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华阳国志》载:古蜀国的社字将梁氏公利纳以为妃后,“移治邦邑,或治里上”,号日望帝。至开明(鳖灵)取代杜宇,封为丛帝,其国都仍定在郸邑。直至开明尚,才从郸邑迁往成都。《华阳国志》说:“开明王自梦郭移,乃徙治成都。”“自梦郭移”是什么意思?古蜀王徙治成都的真正原因是什么?这是有待探讨的问题。《蜀王本纪》说:“开明帝下至五代有开明尚,始去帝号,复称王也。”《华阳国志》说:“九世有开明帝,始立宗庙,题以酒日配,乐日荆,人尚赤,帝称王。”温少峰、陈光表《成都建城史研究二题》认为:开明尚是开明氏的第五代,…  相似文献   

2.
成都合江亭处思蜀园由省文史馆研究员谭继和撰写的“鳖灵治水”碑文说:“鳖灵为荆人,相传逆水而上,死而复生,至郫邑佐望帝杜宇治水。凿玉垒山,导岷江诸脉,以归正流;疏金堂峡,人沱水干渠,以泄外洪;民得陆处,野成衍沃,养殖浸溉。蓄积饶多。成都平原,古‘梦郭’泽地,文明由兹而兴。杜宇禅位鳖灵,是为丛帝,传至开明尚,始迁成都。开明氏治水,实乃成都发展成为古江源文明中心之发端。”此段文字高度评价了丛帝鳖灵恩泽后世的伟大功绩:  相似文献   

3.
文献记载古蜀国有先蜀、后蜀两个时期,先、后蜀之间是缺乏文献记载的无王时期。先蜀有"蚕丛—柏灌—鱼凫"三代,后蜀有"杜宇—开明"两朝。就考古学文化而言,先蜀相当于夏商时期的三星堆文化,后蜀相当于东周时期的巴蜀文化。三星堆金杖上的鹳图可以理解为伯鹳—射鱼图,大型青铜立人像身穿伯鹳服等,是柏灌—鱼凫朝的见证。《蜀王本纪》记载三代"皆神化不死,其民亦颇随王化去"。末代鱼凫王"神化"时"化民"甚众,至杜宇自立为王,"化民往往复出"。我们把先、后蜀之间的无王期称为"神化"时期,相当于考古学上的十二桥文化。文献记载鱼凫王是田猎到湔山时成仙的,他的"神化"路线应该从三星堆古城出发,沿着湔江向西到天彭阙湔山前,再转向北进入湔江上游谷地。老蜀王神化前举行最后一次燎祭后掩埋宗庙祭器。一号祭祀坑在殷墟一期,对应于柏灌王;二号祭祀坑在殷墟二期(武丁时期),对应于鱼凫王。两者既是祭祀坑,又是器物坑。  相似文献   

4.
鳖灵名义考——兼论鳖灵与蜀开明氏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先秦时期四川的历史上,鳖灵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人物。鳖灵,文献记载中或作鳖令。灵、令二字古音相同,令当是灵字的同音误写。唐李贤注《后汉书·张衡传》张衡《思玄赋》“鳖灵殪而尸亡兮,取蜀禅而引世”句就这样说:“鳖令,蜀王名也,音灵”。关于鳖灵的事迹,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引《楚辞》说:“鳖令尸亡,沂江而上,到山下苏起,蜀人神之,尊立为王。”传为西汉杨雄的《蜀王本纪》更详细记载这个传说道:“荆有一人名鳖灵,其尸亡去,荆人求之不得。鳖灵尸随水上,至郫遂活,与望帝相见。望帝以鳖灵为相。时玉山出水,如尧之洪水,望帝不能治。使鳖灵决玉山,民得安处。鳖灵治水后,望帝与其妻通,惭愧,自  相似文献   

5.
《蜀王本纪》相传为西汉末扬雄所作,但其书不见于《汉书·艺文志》。《隋书》及新旧《唐书》始著录其书于地理类中,是记录蜀中掌故的地方志书,原与正史中的本纪不同,所以《隋书》、《新唐书》纪皆作记。纪虽可训记,但在习惯用法上究有不同。《史记·五帝本纪·素隐》:“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蜀王本纪》初名《蜀本纪》,或省称《蜀纪》(见《华阳国志·序志》)。《蜀纪》,他书征引皆作《蜀记》,只是杂记蜀事之书,除记述有关蜀王事迹以外,还杂记与蜀王无关之事,所以此书只应称《蜀本纪》,唐人误增“王”字实属不当。  相似文献   

6.
褒斜道循褒、斜二谷而成。褒谷在汉中之北,斜谷在眉县之南。褒斜道又称斜谷道,盖由关中南向而言,犹如傥骆道之称为骆谷者也。此道通达已久。《华阳国志》卷十二,《序志》引《蜀纪》云:“三皇乘祇车出谷口,秦秘曰:今之斜谷也。及武王伐纣,蜀亦从行”。“黄帝乘祇车出谷口”之说,姑且不论,“武王伐纣,蜀亦从行”大概不会有问题。《华阳国志·蜀志》云:“七国称王,杜宇称帝,号曰望帝……以褒斜为前门,熊耳、灵关为后户。”时当战国初期,七国争雄于中原,蜀国如欲北出,必经褒斜,故以褒斜为前门,可证褒斜之间是有道可通的。熊耳在今四川省青神县西十五里,灵关在今四川省西昌县。《太平寰宇  相似文献   

7.
古城位于郫县治北10公里,马街镇北半里许。关于这座城的筑造年代问题,过去治蜀史者很少论及,近几年来逐渐受到注意,提出了两种不同的看法。其一,认为是汉代城址,引“汉代徙郫治于沱江南为据;其二,认为此城早不过三国时期。笔者系鹃邑人,对桑梓历史颇为注意。因此,曾多次对杜鹃城和古城两处遗址进行实地的考古调查,同时检阅有关文献,经反复考虑后认为上述两说均难以成立,而应是秦灭蜀后所筑三城之一的郫城,即《华阳国志·蜀志》云:“(秦)惠王二十七年(公元前316年),仪与若城成都,周回十二里,高七丈;郫城周回七里,高六丈;临邛城  相似文献   

8.
张南金 《四川文物》2020,(2):96-105
明代蜀藩墓葬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发现颇多。结合对《明实录》等文献的梳理,推测潘家沟蜀王墓为明晚期的蜀端王墓,圹志碑未写蜀王谥号或与继任者"遽奏名封"一事有关。根据墓葬形制及蜀王文集、地方志等文献,凤凰山"蜀王妃"墓应是一座明早期的郡王级墓葬,墓主为崇庆王的可能性更大。结合部分亲王妃、郡王等略低等级墓葬的分布情况,可知蜀藩亲王墓可分为成都北郊、成都东南郊、黄龙溪、仁寿4个墓区。明初蜀王墓的选址经过较严格的规划;僖王使用了尚在郡王位时即已选定的墓址;此后的和王、定王选址较分散,距成都较远;怀王之后均相对集中葬于成都东南郊,或有政令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唐代以前的蜀酒四川酒史源远流长,检索文献记载,最早可追溯到巴蜀时代。《华阳国志·蜀志》载:九世开明帝“始立宗庙。以酒日醴,乐日荆。”即是说,原来椎结左言、不晓文字的蜀人,至开明九世(约公元前436年至公元前406年)全面接受中原文化.川汉语呼酒为“醴”,当是改从中原王朝礼乐的一种体现。我国古称祭祀用酒为“醴”。醴,...  相似文献   

10.
正郭子章做贵州巡抚10年,所著《黔记》洋130万字,为研究明代贵州最重要的文献。贵州史家的记述明清以来,贵州史家关于建文帝的记述不多,最值得重视的有明朝郭子章的《黔记》。《黔记卷三十二帝王事纪》中记载:建文君自逊国后,即祝发为僧。之蜀,未几入滇,常往来广西、贵州诸寺中。一日,至贵州金筑长官司罗永庵,尝题诗壁间。已,由贵州之粤。天顺中,出自粤西。呼寺僧曰:我建文皇帝也。  相似文献   

11.
<正>《卜式傳》:"今天下不幸有事,郡縣諸侯未有奮繇直道者也。齊相雅行躬耕,隨牧蓄番,輒分昆弟,更造,不爲利惑。日者北邊有興,上書助官。往年西河歲惡,率齊人入粟。今又首奮,雖未戰,可謂義形於內矣。"臣瓚曰:"雅,素也。言卜式躬耕於野,不要名利。"晉灼曰:"雅,正也。"師古曰:"晉說是也。言其行雅正,又躬耕也。"王先謙補注:"余謂瓚說是。"施丁《漢書新注》、王繼  相似文献   

12.
《汉书·地理志下》云 :“信都国 ,景帝二年为广川国 ,宣帝三年复故。”这条史料有误。查《史记》、《汉书》高祖时事 ,信都时为地名 ,而非郡名 ①、国名。《史记·张耳陈余列传》 :张耳“得赵歇 ,立为赵王 ,居信都”。《集解》徐广曰 :“后项羽改 (信都 )为襄国。”《汉书·张耳陈余传》 :赵歇为赵王 ,“居信都”。张晏曰 :“信都 ,襄国也。”项羽“分赵立耳为常山王 ,治信都 ,信都更名襄国”。立九个月 ,降汉。汉四年 ,封张耳为赵王 ,王襄国 (即前信都 ) ,次年薨。子敖立 ,九年 ,废为宣平侯。汉元年 (公元前 2 0 6年 ) ,项羽以梁楚地九郡…  相似文献   

13.
战国迄秦,对湘黔地区的控制是以河道为轴心建立战略据点,继而逐渐向水道上源与山脉腹地渗透,武陵山脉分水岭导致乌江、沅水形成两大分离的政治空间,仅凭借长江沟通。通过重审古地图画工的意图可理解施政实情,故司马错绝无可能由乌江转酉水前往沅水流域所谓的楚黔中,建立在此行军道路基础上的楚黔中临沅说或沅陵说不能成立,而"更始水道"纯属郦道元主观造作的谬误。楚"黔中郡"治位于乌江彭水,公元前280年被司马错所占。楚在洞庭以南沅水及支流建有十五个邑点,主要在于扼守濮、越等族东出水道,重心位于沅陵。公元前277年江南十五邑曾被蜀守张若攻占,并连同司马错所占乌江组建临时大战区"黔中郡",然而次年十五邑便被楚夺回,由此导致秦楚史书产生不同的史学叙事,最终导致《史记》秦本纪与楚世家记载差异。直至公元前222年,王翦才清除沅水流域楚势力建立秦"洞庭郡",十五邑始转化为里耶简所见洞庭辖县,其目的仍在于防控武陵山脉腹地的敌对族群。  相似文献   

14.
《常熟县志》中记载了很多常熟籍名人,明人张文麟便是其中一例。张文麟,苏州府常熟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进士,官至福建建宁府知府。其传略最早见载于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管一德纂修的《皇明常熟文献志》卷4《科第上》,曰:“张文麟,懋之孙,第五名经魁,乙丑进士。字公瑞,号端岩。……所居巷名日步道巷,邑中言豪华者称焉。王世贞撰志。”其后清代所修诸志,内容大体相同。  相似文献   

15.
高宗肜日①,越有雉②。祖己曰③:“惟先格王④,正厥事⑤。”乃训于王。⑥曰:“惟天监下民,典厥义⑦。降年有永有不永⑧,非天夭民⑨,民中绝命⑩。民有不若德,不听罪。天既孚命正厥德,乃曰:‘其如台?’”“呜呼!王司敬民,罔非天胤,典祀无丰于昵!”①高宗彤日:敦煌本伯2516书序:“高宗祭成汤碱大飞雉升鼎耳而,祖己诸王,作高宗肜日,高宗之。”高宗,殷高宗武丁。肜,祭名;《尔雅·释天》:绎、又祭也,周曰绎,商曰肜,夏日复胙。按甲骨文中记肜祭之事甚多,肜字作彡、等形。屈氏《集释》:凡当日祭先祖者,谓之肜日;先一…  相似文献   

16.
古绞国最初见于文献记载是《左传》桓公十一年(公元前701年):楚屈瑕将盟贰、轸.郧人军于蒲骚,将与随、绞、州、蓼伐楚师.莫敖患之.斗廉曰:“郧人军其郊,必不戒.且日虞四邑之至也.君次于郊郢,从御四邑,我以锐师宵加于郧.郧有虞心而恃其城,莫有斗志.若败郧师,四邑必离.”莫敖曰“盍请济师于王?”对曰:“师克在和,不在众。商、周之不敌,君之所闻也。成军以出,又何济焉?”莫敖曰:“卜之?”对曰:“卜以决疑。不疑,何卜?”遂败郧师于蒲骚,卒盟而还。其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见诸《左传》,是次年即鲁桓公十二年(公元…  相似文献   

17.
一前言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故早在我国远古文献中便有了关于翻译的记载。后来因汉族人口增多,汉语言文字逐渐成为通用的语言文字,但由于各民族之间的语言与文化交往一直比较频繁,翻译在各朝各代仍是一项不可缺少的工作。如《周礼·秋官司寇》中记载有:“掌蛮狄诸国传谕言辞”,“通夷狄之言者曰象背”。即周代以与南蛮交往为主,故多称翻译为“象”,从事翻译的官员为“象晋”。《礼记·王制》亦载:“五方之民语言不通,嗜欲不同。达其志,通其欲:东方日寄,南方曰象,西方曰狄,北方曰译。’他就是说,古时对能理解东西南…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5月23—24日,由江苏省六朝史研究会、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政府主办,六朝博物馆、南京市雨花台区文化局、南京六朝文化研究中心、南京晓庄学院学报编辑部承办的"六朝建康城·东方大都会"国际高层论坛在南京成功举行。正在进行中的《剑桥中国史·六朝卷》的两位主编,即美国学者丁爱博(Albert E.Dien)、南恺时(Keith N.Knapp),日本学者中村圭尔、佐川英治、小尾孝夫,以及来自南京大  相似文献   

19.
吴牛喘月,典故出自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卷一《言语第二》,其文曰"满奋畏风,在晋武帝坐,北窗作琉璃屏,实密似疏,奋有难色。帝笑之,奋答曰:'臣犹吴牛,见月而喘';梁代刘孝标注云:"今之水牛唯生江淮间,故谓之吴牛也。南上多暑,而此牛畏热,见月疑是日,所以见月则喘。清代程允升《幼学须知》卷一明言"吴牛喘月,笑人畏惧甚"。该典故的本意与寓指甚明,且历来不见有作二解者。那么,在金代被用作器物装饰纹样的"吴牛喘喘图案,是取其传统寓意呢?抑或另有所指?这颇值深思。金代的"吴牛喘月"纹样,主要见于铜镜及定窑、耀州窑生…  相似文献   

20.
久闻乌苏县地灵人杰,并以其特有的优势在北疆独领风骚,近日喜获新修《乌苏县志》,带着几分好奇、几分崇敬,拜读了该志的人口篇,果不如然,该县的人口资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乌苏县志·人口篇》设七章、二十二节,严格遵从人口学的逻辑概念,谋篇设目,因此,要素齐全,结构严谨、科学。尤其是篇目中将常现后置的"人口素质"前置于第二章,更显现出编修者科学反映本县人口问题的良苦用心。《乌苏县志。人口篇》除体例上值得称道外,尤其在反映人口特点的记述方面独具匠心,现归纳赏析如下:一、多民族杂居,人口迁入比例大乌苏县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