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5~2016年,秦文化与西戎文化联合考古队对大堡子山遗址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4座(M30~M33)和车马坑1座(K32)。墓葬与车马坑形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除M33为南北向外,其余均为东西向。M31、M32随葬器物较为丰富,有铜器、陶器、玉石器等,其中M32随葬有鼎、簋、壶等铜礼器。车马坑内放置两车四马,出土器物主要为铜车马器和兵器。根据墓葬形制、葬式、出土器物及车马坑与墓葬位置关系判断,M31、M32、K32为两周之际秦公嬴姓宗族墓葬及附葬车马坑。  相似文献   

2.
山东枣庄徐楼村2座东周墓葬(M1、M2)共出土青铜铭器8件,其中M1出土6件,M2出土2件。根据铜器铭文内容考证,M1出土的3件青铜鼎和2件青铜铺是宋共公固嫁其女儿叔子于滥国国公宜脂所作的媵器。M1、M2为夫妇异穴合葬墓,M1墓主人为宋共公固的女儿叔子,M2墓主人为滥国国公宜脂,这2座东周墓葬的考古发掘为研究春秋时期滥国的地望、滥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宋、滥两国政治关系情况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山东沂水刘家店子春秋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77年冬,沂水县院东头公社刘家店子大队在村西取土时,发现两座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出土了一批青铜礼、乐器和车马器。沂水县图书馆闻讯后,立即派人前往调查,保护现场,收集流散的出土文物,并将这一发现及时报告省主管部门。翌年二月,山东省博物馆会同沂水县图书馆对墓葬和车马坑进行了清理。  相似文献   

4.
“亚醜”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引言 1931年,山东青州苏埠屯村民在村东发现两组殷周之际的青铜礼器:其一组出土于村东洼地;另一组出土于村东土岭断崖上。出土于断崖的有鼎、爵、觚、觯和斗共五件容器。在觯的圈足内有一“亚”形,并画一“(?)”形徽识的图文(以下简称“亚醜”)。1965年至1966年,山东省博物馆在这一带,又发现四座殷代的墓葬和一座车马坑。在  相似文献   

5.
三门峡市地处黄河中游,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该市是伴随着万里黄河第一坝的建设而崛起的新兴城市,以山川秀丽、资源丰富和古老的文明而闻名中外。 90年代初,在三门峡市北郊上村岭发现虢国墓地车马坑群,在国内外引起轰动。发掘出来的西周虢国墓葬,有文物一万余件,其中以两座大型陪葬车马坑最为稀奇,坑长64米、宽5米、深3米,出土的殉葬战马60匹,战车20余辆,都是真车真马,每匹马的形态没有变,卧倒的姿势栩栩如生。出土的文物有青铜器7000余件,玉器3000余件,其它各类文物5000余件。此外还有礼器、乐器、兵器和装饰品等。青铜器有鼎、尊、簋、鬲等,式样别致,造  相似文献   

6.
在1952年的平原省时期,新乡辉县褚邱一带出土了7件青铜组器,现珍藏于新乡市博物馆①,分别为鼎1、卣1、尊1、簋1、爵3.在这7件青铜器上,装饰着同一时期的青铜纹样,并且铸刻有完全相似的铭文"妇(婥)(聑)".据考证应是属于殷商时期同一族群、同一贵族、在同一时期使用过的青铜礼器.  相似文献   

7.
两广出土的先秦青铜容器,从现有材料看,其器类大致有鼎、卣、尊、缶、(?)、鉴、(?)等,以下就这些器类中值得讨论的问题逐一分析.鼎.这类器中的越式鼎.学者们均作了深入研究.不再讨论.而对于两广出土的楚式鼎则需再作分析.有学者认为罗定南门垌和恭城秧家各出土一件楚式鼎,对恭城秧家的一件鼎.有说楚器,也有人认为是“仿中原和楚式”的“越式青铜器”.但观此器形与纹饰,属楚式青铜器,是毫无疑问的.罗定南门垌的一件鼎是否为楚式鼎?笔  相似文献   

8.
咸阳龚西战国秦墓出土的青铜器为研究战国时期秦青铜容器的铸造技术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本文对龚西战国晚期秦墓M8出土的两件铜壶,通过表面观察结合X光摄像考察其制作工艺痕迹,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开展成分及显微结构分析,揭示两件铜壶壶身及表面装饰的制作工艺、材质特征。结果显示,两件铜壶均为铸造,器底和铜环预先铸好后置于范中,与器身铸为一体。器身和器底均为铅锡青铜(铜锡铅三元合金),但成分有一定差异,镶嵌的装饰金属片为高铅青铜。铜壶的器底分铸工艺和高铅青铜镶嵌工艺为古代青铜器制作工艺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9.
伎乐铜房     
1982年3月,在绍兴坡塘狮子山西麓科学发掘了一座春秋晚期墓葬,出土了17件精美的青铜器, 其中包括后来为人们所熟知的伎乐铜房、汤鼎、铜镇墓兽等。器形之多,工艺之精,花纹之美堪称浙江出土的先秦墓葬之最。  相似文献   

10.
虢国墓地     
虢国墓地位于三门峡市春秋路北、湖滨车站附近。1956年冬至1957年春,为配合三门峡水库建设,中国科学院和文化部联合组成了黄河水库考古工作队,对该墓地进行了大规模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共发掘古墓234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出土各类文物9179件。编号为1727号的车马坑,1963年被公布为河南省义物保护单位,1984年建立了“车马坑文物陈列馆”对外开放。1990年,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二l’J峡市文物工作队对该墓地再次进行全面钻探和发掘,共发掘两周时期墓葬、车马坑、祭扫坑142座。其中M2001出土青铜礼器的组合为九鼎、八篡、八品,显示出…  相似文献   

11.
叶家山墓地出土的两件木胎铜釦壶釦件为我们认识西周时期铜木组合器物——木胎铜釦壶提供了重要的启示。西周木胎铜釦壶虽然出土数量不多,但制作工艺复杂,可分为口足分离式铜釦和口足连体式铜釦两大类,分布区域广,出土于从京畿到诸侯国地区的高等级墓葬中。木胎铜釦壶的工艺不仅影响到两周时期青铜壶的纹样装饰风格,而且也证明釦器工艺技术在西周时期已经成熟,改变了过去"釦器法起源于战国时期"的观点,同时还为我们研究三代时期非常重要的礼器——早期青铜方鼎的制作工艺和可能的仿制原型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文物》2016,(12)
正羊子山墓地位于湖北省随州市西20公里处的安居镇。自1975年以来,这里先后发现过三座西周墓葬,出土有多件"噩侯"铭文铜器。1975年,安居羊子山出土鼎、簋、尊、爵4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单鋬尊铸有铭文"噩侯弟■季"~([1]);1980年,这里的一座墓葬出土鼎、簋、卣、尊、爵等18件西周早期铜器~([2]);2007年,羊子山M4又出土27件西周早期铜器,其中有8件"噩侯"器和2件"噩仲"器~([3]),M4的墓主应为一  相似文献   

13.
1993年12月29曰,樟树市观上乡曹溪村委程家村民在应头山郭堆垴取土建房时,挖出青铜鼎2件,以及青铜壶、青铜鉴和青铜器盖,后三者均挖成碎片。接到村民报告,市政府调集公安干警会同文化局、博物馆领导及专业人员,连夜赶到曹溪,将青铜鼎收回馆藏。经清理,发现出土青铜器的地方是一座早年被盗、后被村民烧砖取土再度破坏的大型土坑竖穴墓。一、墓葬概况墓葬位于樟树市区东10公里处,樟观公路中段北侧。墓北面是郭峰战国墓,现存高约5米,直径14米,封土堆断面有夯筑迹象;东北面是北堡上堆,1975年省考古队与县博物馆进行过发掘,也是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就群舒青铜器的装饰与铸造、用器制度与葬俗、铭文特征等三方面展开论述。文章认为这批青铜器喜用立体装饰,纹饰较简洁,同时追求器表的光洁;其用鼎方式较特殊,以对鼎与单件牺鼎的组合为主,牺鼎被认为是盛装肉汤的容器;有铭青铜器数量较少,以单个族徽式铭文为主,所见多字铭文内容与格式与中原地区基本一致。总体看,群舒青铜器特征与中原青铜器趋同,但地方特征明显,并在纹饰、制作技术、铭文等方面保留了若干春秋之前青铜器的若干特点。  相似文献   

15.
张剑 《河洛春秋》2001,(1):39-43
洛阳北窑西周墓是我国西周时期洛邑成周城的周人贵族墓葬,它位于洛阳市老城北北窑村湟河西岸的庞家沟。1963年以来,先后在这里钻挥发现西周墓葬480余座,其中考古发掘了348座,车马坑7座,出土了青铜器、陶瓷器和玉石骨蚌器9500多件。由我和贺官保、陈长安等编写的《洛阳北窑西周墓》考古发掘报告,经过了三十多年的周折,最后在国庆五十周年大庆前夕,1999年4月才得以出版。  相似文献   

16.
绍兴坡塘出土徐器铭文及其相关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32年3月,浙江省考古工作者在绍兴市坡塘公社狮子山发掘一座春秋时期的墓葬,出土了一批青铜器。经初步整修去锈,发现三件器上铸有铭文。其中一件鼎盖内有铭文五行,共四十四字;肩部与盖同铭,环绕二周。根据铭文可知铜器系徐国制造。徐器在浙江境内出土,实属罕见,这为研究春秋时期浙江的历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7.
2005年,在洛阳市西工区发掘一座未被盗扰的春秋时期墓葬(M8832)。墓葬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葬具为两棺一椁。出土了较多青铜器、玉器等,包括铜鼎8件,其中列鼎为5件,推测墓主人应是较高级的贵族。此墓的发掘,为研究东周时期的墓葬形制、葬俗、随葬品组合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阎家沟墓地处于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的边界地带,文化因素较为复杂。为探究晚商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陕北地区青铜铸造业的发展状况,本研究首次对阎家沟墓葬出土的十二件青铜容器进行成分分析和金相组织观察,结果表明十二件青铜器中有五件为红铜材质、四件为铅砷青铜材质、两件为砷青铜材质及一件铅青铜材质,十二件青铜器均为铸造,部分青铜器铸造后经过了热处理。结合文献分析,阎家沟墓地出土青铜器的"无锡高铅高砷"材质不同于中原地区青铜器和北方地区青铜器。其自身的重食传统比陕北地区其他李家崖文化遗址更为突出,表明阎家沟地区在某些方面其自身文化传统仍占据着主导地位。但这种现象具有特异性,其本质上仍是属于李家崖文化遗址中的一员。分析结果可为研究商晚时期关中地区与陕北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也谈王子婴次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3年秋,河南新郑县城内南街李家楼(旧称李锐宅)发现一座古墓,出土各种器物七百余件,其中青铜器一百多件,有镈、钟、鼎、鬲、甗、簋、簠,罍、洗、壶、盘、匜、盆、舟、炉、戈、矛等。《王子婴次炉》是这批青铜彝器中最著名的一件,器形类似长方盘而圆其角,侈口平底,下有残座痕,腹间有四环耳,两侧环上有提练,腹部  相似文献   

20.
青铜器     
轨簋秦代青铜器。1950年河南洛阳西宫秦墓中出土,同出的还有一鼎二壶。簋盖和器身有对铭小篆"轨"字,书法端正挺秀。小篆铭文在秦代青铜用器上很罕见。"轨"当即"簋",是此器的自名。器形如敦,盖上有三个卧兽形钮,腹部有对称的两铺首,器和盖都饰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