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壮族韦姓起源三说祝万里关于壮族韦姓的起源,目前较盛行的说法有三种:即源出彭氏说;源出韩氏说;壮音汉译说。一、源出彭氏说唐代林宝撰《元和姓纂》曰:"韦姓,出颛顼之后大彭,为夏之诸侯,彭子封于豕韦,子孙以国为姓。"汉郑玄撰《毛诗笺》亦曰:"韦,豕,彭姓也...  相似文献   

2.
彭祖属古代神话传说之人,但对彭山县之得名及彭祖寿长八百于民间影响颇大。 关于彭祖其人,早见《国语·郑语》,昭德说:彭祖为陆终第三子。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中载:“禹、皋陶、契、后稷、伯夷、夔、龙、倕、益、彭祖自尧时而皆举用,未有分职。”其索引注:“彭祖即陆终氏之第三子,篯铿之后,后为大彭,亦称彭祖”。“彭祖自尧时举用,历夏、殷封于大彭”。晋葛洪《神仙传》说:“彭祖乃上古颛瑞之孙,姓篯名铿,善导引行气。尧时封于大彭,至殷末已七百六十七岁而不  相似文献   

3.
卜千秋墓猪头神试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头人身之神的图象首见于洛阳西汉卜千秋壁画墓西壁正中(见《文物》1977年第6期,图版壹)。卜墓多绘仙圣神怪,猪头神者孙作云先生以为“猪头方相”,文献无据。傅朗云先生等以为即“豕韦”,亦即契丹族神。但豕韦彭姓,义与猪皮蒙鼓彭彭发声有关,非即“豕首”。《楚辞·大招》西方之怪有“豕首纵目,被发(?)只”王注:“言西方有神,其状猪头从目,被发(?)”。与卜墓猪头神出现于西壁正合。原始信仰,神怪多易位,善恶可转化。例如《续汉书·礼仪志》里的狒胃(狒  相似文献   

4.
I.1.“《汉书》学”对“《史记》学”之挑战——共和释名 司马迁(公元前145—前86?)《史纪·周本纪》暨《世表》、《年表》、诸《世家》、《秦纪》有“共和“,班固《汉书·古今人表》有“共伯和”。共伯[和]”与“共和”之正面对抗,是二千余年来未决的史学大公案,下面呈几条基本材料: I. 1. A. 《国语·周语》:厉王虐,国人谤王。邵公告曰:民不堪命矣。王怒,得卫巫,使监谤者,以告,则杀之。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三年,乃流王於彘。……[厉王子]宣王在郡公之宫,国人围之。……[邵公]乃以其子代宣王,宣王长而立之。  相似文献   

5.
钱穆著<战国时宋都彭城证>提出十五证并二事,以为战国时"宋都彭城,不都睢阳,断可定矣."查钱氏提出的诸证据没有一条是直接的,都为推测之论,而且存在很多问题,于直接说到战国时彭城属楚属齐的材料也没有提出很好的解释.通过对钱先生有关论述之辨析,及诸多反证之综合讨论,宋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说实不可信."宋"与"相"古为双声叠韵字,"相城"实即"宋城"之异写,再参考其他一些旁证资料,说战国时宋国迁都于相城(今安徽淮北市),可能性要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6.
<正> 继劳泾原《唐折冲府考》,又有罗振玉《唐折冲府考补》、《唐折冲府考补拾遗》及谷霁光《唐折冲府考校补》,唐折冲府之名目庶几乎大备,然非谓于斯已尽矣。今见近年出土之唐代碑志,复检得“辅贤”、“汾阳”二府可补《新唐书·地理志》并劳、罗、谷三文之阙,更有“善训府”可确知其属州,兹考而补之。  相似文献   

7.
《晋语·董叔欲为系(繁)援》乃《国语》中佳篇。而古注多有舛错及未详之处,今人译释亦多误解,其文仅七十七字,全录如下,而试正读之。 董叔将娶于范氏,叔向曰:“范氏富,盍已乎!”曰:“欲为系援焉。”他日,董祁愬于范献子曰:“不吾敬也。”献子执而纺于庭之槐。叔向过之,曰:“子盍为我请乎?”叔向曰:“求系既系矣,求援既援矣。欲而得之,又何请焉?”  相似文献   

8.
春秋时越国大夫诸稽郢古墓在江苏吴县洞庭西山石公乡秉汇村.坐北朝南.背山面水,占地十平方许.墓土高尺余,墓前立一碑,上镌“大清光绪十一年仲冬月 越大夫诸稽郢之墓 德清俞樾书”,廿三字.诸稽郢系越国名将,《国语》曰“诸稽郢行成于吴”.据乡人诸仲良云.每逢清明、冬至,诸姓子孙都来扫墓祭祖.明代学者廖用贤所著《尚友录》中亦  相似文献   

9.
《左传·成公六年》有这么一段关于春秋时期晋国迁都新田的记载:晋人谋去故绛,诸大夫皆曰“必居郇、瑕氏之地,沃饶而近,国利君乐,不可失也。”韩献子将新中军,且为仆大夫,公揖而入。献子从。公立于寝庭,谓献子曰“何如?”对曰:“不可,郇、瑕氏之地土薄水浅,其恶易。易则民愁,民  相似文献   

10.
<正> 《长安志》卷九常乐坊下载:“南门之西,灵花寺。”自注云:“《酉阳杂俎》曰:本曰大慈,大历初,僧俨讲经,天雨花,至地咫尺而灭,夜有光烛室,敕改为灵花寺。俨即康藏之师也。”《唐两京城坊考》沿袭《长安志》文。今所见吕大坊《长安图》残石则在常乐坊南门之西标为“云  相似文献   

11.
《战国策·韩三》有一章,文字不长,但错乱得非常厉害,几乎不可卒读。这一章的原文是: 韩相公仲珉使韩侈之秦,请攻魏,秦王说之。韩侈在唐,公仲珉死。韩侈谓秦王曰:“魏之使者谓后相韩辰曰:‘公必为魏罪韩侈。’韩辰曰:‘不可。秦王仕之,又与约事。’使者曰,‘秦之仕韩侈也,以重公仲也。今公仲死,韩侈之秦,秦必弗入,(入)又奚为挟之以恨魏王乎?’韩辰患之,将听之矣。今王不召韩侈,韩侈且伏于山中矣!”秦王曰:“何意寡人如是之权也:令安伏!”召韩侈而仕之。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史记》卷七《项羽本纪》篇末“太史公曰”在盛赞项羽灭秦功绩的同时 ,对其最终败亡的原因也作了深入剖析 :“及羽背关怀楚 ,放逐义帝而自立 ,怨王侯叛己 ,难矣。自矜功伐 ,奋其私智而不师古 ,谓霸王之业 ,欲以力征营天下 ,五年卒亡其国 ,身死东城 ,尚不觉寤而不自责 ,过矣。乃引‘天亡我 ,非用兵之罪也’ ,岂不谬哉 !”其中“背关怀楚”一语 ,唐人张守节《正义》引颜师古云 :“背关 ,背约不王高祖关中。怀楚 ,谓思东归而都彭城。”司马贞《索隐述赞》也评论说 :“违约王汉 ,背关怀楚。”语义略近《正义》。今按张、司马二氏的解说尚…  相似文献   

13.
春秋五霸,齐桓。晋文并称。晋文公重耳之亡是春秋时期的重要事件。《史记·晋世家》称重耳四十三岁开始流亡,《国语》记载重耳十七岁开始流亡。杜预,泷川资言,杨伯峻认同《国语》的记载,但未作详尽考辩。梁玉绳、洪亮吉及现代学者多认同《史记》。本文根据秦穆姬年龄,狐突年龄,晋文公的家庭状况推断《国语》的记载是可靠的,而《史记》不足为据。一、《国语》《左传》《史记》的记载《国语·晋语四》重耳过曹,曹伯不礼重耳,僖负羁曰:“重耳生十七年而亡,卿材三人从之,可谓贤矣。”重耳奔狄在晋献公二十二年,公元前655前,据…  相似文献   

14.
长城乐章     
起秦皇:(叹)眼下,匈奴起兵侵犯关中,山河破矣,国不国矣,秦家河川不可保矣……蒙恬:(欲言)然则……秦皇:(复叹)匈奴骑兵杀我百姓,掠我土地,攻我城池,不知作何收场矣……以卿之见何以保我河山。蒙恬:依臣之见,御国之策有二。其一曰“以牙还牙,以眼还眼”,匈奴既已犯我在先,我大秦必以灭六国之盛势去之,灭之,以  相似文献   

15.
崇宁四年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名辅州 (1)《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畿路》:“崇宁四年,京畿路复置转运使及提点刑狱。先是,改开封府界为京畿路,是年,又於京畿四面置四辅郡:颍昌府为南辅,郑州为西辅,州为北辅,建拱州於开封襄邑县为东辅,并属京畿。” 按:“拱州”应作“辅州”。“拱州”乃后改之名。考李攸《宋朝事实》卷十八《京东东路》条云:“拱州,祟宁四年以开封府襄邑县建州,各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今名。”又考欧阳忞《地广地》卷七云:“东辅拱州,……皇朝属开封应天府。崇宁四年,建为辅州,以为东辅,又改为拱州,治襄邑县。今县六。”据此,作“辅州”是,“拱州”乃后来改之名,《宋史》记误明矣。(页2106) 崇宁三年升曹州为兴仁府 (2)《宋史》卷八五《地理志·京东路》:“兴仁府,辅,济阴郡,彰信军节度。本曹州。建中靖国元年,改赐军额曰兴仁。崇宁元年,升曹州为兴仁府,复还旧节。” 按:曹州升为兴仁府乃在祟宁三年,非元年。《宋朝事实》卷十八云:“兴仁府,建中靖国元年改周彰信军为郡,后陞府。”《皇宋十朝纲要》卷十五云“建中靖国元年十一月改曹州彰德军为兴仁军”前者不云升府时间,后者“彰信”误作“彰德。”今考《宋会要辑稿·方域》五之一:“兴仁府,旧曹州,督府彰信军。建中  相似文献   

16.
谭其骧先生《〈汉书·地理志〉选释》(《长水集》,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释河南郡下班固所注“故国”云:“密国为周共王所灭,见《国语·周语》。”查《国语·周语》,有言:“恭(共)王游于泾上,有三女奔之。……康公不献,一年,王灭密。”据此可知,此“密”当近泾水;又泾水在今陕西高陵境入渭而不至于河南。故谭先生此释似不妥。又钱坫曰:“密须,女吉姓之国。杜预同考密有二:一姬姓,河南郡密县也;一女吉姓,此(安定郡阴密县)是也。”(《新注地理志集释》,《二十五史补编》第一册1143页)故而,若如钱氏所言有二密,且因有迁徙而先后相承本为一密,…  相似文献   

17.
孙愐《唐韵序》曰: ……一诉愚心,克谐雅况,依次编记而不别番。其一字数训,则执优而尸之,劣而副之。其有或假,不失元本,以四声寻译,冀览者去疑,宿滞者豁如也。又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有可纽不可行之及古体有依约之,并采以为证,庶无壅而昭其冯。…… 在今存诸种《唐韵序》中,卞令之《式古堂书画汇考》所录仅为今存全序的上半部分,王国维考订为开元本《唐韵》序,而今存全序为开元本序与天宝本序(下半部分)之合体,这段文字抄自下半部分,因而卞氏所录无之。其它诸本中,“有可纽……以为证”一句,有的本子有,有的本子无,未知诸本孰是,姑且略述而不详论。其它各句,则诸本皆同。我们要讨论的是“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一句。这句话引用者颇多,然皆未得其实。 陈澧《切韵考》卷二曰:“孙愐又曰,纽其唇齿喉舌牙部,仵而次之。仵者参错无次第也。韵有一东二冬三锺四江之次第而声则无次第,如东字冬字舌音,锺字齿音,江字牙音而皆可为韵部之首也。今於清声二十一类,浊声十九类,但以所见之先后为次第,亦所谓仵而次之也。“白涤洲《集韵声类考》(《史语集刊》三本二分)引孙愐序亦断  相似文献   

18.
《文选笺证》校误将立甫胡绍《文选笺证》是研究《文选》重要参考书之一,朱右曾序此书“旁搜互考,正讹纠谬”,“其有功于《文选》大矣”。骆鸿称“前此选学诸家所未有也”(《文选学》)。本书四十多万字,是胡绍呕心沥血之作,自称几易其稿,历数十年寒暑而成。在其生...  相似文献   

19.
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七“国语注” 谓:《国语》之言“高高下下”者二:周大子普谏灵王曰:四岳佐禹:“高高下下,疏川导滞,钟水丰物.” 谓不堕高,不堙卑,顺其自然之性也.申胥谏吴王曰:“高高下下,以罢民于姑苏.” 谓台益增而高,池益浚而深,以竭民之力也.语同而意则异.(重点为笔者所加.)是十分确切的.但解释的并不清楚,使人不易理解,其意不同,可从原文看出.  相似文献   

20.
《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最重要的文献,其中关于孔子对历史认识的丰富内容,值得我们作进一步的总结。一、“告诸往而知来”在《论语·学而》篇中,记载了孔子与子贡的一段谈话,其中提出了“告诸往而知来者”的重要思想:“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可以看出,“告诸往而知来者”是孔子称赞子贡时提出的观点。学者们对此有不同的解释,一种观点是强调孔子表扬子贡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