之丰,为前世所罕见。而遗留存世的注疏、论说、考证、文集、札说浩如烟海,难以计数,超过其他朝代何啻十倍、数十倍。如何发掘、利用、研究、宏扬清代的学术文化,撷其精萃,以利于当前之文化转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8.
山西是第一轮全国修志工作的先进省份,随之也出现一大批优秀的修志人员,其中有曾在某一场合晤面交谈过,也有一些心仪其人而缘悭一面的。《晋城市志》主编秦海轩君就是久闻其名而未获一晤的著名志界人士。老友曹振武兄多次与我谈及秦先生诚邀我赴晋城一晤的愿望,我也久闻晋城为人杰地灵之胜地,颇思一游以广智益闻,并与秦君商讨探究志学之大略。惜俗务羁绊,未得成行,唯秦君著述则久娴于心。始则受命拜读秦君主编之《晋城市志》,通读一过,深感其成书之速,体例之精,意境之新,行文之畅,固非时著所能及,曾濡笔题记所感于《中国地方志》以作推介。…  相似文献   

19.
20.
《山西大典》是一部以全面反映当代山西省情为主,系统地记述全省从自然环境到社会经济的历史与现状的大型典籍性工具书。它的编纂出版,是山西省化建设上的一项重大成果,也是人们认识山西、了解山西、研究山西不可多得的读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