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9年10月,中共安徽省委决定调我到安徽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担任主任、党组书记(仍兼任省劳动局副局长、党组副书记),其主旨是要我为省委妥善解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问题研究提出决策性的意见和办法。当时的情况是,遵照毛泽东1968年12月发出的“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全国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共达1600多万人,其中安徽73万多人。广大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经受了锻炼,为建设农村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2.
1968年5月到1970年5月,哈尔滨市66届到69届共有初、高中毕业生14.72万人,其中有12.5万余名、占毕业生总数85%的知识青年响应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号召,怀着"毛主席挥手我前进,上山下乡干革命"的豪情壮志,奔赴农村,奔赴边疆。那三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风起云涌,高潮迭荡。  相似文献   

3.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4.
今年是全国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40周年。其实早在新中国成立后,为解决城市中的就业问题,从50年代中期就开始了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了“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可以大有作为“。后来成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8年12月毛泽东又提出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1969年即开始了全国范围的轰轰烈烈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  相似文献   

5.
改变知青工龄政策的一封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海 《炎黄春秋》2006,(11):28-30
上世纪60年代,我与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把我们的青春热血、理想和追求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祖国的广阔天地、山山水水。蹉跎岁月,时光流逝。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全国上下平反冤假错案,百废待兴,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陆续返城时,我们韶华已逝,一切已事过境迁。我们这些当年热血沸腾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们一下子成了城市里安家立业的困难户,在很多人眼里我们是“三等公民”。即使给安排了工作,工种一般也是最差的。苦,我们并不怕,上山下乡这么多年,  相似文献   

6.
<正>山海湖林相伴,参与娱乐,文化观赏、生态休闲、旅游度假为一体的AAAA级景区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暑期来临盛世不断。知青相聚南戴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新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篇章。响应召唤,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一代知识青年谱写了新中国壮丽的史诗。  相似文献   

7.
安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述评刘小平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文化大革命”中一场全国性的群众运动,是当代史不可忽视的历史现象之一。对它进行研究的重要性是源于它内在的各个要素。(一)时间长,1961年开始,到1980年结束,历时20年(二)地域广,涉及全国各省、市...  相似文献   

8.
60年代初,“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成为一种社会时尚.为了加快祖国大西南边疆云南省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发美丽富饶的西双版纳,改变边疆的落后面貌,根据云南省人民政府与武汉市人民政府达成的协议,决定在武汉市招收数千名知识青年和部分财贸职工、干部,充实云南省的财贸工作队伍,促进边疆的商业工作.  相似文献   

9.
广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作为全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一部分,是广西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广西青年志愿垦荒活动作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前奏,其缘起及经验教训等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的发展走向影响较大。主要从解决粮食问题、城镇青年就业问题以及苏联和我国青年垦荒活动影响三个方面对该活动的缘起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谢娟 《神州》2013,(1):242-242
1968年12月,毛主席下达了“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上山下乡运动由此大规模展开。1968年当年在校的初中和高中生大部分前往农村。“文革”中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总人数多达1600多万人,当时十分之一的城市人口来到了乡村。这是人类现代历史上罕见的从城市到乡村的人口大迁移。但这一轰轰烈烈的运动也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落下帷幕。所以知识青年成了1950年到1970年这一时间段自愿到农村的青年学生的特殊称谓。知青下乡运动与大学生村官的盛行同样是国家为知识分子回流到农村而做出的重要决策,所以文章将这两个具有不同时代但却有相同境遇的事件联系到一起,并通过其所表现的时代特征来阐述青年知识分子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1.
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一时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铺天盖地。一批批热血沸腾、稚气未  相似文献   

12.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布了毛泽东的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的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后,全国即掀起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新高潮。 儿子的困境迫使李庆霖上书毛泽东同全国的步伐一致,1969年福  相似文献   

13.
全面抗战爆发后,全国掀起一股知识青年奔赴延安的浪潮。从1937年至1943年,4万多名有志青年从五湖四海汇聚到宝塔山下,在硝烟弥漫的年代里,经受战火洗礼,学习锻炼成长,为全民族抗战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延安,这座深藏于中国腹地的山城,当年缘何会成为知识青年们心中的“圣地”?  相似文献   

14.
1954年,王震建议中共中央成立新疆生产建设兵团。1962年,王震和上海市政府号召上海知识青年支援新疆建设,为新疆的开发建设提供了大量人才。王震曾多次看望在新疆的上海支边知识青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在丧失人身自由的情况下,他仍牵挂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王震与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与上海支边知识青年的深厚情感,激发了大量上海支边知识青年为边疆建设和西部开发做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39年前,我还是贵阳十六中的一名初中生。1968年10月5日,贵阳首批知识青年满怀豪情壮志,奔赴威宁、平塘上山下乡,插队落户,我也是其中一员。其时,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是这批知青下乡两个月后,也就是1968年12月才发表,所以这批青年的“革命性”和“狂热性”由此可见一斑。首批知青均来自各个中学,  相似文献   

16.
士心 《福建史志》2010,(4):23-24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大、中专学校停止招生.工厂没有招工,为解决城镇青年学生的出路,毛泽东发出号召:“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7.
汪丽 《江淮文史》2014,(3):81-91
正前言席卷千百万知识青年的上山下乡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对社会产生了极大震动和深远影响。自1962年起,在全国范围内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不能在城市升学、就业的青年(主要是中学毕业生)下乡务农。中央和各省、市都成立了专门办事机构,并发放安置费,知青一词也由此成为这一群体的特指语汇。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发出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  相似文献   

18.
湖南靖州知青园,座落在县城异溪河与渠江交汇处的岸上一角,占地2100平方米。整个知青园的建设,一是展现了六、七十年代广大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积极上山下乡接受劳动人民再教育的风采;二是展现了当地苗侗山寨群众关心、爱护知识青年的可贵场景;三是着力反映了知识青年在农村辛勤劳动的丰硕成果;四是再现了当地苗侗山寨的秀丽风光。  相似文献   

19.
大迁徙将近40年前,毛泽东主席在1968年底发出了最高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一声令下之后,数百万城镇中学生告别父母、亲人和家乡,奔赴农村和边疆,开始了完全不同的生活。1968年的大迁徙既不是发端,也不是结束。实际上,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运动开始于上世纪50年代初,结束于70年代末,总共涉及到将近1800万人,这在人类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相似文献   

20.
广水 《湖南文史》2011,(4):57-57
1968年,毛泽东主席发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最高指示,一时间“广阔天地大有作为”、“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口号铺天盖地。一批批热血沸腾、稚气未脱的大中学生在“大海航行靠舵手”的歌声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