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正>《中国陶鬲谱系研究》这一部文集,经过不懈的努力,终于在2014年7月编辑成书、出版发行了。回想这部文集的编辑过程,不免有些思绪难平。记得那是2004年的时候,张忠培先生同我说起他预期实现的两个学术目标:一是要完成"鬲谱";二是要完成"从村落到王国"。作为他的助手,我当即表示,在我担任他的助手期间,协助他完成第一个目标。因为我知道,这一个目标早在20世纪80年代,张先生还在吉林大学工作时就开始构  相似文献   

2.
《文物》2015,(12)
<正>在他的学生们一个接一个出版研究文集以后,在90大寿生日之后不久,一代考古大家石兴邦先生出版了自己的考古论文集(《石兴邦考古论文集》,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15年)。我知道石先生对于文集的出版非常谨慎,一方面是因为早年的研究他觉得还有需要修正之处,还有就是虽有长期思考却一直未能匀出时间完成的论文需要充实。现在文集终于在很多学人  相似文献   

3.
刘斌 《南方文物》2014,(3):11-17
<正>能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1981年我考入吉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我们班共有18个人,包括15个男生和3个女生。当时张忠培先生是我们的系主任,林沄先生做了我们的班主任。后来才慢慢知道,他们原来是那么有名的教授。其他老师私下里都称张先生为张大帅,或者大帅,意思是可与张作霖媲美的东北王。张先生开创了吉林大学的考古专业,现在成为考古系。听张先生说当时东北考古是空白,想要开辟那里的考古事业,所以才到了吉林大学。张先生给我们班上两门课,一  相似文献   

4.
雷平 《清史研究》2012,(2):140-145
一代通儒张舜徽先生对清代学术情有独钟,曾在学术讲演中说:"我平生喜欢看清代著述,单就文集一类,便涉猎了一千家。"①又曾经自叙为学历程说"少时读书,酷嗜乾嘉诸儒之学,寝馈其中者有年"②。在先生已经刊刻的著述中,专论清代学术的有《顾亭林  相似文献   

5.
2014年8月5日,将迎来张忠培先生八十华诞,祝先生健康长寿,永葆学术青春11958年以来先生出版了考古报告、论文集等17部,论文、序跋、纪念和评价考古学家的文章近二百六十篇,可谓著作等身。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成就人所共知,另外还有一个是其他考古学家难以企及的标志,这就是先生同吉林大学考古专业紧密相连。人们一提起他,首先想到培养出许多位优秀毕业生的吉林大学考古专业;一提起吉林大学考古专业,首先想到的是以严厉要求学生而闻名使吉林大学考古专业迅速崛起的他。  相似文献   

6.
<正>他是中国早期田野考古的开拓者,他是学界名流,他是公众考古的先行者,他是继李济后最早在大学教授考古的学者之一。而为授课所写的讲义,不意间成了中国第一部考古学史专著。有位哲人说过:"人生一世,不过就是把名字写在水上。"这句话恰如其分地评价了卫聚贤先生的学术人生。生平卫聚贤1899年3月出生于甘肃庆阳西峰镇,3岁时父亲病故,又因北方旱灾,家庭陷于绝境,两位叔父自杀,母亲被迫带着他改嫁到山西万泉(今万荣)。因为家境苦寒,卫  相似文献   

7.
正陈春声与郑振满二位教授主编的《涛声回荡:杨国桢先生八十华诞纪念文集》2020年6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共计38万字。该文集由主旨演讲、活动纪事和学术忆往三部分组成,是2019年3月在厦门大学举办的"海洋与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的主要成果之一,也是与会学者为杨国桢先生八十华诞献上的纪念文集。书中主要内容涉及区域研究的方法、学术领域的积累及学术交流的开展三个方面,使人读后受益匪浅。首先,"主旨演讲"收录了与会学者的发言,  相似文献   

8.
杨振宁先生曾撰文提到,由于父亲对他婚事的关怀引发了一段他和胡适的交往。1949年夏,杨振宁转去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父亲对我在芝大读书成绩极好,当然十分高兴。更高兴的是我将去有名的普林斯顿高等学术研究所,可是他当时最关怀的不是这些,而是我的结婚问题。1949年秋,吴大猷先生告诉我胡适先生要我去看他。”杨振宁小时在北平曾见过胡适一两次,得到这个口信,他便跑去拜见胡适。见了面,胡适十分客气,说了些称赞杨振宁学业的话,然后说他出国前曾看见过杨振宁父亲杨武之,杨武之托他关照杨振宁找女朋友的事。接下来胡适还极风趣地幽默了…  相似文献   

9.
我国著名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苏秉琦先生、自本世纪三十年代初就从事考古工作,是我国近代考古学的开创者之一,新中国考古学奠基人之一。在先生的六十余年考古生涯中,他不仅是一位学术造诣深,为中国考古学作出贡献的考古泰斗,也是一位执教育人、桃李满园、师表流芳的一代宗师。苏秉琦先生旦然离开了我们,但是他的音容笑貌仍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中。做为他的学生,我不仅在北大学习期间乃至后来到湖北一I:作,都常常得到苏先生的谆谆教诲,这一切都使我难以忘怀。此刻悼念先生辞世,亲身经历的一些往事便历历在目。一、良师的…  相似文献   

10.
刘学堂 《丝绸之路》2014,(19):43-50
一个多月前,接到易华兄的短信,说要组织一个“走张骞之路”的学术活动。易兄近年出了一本书《夷夏先后说》,引起学术界不小震动。2012年冬,在新疆师范大学召开的一次小型学术会议上,我与易兄初次见面。一见面,易兄便匆忙掏出《夷夏先后说》送我,断续地用他那浓重的湖南娄底口音,向我介绍书的学术梗概。虽然我只能差半地听懂他的表述,但好在这本书一经面世,我就购来研读过,便频频点头。由于长期从事新疆考古研究,顺着隐约的考古线索,自己不知不觉触摸到中原夏文明探源研究与包括新疆在内的大西北史前考古间,有着丝连难断的历史纠葛。一些学术观点与易华兄不谋而合,引为学术知己。易华兄短信上简单地说,这次考察活动参加者中我是唯一专做考古的;还邀请了神话研究的学术权威叶舒宪;具体组织者是《丝绸之路》杂志社的冯玉雷社长,他是一个作家等。感易华兄的好意,我未加思索,应承了下来。  相似文献   

11.
如今,作家出文集的甚多。即使是二流作家,只要出过几部长中篇,再加若干短篇,即可出上几卷文集。但学者出文集的却十分罕见。一则学术著作卖不出好价钱,多半要亏本,出版社不愿出;二则写学术文章,即使是一篇数千字的论文,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学养,也难以写成,至于出版学术文集更是谈何容易!在这一情况下,周勋初先生的《周勋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七大卷洋洋二百六十万言,得以在江苏古籍出版社出版,称得上是江苏学术界的一件大啊。通读之后,我以为《文集》是周先生研究古典文学  相似文献   

12.
<正> 这次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和条件,使我们看到许多宝贵的东西。现在简单的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关于环渤海考古的课题。这个课题是苏秉琦先生一九八六年正式提出来的。苏先生在这时提出这个课题,是有它的背景的。苏先生关于区系类型的理论,他的学术理论的形成是有一个过程的,虽然正式提出是在七十年代中期,但可以上溯到1965年,即《考古学报》发表的《关于仰韶文化的若干问题》这篇文章。七十年代初在河南干校时,就已有深思熟虑,同我们讲到要重视考古学的理论,讲到考古学文化问题,考古学分区问题。当时星期日陪先生搞考古调查,有时也开条探沟(当时尚未有《文物保护法》),先生边走就边讲这些问题。1986年苏先生提出环渤海考古课题,则是在提出区系类型理论以后,以它为指导,并在山东、辽  相似文献   

13.
<正>2017年7月5日,一个让中国考古界悲伤的日子,一代考古大师张忠培先生阖然长逝。这一天的上午,电话、微信、网站都在转载先生去世的消息,同时各类怀念先生学术、为人的文章不断发出并大量转载。一时间,我们都沉浸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他的去世让每个考古人不舍并充满遗憾。先生此生八十三载风雨人生路,考古生涯六十余年,足迹遍布中国大大小小的考古发掘现场、大遗址和博物馆等。撰写的报告、论文涉及的地域范围从南到北,时代涵盖先秦以前的  相似文献   

14.
正《昂昂溪考古文集》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区人民政府联合编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12月出版发行。该书为16开精装本,正文共328页,约51万字,文后附有彩色图版4页、黑白图版20页。定价189元。本书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收录了2010年9月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昂昂溪召开的"纪念梁思永先生发掘昂昂溪遗址80周年暨昂昂溪考古学术研讨会"的论文,包括学习、纪念梁思永先生,以及研究中国东北及  相似文献   

15.
从1983年苏秉琦先生亲赴辽西主持燕山南北地区考古学术座谈会起,到1987年他在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考察,苏先生曾连续4年到辽宁指导工作。在《辽海文物学刊》1989年第2期为庆祝苏先生考古五十五年编辑的专栏里,我曾以《苏秉琦先生与辽宁文物考古工作》为题,记录了先生那  相似文献   

16.
<正>安金槐先生是我敬重的著名考古学家。先生长我16岁,是我的前辈师长,又是我学业上的朋友。安先生于1950年进入河南省文管会,开始从事文物考古工作,1952年曾参加由文化部、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联合举办的"第一届全国考古人员训练班"进行深造。我1956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考古,上学期间,邹衡先生在讲授《商周考古》时,多次提到安金槐先生的名字,课上指定的参考书很多,其中安先生主笔的《郑州二里岗》是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参考书之一。  相似文献   

17.
王子今 《文博》2003,(6):60-61
夏鼐先生在《考古通讯》1956年1期的《考古调查的目标和方法》一文中指出,考古调查的目标主要的有二,一,了解遗址的分布情况。二,为发掘工作做准备。据俞伟超先生说,他在北大完成的主要工作和最初的研究实践,首先是“撰写三门峡调查报告”。 前辈学者对于考古调查的重视,首先在于这一工作“如果做得完善”,则“纵使没有发  相似文献   

18.
对考古学袁我素为外行袁尤其是对父亲撰于员怨缘圆年的这部叶新建县古墓葬调查记曳专业性较强的手稿袁就更是这样袁自然也就谈不出其价值何在了遥但现今既能在久负盛名的叶南方文物曳上公开发表袁则完全是得益于主编许智范先生的学术眼光遥提及该书稿得到许先生的赏识经过袁还得从圆园园圆年远月份说起遥那时我正在为编辑叶文津一苇要要要王咨臣先生纪念文集曳一书而广泛征稿袁对许先生的大名也是早有耳闻袁因为此前他曾撰写了一篇关于我父亲的专访袁那非常到位的叙述尧朴实无华的语辞袁使我产生了很想向他请益的想法袁但一直没有机缘袁这次…  相似文献   

19.
如今,作家出文集的甚多。即使是二流作家,只要出过几部长中篇,再加若干短篇,即可出上几卷文集。但学者出文集的却十分罕见。一则学术著作卖不出好价钱,多半要亏本,出版社不愿出;二则写学术文章,即使是一篇数千字的论文,没有日积月累的深厚学养,也难以写成,至于出版学术文集更是谈何容易!在这一情况下,周勋初先生的《周勋初文集》(以下简称《文集》),  相似文献   

20.
许永杰 《华夏考古》2019,(5):120-125
正岭南是我国古村落保存最多最好的地区之一,从我来到中山大学时起,就对这里的古村落发生了极大的兴趣。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在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服务期间领衔"七星河流域汉魏遗址群聚落考古计划"项目,一个是新的工作单位中山大学考古专业是以民族考古学为特色的。做"七星河计划"时,严文明先生曾对我说,七星河流域历史时期的聚落形态可以为认识中国史前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