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基层组织的群众工作,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基础。党的群众工作,是我们党依据人民群众是创造社会历史的根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宣传、发动、教育和组织全体人民共同从事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2.
朱克 《攀登》1996,(Z1)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的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对于落实党在农牧区的各项方针政策、促进农牧区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形势下,只有适应新的时代要求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农牧区基层组织建设,才能切实增强党在农牧区工作中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战斗力,全面推进并实现农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一、要切实提高对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必须增强党在基层的执政意识,坚持“党要管党”的原则,从工作安排、领导力量分布、督促检查等方面重视党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克服“经济发展是硬指标、党的建设是软任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指导性文件。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党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充分明确自身肩负着重大而神圣的责任与义务,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领导工作全局的重要位置,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切实提高领导发展的能力,注重协调好各种社会关系,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处置好各类突发事件,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确保构建起一个充满活力、稳定有序的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5.
金康法 《神州》2014,(2):24-25
<正>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全面的、综合的概念,是涉及农村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综合性工程,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工作,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重大历史课题,也是"十一五规划"中明确的首要任务。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我们文化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新农村文化工作是党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文化站是开展文化工作的阵地,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的窗口。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  相似文献   

6.
关于构建和谐社会问题的学习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曦 《攀登》2005,24(3):1-4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提出的重大任务。各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都要加强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学习和研究,深刻认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重要原则和主要工作,切实加强和改善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各项工作的领导,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明、政治明、精神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地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作把对于和谐社会问题的所学所思所想所得整理出来,发表于此,冀能起到抛砖引玉之效。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一主题,我们党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发展"的崭新阶段。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必须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不断改善和加强对各方面工作的领导,改善和加强自身建设。”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出:“中国共产党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核心力量。我们党作为执政党,肩负着历史的重任,经受着时代的考验,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些论述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建…  相似文献   

9.
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对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对党的思想建设产生了许多积极作用,也给党的思想建设带来种种消极影响。只有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一深入分析,抵制各种错误观点和思潮,才能有效地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才能使我们党永远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德 《攀登》2006,25(3):50-51
农村基层党的组织是我们党执政的组织基础。要使这个组织体现先进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必须着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把发展党员工作作为重要内容,努力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党员队伍,以保证农村党的队伍主体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1.
宁鸿铭 《黑龙江史志》2013,(17):232-23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关键在党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党的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新时期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是紧迫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目标,是人民政协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和光荣职责。 中共十六大在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上,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确定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三大基本目标。这就使我们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更加成熟与完善,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志方 《黑龙江史志》2007,(6):42-44,64
<正>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并且明确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如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是当前和今后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笔者结合多年农村工作的实践,对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分析和思考,并提出几点建议,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规律,总结新经验,探索新办法,创造性地工作,不断改善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这为我们切实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总的工作思路。笔者认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两个文明建设之所以出现一手硬,一手软的状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在理论上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做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重要途径,是办人民满意大学的内在要求。新时期,强化党对高校的领导,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亟需加强高校理论宣传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6.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陆续将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提上了党和国家工作的议事日程,党的十五大正式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写入了党章。那么,我国的法制建设从产生到  相似文献   

17.
曲青山 《攀登》2005,24(6):10-1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重要战略思想。加强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应有之义。立足青海实际,在“十一五”期间继续推进农牧区基层文化建设,必须科学总结既往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认真分析基层文化建设的有利务件和存在问题,进一步明确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要求,妥善处理七个方面的关系,重点抓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部署。地方志作为中国特有的中华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2013年,我们将以十八大精神为统领,扎实推进地方志工作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八大提出了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是我们党准确把握时代和形势发展变化,积极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八大报告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大政方针和目标要求,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0.
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A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首次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明确为一项根本制度。B这一根本制度根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集中反映了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道路与基本经验,是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巩固党和人民共同思想基础的根本政治前提、制度基础与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