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从1933年接触中国历史地理到现在已65个春秋。60多年来,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这篇文章中,我从十个方面简单回顾了自己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程,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一些主要学术观点。我始终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有用于世的学科,深望这门学科能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
我从1933年接触中国历史地理到现在已65个春秋。60多年来,我与中国历史地理学结下不解之缘。在这篇文章中,我从十个方面简单回顾了自己研究中国历史地理学的历程,进一步阐发了自己的一些主要学术观点。我始终认为中国历史地理学是一门有用于世的学科,深望这门学科能够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3.
杜福寿 《文史月刊》2011,(3):3-M0002
历史比小说更好看。这句话说到我心里去了。我不多看小说,因为小说有虚构。历史就很真实。  相似文献   

4.
白前静 《沧桑》2011,(2):196-197
学史,使人们明智;学史,使民族强大;学史,使国家昌盛。自古以来,我国就有重视历史教育的传统。在全球快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有必要加强对历史教育的重视,加大力度对青少年进行课堂历史教育。但是现阶段的中学历史教学却出现了一些令人堪忧的教学现状,无论是从历史教师、家长还是学生而言,都对其产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为历史学科的发展指明正确的方向,推动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民俗学三十年的发展历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重视民风民俗,是中国至少从周代就开创的一项文化传统,从《诗经》、汉魏乐府民歌、《史记·货殖列传》、《汉书·地理志》、《荆楚岁时记》以降一直沿袭下来。但是,作为一门现代学科,中国的民俗学从比较宽泛的意义来算大概只有90年的历史,从比较严格的意义来算,只能说是最近30年才成熟起来。在西学东渐的大潮中,一些学者得风气之先,借鉴西方的学术资源,引入搜集口头传统文学和调查风俗的方法,逐步在中国学界发展出关于民间文化的各个门类的学术事业。这种学术,先是多学科学者的“业余”爱好,然后才发展成专业的人才队伍;先是以非正式学科体制的方式运作,后来才有机会成为国家学科建制中的一个专业。  相似文献   

6.
贾志武 《神州》2012,(12):327-328
在新课改背景下,历史学科的教育和学习也日显重要。那么,怎样学好历史呢?我认为应该有以下几点:(1)培养兴趣,移情历史。(2)敢于质疑,勤学多思。(3)整理线索,串联知识。(4)多做比较,善于归类。(5)学会学习,养成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正>2019年1月,随着中国历史研究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历史思潮研究室的成立,历史思潮作为学科受到普遍关注。自此伊始,如何推动历史思潮学科建设,如何推进历史思潮研究,成为一个重要问题。历史思潮在学科分类上属于历史理论的研究范畴,属于历史理论研究的分支学科。对于如何定义历史思潮、界定历史思潮学科性质等问题,学界至今尚无细论。对此,有必要从学科的角度做出比较中肯的界定,以推动这一学科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8.
<正>GIAHS起步,历史选择了青田早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就有组织地开展了农业历史的系统研究。至迟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发掘传统生态农业模式和技术就引起了生态学家和农学家的高度关注,并为现代生态农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记得2003年初春,我随我的导师、时任东亚地区生态学会联盟(EAFES)主席的李文华院士去日本  相似文献   

9.
心系呼兰河     
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文化传统从未中断。自古以来人们就重视历史的“资治”作用,善于以史为镜,于是中国史学成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学科。我国不但有二十五史这样的辉煌国史巨著,还有浩繁众多的地方志。地方志也是祖国历史上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对国史起着“补其缺、详其略、参其错、续其无”的作用。因此,呼兰县志的编修,是一件有价值、  相似文献   

10.
张舜徽先生一生钟情于历史文献学的思考与研究,所作日记蕴含有丰富的校雠学、目录学、校勘学等分支学科的分析与思考。张氏初步建构的历史文献学体制,对改变中国历史文献学研究偏狭而单一的状况,恢复历史文献学“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进而推动历史文献学学科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张氏的学术思想形成于民国时代。他对学术本原的追求、识见为高的求索、学术经世的倡导以及博学会通的强调等,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张氏以史学家的批评视角来评析学术发展中的得失利弊,形成独有的学术批评话语和方法。在张氏的学术思想中,历史文献学是基础,学术批评是其学术品性的表征。  相似文献   

11.
从历史科学中吸取智慧默根古老的历史学在现时代还有什么意义?它对今天的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到底有什么作用?人们可以根据自己对历史的不同理解,从不同角度对此作出不同的回答。根据我的理解,历史这门学科对于今人不仅具有传授知识的作用,而且有启迪和增强智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张丹波 《文物天地》2021,(1):95-103
从人类信仰万物有灵的远古时代开始,面具就被赋予了神秘色彩,成为某种神灵的象征。面具是世界上普遍存在的一种文化现象,神奇多彩的面具千百年来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蕴藏着诸多历史文化信息,是历史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学科探索与研究的重要对象。中国拥有56个民族,少数民族分布广泛,各民族生活的地域及其社会历史也各不相同,在文化传统上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在面具文化上呈现出了地域性和多元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13.
<正>荀德麟先生是我十分敬仰的前辈。先生才华卓荦,诗词歌赋,倚马立就;学识淹博,经史百家,茫无涯涘。他以诗人之禀赋而专心致志于学术研究,皓首穷年,学术著作等身;在传统诗文创作方面,风格雄放典雅,成果丰赡。他是当今学科精细化之后极少数能在学术研究和文学创作两方面并行不悖的传统文人。荀先生的新著《声律大运河》(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22年版)就完美地呈现了他在这两方面的综合成就,是真正的珠联璧合,  相似文献   

14.
周华斌 《神州》2013,(6):220-220
在中学阶段,历史学科作为中考必考科目以后,如何科学学好历史,显得尤为重要。历史,即是已经发生的事件,它有一定的稳定性,知识点的稳定性,决定了该学科的规律性。善于把握好这些规律,就抓住了学习本科目知识的本质方法。一,穿起时间的线5/2一个历史事件总是发生在一定特定的历史时间段落里。这些时间就构成了整部历史的时间线索。学习者和研究者只要耐心的将这些时间串联起来,就会发现,从古到今,历史在演进,时间在变化,事物在发展。人类历史的发展变化是由政治和朝廷的更替为先导的。从整个历史看,时间越来越接近现  相似文献   

15.
浅谈传统文化在近代东北地区的演变李侃"传统文化在近代中国的演变",这是一个涵盖面很广、涉及的领域甚多、时间跨度较大的历史学术课题,也是一个讨论得已经很多很久,而且还在继续讨论的问题。这次讨论会在东北的吉林大学召开,我想就"传统文化在近代东北地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6.
彭舟 《南方文物》2001,(3):26-27
近些年来,考古学界开始反思过去,认识到单纯地将考古发掘遗物简单罗列起来存在着很大的不足,提出了考古学的意义在于重现当时社会生活,还历史的本来面目。这是一次重大转变,因为传统的考古学凭借其来源于生物学和地质学的类型学和地层学方法在积累实物材料方面做出重大成绩的同时,在如何实现重现当时社会历史生活原貌的考古学意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传统的考古学是设在历史学科下,它承继其严谨治学之长,又沿袭其“静态”固守之短。随着社会发展对学科意义深化的需要,传统的考古学体系正寻求着突破与完善。许多先行者很早就意识到并…  相似文献   

17.
正中山大学历史地理学科的发展有着较为悠长的传统。早在1920年代,现代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顾颉刚先生就曾在中山大学任教,并讲授"古代地理研究"等课程。此后,随着禹贡学会的成立,顾先生所倡导的历史地理研究取向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实践。在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的学科发展历程中,作为历史地理学研究分支的中西交通史及边疆史地一直是重点研究领域之一,如岑仲勉先生对历代黄河变迁和西域史地的研究,陈寅恪先生对中  相似文献   

18.
<正>我与《江淮文史》结缘,从她创刊就开始了。30年来,对《江淮文史》来说,我分别充当了“三者”的角色。一是“读者”。30年前的一天,省政协的一位领导同志,知我喜欢历史,特地让人送我一套书,是当时很热门的蔡东藩的《中国历史通俗演义》,同时还带来一本杂志。开始我对这本杂志并未引起注意,只是有一天,读书之余随手翻了一翻。没想到这一翻,就不忍释卷,一口气读完。那个年代,各类刊物如雨后春笋,层出不穷,但质量良莠不齐,特别是文史类的刊物,虚无历史有之,哗众取宠有之,粗制滥造有之,真正让人爱看并且耐看的不多。而《江淮文史》,从面世第一期起,就以清丽脱俗的风格,引起社会上的注目。她既有史论的严谨,又有文学的活泼,真正做到了雅俗共赏,受到众多读者的喜爱。  相似文献   

19.
关于地方志中加强军事志内容的一些想法贺捷生编修地方志在我国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传统。目前正在进行的新方志编撰工作,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军事志是地方志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强地方志中军事志的内容,有许多工作要做。我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自己的想...  相似文献   

20.
治史四要素     
治史四要素戴逸《安徽史学》办得很好。我记得“文化大革命”以前,《安徽史学》就有了,起初刊名为《安徽史学通讯》。当时全国省一级的史学刊物还是极少的,所以安徽办历史刊物是有传统的。我那个时候经常看《安徽史学》,因为那个时候刊物比较少,除了《历史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