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列艺术设计是博物馆陈列、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一项陈列或展览的最后完成,均系内容设计与艺术设计两者相互结合的产物。内容设计,即明确陈列主题思想,对展品进行科学研究、选定和系统的编排,这只能算是完成了陈列设计的一半.只有通过艺术设计,即采取恰当的艺术形式加以表现,才能把陈列主题鲜明、系统、完美地展示给观众.因此,我们说,在博物馆陈列工作中,艺术设计绝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一个与观众见面,并直接影响展出效果的重要环节. 邓散木艺术陈列馆是我国第一个以艺术家个人  相似文献   

2.
陈开宇 《文物世界》2006,(3):40-42,94
陈列是观众与藏品沟通的桥梁,陈列设计是陈列的主体。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博物馆陈列设计的成功案例,以及本人在中国地质博物馆岩矿厅陈列设计中所做的有益尝试,得出多种手段相结合的设计形式是当代自然科学类博物馆的陈列语言,以更好地满足观众与展品对话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博物馆作为一种公众社会教育设施,它的教育功能主要是通过展品陈列体现出来的。陈列形式设计质量的高低优劣,就直接影响着它的教育效果,发展博物馆事业的前提之一是提高陈列水平。秦始皇陵兵马俑一号坑出土文物陈列,以它丰富珍贵的文物展品,新颖独到的艺术形式,为现代博物馆的形式设计开辟了先河。本文试从秦俑博物馆出土文物陈列的家俱,色彩,辅助展品,文物组合设计,灯光照明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它的形式设计艺术。文物陈列的前提是选择一定面积的陈列室。如果陈列室面积过大,展线过长,容易造成观众的疲劳,反之则难以表明主题,这  相似文献   

4.
试论陈列的展品组合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列柜内的展品组合设计,是从陈列内容的需要出发,按着造型形式美法则,对柜内所陈列的每件文物及辅助陈列品的构成关系设计。设计之前往往是内容复杂,陈列品多种多样,形态大小各异,使人感到杂乱。但经过成功的展品组合设计之后,整个陈列就会使观众感到眉目清晰、条理清楚、主次分明、错落有致,使人们在愉快轻松的参观中学到知识,受到启迪。  相似文献   

5.
《文物》1960,(3)
北京鲁迅博物馆的主要任务,是通过陈列表现鲁迅在党领导下战斗的一生,向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思想教育.因此,博物馆首先要不断充实陈列内容,提高陈列思想,争取更多的观众,扩大宣传教育效果.1959年我馆修改和充实基本陈列的材料,如"鲁迅生平大事及著作年表"和"上海山阴路大陆新村鲁迅故居"的模型等,都是观众很喜爱的展品.把展览送上门去,送到工厂、矿山、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是我们在1959年内的一项重点工作.这一年内,我们先后在颐和园,劳动人民文化宫、永定门火车站、石景山、门头沟、北京棉纺织厂第一、二、三厂和北京大学  相似文献   

6.
陈列是博物馆与民众沟通的桥梁,陈列是古代物与现代观众对话的窗口。做好一个陈列尽管有着众多的因素,但最为关键的还在于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以及因此而形成的视觉冲击力。这样的陈列既能表达创作的思想,旧时也会给参观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起到博物馆收藏历史,传播明的作用。晋城博物馆的基本陈列《太行魂——晋城古代明》正是抱着这样一种理念,进行了这样的尝试。  相似文献   

7.
宋厚鹏 《东南文化》2021,(2):146-151
国家海洋博物馆以一种双重视觉性展现了海洋文化特色,形塑了观众对海洋的认识,体现了人与海洋的互动,并帮助海洋文明获得了现代语义上的连续性.国家海洋博物馆的文化展示以展品陈列、情境塑造和参与式设计实现了公众对海洋知识与文化记忆的保存与再生产,在视觉建构上推动了个人与群体、真实与想象、文化与历史的多重对话.这种展示通过保存真...  相似文献   

8.
“千人一面”曾经是广大观众批评我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现状的一句常用语,为了革除这个通病,许多历史博物馆,尤其是市县级中小型博物馆,几乎不约而同地提出了“突出本馆地方特点”的主张,《东南文化》1987年第3期所载陆建松同志《市级博物馆基本陈列应突出地方特点》一文,总结了自己的实践与理论,读后受益非浅.同时,对于该文中“在文物不足的情况下,用文字说明和辅助展品来突出地方特点”的意见,笔者认为,似有进一步讨论之必要.博物馆的显著特点,就是以“物”为主,基本陈列做为博物馆对社会公众的主要接触点,更应该成为这个特点的直接体现.关于这一点,不但为国内外许多博物馆论著所肯定,而且,工作实践中也可发现不胜枚举的例证,观众参观历史博物馆,总是通过一件件具体的实物展品来理解相关的历史内容;更常常有这样的情形,人们参观之余,在脑海中印记最深的竟然只有某些文物了,物,可  相似文献   

9.
博物馆通过展览将物品建构为展品的时候,也为观众的感官体验创造了条件。在博物馆空间中,物品以展品的形态影响了其在人类社会中的绝对时间;而观众这一暂时性的身份与地位,使得其在博物馆空间中的感官体验过程是在其相对时间中完成。观众参观时间的暂时性,使得展品在博物馆空间中的存在是以刺激观众感官体验为前提;观众感官体验过程中的展品,是物品的绝对时间在现代性社会中延续的一种形式。而博物馆与公众之间距离的缩小,亦使得博物馆通过展品与观众试图重构"物"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陈列是博物馆以其形象生动的工作手段向人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和传播传息的展品群体,是博物馆实现其社会功能的主要方式。然而陈列效果如何,却与陈列中的装裱工艺质量有着密切联系。如陈列中墙壁、展板、屏风等设备以及书画、照片、前言等经过整洁、精美的装裱,可形成特有的艺术效果,并与实物陈列展品相呼应,从而对观众的思想感情产生积极的影响,激起他们浓厚的视觉兴趣。因此,传统的装裱工艺不仅仅关系到古今书画的存亡,对于筹办各种类型的展览,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博物馆陈列事业的发展,装裱工艺以其独特的方式成为博物馆陈列工作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份。笔者根据自己多年来的工作实践,拟就陈列工作中的装裱工艺谈点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与其他博物馆相比,民俗博物馆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去精英化色彩和平民化倾向。恰恰在民俗博物馆里,民俗学最初的两种实践动机——自由民主的浪漫理想与经世致用的现实诉求——不仅可以得到认识的统一,而且应该得到实践的结合。实践民俗学期望建设民主化的对话式博物馆,其中不仅有人与物的单向"对话",更有人与人通过物的双向对话。对话的目的在于为普通观众自己的不同叙事、讲述和记忆提供平等表达与公开展示的平台,让不同于正统和官方的叙事形式与记忆方式能够获得公共表达的机会,由此使普通观众相互进行审美启蒙,共同培养公民习性,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民主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一)举办陈列展览的目的是要通过实物和形象化的陈列展览品,使观众受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教育。因而陈列展览的质量的好坏,就必然会影响到教育效果,在选择主题、组织内容材料、征集展品和进行美术设计与制作加工时,都要考虑到质量问题和展出以后的效果问题。对于同一个陈列展览,可能各人有各人的看法,但衡量质量的标准,应该是共同的。思想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在博物馆工作者中绝大多数承认这是衡量陈列展览的标准,但是对这三性的认识和彼此间的关系还不是很明确的。现在提出个人的看法供大家讨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最近几年人们对博物馆的兴趣在不断增长。世界各地这些年里产生了一些新的博物馆,而一些老博物馆也在探索如何适应社会的需要。作为一个博物馆和外界的关系是什么?怎样与社会相连系的?虽然我说的仅是我个人在伦敦一个博物馆的经历,但它又是带普遍意义的问题,是与世界上任何博物馆都有关系的一些共同点。 一、传统陈列落后于时代要求 当年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第一次举办大量的公共展览,每一个研究部门负责一个或几个展览,保管人员把他们保管的最好的藏品陈列出来。在这种情况下,所设计的展览是比较乏味的。如果能考虑到它的系统,进行全盘设计会更好一些。按逻辑顺序所设计的展览反映了研究人员所进行的工作系统,它有严密的逻辑性,经过精心安排。当然这是好事,对人们看懂这个体系有很大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大陆博物馆在展览建设中遇到了一些具有共性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对作为博物馆展品的物的研究广度与深度不够,对观众在空间形态下的认知特点和学习行为不够熟悉,以及对于作为沟通两者对话的传播技术掌握不够到位,由此导致展览的阐释不够充分,无法很好地实现预期的传播目的。然而,物、人与媒介三者并非孤立的要素,而是实现传播目的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不仅要强化对物的内涵、观众认知特点与学习行为,以及沟通对话的传播技术的研究,还要将它们融为一个整体,从系统的角度展开讨论,建立有效的阐释系统。这将是提高博物馆展览传播效应的一种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郝石磊 《神州》2012,(28):62-62
现代教学中,越来越多的一种理念就是让学生在轻松中学习,在快乐中学习,特别是兴趣,当人们对某一活动产生强烈的兴趣后,就会成为推动人们从事这一活动和深人研究的动力,使人们以巨大的热情,顽强的毅力投人其中。同样,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好好学习、积极思考、深人钻研,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大大提高。因此,我们的政治课应当增加政治课的趣味性,让学生感兴趣于这门课程。那么,怎样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呢?一、用老师的语言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老师应该要用笑话和风趣的语言活跃课堂气氛,启发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革命史陈列馆所展示的革命历史文物以及其他历史纪念展示物品有若干件,在文物展品展示期间,大多利用"寄物于景"的虚拟场景现实化的方式方法,同时加上信息技术时代的科技手段,将革命史陈列馆中的历史文物与其环境以及周边模型融为一体,糅合创新理念中的元素,开创性的将革命历史和现代文化艺术以及娱乐结合到一起,进行动态陈列,使得革命史陈列馆具有了时代先进性。革命史陈列馆的动态陈列,能够让观众在参观陈列馆时,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游走在特定时代的边缘,从现实的角度纵观历史,品味独具魅力的文化传承。  相似文献   

17.
费柯 《文物》1955,(10)
一位博物館的观众,向某博物館提出了一个意見,指出該館陈列室中一座陈列唐代陶馬的櫥子經常空着,而且已經空了半年有餘。据博物館說,原因是:‘展品在修整中,暫不陈列。’  相似文献   

18.
讲解词,顾名思义,即讲解员向观众解说展品的文字语言。它是讲解员与观众之间交流思想的工具。讲解员通过讲解词,对展品作出准确、生动的描述,使观众了解展品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获得理性知识,同时在精神上得到美的享受,从而达到宣传教育的  相似文献   

19.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举办有特色的临时展览,对提升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深入,观众对临时展览的期待越来越高。展览不仅要通过展品满足观众的求知心理,而且要用创新、美观的陈列形式提升展览的视觉效果,满足观众的审美需求。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以甘肃省博物馆举办的"茶马古道——八省区文物精品联展"为例,探讨了临时展览陈列设计的发展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析遗址博物馆讲解之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遗址博物馆的讲解,既有与一般博物馆讲解相同的共性,又有区别于一般博物馆讲解的个性。其共性在于,二者都是作为沟通观众与展品的媒介和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手段,要用准确、生动的讲解使观众理解博物馆陈列的主题和陈列品的内涵,最大限度地传播博物馆的知识。其个性在于,遗址是一种特殊的展品,它的内涵有着明确的规定性,同时,遗址作为一个特殊的知识载体,它的容量又有很大的外延性,涉及到许多不深入探索便难以发现的内容。此外,遗址存在的本身,便为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