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的儿子叫贾庆祥,是宜宾市第一中学一名普通的高中生。在成长过程中,我从来没有刻意地帮助他规划过人生,而是尊重他的兴趣爱好,一天天地看他长大。儿子荣获过"未来杯"全国中学生创意设计大赛二等  相似文献   

2.
1945年11月25日星期日冷晴下午二时,到南菁中学礼堂听本校胡积善同学"二胡独奏会"。他是为联大浙江省立宁波中学校友杨君募捐,杨君患肺结核,穷,没有医药费。抗战后期,昆明物价相当高。炒两个鸡蛋350元,牛肉面130元一碗,包子、烧饼20元一个,稀饭20元一碗。寄外  相似文献   

3.
正"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这是二十多年前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先生为华师大校长培训中心的题词。现在,有人批评这句话是典型的"人治观念"。我认为这样的批评有些浅薄。"名校长出名校"这是被教育实践所证明的,如李希贵之于北京十一中学、刘彭芝之于人大附中、柳袁照之于苏州十中、蔡林森之于洋思中学。如果校长"一文不名",即使是把名校交给他,估计也会慢慢"不名"起来。所以,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一个学校的灵魂,  相似文献   

4.
1953年,当时在我国外交部负责外交事务的楚图南同志找到我,说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首相这两年在寻找他中学时代的一位老师,这位老师名叫谢潘,希望这位老师能为他的中学时代写一篇文章,并说谢老师是他马列主义的启蒙老师。  相似文献   

5.
儿子上中学后,迷上了读闲书,如醉如痴,涉猎广泛。我很担心这样会影响他读正书——课本。比如一天晚上,我已睡下,他还在自己屋里吟诵一首词:"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相似文献   

6.
丁品 《神州》2011,(1):68-73
他生得浓眉大眼,能讲一口地道的哈萨克(维)语。初次与之接触的哈萨克牧民都会感到迷惑:你是哈萨克族,还是回族?他是个地道的汉族人。"文革"中在伊犁检察院工作的父亲被迫害致死,1969年,14岁的他随姐姐到哈萨克乡插队。在乡下,他学会了干农活,骑马,做"那仁"手抓饭,成了地道的"小哈萨"。他一直并坚持刻苦自学中学课程。1973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伊宁卫生学校,  相似文献   

7.
正一汪伪汉奸梅思平(1896—1946),出生于浙江永嘉。中学时代在温州浙江省立第十中学读书,后考入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毕业后,梅思平先到上海商务印书馆做编辑,因为不满足现状,便想尽办法削尖脑袋进入官场。他先到南京中央大学、中央政治学校做了几年教授,后加入国民党"CC"系,从此步入官场。  相似文献   

8.
正黄逸峰,又名黄承镜,1906年7月生于江苏东台,先后就读于南京东南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公学、复旦大学商学院等,1925年参加了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斗争中加入共青团,后转入中国共产党。他是书生,先后执教于江苏南通中学、泰国曼谷新民中学、新加坡华侨中学、上海沪江大学和广西大学。他是军人,先后出任国民党战地党政委员会少将、中将设计委员,新四军联抗部队司令、苏中军区一分区司令、东北野战军铁道纵队司令。黄逸峰一生命运坎坷,3次入党,7次被捕坐牢,但他追求信仰,初心不变,用行动书写了"共产党人的风范"。  相似文献   

9.
<正>这是一本1937年广州培英中学发行的《义声期刊》(图一),刊号为第二期,现藏于广州孙中山大元帅府纪念馆。广州培英中学是美国那夏礼博士(Dr.Henry V.Noyes,1836-1914年)于1879在广州沙基同德大街创办的,当时叫"安和堂",1888年迁至芳村,改名为"培英书院"。1953年广州市人民政府接管培英中学,书院更名为"广州市第八中学"。时至今日,培英中学已有136年的校史。1937年是中国抗战史上标志性的一年,7月7日日军在北平附近挑起卢沟桥事变,中日战争全面爆发。彼时的中国,无论在政治、军事还是文坛、思潮上都潜藏着奴役  相似文献   

10.
张之洞的教育思想主要在于变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引进西学,其目的在于为清政府培养德才兼备的人.这种教育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他的教育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的进步性,但也有明显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正我和邓英淘我和邓英淘(邓力群之子)是北京景山学校的同学。他原名"邓婴淘",英淘的"英"字是后改的,和樱桃二字同音。当年有首歌叫《樱桃好吃树难栽》,我们一唱这歌大伙儿就朝他笑,弄得他怪不好意思的。至于他什么时候改的名,我就不得而知了。北京景山学校是1960年在原北京市东城区东高和北京市第九十一中学基础上创办的,归中宣部领导。景山学校当年是"九年一贯制",实行精英教育  相似文献   

12.
那是2005年8月的最后一天,在北京大学百年讲堂的开学典礼上,子尤从轮椅上起身向他所在的中学校友讲了一番话。结尾时,他用力而深情地说:"要珍惜呀!"我知道他说的是珍惜生命的意思。那时,我们在生死线上,可是他依然有他的追求和向往,  相似文献   

13.
刘寻 《文史精华》2013,(4):62-62
这两个字是"犭日犭本"。这两个字念"日本"。对,就是日本国的"日本"。笔者上中学时的许红锴老师,年轻时投身抗日,曾任冀中根据地河间七区区长。许老师文化根底很深,写一笔好字,刷写标语成了经常性的工作,村头街尾留下他许多字迹。当时最常写的一条标语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其中"日本"两个字,就写成"犭日犭本"。这是笔者在上世纪80年代与许老师一同搜集整理近现代史料时,听他讲的一段故事。  相似文献   

14.
高宁 《贵阳文史》2013,(3):34-36
位于贵阳市文笔街的中共贵州省工委活动旧址里,陈列着为解放贵州而壮烈牺牲的若干志士仁人的光辉事迹、声像图片、资料文物……供后人瞻仰、凭吊和祭奠。其中,就有著名的"双十一惨案"烈士。"双十一惨案"烈士中的毛克诚是我的堂舅。从小就听母亲提起过这个烈士舅舅,多年来尽管我用心收集他的资料,遗憾的是各种媒体关于他的个人信息少之又少。"毛克诚(1925—1949.11.11),贵阳市人。1947年毕业于大夏中学,贵州大学先修班学生,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员。1949年5月,遵照中共贵州省工委指示,与肖元乾负责组织和领导中山中学读书会,开展革命活动。同年7月因叛徒出  相似文献   

15.
正正如烈士墓园内那块"一抔千古"纪念碑的题写者,经过70载的风霜洗涤,身为中将的他对今人而言竟是如此陌生。历经70载风雨沧桑,曾经模糊的历史正在悄然还原它本来的面目。在安徽省天柱山景区,静静坐落在桃李芬芳的"野寨中学"里的那方烈士墓园,依旧清晰记录着抗战年代第176师的将士们"一寸河山一寸血"  相似文献   

16.
张伯苓不但是一位杰出的教育家,而且是募捐艺术家,他一生为南开教育募款超过千万。先后开办了中学、大学、女中、小学、重庆南开中学。有人问他:张校长,你是怎么像变戏法似的,就能办了这么多好学校?他回答:当校长用不着博士、硕士头衔,只要能找钱就行。这个"能找钱",包括募捐和争取政府公款补助。也有人看到他经常三万五万地捐回钱来,问他有什么募捐的诀窍。他说:这没什么,瞅准了,一抓就是一把。在他这句简单的话语中,饱含着他艰辛的募捐经历和高超的募捐艺术。  相似文献   

17.
19世纪后期,清廷部分官员及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在处理中学与西学的关系和地位时,逐渐衍生出"中体西用"论。它作为处理中学和西学的一种模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本文通过介绍"中体西用"现代价值的研究情况,为"中体西用"研究的深入展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2017,(4)
正说起路易·艾黎,他不仅与我的父辈有缘分,而且这种善缘还延续到了我们这一代。20世纪30年代,我的父亲、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和路易·艾黎都是上海麦伦中学的校董,他们因为学校的教育工作常常在一起碰头。而我的长兄陈一鸣和路易·艾黎的养子王季香(后改名为黎雪,英文名字叫迈克)在麦伦中学是同窗。每当王季香的"外国爸爸"来到学校的时候,  相似文献   

19.
冼星海在广州念书的时候,我和他有过一段师生之谊。据我所知,星海童年丧父,他母亲感到家无余粮,抚孤不易,同时认为南洋容易谋生,于是便带他去新加坡。她在养正中学当洗衣工人,星海则在养正中学半工半读。星海学习非常用功,成绩特别突出。那时候,他不但已显露出音乐天才,并且还很爱好书法。他每晨磨墨一砚盂,有暇则临摹挥洒,至墨尽为止。字学邓石如,极肯下苦工。因此,养正中学每有筹款会或展览会,多请星海挥毫,写出四屏及对联不少。这是四十多年前的事了。养正中学是岭南大学办的。当时岭南大学校长钟荣光想吸收华侨学生,便在新加坡、越南、…  相似文献   

20.
正匡互生,又名匡济,是"五四运动"中因点燃赵家楼第一把火而出名的湖南邵阳人。然他的两篇习作引发一桩湖南省教界命案的故事,却知之者甚少。1913年,匡互生就读于邵阳驻省中学。学习期间,匡互生写了两篇作文,一篇为《救国大计策》,为议论文,511字,老师改动21处,增字45个,批语是:识见卓越,能言所欲言。另一篇为《岳麓游记》,为记叙文,689字,老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