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小宁 《文史精华》2011,(7):11-17,1
辛亥武昌起义爆发后,短短几个月,全国独立的省份已达17个.东南重镇南京亦于1911年12月2日宣告光复。各省代表从武汉移驻南京,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决定于1912年1月1日在南京举行临时大总统的就职典礼。孙中山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由沪乘车前往南京1912年1月1日上午。孙中山从上海哈同花园乘马车出发直驱上海北站。  相似文献   

2.
自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成立旨在推翻封建帝制的同盟会时起.他革命的目标即是:“出斯民于水火之中”。他把同盟会的机关报定名为《民报》,把革命的理论阐发为“三民主义”,把建立的国家叫“中华民国”,国家的政党叫“国民党”,无处不含有为人民谋利益的思想。为了实现这一崇高理想,孙中山“站出世间来,就是革命,失败了还是革命;中华民国成立之后,也没有满足过,没有安逸过。……他是一个全体,永远的革命者,无论所做的那一件,全都是革命”(鲁迅语)。为了革命,这个曾做过大总统的人,这个经手过数不清的款项的人,在走完了59个…  相似文献   

3.
任冉冉 《湖南文史》2012,(11):31-32
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秘书和顾问的美国人林百克对孙中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象:一个是容貌英威,目光清澈照人,“无微不烛,凝眸注视时最有吸引力,火灼灼地摄人如狮,见他的人都觉他眉宇间威棱逼人,就要说‘这里是一个你可以信托的人'”;另一个是孙中山“望之蔼若春风”,长期持有宽缓、自持、从容,意志如铁却心肠柔软。结合孙中山长期从事的革命活动,我们很容易认同孙中山给林百克留下的第一个印象,然而要感知第二个印象,如果对生活中的孙中山毫无所知,则是很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4.
曾长期担任孙中山秘书和顾问的美国人林百克对孙中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印象:一个是容貌英威,目光清澈照人,“无微不烛,凝眸注视时最有吸引力,火灼灼地摄人如狮,见他的人都觉他眉宇间威棱逼人,就要说‘这里是一个你可以信托的人'”;另一个是孙中山“望之蔼若春风”,长期持有宽缓、自持、从容,意志如铁却心肠柔软。结合孙中山长期从事的革命活动,我们很容易认同孙中山给林百克留下的第一个印象,然而要感知第二个印象,如果对生活中的孙中山毫无所知,则是很难理解的。  相似文献   

5.
周有恒 《文史天地》2007,(11):57-64
现年62岁的卢拉是巴西历史上第一位工人出身的总统,他极富传奇色彩的个人经历,加上浓重的左派背景,使得这位南美头号大国的最高当权者不仅在拉丁美洲遐迩闻名,其在中国的知名度也超过了其他历任巴西总统。  相似文献   

6.
<正>清朝末年,由于中国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激化,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持续不断,革命党人不断发动武装起义。摇摇欲坠的清王朝,犹如坐在火山  相似文献   

7.
刘创 《文史博览》2013,(4):21-21
1911年12月2日,革命党攻克南京,各省代表一致表决通过以南京为中央临时政府所在地。而此时的孙中山,并没有出现在国内的任何重要庆祝现场,他正游历东欧。早在10月初,孙中山就已得知武昌已被革命党攻克的消息,为了寻求经费上的资助和革命党在世界范围内的合法地位,他在美国各地发表演讲,并希望借此寻求美国政府在新革命党和清政府间的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8.
近读1918年11月18日孙中山《致美国总统威尔逊电》的中译文,叙述他1917年7月南下护法及其以后的经历,对北洋军阀抨击不遗余力,但涉及南方军阀却语意温和,且有偏袒倾向,觉得似与孙中山此时的思想不符。查阅英文原电,发现译者的确对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     
1891年,康有为借邱氏书室开万木草堂;1917年,孙中山征广东士敏土(水泥)厂建大元帅府:1926年,毛泽东在番禺学宫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如今万木草堂和农讲所的旧址都在一条路上——中山四路。  相似文献   

10.
平民美食家     
《世界》2012,(4):196-196
书名就注定了它会很接近生活,用一种“吃货”的态度发表豪言壮语,却附赠了美食家们可能给不了的——那种平凡的真实的快乐享受。事实上,边看边乐是每个翻阅此书的读者必备的表情。  相似文献   

11.
平民生活     
我是平民的子弟,我热爱平民的生活,因为它是社会的主旋律。作为一个平民,我感到很自豪。每日上学放学的路上,我都想高振双臂而后大声呼喊:“我是平民!”平民拥有的感情真实质朴,我们不会过多流露, 我只是心里叫叫而已。我居住的院子有一排平房,租给了五湖四海的生意人。我本以为精明的生意人只会处处勾心斗角。其实,平民最质朴的本色还是亲情,看着他们,总会让我感到很亲切。时常看见这样的场景:一个很小的孩子光着脚丫, 一气地乱跑,他当然不知道和轿车抢道是件很危险的事情。于是,张家店铺的老板娘便会急冲冲地跑到李家铺子去,叫道:“阿春啊,你家小毛头跑到马路上去了!”立马便会见一群穿着拖鞋的女人像赶鸭子似的去追那个孩子。自然孩子是免不了一顿臭骂,但在邻居的劝阻下又草草了事,于是各人回自己店铺做生意。和富人们、贵  相似文献   

12.
鸟总统     
这些天杀的鸟,比人过得还滋润,它们在公园、广场甚至大街上大腹便便风度翩翩地散步,除了在时代广场。在每年能带来120亿美元消费的纽约时代广场,鸟儿退避三舍。离时代广场两条街,有个小小的"鸟园",这就是被查  相似文献   

13.
少年孙中山     
他出生于贫苦的家庭,养成了坚韧的性格。他很小就漂洋留学,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他疾恶如仇,早早就立下了推翻清王朝的大志。他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谨以本文,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40周年。  相似文献   

14.
孙中山故居     
胡茂全 《文史月刊》2011,(11):19-19
100多年前,这里只是一个有着60多户人家,坐拥五桂山脉、面朝伶仃洋的普通小山村。若不是影响了亿万中国人的命运、推动了近代中国革命历史年轮的一代伟人孙中山出生在这里,至今恐怕还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15.
孙中山轶事     
孙中山18岁那年正在香港中央书院读中学。 一天,闲来无事,孙中山去九龙游玩,边走边啃着甘蔗,忽然发现前头不远处围观如堵,甚为热闹。好奇的孙中山快步走上前去,拨开人群,见中间是一位卖假药的江湖骗子,正在那儿吹得起劲。孙中山向来看不惯这种危害社会的行为,当即上前戳穿那人的西洋镜,引  相似文献   

16.
孙中山故居     
《文物》1961,(10)
上海香山路七号,一幢深灰色的两层楼房,是伟大的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晚年曾经居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孙中山先生一生为救中国而奋斗,到处奔走,很少有定居的时期。1918年,中国正面临着日益加深的帝国主义侵略和军阀混战的黑暗局面。孙中山  相似文献   

17.
80年代初,在我进入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之前,龚心翰已是常务副部长。他是复旦大学新闻系科班出身,1964年毕业后进入《解放日报》,先后担任要闻部编辑和评论员。1959年,龚心瀚北上黑龙江逊河公社双河大队采访,连夜写出了在边疆插队落户的上海知识青年金训华为保护国家财产而英勇牺牲的报道。这篇报道发表后,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指示《红旗》杂志发表评论员文章,立即轰动全国。  相似文献   

18.
1936年8月,我考入平中初二乙班的插班生.卢沟桥事变后,投笔从戎,走上了革命道路.我在平中只读了两个学期,时间虽短,它却给我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平中的校训是:“勤俭忠勇亲肃诚”.教学工作的组织安排是多样性立体交叉进行的,因而教学过程呈现出一派积极主动生  相似文献   

19.
卓越的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先生是世界第一个苏维埃国家的真诚挚友。 早在19世纪末,当孙中山先生第一次前往英国期间,他就开始了解俄国的革命运动。1897年,他在伦敦一个图书馆结交了数位侨居国外的俄国民粹派革命家,其中一位是伏尔霍夫斯基。此人在俄国发表孙中山两篇文章的译文起了很大作用。孙中山在伦敦时,曾被人诱  相似文献   

20.
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区”的武汉三镇,有两尊孙中山铜像分别耸立在武昌和汉口的繁华街区,它们不仅寄托了武汉人民对孙中山的崇敬与怀念之情,而且富有象征性地展示了孙中山和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的历史联系。1911年10月IO日爆发的武昌起义,从形式上看与孙中山并没有直接的联系。起义爆发之日,孙中山远在美国。然而,这场革命正是在孙中山的旗帜下进行的,是他的思想和人格所培育和影。响的一代湖北革命志士所成就的。早在1897年,湖北留日学生吴禄贞、傅慈祥等即在日本会晤了孙中山,此时孙中山正在海外广泛联系革命同志,这可谓是孙中山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