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上海武训学校系1946年初陶行知委托山东文化人士李士钊所创办,其存在时间虽短,但在中国平民教育史上却写下了浓重的一笔。当时在上海的许多文化人如臧克家、姚雪垠等等受邀来校教课或讲座。出于对孔孟、武训的崇拜和对"人民教育家"陶行知的尊敬,众人以能来校讲课为荣。本文作者系当年该校的文科生,今将几近没于岁月尘埃的往事整理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正我是航天部的退休研究员。1931年12月,我出生于上海郊区的南翔,小学和初中也都是在上海齐鲁学校上的学。1946年我初中三年级时,曾在陶行知开办的上海武训学校(原称上海社会大学)听课。在学校里,我有机会见过几位老一辈教育家,如晏阳初、陶行知、邰爽秋、梁漱溟等,还曾经多次听过老先生们讲课。这些老一辈的教育家献身于平民教育事业的精神曾深深感动了我。1949年,我考入北京大学电子系学习。新中国成立后,我和原来学校的老师李士钊、臧克家、孟秋江等有来往。  相似文献   

3.
顾准日记选     
《百年潮》1997,(4)
顾准于1915年生于上海,家境贫寒,12岁便进入潘序伦主办的立信会计师事务所当练习生。依靠勤奋自学,他从刻蜡纸、印讲义、改课卷,到夜校讲课、当夜校部主任、撰写多种会计学著作,一直当到之江大学、沪江大学兼职教授。1934年,顾准开始从事革命活动,次年2月参加中国共产党。此后,从上海到苏南、苏北、延安等抗日根据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相似文献   

4.
1951年,重庆育才学校校长孙铭勋被定为西南地区“武训精神”的重点批判对象。其实孙铭勋与电影《武训传》毫无关系,批判之初,他根本没有看到过这部电影,因为当时西南地区还没有放映这部影片。此前他也从来没有单独地以个人身份大力宣传武训。孙铭勋从一开始就被定为重点批判的对象,是因为“批判武训运动”的实质,是要否定当时众多教育家们各自所主张的教育理论,如“生活教育”“平民教育”“乡村教育”“活教育”等等。孙铭勋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在重庆乃至西南地区的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5.
一上海,延安,北京。蓝苹,江青,李进。山转水移,时空变换,江青总能在自己的名字上弄出新的花样。"李进"最早与世人见面,是在1951年。是年6月,为了深入揭批电影《武训传》,江青率领一个调查团,前往武训家乡山东堂邑、临清等地调查武训历史。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调查团撰就《武训历史调查记》,连载于1951年7月底的《人民日报》。此长篇"调查记"署名"武训历史调  相似文献   

6.
潘颖 《铁军》2020,(2):19-20
失去父亲张一阳1923年出生时,父亲张太雷正在广州参加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被选为中央候补委员。父亲在外革命,他与母亲及两个姐姐生活在老家常州。张一阳4岁时,父亲组织领导了广州起义,起义的第二天,张太雷遭敌人伏击不幸牺牲。这一年,张太雷也就29岁。张太雷牺牲的消息,家里人并不知道。直到第二年初,张一阳的母亲陆静华接到从上海寄来的一封信,说张太雷病重,让她赶紧去上海。  相似文献   

7.
本刊于今年第五期刊发《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上的中国检察官──裘邵恒》一文。裘者年事已高,前些时日大病一场,经抢救脱险。作者前去探访,笔录下禁者另一段鲜为人知的经历。80年初秋,在盛暑渐衰、金秋乍临的季节,上海外国语学院英文系外贸研究生班教授裘劭恒(按:后此班单独成立上海外贸学院,裘出任院长)被学校人事处告知,中央有关部门经过调查研究,要邀请他去北京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一段时间,诚盼“火速进京”。到人大常委会究竟做什么,当时谁也不清楚。第二天上午,裘劭恒飞往北京,住进国务院第二招待所。不久,他由服务人员陪…  相似文献   

8.
绮丽 《南京史志》2010,(12):20-22
女儿受侮,老爸下海 徐宏今年41岁,老家在河北赵县。1992年7月,他从北京一所工科院校毕业,然后进入北京一家机械制造厂工作。一年后,他和厂里的普通女工姚丽娟恋爱结婚。1994年11月,女儿徐媛来到了人世。  相似文献   

9.
孙之■(1907—1966),字近之,笔名孙信,是中国早期漫画家之一,他与李士创先生合作完成的《武训画传》,为宣传行乞终生、兴办义学的武训精神,留下了宝贵的研究资料,对于武训研究具有难得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 中国早期漫画的开拓者 孙之■出生于河北省藁城县南四公村(现藁城市东四公村)。幼时就读于南四公初小,后赴藁城城内男校读高小,13岁后离家,在直隶省立正定七中完成中学学业。1926年以优异的绘画成绩考入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西画系。 毕业后,孙之■到河北易县八中任美术、音乐、手工课教员。当时易县八…  相似文献   

10.
影像志(10)     
《炎黄春秋》2023,(10):49-52
<正>夏光亚,1921年5月生于江苏省泰县,其父早年担任上海《中华日报》发行部主任,1933年病故后,夏光亚随母亲从上海迁回老家。由于生活所迫,读至高一放弃学业,进入于右任创办的《神州日报》当练习生。他受《西行漫记》的影响,一心想投奔共产党。  相似文献   

11.
我于1939年7月到延安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习。这已是抗大第五期了,我被编在第二大队六队。每周有军事、政治、文化课。"党的建设"课是由总政治部组织部副部长胡耀邦同志来讲,每个星期半天。胡耀邦同志每次总是在我们早饭后,骑着一匹大洋马(从日军手中缴获的军用马匹,个头很高)来讲课,到午饭前下课,他骑马回去。抗大各队的课堂,都是露天的。我们队的课  相似文献   

12.
新中国成立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开展的第一次批判运动是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在批判电影《武训传》初起时,毛泽东责成人民日报社和文化部组织了武训历史调查团,到山东做实地调查,形成了《武训历史调查记》,进一步推动了对电影《武训传》的批判。毛泽东的卫士李家骥曾随江青参加了武训历史调查,并在最近回忆了这一过程。现将李家骥随江青参加武训历史调查的情况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综观百年的武训研究,可以说民国时期的武训研究最有代表性。概括地说,民国时期的武训研究形成了两次高潮。其第一次高潮是以何思源领导的1934年纪念武训九七诞辰的纪念活动。其第二次高潮是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武训研究与纪念武训的活动。 武训研究的社会历史背景 为什么武训研究在三、四十年代出现了两次高潮,并起到了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呢?这是与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密切关系的。 其一,当时的国家形势需要教育事业的发展。自三十年代起,当时的国家政权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时期。国民党政府对于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先…  相似文献   

14.
程牧师名嘉禾,是夏威夷华人第一基督教会的牧师。他早年毕业于上海基督教会开办的神职学校。改革开放后,他一直担任专职牧师。1991年定居美国后,被聘为该教会的牧师。 张学良到美国后,在夏威夷第一华人基督公理会上,也是感恩节  相似文献   

15.
李用胡,湖北第二电机厂退休干部,曾参加过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驻河南第六预备师某部排长、河南公安总队第三支队七中队副队长、队长、指导员等职;1978年转业到老家湖北成宁。他在任河南公安总队三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是我国近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思想家,杰出的民主主义战士和共产主义战士,在国际教育界、思想界也享有卓越的声誉。到一九八四年为止,全世界已有二十二个国家组成了陶行知研究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久亦将在中国召开陶行知研究学术讨论会。但是自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文艺报》等先后发表了杨耳《陶行知先生表扬“武训精神”有积极作用吗?》及贾霁《不足为训的武训》等文章,对陶行知所提倡“伪武训精神”提出批评后,在一个长的时期里,人们对陶行知的研究遂告中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陶行知研究工作开始逐渐恢复。1985年9月5日“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在北京成立,胡乔木同志在大会发言中对1951年批判电影《武训传》的问题发表了公正的评论,他说:“当时这场  相似文献   

17.
正彼得斯(E.W.Peters,生卒时间不详)出生于英格兰,成年后随皇家坦克部队在印度服役5年。退役后回到英国,可此时正值世界经济危机,找不到像样的工作。无意中,他发现了当地一则招募去上海公共租界任巡捕的广告。尽管对上海及其巡捕工作一无所知,可为了有工作,他还是报了名。1929年10月,彼得斯终于在上海公共租界当上了一名巡捕。1936年因涉嫌一起刑事案被辞退,回到英国的老家。  相似文献   

18.
自从贾霁先生发表了『不足为训的武训』一文后,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讨论武训问题的高潮。最近北京人民日报系统的发表了武训调查团的报告,使我们对于武训其人其事更获得明确的认识:第一,武训生长的时代是中国人民轰轰烈烈反帝反封建的时代,而且武训的生长地距离黑旗军领袖宋景诗的起义地小刘贯荘只有七里,以贫农出身的武训,对宋景诗的起义,竟视若无睹,反而以磕头方式攀援地主恶霸,宋景诗的最顽恶的死敌、地主兼恶霸杨(?)谦、杨树坊叔侄,他们正是武训所(?)附的靠山,在这个鲜明的对照下,谁又能否认武训不是认贼作父背叛农民阶级的反革命份子呢?  相似文献   

19.
抗战胜利后,我父亲田汉偕继母安娥在1946年5月由重庆回到阔别将近10年的上海。这里是他自1922年从日本回国后,创办“南国社”、“南国艺术学院”,致力于革命戏剧运动的场所,直至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后才离开,因此上海也可以说是他的第二故乡。 他在抵达上海的当晚即去黄金大戏院看  相似文献   

20.
孔锡鲲是广东省五华县人,中共党员,我国现代著名病理学家。他1927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医科,1928年至1931留学德国弗赖堡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31年回国后,先后在上海同济大学、济南山东省立医专、上海同德医学院、陆军军医学校、广西医学院等院校任病理学系主任、教授。其中1946年至1948年赴美国密苏里州癌病研究所深造。新中国成立后,孔锡鲲在上海第二军医大学任病理学教研室主任、教授。1958年到合肥,在安徽医学院(今安徽医科大学)病理学教研室任主任、教授直至退休。他曾担任中华医学会安徽省病理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安徽省政协委员,享受国务院专家特殊津贴。他于1996年在上海去世,享年91岁。孔锡鲲教授是我国病理学奠基人之一,为创建我国现代病理学、培养病理学工作者及发展安徽病理学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