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鲁光 《神州》2008,(1):52-55
对一个人的认识,往往经过的时间久了,才会有更清晰的感觉。这也许就是人们常说的"历久弥新"吧。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很多年了。父亲离开的这些年虽然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一瞬,但我们却在这之中经历了父辈们亲手创下的共和国沧海桑田般的千变万化,同时也逐渐加深着我们子女对逝去的父亲的理解与认识。如果说,父亲在世时,我们对他的认识更多是工作中威武堂堂的将军形象和生活中亲切和蔼的音容笑貌,那么,父亲离开的这些年,随着我们阅历的  相似文献   

2.
作家汪曾祺先生有一篇著名的散文《多年父子成兄弟》,文中写到"父亲是个很随和的人,很少见他发过脾气,对待子女,从无疾言厉色",而汪先生十七岁初恋时在家写情书,他的父亲也"在一旁瞎出主  相似文献   

3.
父亲对子女讲过许多话,大部分忘记了,但有些话记忆犹新。幼时不甚理解,随年龄渐长.对父母的理解愈来愈清晰,对父亲的思念也更甚。 父亲学历不高.仅读过私塾,但读的书很多,涉猎知识面较广,自学成才。为了生计.他当过学徒,做过店员。解放后,他做过会计,当过水利局职工,修河挖沟。测量绘图,终被评为技术工程师。  相似文献   

4.
阎明复 《炎黄春秋》2005,(12):10-16
抗战年代我还年幼,对父亲的工作情况知道 不多,特别是他当时是地下党员、又从事情报工 作,更是一无所知。说起来很惭愧,1947年在哈 尔滨外专“三查”运动中,我很认真地说我父亲 是“资本家”。建国后父亲也没有跟我讲过他过 去的经历,没有讲过他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情形。 即使1952年中央批准他在外交部公开了党员身 份后,他也没有专门和我们谈过,也没有公开向 社会说他是共产党员。据安全部的一位老同志回 忆,文革的时候,专案组的人找他外调,都不知道 阎宝老是共产党员。  相似文献   

5.
每天早晨起来,看到高挂在堂前的那幅“治家格言”,我总会想到父亲生前对我们的谆谆教诲,由此常勾起对他老人家的思念和缅怀。父亲文化不高,仅上过小学,但受家风熏陶和新社会、新思想的影响,对家中子女的教育很重视。1990年,我自家新建的楼房落成,他突然拿出一幅“治家格言”的字幅,这是他专门请当地一位书法家抄写的,然后极为郑重地送到我手上。  相似文献   

6.
刘墉是台湾著名的作家、画家、演讲家,在大陆有很高的知名度,他的作品在大陆风靡一时,很多青少年都喜欢他的励志演讲。不仅如此,刘墉还是个成功的父亲,培养了两个颇有出息的子女。事业成功、家庭幸福、子女有成的刘墉成了很多人羡慕的对象。让我们来看看刘墉是怎么教育孩子的吧。  相似文献   

7.
星巴克不是一家完美的公司,每天都在犯错误。我们的商业模式也不比人家好,却与众不同。从公司成立的第一天开始,我们的商业模式就是要在赚钱和社会责任之间取得平衡,既要赚钱也要回馈社会。星巴克的成长和成功,不在于咖啡做得有多好,而在于人们对这样一个消费品牌充满了信任。为梦想驱动我出生在纽约布鲁克林,是在"公屋"里诞生的,父亲工资不高。很多对其他人来说很普通的东西,我却从来没有得到过。在我7岁时发生了一件事,最终改变了我的世界观,让我对其他人,对整个世界,对责任感的理解也完全改变了。有一天,放学回家,我走进那个小小的屋子,父亲躺在沙发上,身上盖了一条毯子。他是卡车司机,没有受过教育,生活很不容易。他在生活和工作中没有得到尊敬,因为他没有文化。  相似文献   

8.
我的父亲叫强俄巴.仁增多吉,他是1913年达赖喇嘛十三世派到英国伦敦上学的留学生,一共派了4个贵族子弟,他是其中之一。他在英国的诺菲利大学学电力专业,回来以后,于1936年在多底沟口建了一个小水电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我的第一个英文老师就是父亲,虽然他工作很忙,但坚持教我学英语,后来我师从西藏著名学者擦珠活佛学习藏语文,并请汉文老师教汉文,我父亲也都很支持。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家父沈云陔诞辰100周年,作为子女我们格外怀念他:父亲一生献身楚剧艺术,为人纯朴善良、宽厚谦逊,无论何时何地,对事对人,真心、真意、真情?正是这种朴实无华的情感,使他拥有了人生最宝贵的财富——被爱和尊重,为我们留下许多难以忘怀的故事。  相似文献   

10.
梦菲 《文史月刊》2007,(4):4-10
邓小平在参与和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方面、在人生大是大非方面表现出来的睿智令人钦佩,尽人皆知。他的睿智还表现在各种场合的随机应变、风趣乐观。邓小平一向比较沉稳严肃,言语不多,这是他性格特征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正如邓小平的长女邓林所言:“小时候,我很怕父亲,因为他很少和孩子们说话,但说一句又很厉害。父亲在性格上不是一个有戏剧性的人,但他三起三落的政治经历却富有戏剧性。父母在家中都不谈自己的经历,从不说废话。我们在家里谈话很随便,怎么想就怎么说。父亲沉默寡言,不爱聊天,光听我们说,从不轻易表态。”但是,邓小平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对自己的儿女非常疼爱,但绝非溺爱。在儿女学习、成长、事业、做人等方面,他给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指导,严格要求。通过毛泽东给子女们的家书,可以了解他对子女爱的深沉和强烈,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也可得到启迪。详情请阅《毛泽东家中的儿女情长》一文。  相似文献   

12.
父亲邢野是2004年8月16日去世的。 200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河北电视台要拍一部有关他的专题片,曾经问我这样的问题:作为子女,你怎么看待父亲对你的影响;作为文学研究者,你怎么看待他作为作家的成就? 我已经记不住当时说了些什么。 但邢野究竟是怎样一个人?他到这个世上走了一遭,给我们留下了什么?[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正>提起陈嘉庚(1874-1961,著名的华侨领袖,企业家、教育家、慈善家、社会活动家),很多人都不会陌生。在我们的历史课本里,这是一个经常被提及的名字。他一生倾资兴学,赤诚报国,曾被毛泽东誉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那么,在儿子眼中,他又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以下就是陈嘉庚的儿子对他的片段回忆——父亲有17个子女,我是第五个,由于业务关系,我和他比较接近。兴学抗日报国父亲1874年10月出生在福建同安县集美  相似文献   

14.
写给父亲     
我很想写写我的父亲.一个养育了八个儿女,年近七十还在自食其力的人。父亲是家乡远近闻名的木匠,随着年轮的转动.父亲的心思越来越重,虽说他一生带了许多徒弟,却没有一个人能把他那雕龙画凤、画龙点睛的绝活学到手。他只抱怨年轻人怕吃苦,不勤劳,老大儿子没念几天书,脑子笨,倒也是个木匠了,从小跟着父亲走南闯北,给别人盖新房、做棺材,但手脚坦慢。老二初中毕业,却不把木匠手艺当回事,农闲了,喜欢跑买卖,认为这样来钱容易。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父亲是个非常沉默寡言的人。他从不向子女们讲述自己,我很想了解他的生平.可他从不回答。他往往只是带我到北京城各处漫步。到过龙虎寺(指北京隆福寺古董市场)和其他地方,主要是去购买些花木。他最喜欢在住宅花园内栽花植树,这是他平生唯一的爱好。  相似文献   

16.
吴韶成 《百年潮》2011,(3):26-33
父亲吴石虽然牺牲60多年了,但他的音容依然难以释怀。父亲戎马一生,未给子女留下寸土片瓦,但其为人、品德、修养、学识,则是我终生享受不尽的财富。谨以片段回忆,寄托对父亲的无限怀念和哀思。 两度赴日学军事  相似文献   

17.
韩子华 《纵横》2010,(9):29-33
聘请家教,对子女要求甚严 父亲不许我们上小学,而由他聘请教师在家里教我们读书,到一定年龄才准许去考初中。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成长的岁月里,父亲给予我们很多教诲,但是最重要的也许是“忠诚”。父亲当时是一个很有前途的律师,但他却专门为一个法律事务所工作了很多年。大萧条时期,祖父被诊断患了癌症,父亲没有钱给他治疗。法律事务所的一位老同事知道父亲的困境后,给他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支付医疗费。父亲为了报恩,一直为那个人服务。直到老同事去世,父亲才离开,在华尔街创办了自己的专利和商标法律事务所。  相似文献   

19.
在有18岁以下子女的家庭中,近6成家长(55.5%)不知道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相对而言,父亲对子女交友情况的了解程度更低。仅有33.8%的父亲知道自己孩子最好的朋友是谁,母亲中该比例也只有50.8%。  相似文献   

20.
雪蓝,您好:我是一名初中学生的家长,我的儿子小时候遇到点事情常常哭,喜欢和女孩子们说心事,我们很担心他长大了不像一个男孩子,于是一直以男孩子的教育方式来促进他早日变成个男子汉。但是自从他上了初中以来,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什么事情从来不和我们说,常常一个人躲在小房间里,我们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我们很着急又不知道怎么办,请您帮帮我们好吗?一名困惑苦恼的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