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共成立以前的政治派别与社会集团,多贬斥、诋毁义和团,通过论说义和团来实现某种政治目的与社会意图.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学和话语系统,对义和团运动的起因、性质、失败原因、历史地位进行了系统论说,推倒了强加在义和团头上的诬蔑之词,从民族解放运动角度给予义和团运动以高度评价,强化了民众对于中国革命性质、对象、动力与任务的共同认识,以积极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早期中国共产党人论说义和团运动的话语框架为后来的共产党人所继承.这种话语体系的根本转换不是对义和团运动简单意义上的重新评说,而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进行舆论动员、构造集体认同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义和团运动起源的探讨是一个老话题了,在史学界硕果累累的局面下,有的学者开始从新的角度探讨义和团运动起源的问题,即"鄙俗的贪欲"是推动义和团发展的"灵魂"。笔者对这种新奇的观点实在不敢苟同。本文试着从社会权利角度分两个方面即乡村传统权威和官方正统权威的失效来解释义和团运动兴起原因的问题,最后指出正是传统权威在教会的压迫下失效,不能维护民众的利益才致使义和团运动,这样一种民众追求新秩序的运动兴起的原因,而非"鄙俗的贪欲"。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会、四川教案史研究会、安徽省历史学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19世纪中国教案——义和团学术讨论会”是去年9月在安徽绩溪召开的。来自全国21个省市的130多名代表,提交了72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或侧面对近代教案与义和团的有关课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兹据会议论文纪要如下。近代教案分期及其与义和团的关系丁名楠(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中国近代史上的反洋教斗争即教案,大致分为三  相似文献   

4.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和最后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运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六十余年来的国内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单纯政治事件史向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转变过程,并取得丰硕成果。但鉴于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它本质上也是一场比较奇特的中外战争,加强对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方面的研究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既是国内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国内的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在进行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拓展之后,有必要重新回归政治事件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和最后一场传统意义上的农民运动,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受到国内学界的重视。回顾六十余年来的国内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大致经历了一个由单纯政治事件史向社会史和文化史研究的转变过程,并取得丰硕成果。但鉴于义和团运动作为中国近代一场反帝爱国运动,它本质上也是一场比较奇特的中外战争,加强对义和团运动时期列强方面的研究和中外关系史的研究,既是国内义和团运动史研究中的一个难点,同时也是一个突破点。国内的义和团运动史研究在进行社会史、文化史和思想史的拓展之后,有必要重新回归政治事件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义和团的组织源流,自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就有不同说法,至今八十多年来,仍是义和团运动研究中分岐较大的问题之一。这个问题所以一直不能取得较为一致的结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义和团组织本身留下的有关文字资料太少。本文根据有限史料就义和团组织源流问题谈些杂乱的不成熟看法,向同行们请教。  相似文献   

7.
义和团源流研究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在义和团运动发源的山东地区,这类反侵略组织是在义和拳、梅花拳、红拳会、神拳会、大刀会、同心会等拳会和刀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些旧式的拳会和刀社,在有清一代源远流长。从历史上考察它们的性质、  相似文献   

8.
“义和拳教”钩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言 “义和拳”是义和团的最初组织形态,它同“大刀会”、“神拳会”等一起成为义和团运动初期的重要组成部分。弄清“义和拳”组织的原生形态及其演变,将有助于对义和团运动性质、特点的深入探讨。众所周知,义和团运动乃是具有强烈时代性的爱国运动,但它所采取的却是旧式农民运动传统的反抗斗争  相似文献   

9.
葛剑雄.复旦大学图书馆馆长、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教授.中国秦汉史研究会副会长.主要从事历史地理、中国史、人口史、移民史、文化史等方面研究.著有《西汉人口地理》、《中国人口史》(第一卷)、《中国移民史》(第一、二卷)、《统一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等。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的最后几年,兴起于鲁西平原的义和团运动如烈火燎原,烧遍京津,并蔓延至山西、内蒙古和东北,引发中外震惊.为什么义和团在华北掀起轩然大波,却在东南地区激不起半点风浪?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来说,有一个重要因素不能被忽略,那就是士绅势力的强弱.  相似文献   

11.
华北农村的巫觋风习与义和团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义和团运动中的巫术现象是人所共见的事实,但是,长期以来,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中,巫术却一直处于“妾身未明”的状态。不是被有意无意地视而不见,就是被简单化地视为来自民间教门的迷信一笔带过。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已经开始注意到了华北农村普遍的巫术风习与义和团运动的关系,并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比如象程啸先生的(拳民意识与民俗信仰)和周锡瑞先生的(义和团运动的起减等),但是迄今为止,尚欠缺有关的专门论述。笔者认为,巫术文化无论是对义和团的行为模式还是对其思想意识都有深刻影响,清理它们的关系,对于更好更明晰地…  相似文献   

12.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神助拳,义和团》揭帖张守常“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这是义和团运动时期篇幅较长、流传很广的一首揭帖。为了行文方便,我们就为这一揭帖题名作《神助拳,义和团》。这一揭帖宣示了义和团运动的爆发原因、思想凭借、打击对象和斗争手段及其目的和理...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动义和团运动史的研究工作,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曾先后编纂过《义和团档案史料》、《筹笔偶存》(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合编)两种史料专书。这两部史料的问世,引起了学术界的充分重视,同时,许多史学工作者还要求对馆藏的这部  相似文献   

14.
曹晋  吴娟 《史学月刊》2006,(1):80-83
贺萧(GailB.Hershatter)教授长于研究现代中国社会与文化史、劳工史、妇女史、性史、女性主义理论。其专著《危险的愉悦:20世纪上海的娼妓问题与现代性》在学界受到好评。  相似文献   

15.
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们如何对待和评价义和团运动,多年以来,有一个比较一致的说法,即认为民族资产阶级,不论是维新派还是革命派,对义和团运动都是采取简单的否定甚至咒骂的态度,像《开智录》所主张的“义和团有功于中国说”,在当  相似文献   

16.
陈奉林 《世界历史》2005,(6):122-124
沈仁安先生是国内日本史研究领域颇为活跃的学者。近年他先后出版了几部颇有影响的著作,最近又出版了《日本起源考》(昆仑出版社2004年出版,下称《起源考》)这部力作。在《起源考》里,作者从古代东亚国家关系的角度探讨了日本与中国的早期关系,建立了地区史研究的新框架,可谓体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更好地推进新中国史研究,推动新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杨凤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宋学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金光耀等长期耕耘在新中国史研究与教学领域的学者,从大历史观、方法论、叙事体系、时空观念等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8.
河南大学先秦文化研究中心陈昌远教授.多年从事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今将他撰写的论文中遴选《历史地理与古史研究》、《河南古县命名规律探索》、《陈胜生地阳城考辨》、《商族起源地望发微》、《从应器谈应国地理位置及西周监官制度》、《关于早周社会性质的几个问题》、《周代井田制度简论》、《商鞅“开阡陌”辨》、《二里头文化与夏代文明》等十余篇,约十六万字,汇集成书,名《历史地理与先秦史研究》。该书对大专院校历史系师生学习历史地理与先秦史有重要参考价值.每册定价2.40元.邮费0.2元。如需购买,将款寄河南大学先秦文化中心史慧敏。  相似文献   

19.
中日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加紧侵夺中国沿海军港并深入内地掠夺路矿权益,划分势力范围,企图瓜分中国。中国人民掀起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义和团运动。义和团源自义和拳等民间秘密结社,同白莲教和八卦教有源流上的关系,它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最初流行于山东、河南等地,以设拳厂、练拳棒等传统武艺的形式组织群众,义和团没有统一的领导和组织,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成绩斐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随着新中国历史的向前推进,新中国史研究也呈现出可喜局面。1981年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为促进新中国史研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对新中国史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2021年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党的历史上通过的第三个历史决议,为新中国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指导和根本遵循。为进一步学习领会决议精神,更好地推进新中国史研究,推动新中国史“三大体系”建设,本刊特邀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研究员杨凤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朱汉国,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北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精尖创新中心研究员宋学勤,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金光耀等长期耕耘在新中国史研究与教学领域的学者,从大历史观、方法论、叙事体系、时空观念等角度撰写了相关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