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多人认为乙肝转阴难,被患者称为“大国手”的覃广廉教授认为并不难。乙肝阳性这一世界性难题在他手下迎刃而解了,原因在就于他有这下面几乎。第一手:覃教授治肝心得大法:1、治肝不攻肝,而是理肝。他认为乙肝病毒虽为湿毒,但治之切勿胡乱攻肝之毒,而应理肝(调理提高肝脏正常解毒功能,靠药物和自身解毒功能解毒),若暴力解毒,不但病毒未除,而区正气先伤。这是乙肝阳性者久攻毒不去,反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原因。2、治肝不泻肝,而是敛肝。乙肝病毒为火热之毒,但属虚火,非实火。治之不应清热泻肝,而应敛肝(收敛阳气,育明潜阳)…  相似文献   

2.
俺队夏天有一个活计是和大粪朝夕相处。翻开日记,里面没有人与粪如何交道的详尽描述,只是用简单的动作记载怎样与粪过招——起粪、整粪、抬粪、敛粪、翻粪、装粪、拉粪、扬粪……就这么着,在临涣,大热天里奋斗在大粪中。与粪奋斗其菌无穷,加上脏猪野狗的生活环境和超强的体力负荷让我身体抵抗能力日益下降:终于有一天,我害了一场致命“大病”。  相似文献   

3.
《华夏人文地理》2005,(5):42-43
{9}历史是一场长期的兵器竞赛--从棍棒和石头一直到核武器。据古典民俗学者阿德里安娜·梅耶说,希腊的超级英雄赫拉克勒斯发明了西方文学中描述的第一个生物武器, 从此以后,新的武器就层出不穷。在希腊神话中,赫拉克勒斯杀死了海德拉这个多头巨蛇,然后把他的箭头浸在她的毒液之中,使中箭者必死无疑。这个神话的遗产就体现在toxic (毒)这个字里,这个字源自toxikon,正是希腊人对毒箭的称呼。  相似文献   

4.
胡成海 《纵横》2008,(1):6-10
97岁的阿沛·阿旺晋美,是一部人生的大书。他是当年在中南海勤政殿签订《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唯一健在的代表,从年轻的庄园主少爷到西藏地方政府高官,从首席谈判代表到国家领导人,在近一个世纪的生命历程中,阿沛投身于时代的伟大变革,亲历了西藏社会翻天覆地的变化。回首往事,他的内心充满了欣慰和自豪,虽历尽沧桑而无怨无悔。  相似文献   

5.
张昌华 《文史博览》2006,(11):40-42
读者一瞥“傅斯年”三个字,马上想到他的绰号“傅大胖子”或“傅大炮”。此言诚哉。前者肖其形,后者攫其神。傅斯年矮而胖,腰滚肚圆,“滚”到几近与裤长等比;“五四”运动中他作为北大学生领袖,示威时扛着大旗走在队列前首。二十多年后他敢在皇亲国戚头上动土,公然在报端抨击贪污、腐败的宋子文、孔祥熙;当胡适垂青某个官位时,他致信提请他注意自己的“名节”,说蒋介石拉胡做官是“借重先生,全为大粪堆上插一朵花”。世人公认,他是那个年代唯一一个敢在老蒋面前跷着二郎腿说话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6.
无产阶级革命家林伯渠同志,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而到社会主义革命,奋战了近六十个春秋,是我党少数几个从同盟会时期起就投身革命的老革命家之一。他从事过政抬、党务、军事、经济和文教等多方面的领导工作,为中国革命作出了重要贡献。早在三十年代,他就被誉为共产党的理财专家。在他的经济活动中,可以从一个侧面了解我们党在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7.
接纳孩子     
儿子一出生,我就发现他是个爱哭的孩子,而且哭起来不屈不挠。几个月的时候,他半夜啼哭,怎么哄都不行。后来终于找到一个止哭的办法:把他抱到厨房,打开水龙头,他一看见哗哗流动的水,就不哭了。再大一点,就能猜测出他哭的理由了,比如想抱没人抱,玩玩具不称心,等等。到了他懂事,才比较明确地总结出他哭的原因,主要是两个:一是让他做违背他意愿的事,二是他自己想做的事做不好。对前者,他是试图以哭来使家长屈从他的意志;至于后者,是  相似文献   

8.
7岁的小真自幼儿园到小学一年级,不管是上课还是游戏时间,经常都是一个人,自己玩自己的。幼儿园阿姨教唱歌、教数数,他也从不张口;问他为什么不跟小朋友一起玩,小真就回答一个字:不!再问就始终不说话了。小真家住在一幢高层公寓楼中,从出生到上幼儿园这一段时间很少与别的孩子接触,加之小真父母关系一直不好,家庭吵吵闹闹时常发生,在这样环境中成长的小真在家里就很少说话,更别说到幼儿园和小学。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培养孩子合群的性格,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要让孩子在互敬互爱的家庭气氛中健康成长。小强本…  相似文献   

9.
从上述一节所见,陈独秀到粤后在广州以教育委员会为中心真正地推进了新文化运动,而事实上陈独秀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很大的,然而其所受到当时保守派的抵抗和反对也是很激烈的,那些仇视新文化、新思想的士绅势力给了他一个十分恶毒的名字,把陈独秀谐音称为“陈毒兽”,遭到了他们的集中炮火的攻击。  相似文献   

10.
老大是一个勤劳憨厚的人,他刚生下不久,阿爹便去世了。阿妈改了嫁,生了个弟弟——老二。不久,阿妈也病死了。他便跟着继父过日子。继父的心肠像蛇一样毒,他根本不把老大当人看待,像使唤牛马一样使唤他。老大从  相似文献   

11.
陶恒生 《纵横》2010,(12):21-25
心惊胆战的逃亡之旅 我父亲走的时候跟我们说:“我到香港去。”他那时没有想到会公布密约,不知道高宗武已经把密约拍照下来。他说到香港去再想办法让我们过去。其实他也很茫然,并不知道怎样想办法。他走后,我母亲想带几个孩子也走,就去买船票。  相似文献   

12.
理查德·劳利斯是个什么样的人?观其外表,他就像一个标准的美国“普通干部”,从穿着品位到神情言谈,都中规中矩。如果是在人群当中,他就像路人一样普通。但在海峡两岸的中国人眼里,这个人可就不那么“简单”了。因为他是美国五角大楼主管亚洲事务的官员——负责东亚事务的副国防部长帮办。在他貌似“普通”的外表背后,隐藏着许多神秘。  相似文献   

13.
半个匈奴人     
误入公主养鹿场 这个赶毛驴的汉子,是两千年前的一个古人。 他从西汉王朝的中原地区,移民到遥远的西北边疆。他的行囊中,有一把从故乡带来的葫芦种子,就随手撒播到新开垦的土地上。也没怎么操心,居然结出了满地好大的葫芦! 他挑最大个儿的装了两驮筐──也不过就是那么四五个,让自家的那头小毛驴驮着,想送到长城烽火台哨所,给哨兵尝尝新鲜。他有个儿子,也在边防军营服役。 不料,刚走到半道,天变了。黑风暴刮得他晕头转向,在荒漠上乱跑一气。毛驴磕磕绊绊,跌倒爬起,筐里的瓜也打烂滚丢了;最后,停留在一个背风的山窝里,一…  相似文献   

14.
王海辰  杨晓虹 《百年潮》2012,(10):29-35
张学良人生百年,一直致力于国家和平统一,并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个人代价,甚至是半生的自由。当他到了晚年回首往事的时候,并没有计较以往的个人代价,而是沿着民族要独立,国家就得强大,国家要强大就得统一的思路继续前行。在回顾历史、总结人生经验的同时,他把注意力很大程度上投在了两岸统一问题上,并从国家未来、台湾岛情、国际局势三个角度谈了他对于两岸统一重要性的理解、统一难点的症结所在、破解困局的办法等。“要问山下路,须问过来人”  相似文献   

15.
杜晓丽 《神州》2014,(17):75-7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过程中总结有效的学习方法:一条是积累,一条是转化。先说积累。不少人学习文言文只满足于扫清文字障碍,认为讲清楚,讲明白,这就够了。老师一篇一篇地讲,学生一篇一篇地学。到了总复习的时候,你问他还记得几篇的时候,他就会茫然地摇摇头说,一篇也不记得了。这种学习方法是极不可取的。因此学习文言文的第一就是要积累。而积累的最好办法就是背诵,把文言文中的若干重要篇章熟记在心,文  相似文献   

16.
《环球人物》记者采访袁隆平,至少已有四次,时间跨度十余年.我们目睹他从“70后”变成“80后”,到今年,1930年出生的他正式跨入“90后”了。“80后”“90后”都是他的自称,从第一次见面,我们就发现,他是一个“好玩到飞起”的人.  相似文献   

17.
房婉萍 《世界》2006,(9):56-58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城的变化,判断  相似文献   

18.
1912年明朗的一天,在洛 杉矶的一个公园里,美国 拉斯基影片公司正在拍摄一部电影。在旁观的人群中,有一个面部平平、鼻子宽宽、嘴唇厚厚、眼睛明亮、小个子的中国男孩、他叫黄宗。他好奇地观看着这拍摄电影的场景,久久不肯离开,一直到天快黑摄制组离去后,他才走开。一连几天,他的脑子里一直萦绕着的都是拍摄电影的场景,特别是那架摄影机,他从幼年时代起,就对摄影痴迷若醉,几年间,收集了大量的废旧瓶子,从一家药店换回了一台盒式照相机,一直摸索着摄影的庆术。那天在R园里曰到拍摄电影后不久,一位朋友击诉他,拉斯墓公司正在招工石宗沾决定圭…  相似文献   

19.
他从青年时代起,就鲜明地主张中国应该走社会主义道路,热情地支持中国共产党,对党的革命事业多次给予无私援助。他曾屡屡痛斥国民党反动派的黑暗统治,因而被汤恩伯列入“不择任何手段,立即逮捕”的捕杀密令中。虽然只是匆匆一面之缘,但历经20度春秋之后,周恩来依然没有忘记中国共产党的这位挚友、战友、盟友。然而,到了1957年,形势突然急转直下,历史被无情地颠倒,他一下子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右派”、“大毒草”,发妻、爱子先后离他而去。他的名字叫彭文应。  相似文献   

20.
打木龙坝     
澜沦江中游的江桥头,有个很小的坝子,叫打本龙坝。提起“打木龙坝”这个名字,人们传颂着一个美丽的故事。很早很早以前,这个坝子上头有两条黑龙,是两父女。老黑龙年年出来兴风作浪,发大水,冲庄稼,闹得人们颗粒无收。有人说那是黑龙向人们要贡。人们把猪、牛、羊献上了,可是老黑龙仍旧出来兴风作浪。村里有个苗家小伙,名叫阿桑。他不但聪明能干,而且正直善良。他看着黑龙作怪,人们年年受灾,实在忍不下去,心想,再这样下去,百姓就没法活了,得想办法解救人们。这件事他盘算了很久,想来想去,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他邀了村里的人大家动手,造了一条大木龙,木龙的身上遍处钉上大铁钉子,造好后,大家把它抬到黑龙经常出没的地方,安放在河里,借水冲的力量把木龙转动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