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西文化特征差异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人类活动的方式和产物,中西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不同文化间的共性增多与差异减少是必然的趋势。从思维方式、语言表达、时间观、价值观以及宇宙观等方面来探讨中西文化特征的主要差异,可以加强对中西文化特征与个性的深入了解。  相似文献   

2.
王雅萱 《文史月刊》2012,(Z3):34-35
吃是我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地域因不同的文化有着不同的吃的方式从而产生了"吃的礼仪"。其中包括了餐桌礼仪。不同地域的国家的餐桌礼仪都截然不同。本文则从众多国家中挑选了中国与美国来讲述其餐桌礼仪的不同,以及产生不同的原因。虽然餐桌礼仪只是一个很小的礼仪方式,但它却体现出中国与美国不同的文明发展,而且随着世界各国的接触越来越密切,不同文化礼仪之间也会逐渐产生影响.因此,了解其他地域的文化礼仪变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朱晶  ;孟凡静 《神州》2014,(6):45-45
餐饮文化在中西文化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中西方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世哲学造就了中西文化的差异,从而造就了中西方饮食文化的差异。而餐饮产品由于地域特征、气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会出现在原料、口味、烹调方法上的差异。本文介绍中西餐饮文化常见的不同,意在使广大读者了解这一文化差异,避免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误解和笑话。  相似文献   

4.
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本文主要从一下两个方面比较中西方礼仪文化:一方面中西礼仪文化具有共通性,不管形式如何差异,他们的基本属性都是固定或特定的言谈举止和社交形式的共通准则;另一方面,礼仪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又体现不同的内涵。因此要加强沟通与认识,促进不同文化相互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5.
李秀 《神州》2011,(11):38
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在于学生没有真正领会语言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先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李秀 《神州》2011,(6):38-38
英语学习对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主要在于学生没有真正领会语言的差异本质上是文化的差异,要想学好英语就要先了解中西文化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滕丽霞 《旅游纵览》2015,(4):287+293
翻译是语言的转换,语言是文化的载体。由于中西方在文化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差异,这就造成了英汉翻译的障碍。因此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只有将翻译与文化自然结合,多多了解中西文化,运用附加注释、在译文中增减相应的词以及意译等方法克服这些差异,才能达到中西文化之间真正的交流。  相似文献   

8.
马越 《黑龙江史志》2013,(15):136-136
西学东渐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中欧洲及美国等地思想的传入。这两阶段的西学东渐却是两次完全不同的中西文化交流,进一步探清他们之间的差异有利于我们全面的去理解并给我们当今的世界交流以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新疆塔吉克族的禁忌,讲述塔吉克族礼仪,宗教,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的禁忌。  相似文献   

10.
文化意味着族群内部的亲密关系与认同感。正是人类归属感的需要形成特定的文化认同。文化的核心是文化的价值取向。文化价值将文化内部复杂的要素及其特质统摄为经济、道德、法律宗教与审美价值的一致性,并服务于人群共同体活动的一致目标。只有正确审视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汇通中西两种不同的文化价值,才能打造我军军事文化强势。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前300年是中西文化交流第一次高潮时期。澳门作为西方天主教文化的最初入口、中西文化的交汇之地和窗口,不仅在这一时期的中西文化交流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而且对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传播、交融乃至中西文化交流第一次高潮的形成均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向玉婷 《收藏家》2009,(7):53-60
自15世纪末以来,由于世界地理的大发现,海上贸易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繁荣。新航线的开辟使得中西文化交流蓬勃发展。文化的交流往往是以物质的交流为先导的,此时中国瓷器作为中西交流的载体被大量运往欧洲。  相似文献   

13.
李爱文 《丝绸之路》2012,(22):99-100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酒泉市,历来是中西文化的交汇点和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几千年来,各种民情习俗互相交汇融合,既有对中原礼仪的继承,又有对西方文明的吸纳,形成了以汉民俗为主、其他民风兼顾的民风习俗.这些淳朴的民风民俗在酒泉延续了几千年,有些已被时代所淹没,有些还有着旺盛的生命力,了解并研究它,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如今经济一体化进程在不断加快,随之而来的世界化进程促使了中西文化不断的交流和沟通。了解和熟悉中西文化可以有助于增进不同国家人民间的友谊和理解。而开展中西文化对比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体会文化差异,从而了解他国文化。习语作为语言中的精华给人们提供了进行中西文化对比研究重要的素材。  相似文献   

15.
明清之际,中西文化交流继佛教融入中国文化后步入第二次高潮,在此次中西会通的过程中,西方耶稣会士的媒介作用不可忽视。在为数众多的会士之中,利玛窦身体力行,以适应中国文化的委婉传教策略为天主教传教中国奠定了基础。利氏传教策略为中西文化更好地互通、互惠提供了可能性和有利条件,并直接影响了西方思想界。本文试从耶稣会士利玛窦对儒学的高度重视、利玛窦本人与明末儒士的交往来分析利氏传教策略以及西方思想与孔儒文化的渗透与交流。  相似文献   

16.
文化交流与文化创新——读《中西体用之间》陆炎晚清70年间的中西文化交流,是在充满着冲突与整合的历史环境中演变赓续的。文化交流,乃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杠杆;冲突与整合,恰恰又为文化的创新带来了勃勃生机。丁伟志、陈崧所著《中西体用之间》(中国社会...  相似文献   

17.
《丝绸之路》2010,(11):20-25
<正>甘肃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古,代中西交通的必由之路。闻名于世的丝绸之路开通后,中西文化交流与多民族交往融合使甘肃成为丝绸之路沿线最重要的地区。丝绸之路甘肃段地处农业、牧业和绿洲文明及东西方文化的交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初,基督教大学建筑兴起“中国式新建筑”潮流,位于四川成都的华西协合大学创立“中西合式”建筑,拉开中国传统古典建筑复兴序幕。其主要建筑在20世纪20年代前后十年间兴建落成,繁荣时期逾百幢,保存至今十余幢,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凝固纪念,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9.
《北堂书目》,是西学文献入华三次高潮的产物,是一本非常珍贵而罕见的西文目录书。本文论述了《北堂书目》的编纂背景和过程,分析了其中对中西文化交流的重要记录,以及北堂藏书的主要内容、来源、《北堂书目》与七千部西书的关系以及它对中西交通史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公元十六至十八世纪有一个中西文化交流互影的历史时期,一方面中国文化在文艺复兴和启蒙时代的欧洲广泛传播,另一方面,从万历到乾隆,中国人对於西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化也有了初步的认识。中西文化出现了双向交流的热络局面。与十九世纪中叶以後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不同的是,後者是比较主动地去了解世界的形势,而明清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