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恩来自幼聪颖好学,他早在童年时代就练就了一手清新秀丽的毛笔字。遵周家祖训,男孩子五岁起入家塾馆读书,蒙童入学起都练习颜体,世代相袭,所以周恩来很小的时候就能写出一  相似文献   

2.
刘焱 《江淮文史》2016,(5):20-26
正震惊中外的中国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陕北胜利会师已过去80年了!80年前,由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等领导的中央红军,和由贺龙、任弼时、肖克等领导的红二、六军团,在长征途中先后经过我的故乡滇西楚雄地区。贺龙领导的红军还曾攻克楚雄县城,在城里停留两天。当时我刚10岁,正在县城第一小学四年级读书,耳闻目睹红军作战英勇、军纪严明,一直深深地  相似文献   

3.
蜀道万里行     
山城明珠 一 1982年9月13日我辞别朱总家乡仪陇县,然后经南充到广安县参观了邓小平同志的旧居。9月20日,到达“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他们把我安排在馆里的职工宿舍,吃饭也在馆里。这样,既节省时间和用费,更重要的是住在歌乐山下,便于工作,便于体验生活。 卢光特馆长、刘骏明书记和俞副馆长向我介绍这个旧址被破坏的情况。 他们说:重庆“一一·二七”烈士墓暨“中美合作所”集中营旧址,早于1956年由四川省人委公布为省文物保护单位。1963年,重庆市人民委员会决定设立“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美蒋罪行展览馆”,进行保护管理。周总理对这个旧址十  相似文献   

4.
秦九凤 《百年潮》2014,(2):65-68
正1952年秋天,周恩来到上海视察,会见了他的童年挚友、当时在华东机关幼儿园当保育员的表姐龚志如。龚志如在向表弟叙说她每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快乐时,突然收住了话头,对坐在身旁的周恩来邓颖超夫妇说:"可惜你们俩没有个孩子。"  相似文献   

5.
正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我刚从插队10年的农村回城不久,分配在车间当三班倒的操作工。时逢全国总工会等部门向全国职工发出"开展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活动通知",一时间,全国各地都掀起了轰轰烈烈、声势浩大的全民读书热潮。为此,各单位还成立了职工教育领导小组,下设职工教育办公室,专门指导职工读书,提高职工的文化业务水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表现了他为国家和民  相似文献   

6.
张德伟 《文史月刊》2013,(12):31-42
我自幼生长在东北辽宁省辽阳市,从童年起就被迫接受日本的奴化教育。我于1936年2月进人伪满奉天市(即沈阳市)大东“国民学校”读书,1940年升人城东“国民优级学校”读书,1942年考入南满中学堂读书。现将一些亲历写下来,以警后人。  相似文献   

7.
正今天的浙江金华市酒坊巷18号是一栋有着特殊记忆的民国老房子,这里曾是抗战时期成立的台湾义勇队队部旧址。2006年4月,金华市人民政府将此处辟为"台湾义勇队纪念馆"对外开放。台湾义勇队是全国唯一一支由台湾人民组成的,人数多、影响大、持续时间长的抗日队伍。这栋老房子作为台湾义勇队诞生地和主要活动场所,见证了这一段血与火的历史。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份256人的台湾义勇队及台湾少年团名单,名单中有两个名字  相似文献   

8.
1944年中外记者参观团访问延安是中国和世界新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中共中央高度重视,特别委托周恩来副主席亲自负责这次接待工作,周恩来义不容辞担当起了这项历史的使命。周恩来精心部署接待工作1944年初,外国记者团提出到延安访问的要求,中共南方局常驻重庆的中央代表董必武及重庆办事处向他们表示欢迎。3月9日,周恩来发电报给董老转外国记者团,电文中说道:"我受毛泽东、朱德两同志及中共中央委托,特电你们表示热烈欢迎。"同时,周恩来同志嘱咐董老:"通知当时驻在重庆的《新华日报》记者龚澎和中共八路军18集团军驻渝办事处交通科长龙飞虎护送记者团到达延安。"  相似文献   

9.
我在上海工作的几年,几乎天天都要和领导同志接触。当时的周恩来、罗亦农、瞿秋白、王若飞等同志也都不过30多岁,但是个个都谈吐不俗,分析国内外形势头头是道,很深刻,也很有水平。我当时是20多岁,听他们谈话,心中总是暗自佩服,心想他们怎么知道这么多,而我就不行。我也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热血青年,热爱我的国家,  相似文献   

10.
我第一次见到周恩来是南京失陷 前的1937年末,地点在武汉 那时,我已是蒋介石大本营的秘书兼白崇禧总参谋长的机要秘书。周恩来作为中共派驻国统区的代表,负责着党在国民党统治区的全面工作。我们初次见面,他就象兄长见到小弟弟一般,和我热情握手,亲切拥抱,使我一点不感到陌生和拘束。他的记忆力很惊人,早已从北方党和广西地下党向中央的汇报中,了解了我的经历。知道我在1926年大革命时参加过桂林地下党的外围组织,在北平中国大学读书时,加入过“社会科学家联盟”和“反帝大同盟”等进步组织;1933年春被北方党派到张家口协助冯玉祥将军筹组民…  相似文献   

11.
正周恩来逝世后,中国乃至世界各地出现了许多有关周恩来的纪念场所,包括故居、纪念馆、纪念碑、纪念广场。对这些纪念场所,作为周恩来的"至友兼爱妻"的邓颖超,有着不一样的态度,却有着同样的情怀。遵循周恩来遗愿,坚决反对修建故居1898年周恩来诞生在淮安市驸马巷内。1910年,周恩来离开了淮安,就再也没有回  相似文献   

12.
正18年18岁,这里是我人生之初的成长摇篮,是我走向生活的启蒙之地。河西路23号的生活烙印,已经深深地嵌入了我的记忆,魂牵梦萦,无数次在梦中回到这个家。家的印象之一刚搬到这儿,我们全家三代6口人:老太爷、老太太、在贵阳医学院读书的父亲、已是小学教师的母亲、在中学读书的姑妈、不满一岁的我。两年后添了弟弟高元,再两年半后又添了妹妹高晴。这一年,姑  相似文献   

13.
早在天津读书的时候,周恩来就认识了邓颖超,当时周恩来是“觉悟社”的主要负责人,而邓是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的骨干,在反帝反封建的共同斗争中,两人经常接触,建立了深厚的情谊。为了寻求救国真理,周恩来于1920年去法国和德国勤工俭学,1924年夏天回国,在广州工作,两人多年不见,彼此更加思念,但苦于中间没有牵线人。  相似文献   

14.
周秉德 《炎黄春秋》2001,(12):70-71
我从12岁来到伯父周恩来、伯母邓颖超身边,就知道两位老人家没有儿女,只有一位干女儿——我的维世姐姐。两位老人特别喜欢孩子,不仅对我家姐弟们和维世姐姐亲如己出,疼爱有加,对他们一些战友特别是烈士的子女,也是备加关心、照顾。  相似文献   

15.
秦九凤 《百年潮》2017,(3):86-91
正一代伟人周恩来出生于书香世家,根据当时的习惯和传统,他要取好多名字。后来从事革命事业后,又由于斗争的需要,还用了一些化名,这些名字都有一定来历或有趣的含义。据笔者多年搜集,周恩来的起名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老家淮安的幼年、童年时期。周恩来的名、字等都是由家人或家塾馆先生给他起的,主要有乳名"大鸾",学名"恩来"、字"翔宇"。第二阶段是他读书求学和早期革命时期。这段  相似文献   

16.
孙法理 《江淮文史》2013,(3):100-102
1948年夏季我从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来到南京。秋季,我考取中央大学外文系研究生,住进了中央大学南高院的宿舍。南高院是南京高师旧址,不在今天的南京大学(今天的南京大学所在地那时是金陵大学,南京师大那时是金陵女大)。大约在1947年,郭斌龢、景昌极两位先生出版了他们翻译的《柏拉  相似文献   

17.
韩宗琦 《百年潮》2008,(2):38-41
由于我父母与周恩来夫妇关系很好,所以从小我就称邓颖超为邓姨。在我调到北京医院工作之前,我在天津工作。每次我到北京出诊,见到总理二老,他们第一句话就是向我询问天津的老同学、老朋友的近况如何,不是笼统地询问,而是一个个点着姓名要我回答。每次都是这些人:黄子坚(字钰生,周恩来的同学,比他高两班,曾任南开秘书长、图书馆馆长、天津市图书馆馆长)、冯文潜、杨石先,  相似文献   

18.
读书与我的革命生涯□谢和赓85岁时的谢和赓〔一〕我出生在桂林一个世代书香之家。祖上曾出现过谢安、谢玄、谢灵运等历史名人。我瞻仰过家藏的这些老祖宗们的工笔精裱册页画像,这是我的父母引以为自豪的。因此,读书在他们眼里看得很重。我母亲受过良好私塾教育,在我...  相似文献   

19.
《神州》2007,(1)
天津市民纪念周恩来逝世31周年缅怀其丰功伟绩2007年1月8日是周恩来逝世31周年纪念日。从早上9点开始,天津市民便冒着零下10度的严寒,自发地来到周恩来邓颖超纪念馆,向耸立在这里的周恩来、邓颖超汉白玉雕像致敬、献花,以此缅怀周恩来、邓颖超的丰功伟绩和高尚品德,寄托对人民总理的敬爱和怀念。周恩来、邓颖超的青少年时代在天津度过。他们在天津相识、相知、相爱并共同  相似文献   

20.
河南府文庙建筑群位于洛阳市老城区东南隅文明街中段,系明嘉靖六年在宋代府儒学搬迁旧址上修缮和扩建而成.其中的戟门、大成殿两座木构建筑在明代修建过程中,仍保留有早期建筑构造和做法,其建筑构造特征对研究中原地区早期木构建筑有着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