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缅怀田老(试步回汉《悼聂耳》诗原韵)周巍峙(编者按):在今年3月成立中国田汉基金会时,巍峙同志因缅怀田老并步其《悼聂耳》原韵,赋成此诗。现将其与田汉原作一并刊登于下:(附)田汉:《悼聂耳》文思纵横气如虹,浦江怒涛惊雷声。心怀祖国同休戚,情系人民共死生...  相似文献   

2.
我对《贵阳文史》是情有独钟的,从1986年由兴仁武装部转业至今,在贵阳市工商联工作8年,在市政协工作8年,两个单位工作时间整整16年了,在这16年里,我由一个爱好文史、党史学习和研究,分管工商联文史工作到直接担任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主任和《贵阳文史》这一公开发行刊物的主编,在《贵阳文史》创刊20周年之际,心情无经激动,有许多难忘的往事记在心头,至今记忆犹新。  相似文献   

3.
短文当祭     
周振甫先生今年5月15日在京去世,享年90岁。周先生是著名文史专家,中华书局的老编辑,著作甚多,仅我读过的就有:《诗词例话》、《文章例话》、《鲁迅诗歌注》、《毛主席诗词浅释》等等。当时我念这些书的认真劲头不亚于念课本,所以印象较深。我知道周先生还参加过《明史》和《鲁迅全集》的点校和注释工作。他还是钱钟书先生的名著《管锥编》的责任编辑,因此与钱先生有很深的友谊。 1989年我给素不相识的周先生写信请他寄一首诗,寄出后就觉得很冒昧,周先生是有名的学者,而我只是个无名小卒,恐怕是不会有什么结果的。过不…  相似文献   

4.
近日,由省政协文史委主办的《贵州文史天地》1997年第六期“亮相”因特网。这是我省第一家文史类刊物进入微机国际互联网络。《贵州文史天地》自1994年创刊以来,立足政协,面向社会,走向世界,以其史料性、知识性、趣味性赢得广大读者的喜爱。特别是关心贵州、研究贵州的有关专家学者认为是既有可读性、知识性,又有收藏价值的高格调、高品位文史刊物。上了因特网的(贵州文史天地),将使贵州历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宣传,为宣传贵州、树立贵州新形象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让世界了解贵州 《贵州文史天地》进入因特网@又奇…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我是贵阳百货业工会委员,在贵阳经营百货商店。由于喜欢书画,店里经营有宣纸、笔墨、古玩、字画。亦给人代销字画。我原知道徐悲鸿,收集有他书画印刷品。听说徐悲鸿从桂林来贵阳,我就到中国旅行社贵阳招待所去会见他。我们见面后,徐先生谈起要在贵阳搞画展,我立刻对他说我能帮助联系展厅等事情,徐先生很高兴,我们就这样认识了。画展在中华南路师范小学礼堂举行,徐先生展出了《八百壮士》、《川人汲水》(表现重庆人挑水辛苦状)、马、喜鹊、鸡、人象等画。我很喜欢徐先生的画,亦佩服他的为人,就捧场定了他的“狮子”、…  相似文献   

6.
一九四四年秋,日本侵略者将魔爪继续伸向中国西南.在这种形势下,寓居在桂林的田汉,同四维儿童剧团一起,跋山涉水,扭转各地,出桂林,经独山,过都匀,走贵阳。十二月下旬,田汉一行抵达贵阳,进驻贵州日报社内。田汉在为时三月的艰苦逃难生活中,他又抓紧时间组织人们为抗日宣传出力。一九四五年初,贵阳人民时常可以在街头巷尾看见田汉忙碌的身影。为了宣传抗战,田汉亲自辅导四维儿童剧团排演他的剧作《江汉渔歌》、《新雁门关》、《汉忠记》、《武松与潘金莲》。这些剧作饱含着浓厚的爱国意识,是很好的抗日宣传剧目。在田汉的领导…  相似文献   

7.
我正在重庆出席一个会议,忽然接到蹇先艾同志粹然去世的消息,事情非常意外,令我吃惊。我出发的头一天还接到他打来的电话,谈他对《文史天地》第二期的观感。言语清楚,思维明晰,完全没有生病的征兆,怎么会突然逝世呢?当时见到的是电话记录,直到回筑后才略知他突然去世的原因,嗟叹,遗憾之情涌于心底。我第一次见到蹇老是在1953年的共青团贵州省第一次代表大会上,他代表文联到会上致辞。和他接触较多却是近十来年的事,较长时期的接触使我感到在他身上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高度负责,一丝不苟,是蹇老处事的原则。省政协文史资料…  相似文献   

8.
访美杂忆     
我离开贵州家乡快半个世纪了,在北京外交学院执教多年,对国外的情形了解的比家乡的情形似乎还多一些。当我知道《贵州文史天地》创刊,要我写一点在美国讲学的片断生活,这正好是我藉此向家乡汇报的一个机会。根据一项校际交流计划,我1988年秋天去美国威斯康辛州沃克夏城的卡罗尔学院教《中国历史与文化》,在那里居留了两年。我曾写过两首旧体诗,咏赴美之行。(一)机上坐地何从骋目观,凌空顿喜眼前宽。苍穹碧海穿银翼,脚底云生卷巨澜。(二)赋归浮槎万里物华新,两度东风岁月频。不恋客乡花似锦,家山已报柳枝春。这两首诗,或许可…  相似文献   

9.
本刊讯2009年2月8日,《贵阳文史》杂志在南明区永乐乡举办“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贵阳文史》杂志副总编辑介绍了“知我贵州爱我贵阳”知识有奖竞赛,与培育“多彩贵州文化”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编读往来     
我刊收到李双、陆安先生等寄回的《贵阳文史》杂志读者调查表。从这些读者回复的调查表中,可知他们对《贵阳文史》每期均认真阅读,从中获取知识,了解贵州和贵阳历史。并普遍认为刊物办得好,可读性较强,信息量较大,知识性较强,文章篇幅有的正好,版式设计较好。他们喜欢的栏目有“卷首论坛”、“史海钩沉”、“峥嵘岁月”等。他们还提出宝贵的意见,如希望《贵阳文史》立足于贵阳,面向全省,甚至面向全国及海外华人,将古代史与近现代史有机地结合起来,文章的笔调更生动、更活泼,文采斐然,进一步提高可读性;文史资料稿件不要受贵阳地域的限制,应…  相似文献   

11.
黔南州政协非常重视《贵州文史天地》2001年的发行组稿工作。2000年8月3日 ,州政协专门召开文史工作专题会议 ,讨论并部署了2001年《贵州文史天地》的发行组稿工作。现摘录会议文件《黔南州政协2000年文史工作专题会议纪要》中 ,有关为本刊发行和组稿的内容如下 :做好《贵州文史天地》杂志在本州及各县(市)政协的组稿与发行工作 ,这是一项长期性和事业性的光荣而艰巨的任务 ,要从组织、措施和体制上抓好落实。在组织上 ,要健全和充实《贵州文史天地》杂志社黔南州支社。除了支社社长已由省下文明确外 ,要增设支社副社长…  相似文献   

12.
杨华 《文史天地》2005,(8):64-64
本报讯 2005年7月15日,《文史天地》作者座谈会在筑召开。省政协副主席李金 顺、省正协原主席龙志毅出席座谈会。 省政协副秘书长、《文史天地》杂志社社长姚钟伍介绍了《文史天地》的办刊情况。1994年8月,由 七届省政协创办的《文史天地》杂志由黔史钩沉起步,逐步扩大刊物的内涵,史涉古今中外,关注政坛风 云,既有对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的新解读,又有普通人看历史的新视角,作者队伍荟萃了省内外一  相似文献   

13.
查屏球刊发于《文史》上《新补(全唐诗)102首》是一篇值得重视的关于唐诗辑佚的文章,但该文存在问题不少,本文就其资料考证、佚诗辑录上的诸多问题一一提出了订正意见。  相似文献   

14.
抗战初期,国民党军队节节溃退,敌寇长驱直入。大批文化人陆续来到贵阳,有些是取道贵阳而去重庆的。他们有:巴金、田汉、安娥、熊佛西、端木蕻良、方股、秦牧等;再加上贵阳原有的一些作家,山城文艺界的空气,活跃空前。一、最早的文艺团体当时贵阳最早出现的文艺团体,是194O年2月成立的“中华文艺界抗敌协会贵州分会”。这个组织的总会设在重庆,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一个分会。主持贵州分会的筹备负责人主要有:谢六逸、赛先艾、齐同、李青崖、张梦群、刘熏宇等。分会的任务是:组织和号召贵州省广大文艺工作者拿起笔来参…  相似文献   

15.
年终感言     
吴世祥 《文史天地》2011,(12):94-95
读者朋友,当这期《文史天地》送到您的手里时,您是否听到了2012年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是啊,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2011年就将成为历史了。在这辞旧迎新之际,回首过去,自然是不免思绪万千。我们首先倍感欣慰的,是我们的读者队伍一年比一年壮大,我们的"文粉",一年比一年铁杆。《文史天地》这朵诞  相似文献   

16.
王阳明(王守仁)是明代中叶中国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他的一生中,曾经被摘贬贵州三年。除去旅途往返外,实际上在龙场一年,在贵阳城内一年。由于三年滴居生活是王阳明心学体系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他实践自己教育主张的重要环节,所以弄清楚王阳明在贵阳的学术活动及其行踪,不无神益。(-)究竟王阳明在贵阳主讲哪家书院?前此《贵州文史丛刊》曾发表专文论证,但仍未引起国内外众多的王学研究者的认同,因此有必要再作详细考证。《王文成公全书·年谱》云:‘“(正德)四年己已,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到使席书聘主…  相似文献   

17.
郭因 《江淮文史》2023,(1):9-11
<正>不思量,自难忘。我对《江淮文史》和主办《江淮文史》的安徽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2018年更名为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下文简称文史委)及其办公室,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在我的生命历程中,这段工作经历占有很长的一个时间段,而且是我的命运出现巨大转折前后,令我刻骨铭心的一个时间段。“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长期在家待业的我,被中共安徽省委统战部安排到省文史研究馆任驻馆馆员。不久,就被省政协借调到文史资料委员会办公室(下文简称文史办)参与整理多年积稿。  相似文献   

18.
记得是1959年,我就读于贵州大学中文系,身材魁梧两鬓染霜的陈果青教授给我们讲授忡国现代文学史》,开课不久即讲到新文学滥筋概况。其中谈到白话新诗(又叫白话诗)最先向旧文学挑战,它冲破了千百年来旧体诗格律的束缚,用现代人的语言,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这个开端始于1917年,胡适是第一个写白话诗的人。这年二月,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杂志上刊出了他的《白话诗八首》。以白话人诗,在当时是惊世骇俗之举。我们的陈教授说,胡适的白话诗确实是地道的口语白话,但内容贫乏,无病呻吟,接着他给我们念了一首《蝴蝶》:两个黄蝴蝶,…  相似文献   

19.
已届87岁高龄的我国著名画家潘絮兹先生,经过多年研究,精心创作出工笔重彩画《画祖(果攵)首像》,并倡议在山西运城舜帝庙创建(果攵)首祠。我问过多位画家及文史专家,他们均不知(果攵)首其人。感谢潘老为我们提供了(果攵)首的详细资料,为美术史补阙……  相似文献   

20.
《文史春秋》编辑部:《文史春秋》1995年第4期发表《白求恩大夫二三事》(高金山回忆,余药夫整理———编者)后,收到了意外的反馈。先后有《南方日报》、《南宁晚报》、《燕赵晚报》、《信息大观报》和《解放军报》转载或连续深入采访报道。最近,我从老红军高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