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问題的提出近百年來半殖民地的中國的歷史特點,不僅充分地表現在政治上和經济上,同時也以各種形式反映到文化领域裹,正是毛主席在‘新民主主義的文化’中所说的‘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會的政治与經濟在觀念形態上的反映。在中國,有帝国主義文化,這是反映帝國主義在政治上經济上統治或半統治中國的東西。’关於整個文化方面所受帝國主義的影響,因為內容牽涉太廣,我們一時尚不能一一論列,這裹姑且只就世界歷史教學方面來談一談。去年七月,郭沫若先生在中國史學會成立大會的致詞中會經這樣說:‘中國在舊社會的時代,是在帝國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控制之下,使中國長期地陷於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境地谶@種情況之下,我們中國人就不自覺的有了一種歐美中心主義的思想。這種思想,無  相似文献   

2.
劉釗 《中华文史论丛》2012,(3):43-60,395
戰國格言璽是戰國璽印中的一類。本文對幾組思想觀念近於黄老道家的戰國格言璽進行了考釋,並結合傳世文獻和其他出土文獻,對這幾組戰國格言璽的意義和藴含的思想觀念進行了闡釋。  相似文献   

3.
吐魯番新出《北涼緣禾二年(433)高昌郡高寧縣趙貨母子冥訟文書》是一份珍貴的史料。它模仿陽世官文書的格式進行書寫,帶有濃厚的佛教色彩,爲我們認識閻羅信仰在中國中古時期的流衍提供了新材料,同時也使我們對於五涼時期高昌佛教的發展水平有了新的估計。與墓券材料强調"生死永隔"的冥界觀不同,《冥訟文書》透露出的祖靈觀念呈現了更爲複雜的情境,死去的先人與陽世的家庭仍然保持了緊密的聯繫,甚至可以對陽世的家庭糾紛進行裁決。因此,這是深入認識中古前期民衆冥界觀念發展的鮮活而生動的個案。  相似文献   

4.
李欣然 《中华文史论丛》2023,(3):353-389+398-399
甲午前中國人對引進鐡路與否的争論,常被研究者視爲中與西乃至先進與落後的對立。但由於此時西方尚未被樹立爲全面典範,洋務的倡導者和反對者其實能大致分享一個共通的意義世界,這恰是在以往研究中常被忽視的。本文通過考察鐵路資敵、擾民、失業所關係到我主彼客的軍事形勢、道本器末的認知框架、國家應否積極作爲的角色認知三個議題,指出争論者的觀點差别更應被看作在共同的意義世界和思想時空中做出的不同選擇。  相似文献   

5.
一 什么是中國傳統思維主體 李約瑟認為中國古代科學思想的主要特征是“有機唯物論”(Organic materialism)或“永恒哲學”(Philosophy eternity)。并認為這種特征在“每個時代的哲學家與科學思想家所發表的言論中,可以找到證明。而機械式的宇宙觀根本没有在中國人的思想中發展。中國的思想家普遍都相信一種有機的宇宙觀,以為現象與現象之間,有層次的關系。”有機唯物論也可稱為整體(holistic)思维,或有機自然觀。  相似文献   

6.
改革目錄組織,在我國的個別圖書館已經提出這一項工作,並開始初步試行,這是我國圖書館工作中的一個新的工作。由於它密切地關聯着澄清目錄上的混亂狀態,反對客觀主義地對待目錄的看法,正確地反映藏書,及向讀者推荐圖書等問題。所以工作比較複雜,而意義是極其重要的。本期特選擇幾篇蘇聯圖書館有關這方面的先進理論和經驗,提供大家研究;並希望我國已經進行這項工作的圖書館,總結經驗,再作進一步的討論。  相似文献   

7.
作爲宋代以來佛、道教濟幽科儀最主要的薦拔對象,孤魂並非一開始就出現的。"孤魂"一詞的被選定以及孤魂概念與類型的形成,歷時漫長,過程複雜,也是道教消化與應對佛教"餓鬼"觀念衝擊的一個最終結果。而在道教創造出孤魂概念之後,佛教水陸儀在延續餓鬼救濟的同時,也將孤魂納入其賑濟序列,儘管在適用中也存在一些觀念上的衝突和表達上的困境。最值得注意的是,孤魂在佛、道教幽科中被按照社會身份予以分類,包括十類以上,反映齊同慈愛的關懷。同時,作爲幽科服務的提供者,僧、道二類也被列入孤魂,反映對修行者遭遇死亡的正視與應對。  相似文献   

8.
本文對歸義軍史上的符瑞進行了考辨,揭示了敦煌這樣一個深受佛教影響的蕃漢雜糅的社會,在利用符瑞塑造權力正統、强化内部政治結構、凝聚族羣認同的過程中,原屬漢文化政治話語系統的符瑞如何被改造,佛教思想與符瑞觀念如何融合,符瑞的製造策略、儀節和傳播如何操作,主帥、官僚、文士、教團、民衆如何達成共謀與合作,文武、僧俗、胡漢集團如何結成穩定的統治機制,試圖拓展地方政權政治格局與權力運作機制的研究,增進對於晚唐五代基本性格的理解。  相似文献   

9.
吴莉葦 《中华文史论丛》2012,(3):91-123,396,397
本文以發生在萬曆末期南京和崇禎時期福建的兩次有官方背景的天主教事件爲研究對象,將兩次事件中留下的官方文告與同一時期士人反對天主教的文章進行橫比,再以之與前後朝代官方反對民間宗教組織的政策和行爲進行縱比,分析出晚明政府對待外來宗教和外來文化的基本特點是服從於社會治安管理的需要,當政府認爲其不危害社會時,可以容忍,反之則傾向於加以限制,其中並不包含明確的是否文化異端的考慮。因此,雖然晚明政府對一個團體之社會價值的認定有很大主觀性和偏見,但也不能認爲晚明中國政府習慣於排斥外來文化和宗教。  相似文献   

10.
伯倫漢《史學方法論》首度刊行於1889年。它是全球第一部歷史方法學教科書,在史學專業化過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歷史學人才的培養及訓練從此有了一套規範,確保史實的真實性以及敍述的客觀性。伯倫漢《史學方法論》在德國流傳甚廣,他的史料學很快就被轉譯爲歐洲各種語言。二十世紀初,伯倫漢的史學方法論通過譯介也在東亞流傳開來。本文目的之一,就是要重建他的方法學在日本以及在中國出現的過程與流傳的方式,尤其是要彰顯他在中國近代歷史學專業化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另一個目的是要呈現《史學方法論》在德國史學史中原始的位階以及伯倫漢史學思想的特質。這兩個重點彼此相扣:後者的論述有助於凸顯東亞譯介該書所出自的需求,而前者分析中國學者對伯倫漢史學的評價也正是一面鏡子,它反映出該書的長處與缺失,印證他思想的特質。  相似文献   

11.
《晋书》与《世说新语》是研究东晋历史的重要历史文献。东晋道佛二教并盛,而《晋书》与《世说新语》各有侧重。《世说新语》崇佛抑道,《晋书》崇道抑佛,其直接原因在于其书写者心目中二教有优劣之分。其淡化或湮没的一方,可以命名为"第二教"。这是另一种"曲笔"。这种现象存在的深层背景在于传统书写中独立的史料意识的缺失,而独立的史料意识是中国古代史学向现代转型的首重之事。正视第二教缺席的现象,也能给历史研究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思想的文化渊源是思想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探讨的是稻盛哲学文化渊源的一个方面:宗教对稻盛和夫的影响。文章用实证的方法说明了日本新兴宗教与佛教对稻盛和夫经营哲学的影响,并且指出,在佛教的诸多流派中,对稻盛哲学影响最大的是禅宗。文章还探讨了稻盛和夫出家为僧的原因,并从这一个案出发,深入分析了日本人独特的宗教观。  相似文献   

13.
《高僧传》是南朝梁慧皎所写的一部僧人传记。它包举了二百五十七个僧人,是佛教史上的重要作。同时,《高僧传》也是研究汉语史特别是汉语词汇史的重要语料,对研究南北朝汉语词汇有重大的价值。本记录了《高僧传》中的“一往”、“去来”、“又指”、“偏局”、“藉(籍)”、“应时”、“同意”共七个大型词典未收的新词以待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刘涛 《中原文物》2001,(1):76-78
根据窑址标本和传世品而知,"皇帝万岁"铭瓷器至迟在北宋时已出现,延续至明清.佛教将皇帝比作佛,并以世俗方式颂之,原出于自我保护和发展的需要,也是它接受和利用中国文化价值观念的表现."皇帝万岁"铭瓷器可说是中国佛教走向本土化、世俗化的一个见证.  相似文献   

15.
《拙公语录》由拙公和尚之弟子明行禅师将拙公和尚在越南宣讲佛法的法语和答问编集而成,主要载录拙公的生平及佛学思想,可能成书于1686年前后,是在国外发现的一本鲜为人知的珍贵汉文古籍。它对越南历史文化、中越文化交流史、越南华侨华人史、我国区域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佛教东传与中国的狮子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一个颇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中国境内不产狮子动物,但关于狮子的文化艺术却源远流长、丰富多彩。这种产自异国他乡的动物之所以受到中国民众的青睐,与它在佛教中的地位,以及佛教在中国的传播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This essay uses research in Chinese religion,and specifically Chinese "redemptive societies," to challenge and enrich the received history of "sects and secret societies" in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and suggests that a future "history of cultivation movements" might be a helpful means to steer between competing narratives of state-building and personal religious experience.The discussion is illustrated with a brief biography of Li Yujie (1901-94),founder of the redemptive society Tiandijiao who devoted his life to cultivation and religion,but also to independent journalism and the Guomindang.  相似文献   

18.
The Western world is experiencing increasing popularity of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whose adherents tend to spirituality, a subjective, personal form of religion. These spiritual forms shape the spaces of everyday life, their meanings, perceptions, and experiences, which is starting to be reflected in new geographies of religion. In Czechia, one of the most rapidly growing new religious movements is Diamond Way Buddhism. This contribution focuses on how Diamond Way spirituality is lived and experienced in space. The paper explores this phenomenon using the method of auto-photography. We asked six women to photograph places important to them in their daily lives and interpret their spiritual meaning. This method allows exploration of women’s spirituality in the everyday spaces where it is perceived and experienced, such as kitchens, buses, or natural sit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omen have a specific way of experiencing Buddhism in seemingly secular space which they describe through feminine characteristics of transcendence. Everyday spaces become spiritual through the subjects’ emotional and continual experiencing of Buddhism, while the officially sacred space of a Buddhist center is incorporated into everyday life activities of women. The division between sacred and secular spaces often described by scholars is therefore challenged.  相似文献   

19.
《楞严经》是中国佛教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佛典,但对其真伪一直聚讼纷纭。认为其为伪作最有力有日本佛学研究望月信亨与中国的吕澄,从目录版本到作译的生平身世,以及佛教义理,行风格等,指出其种种可疑之处。本从语言化的角度,提供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赵爽 《神州》2013,(33):45-45
文化是人类社会的遗产,与宗教互相渗透影响。研究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有助于促进东西方交流。佛教与汉语、社会行为、艺术与文学有着根深蒂固的渊源。了解宗教与文化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跨文化交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