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昉 《南方文物》2006,8(1):75-85
十二生肖,或称十二(相)属,本是代替十二辰名称的十二种动物的总称。是古代占星家用十二种动物来记星象、记日、记年的一种方式,同时也用来表示人的生岁*。我国的生肖俑起源较早,分布范围也比较广泛。早在公元六世纪的临淄北朝崔氏墓中就已出现动物形态的十二生肖俑**。到隋唐时期渐成体系,在南方,尤以两湖一带为盛,一直延用到宋元时期,成为当时颇具地方特色的镇墓明器。高宗永徽(650年 ̄655年)年后,中原也开始出现墓中放置成俑的十二生肖俑以作“压胜”、“辟邪”之用。  相似文献   

2.
正上古时期,华夏先民观天文地理,察万物变化气机,创天干地支纪年法。其中的生肖纪年法,用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依次代以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生肖(属相)循环纪年,如2020年庚子年为鼠年。生肖民俗,春秋时已存在。《诗经·小雅》"吉日庚午,即差我马"(庚午吉日良辰,宜骑马出猎)中,将午(时)与马相对  相似文献   

3.
十二星座币     
我国传统历法中采用无干地支纪年;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形成属相(生肖)。此说最早见于东汉(公元一世纪)。唐宋(公元八世纪)后已有生肖花钱。1976年香港首发十二生肖纪念币。  相似文献   

4.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时、十二辰、十二属相或十二支像,其俗在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然论其起源,却众说纷纭,莫由一衷。五代蜀马鉴《续事纪》以为起于黄帝,“黄帝立子丑十二辰以名月,以名兽配十二辰属之。”①清赵翼《陔余丛考》则认为起于东汉,“后汉时其说甚行,更推之汉以前未有言及者,窃意此本起于北俗,至汉时呼韩邪款塞入居中原,与齐民相杂,遂流入中国耳。”②后说从者甚众,几无异义。赵氏由于所处时代条件的限制,不可能见到更多的考古材料,因此没有必要对其苛求。但时至考古成果极大丰富之今日,当我们重新检  相似文献   

5.
《焦氏易林》和《京氏易传》出现在汉代,焦赣和京房存在师徒关系。京氏易学以八宫卦为基础,包含十二消息说、世应、六亲、五行生克,建月、纳甲纳支,卦配汉代历法,与日历互观,相辅而行,观测社会自然与设定模式之间的吻合情形,据此而言说人事。《焦氏易林》先于《京氏易传》,纳甲配卦、卦气等各方面处于萌芽阶段,是一种无意识的文化显现。  相似文献   

6.
中国最初的历法是用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种符号,和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十二种符号搭配计算年、月、日、时,前者称天干,后者称地支。天干地支计年,轮转一周,正好六十年,称作六十花甲。古时的术数家以十二动物分配十二地支,子以鼠配,丑以牛配,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戍犬、亥猪。十二支亦曰十二禽,十二属,十二兽。世俗以为人生在某年就肖某物,如子年生的肖鼠,  相似文献   

7.
兔子机警灵敏、乖巧可爱,早已成为人类的朋友,且一直被视为吉祥之物。“免”万象形字,汉代许慎《说文解字》日:“兔,兽名,像距后其尾形”。兔字的甲骨和篆文,正是其长耳短尾的形象描绘。“兔”与十二地支中的“卯”对应,汉代王充《论衡》云:“卯,兔也。”二者组成人的生肖“卯兔”。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2014年第2期刊出王冠仁先生《元朝“十二属”相成套生肖钱考释》一文,大作披露了元朝的十二枚罕见完整的一套生肖花钱。并且进一步介绍了我国12生肖文化起源及发展过程,以及巴斯巴文和九叠篆文的产生,及运用和此套币上的九叠篆蒙文的特点,还简要介绍了元代的货币制度。读后受益匪浅。但是笔者以为此文有的地方还有商榷的余地。原作者经过分析断定,此套生肖钱铸造于元代末年顺帝至正年间,更进一步考证认定是铸于  相似文献   

9.
玉鼠迎春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干支纪年的传统,十二生肖是与之匹配的民间动物纪年,即将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十二种动物,依次与十二地支搭配,称子鼠、丑牛、寅虎、卯兔、辰龙、巳蛇、午马、未羊、申猴、酉鸡、戌狗、亥猪。鼠是十二生肖之首,与十二地支中的"子"相配属,故称作子鼠.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5)
正《说文解字》载:"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龙,是中华民族古老悠久的图腾,寄寓着传统文化的诸多意向,在五千年的历史发展长河中,不断影响着人们的造物观与审美观。故此,龙的形象被广泛应用于古人的日常生活中,成为传统图案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元素之一,千变万化,独具魅力。汉代是我国封建社会发展繁荣的时期之一,"龙在汉代,在形式上达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汉代是龙纹的真正定型期。"两汉时期的龙纹形态多样,神貌威武,气韵生动,在应用上更具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1.
张宏林 《收藏家》2013,(6):31-36
2013年是我国农历癸巳年,也就是生肖民俗中所称的蛇年。生肖中的“生”指出生年,“肖”是说相似,故也叫属相。所谓癸巳年,是以干支纪年的一种方法。干为天象,支为地象,故又称天干、地支。天干,又称十干,是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的总称,通常用来表示次序。地支,又称十二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的总称,古代用以记时。  相似文献   

12.
五德终始说与汉代史学的正统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的五德终始说,包括土木金火水五行相胜与木火土金水五行相生两个系统.作为一种解释王朝更替和历史变易的学说,五德终始说对于秦汉时期的政治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五德终始说提出的古史系统和内蕴的经世意识与正统观念,则对于以司马迁和班固为代表的汉代史学的历史撰述与史学思想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汉代史学构建的古史系统所蕴含的正统观念,以及以《汉书》为代表的中国正统史学的出现,与五德终始历史学说的影响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3.
在传统的"二十四孝"故事定型之前,每个孝子故事都各自经历了漫长的传承演变过程,东汉孝子蔡顺的事迹也不例外。本文以新的视角,利用历代出土的画像石、壁画墓等考古文物材料,结合传世文献,对蔡顺孝行故事流变过程进行了初步考索。得出蔡顺孝行故事经历了汉代的单一性、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多样性和宋金时期的稳定性三个阶段,同时对其中的"接受"与"挪用"两种流变规律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汉代民间存在比较发达的借贷行为,主要可分为民间的互助型借贷和商业借贷两类。在具体的做法上,汉代的民间借贷有信用借贷和抵押借贷两种方式,其中商业借贷以抵押借贷为主。借贷过程中要签订契约,由此在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出一定的规范契约格式。这些民间借贷的习俗被官方秩序认可并吸纳后,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反馈民间。这个过程中,既有对民间习俗的稳固与强化,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与民间习俗产生了矛盾与冲突。汉代的民间借贷习俗中,体现出汉代社会重视契约、重视公平公正的观念,这与现代"契约精神"相类似,是当时社会进步的表现。但同时也存在着重"情"甚于重"法"的倾向。  相似文献   

15.
鼠,十二生肖之二鼠的第一个象征意义是灵性,又包括它的机灵和性能通灵两个方面;鼠的第二个象征意义是生命力强。鼠之所以排在生肖榜上的第一位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民间传说故事中的生肖排列。二是中国古代学者从古代昼夜十二时辰的角度解说地支和肖兽的配属关系;三是按中国人信阴阳的观念,将十二种动物分为阴阳两类,动物的阴与阳是按动物足趾的奇偶参差排定的。动物的前后左右足趾数一般是相同的,而鼠独是前足四,后足五,奇偶同体,物以稀为贵,当然排在第一。  相似文献   

16.
十二生肖是以十二地支与十二种动物相配组成的。因为十二地支在十天干之下,所以取各动物的足爪,从阴阳上加以区分。旧说子、寅、辰、午、申、戍这六个地支属阳,所以配以足爪为奇数的动物,如鼠、虎、龙、猴、狗都有五趾,马是单蹄。丑、卯、匕、未、酉、亥旧说都属阴,所以配以足爪为偶数的动物,如牛、兔、羊、鸡、猪都是四爪,蛇虽无足,它的舌头却有两岔,也归于偶数一类。这是十二动物与十二地支相配的来由。为什么“子”与“鼠”相配,而鼠又居十二生肖中最先呢?据说,“子”虽属阳,但也有阴的一面。如子时是昨夜十一时至今晨一时…  相似文献   

17.
汉代蝉形口含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常春  张昀 《华夏考古》2007,(3):114-122
本文以考古发现的两汉时期墓葬中出土的蝉形口含为依据,通过对出土材料的分析与统计,揭示了两汉时期蝉形口含的形制特点、时代特征及地域分布规律,从而推断出将口含制作为蝉形的观念源自江淮地区,随着西汉王朝的建立而进入关中地区,并在两地同时发展流行开来的结论。这一结论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汉代礼制的来源及形成发展的脉络。  相似文献   

18.
张弛 《丝绸之路》2012,(10):30-31
十二生肖,亦称十二支,是表示十二辰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在我国起源较早,流传广泛。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出现在公元6世纪的北朝。隋朝至初唐时期,流行于两湖地区,之后在中原地区盛行。在吐鲁番阿斯塔那,也发现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十二生肖俑,体现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相似文献   

19.
辽代的纪时法建立在中原历法基础之上,由于史料缺略,其记载多见于金石文字中,但其种类繁多、错误不断,究其原因,是碑志铭记的作者多为下层知识分子。辽代的纪时法由纪年法、纪月法、纪日法和纪时法四部分组成。纪年法主要是年号纪年法和干支纪年法,还有十二辰纪年法、太岁纪年法和生肖纪年法;纪月法分为:四季纪月法、序数纪月法、十二支纪月法、干支纪月法、律吕纪月法、专名纪月法及其他异名纪月法;纪日法共分为干支纪日法、蓂荚纪日法、月相纪日法和五行纪日法;纪时法有三种:地支纪时法、特殊的天干纪时法和干支纪时法。对碑志铭记中的纪时法进行研究,对了解辽代"纪时内容"作用巨大,也能纠正因碑石残泐而产生的误释现象。  相似文献   

20.
将新出清华简《金縢》与传世本及其他文献进行比较,可证成王即位时已为少年,"襁褓说"不能成立;周公"居东"为"避居"而非"东征"。汉代古文《尚书》较之今文《尚书》,更接近原初的《尚书》本。孔子没有删订过《尚书》,也没有作过《书序》。清华简《金縢》以"志"为名,表明公元前300年前后,《尚书》尚未成书。清华简本《金縢》所记周公事迹最为素朴,应是较早记载周公历史的史籍。今传本《尚书》应不是汉代的《古文尚书》本,或根据今文说改造过。《史记·鲁周公世家》材料来源芜杂,其关于周公历史事迹的记载存在诸多错乱之处。简本《金縢》与《史记》关于周公历史记载的差异,反映了周初特别是周公历史在战国至秦汉时期不断层累叠加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