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8年春,在河南义马市上石河春秋墓地M35出土了一件青铜鍑。铜鍑是西周晚期至春秋早中期草原游牧文化中常见的一种炊煮器和祭祀用具,主要流行于陕西北部、内蒙古和河北北部等地区。本文对义马上石河墓地出土铜鍑的来源及墓地的族属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看法和见解。  相似文献   

2.
正原始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的分水岭除了石器制作工艺的区别,还有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陶器的出现,它是人类第一次用火将一种物质改变为另一种物质。陶器也是当时人们最重要的生活用具。它是用黏土烧制而成,为了打水和煮食物而用,而黏土是岩石风化而来,因而制陶也可视为人造岩石。黏土主要由八种元素的氧化物组成,其中硅、铝熔点高,是成型的骨架,钾、钠、钙、镁等易熔助熔,在高温下液化填充到未熔颗粒的孔隙中,这就叫烧  相似文献   

3.
一、婚嫁用具 始兴县东湖坪村民的婚嫁十分讲究,且很隆重。使用的用具繁多并有严格的先后排列之分。大多用具都是用上等木材精雕细凿,油漆、贴金制成。具体用具和迎亲队伍顺序大体是这样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一唐三彩釉陶制品,从生活用具到供观赏的工艺品,种类繁多。目前所见唐三彩器物中,生活用具的种类和数量较多,主要有以下三类: 1、属于贮盛器具类,形体较大。尊,常见双螭柄尊和人形尊两种。双螭柄尊器形比较高大,一般高在33—47.5厘米  相似文献   

5.
穆朝娜 《收藏家》2014,(7):73-76
文房用品是指书房里的用具和摆件。文房用品中首当其充的是笔墨纸砚,其它用品多围绕文房四宝展开,是为了保护和美化它们。明代屠隆在其所撰的《文具雅编》中逐条介绍了除文房四宝以外的43种其他文房用具,有的延用至今,如笔格、笔筒、笔洗等;有的已经让人陌生,如贝光、廖、韵牌等;有的不属于文房用具,如剪刀、如意、镜等。  相似文献   

6.
我国有许多传统的儿童体育项目,也有各种各样的儿童体育用具。大多用具容易朽坏未能保存下来,少量能够保存下来的也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和重视,如踢房用的“友”即是其中之一种。“踢房”在我国是一项十分普遍和方便的儿童体育活动。其方法是先把陶片、瓦片或瓷片打制成圆形的“友”,有的还磨圆一点增加美观,这就是踢房的用具。然后在空地上画几个排列有序的方块或圆圈,一个方格或圆圈就是一间“房子”。比赛开始,是  相似文献   

7.
李娜 《江汉考古》2020,(3):49-56
漆器是良渚文化的重要器类之一,本文从胎质、漆色、髹饰技法和纹饰等方面梳理了良渚文化漆器的工艺特征,并根据出土单位认为墓葬出土的漆器应为仪式用具,填嵌玉石的漆器可能是财富和身份的一种标志,非墓葬单位出土的漆器应为生活用具。良渚文化漆器制作技术继承了长江下游更早的史前文化漆工艺,并有较大的创新与进步。  相似文献   

8.
炉是古代的一种生活用具和焚香用具。分熏炉和香炉,繁昌窑烧制的香炉以青白釉为主,其釉色清丽,纹饰简洁流畅、造型高古隽永,备受世人青睐。本文以安徽博物馆藏繁昌窑青白瓷香炉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繁昌窑香炉的种类、制作和装烧工艺,以及宋人"置炉、焚香、品香"等性灵生活。  相似文献   

9.
八宝地方,出产一种独特的稻谷,叫八宝米。八宝米呀,看起来白润如玉,闻起来清香沁人,吃起来松软可口;一家煮八宝米吃,周围的几家,都能闻到香味;八宝饭连放几天,都不减香味,不会变硬,仍然和刚煮的一样,香喷喷、软和和的。  相似文献   

10.
<正>文房是中国传统文人著书立说、修身养性和燕闲清赏的重要场所。文房用具则投射出中国传统文人特有的品性与根骨。它们所代表的,是一种古雅的生活方式,一种旷逸的生活态度和一种致精的生活追求。"文房"之名,源起于南北朝,专指当时国家典掌文翰之地。及至唐代,"文房"一词始渐指代文人书房。而文房用具从狭义上说,当属笔、墨、纸、砚。其肇于先秦,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这些与文人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  相似文献   

11.
周晓晶 《收藏家》2013,(2):27-34
文房用具是指书房中所用的物品,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干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代才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品,是伴随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才而才大量出现的,唐宋时期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他们在倾情于诗、书、画的同时,也注重文房器物的品味,把文房用具当作一种玩赏品加以收藏,开创了文房艺术的先河,而且此时文房用具的范畴也逐渐超出了笔、墨、纸、砚。  相似文献   

12.
铜镜是一种以青铜为主要原料制成的照面饰容的用具,同时也是一种精美的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它的出现怀人们的审美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古代铸造铜镜的历史悠久,发展到唐代已是  相似文献   

13.
国宝档案     
《文史月刊》2012,(4):F0003-F0003
唐代鹅型金砚滴,造型为S型,长6厘米,高约3厘米。 砚滴又称水滴,顾名思义,是一种专供研墨用的滴水器皿,是历代文人墨客案头不可缺少的文房用具。  相似文献   

14.
董健丽 《收藏家》2022,(5):3-12
唐代是中国陶瓷蓬勃发展时期,瓷窑遍布全国各地,器物种类繁多,造型千姿百态,釉色品种丰富,纹饰端庄大气,文化内涵多元。故宫博物院收藏的唐代器物计1534件,涵盖了各个窑口,各种釉色,使用功能齐全,日常用具、陈设用具、文房用具、宗教法器、丧葬用具、乐器、玩具等各种门类无所不包,直观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述论,不妥之处,敬祈方家不吝赐教。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细地分析了嫩江流域青铜时代的遗址墓葬的地理分布及周围环境、遗址自身特点、生产生活用具的分类及数量、动物骨骼及各种贝类遗存等方面的资料,得出该地区的生业方式是一种复合型的——定居、狩猎、捕捞、采集、畜养、手工业以及少量的交换经济,这几种经济方式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一种有别于青铜时代中原地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新的生业方...  相似文献   

16.
乃夫 《旅游》1994,(12)
白薯,中国的老百姓是司空见惯了,有人爱吃,有人不爱吃,不爱吃的于今恐怕是多数,容易勾起对三年自然灾害年代的回顾,那是活命粮。白薯的吃法颇多,智慧的中国人总结了不下几十种,煮和烤是最常见最基本的。其中烤比煮略胜一筹,烤属风味,煮是家常。家  相似文献   

17.
谈匏器     
匏器,又名葫芦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人工与天然相结合的工艺美术品。近年河姆渡遗址的发现,证明我们的祖先至少已有七千年种匏的历史。用匏做成日常用具,也可以上溯到远古。但不知是哪  相似文献   

18.
考古发现的大量的两宋时期皈依瓶,是江南地区所独有的一种丧葬用具。其类型丰富,装饰风格独特。本文通过对两宋时期皈依瓶进行系统研究,厘清了其形制、年代分期、烧造窑口及丧葬文化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青  王子孟 《文物》2023,(1):58-69
<正>根据多种古文献的记载,我国东南沿海是历史上重要的产盐区,煮盐流行用一种竹篾编成的大型盐盘煎煮卤水或海水为盐。竹盘(篾盘)煮盐这种看似不可能的事,古代文人早有察觉,以至感叹:“烈火燃其下而不焚,物理有不可解至如此。”(宋《却扫编》)截至目前,盐业史学者已对有关竹盘煮盐的文献记载做了初步搜集,并就东南沿海的历代盐法制度变迁进行了深入探讨[1],但因文献记载的内容详略不一,对竹盘形制和煮盐场景的细节仍未知其所以然。可喜的是,近年来陆续在香港和浙江等地发现了与竹盘煮盐相关的考古遗存,  相似文献   

20.
清宫茶具     
茶具一般是指人们饮茶时的用具,有时也称做茶器、饮具等。从古至今,中国的茶具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广义上讲,茶具可以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多种茶事活动中的用具,如陆羽《茶经》“四之器”中所列之二十四器,宋审安老人《茶具图赞》所绘十二种,以及明人屠隆在《考檠余事》中所列之二十七种茶具等。狭义上的茶具则主要是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