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珍珠港事件是美国总统罗斯福演出的一出"苦肉计",是美国政府策划了珍珠港事件,持这一观点的人把珍珠港事件的起因称为是"罗斯福阴谋论"。本文试从珍珠港事件美军损失结果和之后半年美军的行动来反驳"罗斯福阴谋论"。  相似文献   

2.
一 1943年1月24日,在卡萨布兰卡会议结束时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罗斯福宣布了无条件投降原则。盟国由此明确了对轴心国集团的最终目标,同时也明确了美国对日政策的最终目标:击败日本,使之无条件投降。珍珠港事件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美  相似文献   

3.
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国民政府军令部第二厅的监视电台就收到日军的一个新出现的密码,经过破译,发现是日本太平洋海空军的联系电报。这个电台随后就消失了。二厅厅长杨宣诚估计是日本作特别行动使用的,命令派一组监视电台日夜监视这神秘的日军电台信号。珍珠港事件前夕,这个神秘电台又突然出现了,它很忙碌地向太平洋地区布置调动大批日本海空军力量。杨宣诚根据这些情况,并结合当时世界整个战局分析,判断日本将在太平洋地区,特别可能向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战略基地进攻。他当即将这一情报报告蒋介石,并建议蒋把这分析向盟军通报。获蒋同意,杨宣诚于是召开盟军驻重庆军事代表紧急会议,通报了这个情报。当时盟军军事代表对情报多持怀疑态度,有人向杨宣诚探问情报来源,杨云:“此系中国军事情报机密,碍难奉告。”美国罗斯福总统得此情报后,曾召开三军参谋长联席会议研究,但没有得出什么结论。所以,珍珠港事件后,罗斯福总统每想到此事,即大为懊恼。他同时也很折服杨宣诚的神算,萌发了邀请杨宣诚当其私人顾问的念头。  相似文献   

4.
正珍珠港事件大家都很熟悉了。这篇小文想把历史的时钟从珍珠港事件回拨半个世纪,看一看19世纪后期发生在日本、美国以及夏威夷之间的故事。故事的主题是"移民",说得更准确一些,是日本向夏威夷的移民。一、1893年以前夏威夷(Hawaii)群岛位于太平洋波利尼西亚群岛的最北部,它在日本近代史书中被称为"布哇"。关于夏威夷群岛人类足  相似文献   

5.
1994年金秋10月,美国明尼苏达州雷德温市正式与浙江省衢州市缔结友好城市。10月8日,以杰姆·格兰特曼为团长的雷德温市代表团参观了乌溪江水电厂。当外宾们乘船游览乌溪江时,深深地被两岸的景致所吸引:“Beautiful Beautiful!”(美极了!美极了!)我告诉格兰特曼先生,52年前,有三位遇救的美军飞行员,就是沿着这条江到达衢州机场(当时称空军第13总站),也是这次双方结为友好城市的缘由。 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爆发后,美军蒙受巨大损失。美国总统罗斯福发誓要对日本实行军事报复。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拟定的空袭日本东京的构想,很快获得批准。  相似文献   

6.
孟亮 《黑龙江史志》2013,(10):59-63
孤立主义在20世纪40年代以前是美国制定外交政策的主要原则,在美国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30年代,和平主义催化下的孤立主义甚嚣尘上,成为美国社会的主要思潮。随着无线电广播技术的产生发展,战地报道和罗斯福的"炉边谈话"借助广播广泛传播,美国民众反战情绪减缓,孤立主义思潮逐渐瓦解。1942年珍珠港事件后,美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并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一员,标志着孤立主义政策的最终破产。  相似文献   

7.
美国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与原子弹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结束太平洋战争的战略与原子弹的使用戴超武罗斯福时期美国远东战略的基本点是:迅速击败和削弱日本,为美国在战后远东政治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铺平道路。基于上述考虑,罗斯福采取了与苏联合作的政策,依靠美苏地面部队的进攻,使日本无条件投降。雅尔塔协定便是美...  相似文献   

8.
珍珠港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最典型的一次海上突然袭击。从这次事件的出现、发展、结果看来,它是一次出人意外的事件。日本采取的战略和策略也是“攻其无(不)备、出其不意”的。对广大美国人民和珍珠港当地士兵来说,事件确实是突然。 为什么对美国来说,珍珠港事件会是突然事件?造成突然事件的原因何在?是值得二战史史学家去推敲、去考察的。本文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和解答。同时也企图总结这次  相似文献   

9.
《夏天的花》艺术浅析刘光宇第二次世界大战距今已过半个世纪了。那时候,日本帝国主义为了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首先发动侵华战争,然后入侵东南亚,继而又制造了偷袭珍珠港事件。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这场侵略战争,在域外邻国造成了尸山血海,日本国内人民,也没...  相似文献   

10.
罗斯福在1905年和1906年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分别花了较长的篇幅谈美国排斥中国和日本移民问题,态度与拟要采取的措施却大不一样.对中国移民,他态度生硬、冷漠,强调要严格排斥劳工;对日本移民,他热情洋溢,说要采取一切措施加以保护.此种差异仅以罗斯福的种族主义思想加以解释是不够的.他对实力的崇信才能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11.
美国对德绥靖的“韦尔斯计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内关于美国对德绥靖政策的研究逐渐深入,主要集中于“史汀生主义”的性质、30年代的孤立主义及“中立法”、美国与慕尼黑阴谋的关系、以及珍珠港事件的原因等方面。但事实上在1938年英、法与德国签订《慕尼黑协定》之前,美国也曾酝酿过对德绥靖方案,甚至由副国务卿萨姆纳·韦尔斯制定了具体的实施计划,只是由于各种原因,罗斯福最终放弃了这项计划。本文拟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的罗斯福新政观杨玉圣罗斯福新政,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组合名词,早已成为一个为学界人士广泛认同的历史概念。这一事实本身即足以表明它在美国历史及世界历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罗斯福新政是美国总统富兰克林·D·罗斯福面对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危机而采取...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远征军出兵印缅战场,成功地配合盟军击败了日本法西斯,扬威异域。远征军的胜利除了广大官兵的同仇敌汽、英勇战斗这一决定因素以外,也凝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的心血──他就是史迪威将军。史迪威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早年曾先后三次来华,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中国下层社会有比较深刻的了解,是~个地道的“中国通”。珍珠港事件爆发以后,史迪威肩负美国政府的使命,经过不懈努力,排除了种种困难,指挥军队在印缅战场为战胜日本法西斯立下了汗马功劳。当时中共延安和重庆的报纸及时地报道了战争的进展,指出:“这…  相似文献   

14.
对于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重大贡献,亲历二次大战的一些政治家如罗斯福和斯大林都曾经给予高度的评价。罗斯福在1945年1月6日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说:“美国忘不了中国人民在七年多的长时间里怎样顶住了日本人的野蛮进攻和在亚洲大陆广大地区牵制住大量的敌军。”①1951年9月2日,斯大林在给毛泽东的电报中也盛赞中国人民:“在消灭日本帝国主义者的事业中起了极大的作用。中国人民及其解放军的斗争,大大便利了击溃日本侵略力量的事业。”②日本历史学家伊豆公夫也说:“日本帝国主义的失败和投降,是有很多原因的,其中绵延14年的中国人民的民…  相似文献   

15.
原子弹开发利润──一美元1945年8月上旬,两朵蘑菇云腾起在日本长崎、广岛,它加速了日本法西斯的灭亡,也开创了人类的原子时代。然而,谁又能想到,开发原子技术的杜邦公司仅从美国政府手中获取了一美元的利润。1942年6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了研究原子弹的...  相似文献   

16.
从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到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的爆发,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从中立到援华的发展过程。在这四年半中,美国对中国有同情,也有冷漠;对日本有斗争,也有妥协,但其总的趋势是一步步朝着援华制日的方向发展的。在美国对华政策的发展过程中,1938年具有重要的开创性的意义。这一年中,美国对于日本的称霸野心、中国的战略地位及美国的远东战略的  相似文献   

17.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1942年元旦,联合起来共同对德国、意大利、日本法西斯作战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发表了联合宣言,声明一致对抗德。意、日三国,绝不单独与敌和。当时,国民政府外交部长宋子文代表四大领衔国之一的中国在宣言上签了字。1942年1月3日,根据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提议,盟国单独辟出中国战区(含中。越。泰、缅等国),由蒋介石担任中国战区盟军统帅部最高统帅。为厂表示对罗斯福的感谢,蒋介石请美国委派一名高级将领来担任中国战区统帅部参谋长。于是,美国军队参谋总年马歇尔就推荐他的老部下和好友——陆军中将史迪威出任…  相似文献   

18.
美日谈判,美国为推迟战争,拟向日本提出妥协方案
  历史上,美国长期执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以“不干涉”为原则,不主动卷入任何外部军事冲突。20世纪30年代,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美国垄断资产阶级为了私利,向日本大量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名为中立,而实际上助长日本侵华实力。据统计,日本所需钢的90%,铅的45%,铜的90%,石油和石油制品的65%,发展飞机和坦克工业所需机床的70%,均来自美国。[参见樊亢等著《外国经济史》第3册,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189页]1939年7月20日,蒋介石致电美国总统罗斯福,建议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并派老资格的外交家颜惠庆到美国,会见罗斯福,交换对“远东大局”的意见,建议对日采取经济报复手段。蒋介石认为,美国当时可以采用的“有效武器”,包括:绝对禁止对日输出军用材料与军用品,特别是钢铁与石油;禁止日本重要物品输入,增加日本物品进口税率;不许日本船只使用特种商港等。蒋介石致函罗斯福,认为上述办法可以“削弱日本战斗力及其一般经济力之失效”,“已足使日本之军阀,感觉美国道义与舆论之力量,而不敢继续漠视”。1941年7月26日,美国政府宣布冻结日本在美国的全部资产,约合1.31亿美元,实际中断对日贸易。8月1日,美国事实上对日本实施了包括石油在内的全面禁运。美国政府采取的上述措施通称经济封锁政策。它们沉重地打击了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政策,极大地限制和阻遏日本进一步扩大对华和对东南亚侵略的阴谋。  相似文献   

19.
杨天石 《近代史研究》2015,(2):53-66,160
美国长期大量向日本出售钢铁、石油等战略物资,助长其侵华实力。1939年7月,蒋介石致电罗斯福,建议美国采取办法,削弱日本的战斗力与经济力。同月,美国政府宣布废止美日商约,对日实行经济制裁。1941年4月,日本向美国提出《日美谅解案》,企图通过谈判,减轻美国对日本的经济压力。罗斯福为避免美国过早陷入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两面作战的不利局面,提出退让、妥协方案,企图在一定时间内放松对日本的经济封锁。蒋介石坚决反对美国政府改变对日政策,愤而以"国际信义"与"人类道德"相责,胡适、宋子文也积极与美方交涉,最终,美国对日政策由有限度的妥协恢复为全面强硬,美日谈判破裂。日本指责美国已彻头彻尾地成为蒋介石的代言人,于12月初突袭珍珠港等地,太平洋战争爆发。  相似文献   

20.
罗斯福对华政策经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斯福在他的十二年总统任期中,对华政策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在他刚刚上任时,中国事物对于罗斯福来说,是个十分遥远、鞭长莫及的问题。曾几何时,罗斯福自觉和不自觉地把他自己的威信和美国的国家利益与远东局势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远东局势的中心在中国,罗斯福远东政策的核心也正是对华政策。在罗斯福时代,美日关系也是与中国问题缠绕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