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美食家》弘扬美食文化,使陆文夫扬名世界。他应邀访问法国,却吃不惯西餐。法兰西没有留住陆文夫的心,而他却让法国人迷恋上中国,人们纷纷来到苏州要品尝地道的江南美食。陆文夫成为"美食家"后,扬名国际。从1987年到1990年,法国三次邀请陆文夫访问,授予他法兰西文学与艺术骑士勋章,邀请他参加法国美食节。这一切,皆因他写了美食小说《美食家》,尤其是其中的一句话:"如果成立世界美食家协会的话,朱自冶  相似文献   

2.
<正>培养美食家,饭店是重要平台。所以,美食家与饭店有缘。可多数美食家写文章,谈美食的多,谈饭店的少。陆文夫相反,他的小说《美食家》,便写了一个饭店的变迁史;他的散文,也常常以饭店为议题。不过阅读后发现,陆文夫对饭店,表扬的少,批评的多。数十年来镌刻在心中的那些美食殿堂,正逐渐离他远去。这对于一个资深美食家来说,是不合常规的。这一  相似文献   

3.
叶辛 《文史天地》2004,(7):40-43
1990年秋天,我由贵州调回上海以后,一直在考虑要写一本描摹上海现当代生活的长篇小说,在这之前,我写过一些和上海有关的小说,比如八十年代我写的中篇小说《发生在霍家的事》;也曾改编电视连续剧的《家教》;反映文化大革命初期市井生活的《恐怖的飓风》。这些作品虽然都先后发表、出版了,后来也被我收进了十卷本的《叶辛文集》,但是它们的影响始终不如我同一时期创作的《蹉跎岁月》和《孽债》。  相似文献   

4.
井石将他中篇小说集《古堡的主人们》的一摞清样和一页信托人转交给了我。信中说他去兴海县下乡了,请我给他即出的集子写篇序。还说,托人转交,是为了排除我推托的可能。我们是文友,相知多年。为他的新作写序应该是责无旁贷。此前,也曾为他写美国友人柏大卫的长篇纪实《故乡故事  相似文献   

5.
怀念沙汀     
沙汀同志离开我们已经一年半了,他是1992年12月4日在成部病逝的。最近我整理“文化大革命”后文艺界一些新旧朋友赠送我的图书,发现了沙汀的赠书比其他作家都多。从1953年他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沙汀短篇小说选》起,《沙汀选集》(四册)《沙汀文集》(七册)《出了牛棚之后》(包括《青枫坡》)《木鱼山》《红石滩》三个中篇小说),还有这三篇的单行本以及《难水十年》,这位以写四川西北地区农村、乡镇而著名的老作家,可谓著作等身。赠书之多表示了他殷殷的情谊,愈增我对他的怀念。我和沙汀相见恨晚。三十年代,抗日战争之前,…  相似文献   

6.
不灭的精魂序︽敦煌之恋︾●雷达要问1996年最好的报告文学是哪一部,也许难以厘定,但是,倘要挑出1996年最好的几部报告文学,王家达的《敦煌之恋》恐怕是绝对不能遗漏的。据我所知,此书的主要部分在《当代》发表并被《中华文学选刊》转载后,已为越来越多的读...  相似文献   

7.
我所接触到的胡耀邦同志孙鸿泉前年《文史春秋》杂志约我写了一篇《胡耀邦七次到广西》的文章,文章在1994年第2期《文史春秋》发表后在社会上得到了较好的反响,不少读者给予了好评,《炎黄春秋》杂志于1994年12期转载,《老年知音》杂志于1995年1-4期...  相似文献   

8.
我要感谢我的妻子,感谢媒体,不是外地媒体的关注,今天还不知道怎么样。再就是要感谢公安局和检察院,是他们及时终止了错误,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彭水诗案”秦中飞,重庆市彭水县教委人事科科员,轰动一时的“彭水诗案”的肇事者和受害人。2006年8月15日,他写了一条名为《沁园春·彭水》的短信,这首后来给秦中飞带来牢狱之灾,并且传遍全国的词,应该说不上什么艺术性(马儿跑远,  相似文献   

9.
侯永大 《百年潮》2012,(8):53-58
记得黎澍先生去世多年后的一天,在一次聚会上我遇见了《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的黄春生,他给了我一本《黎澍十年祭》。当时小黄对我说:“其实你也可以写一写黎老,你给他开了那么多年车,他的为人、思想,  相似文献   

10.
陆文夫与茶     
<正>作家陆文夫是个奇才,好吃好喝好饮。把美食写入小说,就成了名作《美食家》,享誉海内外。此外还写了大量美食文章,被饮食行业奉为圭臬,人称文坛美食家。作家李国文说:"烟,酒,茶,人生三趣,陆文夫全有了。"(《文夫与茶》)陆文夫是美食家,烟且不说了,不能算食物。酒是陆文夫个人爱好的鸿篇巨制,能写一篇大文章,另用文字详述。这里先说茶。  相似文献   

11.
李辉 《名人传记》2018,(7):61-65
留存美丽江南 认识吴冠中先生是在1984年左右。当时专门选收文学评论文章的《评论选刊》,有一期破例地转载了吴冠中一组关于画展评奖的文章。文章是日记体裁.活泼的文风和坦诚吸引了我。没有常见的人云亦云,也不是死板枯燥的论说.而是细致地分析参展作品艺术的得失.理性与感情出色地结合起来。超出了一般评论文章的水平。  相似文献   

12.
何方 《文史精华》2003,(2):60-64
由于我正在写《延安整风中的抢救运动》,其中要专门写一节《康生其人和他在整风抢救中的作用》,所以老友曾彦修先后送来刊载有关康生文章的两期《文史精华》。一是2002年第6期刘明钢的《康生与延安“抢救运动”的起因》,他批注了文中一些错误(因为我们两人都经历了当年各自单位运动的全过程);二是2002年第10期,登有与我同名的作者的《康生一生中的三次政治投机》。曾彦修除指出一  相似文献   

13.
八十五年来甲骨文材料之再统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四十七年以前,我曾写过一篇《甲骨文材料之统计》,登在1937年4月2日天津《益世报·人文周刊》第13期,转载在开明书店出版胡愈之先生主编的《月报》第1卷第5期。在当时曾经引起一般学人的注意。抗日战争期间,1942年在成都编印《甲骨文商史论丛》,我又写过一篇《甲骨文发现之历史及其材料之统计》。《论丛》1944年由齐鲁大学国学研究所出版,印数不多,但后来台湾大通书局和香港文友堂书店都有翻印。解放初,我根据新的情况,把它改写成  相似文献   

14.
《舌尖上的中国》热映时,我就存想,央视真应该去找陈立当顾问。在我看来.当今中国真能说得一口好菜的大概也只有陈立兄了。后来听说他果然是此片的幕后顾问之一。再拍《舌尖2》,他又是美食顾问。陈立被称为“杭州七大怪”之一。也许是闪为这个浙江大学的教授,却偏以美食家闻名。有报道称,“陈立在被媒体打捞出来作为美食家之前,是专攻情感性精神疾病的教授”,而我正是当年打捞陈立的媒体人。  相似文献   

15.
1977年4月,我和郭叙编出差北京,去《红旗》杂志修改一篇约稿。当时的湖南省委第二书记张平化同志(第一书记由华国锋同志兼任)知道我要去北京,把我叫到他家里,要我去看望胡耀邦同志,并当即写了一封亲笔信交我带去。  相似文献   

16.
余光中  徐宇 《环球人物》2020,(2):107-109
翻开泛黄的《台港文学选刊》1993年合订本,可以看到我的短文《相逢何必曾相识》,它记叙了那一年春天,我在香港初见余光中的感触。此前我们早已通信通话。但一见到他,我还是忍不住说出:“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诗句出自李白,我当然不敢自比诗仙,而是心里觉得能见到文学大师,真是三生有幸,什么当官发财都不值一提了。  相似文献   

17.
《文物》1963年第2期刊载了袁荃猷同志写的《关于信阳楚墓虎座鼓的复原问题》一文,对我和陈大章同志在1958年写的《复制信阳楚墓出土木漆器模型的体会》一文中有关鼓及鼓座的复原提出了商榷。我读过之后,认为对于今后正确地复原信阳楚墓所出的鼓及鼓座有所启发。同时,又感觉到其中有些问题仍有提出来讨论的必要。  相似文献   

18.
灾难的儿子——记公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刘久病后,在2月7日去世了。听说,他在病中时,他女儿曾向北京求助,可见医疗条件的不如意。这个灾难的儿子,不仅走早了,还走得很难。令人思之黯然。公刘少年时就有诗名。抗战期间,我虽然与他同在赣江源头那座小城,相互认识却是1950年春随军进入昆明后;1951年我调入云南军区文化部,他早在《国防战士报》工作,同住一个院子,朝夕相见,也就常能谈文论艺。他1927年出生,比我大两岁,在南昌读大学时就加入了反对国民党旧政权的进步组织,从而被通缉逃亡香港,继续在党的领导下从事报刊工作。上世纪的五十年代他在我们这些年轻军人当中,也就显得较成熟有学识。我们编辑的《文艺生活》月刊,若要发表重要的理论文章,如阐述文学和《矛盾论》、《实践论》的关系等,文化部副部长兼刊物主编苏策都要约请公刘来写。苏策考虑到:当时是供给制,军队干部没有余钱养家,这既可让公刘得些稿酬去赡养父母,也只有他能胜任这一理论性写作。刊物每期都要选一些文学精品刊在封二上,公刘的诗作《远离北京的地方》就是刊在这版面上。《解放军文艺》转载时,易名为《守望在祖国的边疆》,从而传诵一时。1952年夏,冯牧接任军区文化部副部长后,把他调入文化部,使他的诗作更多。1953年冬...  相似文献   

19.
第一次见撒贝宁。打了声招呼后,他瞅一眼我手里的杂志,抬了下眼皮说,这次写我,是要写整本吧?我惊愕。他下一秒就咧出牙齿笑,嘿嘿,我骗你的。那天是林丹到《开讲啦》录制。  相似文献   

20.
《满族研究》编辑部李德同志来信约稿,要我写一篇评介端木蕻良的文章,我想就这几年编辑《端木蕻良文集》的情况,向关心他的读友们作些汇报。 端木从一九二九年在天津《南开双周》上发表文章以来,就现在收集到的篇目计算,大小有六、七百篇,七百多万字。但是,端木对过去的作品,自己很少保存,也从未想过将来为编文集去收集。他到底写了多少文章,自己一点也不清楚。因而,收集他的作品,编他的创作年表,便未免费劲,特别经过解放前八年抗战的流浪生活,和解放后的十年动乱,就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