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十八从军闯九州,豪情壮志贯斗牛;五十春秋成过去,梦醒梨园一苍头;堪笑当年古珂德,犹自忝颜作阿Q;羞向人前说往事,六十八岁进小楼。”——这是自称“梨园苍头”的王呐68岁时的抒怀之作,一番人生沧桑感慨溢于言表。  相似文献   

2.
隐逸观是孔子政治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长期以来在孔子政治思想的研究中却被忽视。本文试作探讨。一孔子隐逸观的内容主要有五个方面。(一)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孔子关于隐士的衡量标准是双重的,即政治标准和伦理道德标准,两者之间互为表里,并非相互分离。政治标准即为士而不仕。在儒家看来,读书是为了做官。孔子的弟子子路就曾说:“不仕无义。……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论语·微子》。以下凡引《论语》,只注篇名)。孔子则说:“三年学,不至谷,不易得也”。(《泰伯》)因此,“学而优则仕”(《子张》),“学也,禄在其中矣”(《卫灵公》),便是儒家指点给文人的一条虽非唯一但极重要的出  相似文献   

3.
孔子时代,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因此,摆脱贫困是孔门弟子从学的直接动力之一。孔家学派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在经济上,孔子与弟子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弟子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孔子对弟子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援助,但是不负责全部经济支出。孔门弟子在学习的同时也从事其它活动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民间,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于是踏青也便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主题。 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他的弟子在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孔子的弟子曾皙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小孩,到沂水去沐浴,并随风起舞,洗完后哼着民间小调,踏上归途。”  相似文献   

5.
孔子时代,整体物质生活水平相对低下,因此,摆脱贫困是孔门弟子从学的直接动力之一。孔家学派有自己的经济来源。在经济上,孔子与弟子之间保持相对独立性,弟子之间存在着竞争关系。孔子对弟子及其家属给予一定的物质援助,但是不负责全部经济支出。孔门弟子在学习的同时也从事其它活动以维持生计。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民间,清明节是一个扫墓祭祖、缅怀先人的日子。清明节也叫踏青节,于是踏青也便成了清明节的一个主题。关于清明节踏青之说,可以一直追溯到孔子那里。《论语》记载,孔子有一次与他的弟子在一起讨论人生志向,孔子的弟子曾晳说:"暮春时节,穿着刚做好的春服,与五六个朋友,六七个小孩,到沂水去沐浴,并随风起舞,洗完后哼着民间小调,踏上归途。"孔子听后说:"我赞同你的理想。"孔夫子与曾晳的对话表明,远在春秋时期,人们便有了暮春时  相似文献   

7.
望子成龙、望女成风几乎是每个中国父母的心愿,被称为"学术超男""学者明星"的厦门大学博导"麻辣教授"易中天也不例外。他曾经在接受记者的采访时,笑谈自己是"一等爸爸、二等丈夫、三等教授",他将女儿易海贝培养成了同济大学的硕士研究生。那么既然是"一等爸爸",就必定有与众不同的教子经,对此,他说"我的家教就是不教育、不管",那么这个"不管"真的就是对孩子不管不问了吗?易中天有他自己的道理,正所谓"无为即有为,不教即家教"。  相似文献   

8.
常樯 《文史天地》2023,(4):24-27
<正>孔子的一生中,接触的人比较庞杂,但他唯有与弟子在一起的时候,他的精神才是最放松、最自由的,他的思想才是最活跃、最深刻的。尽管他倡导“有教无类”,在弟子出身、年龄上不刻意设置门槛,但他的一众弟子,在拜入孔门时,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至少都是比孔子小的人。可以说,孔子是在与年轻人交换意见、交流心得、碰撞思想、共同生活与奔波中走向“至圣先师”“万世师表”之圣坛的。很大程度上讲,  相似文献   

9.
汉代的忠孝观念及其对汉画艺术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忠孝观是儒家的伦理道德观念,它强调居家孝敬父母长亲,处世忠于君王朋友。孔子及其弟子十分强调忠孝的重要性,《论语》中对此多有记载,如《学而篇》巾说:“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子路篇》:“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已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悌焉。”在这里孔子把忠孝作为称士的标准。孟子对忠孝也非常重视,他在总结尧舜的统治经验时  相似文献   

10.
南昌西汉海昏侯刘贺墓出土有一件孔子屏风,是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实证文物,其上所绘是迄今所见最早孔子像.作者通过考辨文献与图像对比,梳理出自两汉至宋元孔子图像的传承脉络与构图结构流变,并确定此图为《汉书》所记《孔子徒人图法》.西汉时期的孔子屏风、《孔子徒人图法》,规范了这类孔子及其弟子画像的大致风格,此时"孔颜相对",弟子像不过十数人;东汉来年粉本流传于世,学宫中已将弟子像由十数人扩充至七十子,可能已有"孔子行教"一类的孔子像单人.由晋至唐,画家在不改变孔像格套的基础上,通过改变孔子朝向、删掉颜回图像等方式,创作"孔行颜随""孔子行教"图,并最终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1.
一、孔子的孝母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对这个古今中外有巨大影响的历史人物和他的思想的探讨,评价、众说纷纭。然对孔子的思想的核心部分是“仁”,“礼”,无多非议。“仁”是孔子思想中一切德行的根本。“礼”是仅次于“仁”的重要观念,是“仁”的表现形式,达到“仁”之境界的根本准则。那么“仁”之本又为何呢?有子(孔子弟子) 曰:“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论语·学而》) 如此,“孝悌”乃仁之根本了。而在孝悌之间,能孝自然能悌,故孝亦可视为仁之本乃至一  相似文献   

12.
孔子弟子中的河南人赵全鹏孔子3000弟子中取得杰出成就的有70余人。70余人中有不少是河南人,兹予简介。卜商,字子夏,卫国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在孔子弟子中,子夏以文学著称,被列为十哲弟子之一。孔子死后,子夏居住在今山西南部,在那里聚徒讲学,成为孔门...  相似文献   

13.
他是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博士生导师,在多个领域里向权威部门“叫板”“不务正业,滥竽充数的物理学家”、“伪万能科学大师”、“何祚庥应改名为‘何作羞’”……在网上,何祚庥经常被一些网民漫骂。何祚庥对记者说:“这都是客气的。”他还举了一个例子,在他任教的大学里,一位学生在网上称他为“何祚庥先生”,立即有人跟贴:“‘何作羞’——为何老而不休?”何祚庥为什么这么不招人待见?  相似文献   

14.
子夏故里温邑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孔子的众多弟子中,子夏是唯一的晋人。一般认为子夏的故里在当时的温邑,但是,关于温邑的归属国,千百年来却是众说纷纭,致使子夏的“国籍”一直处在多种观点并存的状态中。在相关的史籍记载中,今本《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没有子夏故里的记载,《集解》引《孔子家语》说子夏是卫国人,又引郑玄的说法,说子夏是温国人,而《礼记·檀弓》孔颖达《疏》则说子夏是魏国人。那么,上述说法究竟哪一种是事实或是更接近于事实呢?这就需要从古温国或温邑的历史变迁讲起了。周朝初年分封的古温国,地处今河南省温县西南部。作为周武王的封国,古温国的历史地…  相似文献   

15.
“人不可貌相”是中国人挂在嘴边的一句古语,比喻不能只根据相貌、外表判断一个人.那么,“不可貌相”的人最早说的谁呢? 这个人复姓澹台,名灭明,是春秋末期的鲁国武城(今山东平邑县)人.澹台灭明天生异相,面貌丑陋,比孔子小三四岁的样子.他去拜孔子为师,孔子见他相貌丑陋,勉强收为弟子,却爱答不理.  相似文献   

16.
何堪回首何堪回首,在这里又不能不回首。记得是1955年的初夏,我跟随一支开进北大荒的部队(农建二师),在荒原里踏查(我想写一部垦荒的小说)。一天,我正在师部里参加他们的党委会,突然收到省里的一封催我立即回省城的电报。什么事?没说。没有说,就说明是电报里不能透露的事情,而"立即",又说明是急事,我带着忐忑不安和狐疑,回到了哈尔滨。  相似文献   

17.
孔子是春秋末期我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名丘,字仲尼。孔子是姓孔的吗?不是,孔子是“子”姓,不过,这个“子”字与“孔子“的子不同。前者是姓,后者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或美称,孟子、荀子、韩非子的“子”也是一样。既然“孔子”的子是对这位古圣人的尊称,又说他“子”姓,那么,为什么不称他为“子子”,却称他为“孔子”呢?这个“孔”又是什么呢?原来,孔子的“孔”是氏。在古代,姓和氏是有区别的。姓是标志家族系统的族号。以姓为标志的家族,其子孙繁衍后,一族  相似文献   

18.
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以文化复兴为前提、为标志。换言之,社会的发展不能以牺牲文化的基本价值为代价。我想探讨一下,中国传统文化中都有哪些价值理念,今天仍然可以发挥作用?我近年一直在研究"敬"这个价值理念。"敬"不仅是对他人的尊敬,更是人的自性庄严。这涉及到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宗教与信仰问题。孔子的弟子子游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回答说":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没有敬,人的所谓"孝"和犬马就没有区别了。《论语》凡讲"礼",其核心都是"敬",所谓"无敬不成礼"。《易经》坤卦的"文言"也说":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礼记》祭统篇说":诚信之谓尽,尽之谓敬,敬尽然后可以事神明。"这说明,敬和诚信是连在一起的,无敬则不诚,无诚则不信。反过来,无诚信的话,也就没有敬。  相似文献   

19.
政策与人性     
正这是春秋时期的一则故事,属于孔门往事。子贡是孔子的学生,他出生在卫国,比孔子小三十一岁。子贡经商成功,所到之处与王侯分庭抗礼,是孔子弟子中最有钱的人。《孔子家语》里记载了一件子贡和孔子的故事:鲁国鉴于很多国人成为各诸侯国的奴婢(当时称作"臣妾"),所以制定了一条法律,凡是有人  相似文献   

20.
得丈人之力一人不学无术,靠老丈人的势力,考上了第一名。有人讲笑话嘲讽他: 孔门弟子入试,发榜时,先报子张第十九名,人们说:“他相貌堂堂,果然不错。”又报子路第十三名,人们说:“他虽不很聪明,也考在前面,全靠平时用功呵!”又报颜渊第十二名,人们说:“他是孔子的得意门生,这个名次屈了他一点。”又报公冶长第五名,人们很奇怪,说:“这小子平日不怎么的,为何倒考在前五名?”听笑话的人异口同声说:“全仗他老丈人的势力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