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长期的中国封建社会中,一直贯穿着尊法反孔和尊孔反法两种思潮的激烈斗争。斗争的历史证明:尊孔反法思潮代表着反动、黑暗的政治势力的利益;而尊法反孔则是革命阶级和进步思想家反对复古倒退的思想武器。在两千多年儒法斗争的历史中,明代末年被反动统治阶级视为"洪水猛兽"、"异端之尤"的李贽,是一个具有鲜明的尊法反孔倾向的进步思想家。当时,维护孔学正统地位的道学家奏劾李贽,说他"以李斯为才力,以卓文君为善择佳偶,以司马光论桑弘羊欺武帝为可笑,以秦始皇为千古一帝,以孔子之是非为不足据,狂诞悖戾,未易枚举,大都刺  相似文献   

2.
西汉初期(公元前二○二年——公元前一三五年)黄老派和儒法派的斗争,是中国封建社会在上升时期一次重大的政治、思想斗争,认识这一段历史事实的真象,对研究西汉的历史(包括思想史)是有重要作用的。有学者在有关历史、思想史的著作中作过论述,但因体例关系或其他原因,多较为简略。本文试图对此段斗争史实作一较详的叙述,错误之处,盼望批评指正。一、汉初统治思想的兴替概况和两派的人物  相似文献   

3.
把儒、墨、道、法和前期法家都作为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是不稳妥的,韩非子"法"思想的渊源确定的应该有儒家和前期法家。他继承了儒家的人道实践原则,继续了荀子的思想转变,完善奠定且推行了其法治主张;继承和发展了荀子的后王主义、性恶论的思想;继承和发展了商鞅的"法"思想。  相似文献   

4.
《文物》1976,(4)
在成都南郊苍苍的柏树丛中,有一座红墙环绕的庙宇——武侯祠。这座纪念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武乡侯诸葛亮的祠堂,是重要的名胜古迹。1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侯祠在历史上几经变迁,深刻地反映着历史上尖锐、激烈的阶级斗争和儒法斗争。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是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当他投身革命的时候,是生气勃勃、尊法反儒的,但后来"既离民众,渐入颓唐","用自己所手造的和别人所帮造的墙,和时代隔绝了。"逐渐退到"宁静"的书斋去尊孔读经。章太炎从尊法反儒到尊孔读经的演变过程,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从进步转向倒退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6.
王、张、江,姚"四人帮"为了篡党夺权,从1974年以来,打着批林批孔、总结儒法斗争经验的幌子,利用历史反党。他们授意其御用写作班子,抛出一大批毒草,借古喻今,通过美化法家吹捧"四人帮"。什么吕后、武则天,无非是为野心家、阴谋家江青上台预作无耻的宣传;什么"法家领导集团在中央主持工作","才保证了法家路线的贯彻",不过是为"四人帮"一伙篡党夺权造反革命的舆论。这些毒草以古讽今,借着批判儒家抓"现代的大儒",恶毒攻击敬爱的周总理、华主席以及中央和地方党政军负责同志,以清  相似文献   

7.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王瑟)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市)人,是清代中国东南地区的进步思想家和文学家.他生活在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上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急剧变革的时代,各种社会矛盾错综复杂,阶级斗争异常剧烈。腐朽的奴隶制的生产关系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阶级残酷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奴隶反抗奴隶主、平民反抗贵族的斗争。奴隶的解放斗争,特别是他们的暴力斗争,有力地破坏和动摇了奴隶制的基础,为建立新的封建制开辟了道路,推动了历史前进。新兴的地主阶级也逐步壮大,向奴隶主阶级展开长期的,反复的夺权斗争。他们通过频繁的战争先后夺取政权,建立自己的统治。一种新  相似文献   

9.
刘子元 《沧桑》2010,(4):158-159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与此相匹配的是影响深远的思想文化。而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儒、法两家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逐渐成为我国传统道德思想,而法家思想则在秦灭之后似乎突然销声匿迹。本文试从历史上儒、法之争,对儒、法两家思想做一比较,探究为何儒家思想最终成为我国主流思想,以及法家思想其根本弊端在于何处。  相似文献   

10.
《文物》1974,(10)
"柳侯祠"(图一)始建于公元821年(唐穆宗长庆二年),即柳宗元在柳州病逝后三年,改建于明初,重建于清末。这座古建筑表示了柳州人民对这位著名的进步思想家、文学家的崇敬和怀念。祠内现存有元代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的柳宗元石刻像(图二)和历代到这里游览的人们留下的颂扬他的诗词、碑铭等石刻。  相似文献   

11.
王禹 《史学月刊》2014,(5):63-78
威斯康星州是美国"进步主义运动"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州之一,1901~1905年罗伯特·M.拉福莱特担任州长这段时期则被认为是为该州"进步主义运动"的奠基时期。在任期内,拉福莱特领导威州共和党内"改革派"在1904年州选举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党内较为保守的"中坚派",成为党内占主导的派别,为1905年后的威州"进步主义运动"扫清了障碍。在"改革派"和"中坚派"的斗争中,双方都调动了强大的意识形态资源,结果是诉诸"人民"的"改革派"获得了胜利。在进步主义改革的政治文化氛围中,共和党"改革派"敏锐地利用了以"人民"为核心的政治话语,改造了共和党的意识形态,使之从保守的"老大党"转变为顺应时势的改革政党。  相似文献   

12.
龚自珍诗情系金陵■文/蓑衣中国封建社会传至清代,已如强弩之末,到了“日之将夕,悲风骤至”的衰世。无数爱国志士、进步的思想家,殚精竭虑,求索救国救民的济世良方。龚自珍就是其中杰出的思想家之一。龚自珍,字王瑟人,号定庵。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世代为官。1...  相似文献   

13.
从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两千一百多年以来,我国劳动人民为了争取自己的生存和解放,在他们对反动统治阶级所作的长期的英勇的斗争中,也包括了种种不同形式的反孔斗争。反孔还是尊孔,历来就是我国历史上进步与保守、革命与反动的重要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4.
取得抗击"非典"斗争重大胜利以来,中国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进步:全国应急预案体系基本形成;应急管理体制逐步理顺:《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于2007年11月1日起施行。在应对2008年南方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四川汶川5·12特大地震等重大灾害的过程中,极大地降低了突发事件造成的各种损失。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日伪为实现"以华制华"、"以战养战"的战略目标,策划实施了"清乡"阴谋。1943年初,日伪"清乡"区从苏南扩展到苏中地区,并把四分区作为苏中"清乡"首站。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苏中四分区民兵作为一支主要的武装力量,与抗日主力积极配合,历经一年多的浴血奋战,取得了反"清乡"斗争的伟大胜利,推动了苏中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2013年是苏中四分区抗日反"清乡"斗争70周年,我们继承和发扬苏中四分区民兵高昂战斗精神同时,更要以史为鉴,给予新时期民兵工作更多的思考与关注。  相似文献   

16.
《攀登》2016,(2)
法治建设必须根植于民族文化传统,这是近代以来法律移植的基本经验。我们应该走出法治精神与儒家法文化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继承儒家法文化中的"和谐观",以之调节现代法制中的不足;同时,对传统中的礼法不分、强调等级、忽视程序等非"正义性"因素保持警惕,并因势利导地加以改造,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法治文明建设,体现当代中国社会的和谐与正义。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殖民入侵产生了澳洲的"土著问题",其中土地所有权是"土著问题"的焦点之一。作为澳洲大陆土地的最初所有者,土著为争取土地所有权进行了持续的斗争,并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到高潮。1976年的《土著土地权(北领地区)法》就是在这种背景下问世的。由于该法是澳大利亚联邦政府颁布的第一部土著土地权法,所以,它对北领地区的土著争取土地权以及其他相关权利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其他州或地区的土著土地权运动亦起到了示范或引领作用。然而,受制于历史与现实等复杂因素,这部法律的限制性或禁止性条款对土著权益是一种损害。  相似文献   

18.
美国人民争取西部土地的斗争滥觞于十八世纪末,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后进入高潮,而内战期间颁布的《宅地法》便是这个斗争的最后成果。这个斗争是十九世纪上期美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而《宅地法》是美国历史上的一项著名的经济措施。本文准备对这个问题作较系统全面的介绍。 在外国史学界连篇累牍的著述中,出现过一些错误的观点。有些人对《宅地法》评价过高,说这项立法是美国有史以来在土地政策上的空前创举,它的实施标志了与过去的土地政  相似文献   

19.
井冈山斗争的军事地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修春亮  钱肖颖 《人文地理》2016,31(3):116-121
国内的军事地理研究大大落后于其他人文地理分支学科。本文结合实地学习考察,对于井冈山军事斗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从现代地理学视角进行比较系统的全新分析。在井冈山斗争期间,根据地经历了从队伍上山、据险驻守,到外线出击、最终撤离的军事地理过程,并在根据地内部形成了"两片、两心、一环、五哨"的军事地理格局。从根据地尺度看,这一格局对于斗争初期的立足有一定合理性,但范围狭小、资源支撑和回旋空间不足;从宏观的区域尺度分析显示,井冈山地区远离敌方核心,但立足后则面临两省"会剿",腹背受敌,军事地理上的劣势凸显。分析还显示了新军事力量形成的"核心-边缘"结构对于旧格局的反转。作为井冈山道路的发展,中央苏区、陕甘宁根据地以及东北解放区的建立,是对井冈山斗争开辟的革命道路的发展,同时也是在区域尺度、位置、区际关系等方面军事地理优势不断增强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散木 《文史精华》2005,(11):32-37
1975年,当浩劫的文革即将进入尾声的时候,王重民,这位“国宝”级的中国知名分子,著名的图书馆学、版本学、目录学、文献学、方志学等资深专家,却在—场莫名其妙的“批儒评法”运动中含恨自杀了。王重民先生的死.无疑是中国文化的重大损失,在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文革中知识分子苦难史的一个结尾。请看《“批儒评法”运动中王重民之死》—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