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陶瓷枕始见于隋代,由于它具有清凉去热、驱火明目的作用,北宋以后随着我国陶瓷制造业的发展和兴盛,陶瓷枕的数量逐渐增多,特别是宋金时期数量猛增,成为当时最受人们欢迎的夏令寝具之一。其品种有低温釉陶和高温瓷器两大类,用途可分为生活用器和随葬品,还有一类为医用药枕。河北省文物研究所所藏瓷枕的时代包括唐、宋、金、元各个历史时期,数量较多的是宋金时期的瓷枕,烧制瓷枕的窑口主要是定窑和磁州窑;瓷枕的形制有长方形、腰圆形、如意头形、银锭形等;  相似文献   

2.
《神州民俗》2007,(8):30-30
木偶戏古称“傀儡戏”,是由艺人操作木偶表演故事的一种戏剧形式,是我国民间艺术的一个瑰宝。东莞木偶戏演的是粤剧。清光绪年间,大朗木偶剧团远近闻名。二三十年代,组成“新世界木偶班”长期在广州先施公司等演出。“新世界”的成功,[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后晓荣 《四川文物》2009,(5):55-57,103
本文结合宋元时期墓葬考古出土的行孝图,对我国北方古代瓷窑磁州窑生产之瓷枕上所绘的二十四孝纹进行解读,其中包括"王祥卧冰求鲤"、"鲍山行孝"、"孟宗哭竹"、"紫荆复萌"、"杨香扼虎救父"、"刘殷行孝"、"王武子妻"等.宋元时期瓷枕是家庭必备的生活用品,在瓷枕上绘制"二十四孝"相关内容可以起到耳熏目染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戏剧发源甚早。在唐代,已有所谓"歌舞戏"与"参军戏"。宋代有南北"杂剧"。至金、元时期,则突破宋杂剧早期以诙谐为主的程式,而发展为以人物来表演故事的戏剧,这就是金代"院本杂剧诸宫调"和元曲,即元杂剧。  相似文献   

5.
晋北道情     
张璟媛 《沧桑》2012,(3):108-110
金元时期,以宗教宣讲形式出现的晋北道情,逐步吸收北路梆子的音乐元素,并借助勾子腔表演技艺和武场音乐,走上舞台。随着受众变化,晋北道情由说唱向戏剧道情转变,褪去了宗教色彩,而更多具有戏剧特色。  相似文献   

6.
欧阳山尊  听澜 《纵横》2014,(10):37-40
今年是著名戏剧导演、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原副院长欧阳山尊先生诞辰110周年。在中国话剧史上,欧阳山尊是继第一代话剧艺术家之后承上启下、地位独特的戏剧家。他经历过30年代上海的左翼戏剧运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戏剧运动,还经历了北京人艺的创建和新时期戏剧变革,一生导演了50多台大型话剧。本期,我刊特别约请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戏剧博物馆副馆长刘琳(笔名听澜),将十年前就北京人艺创建问题采访欧阳山尊先生的录音整理发表,以为纪念。  相似文献   

7.
研究中国戏剧发展史,研究中国戏剧艺术发展的规律,研究中国戏剧美学,都避不开一个重要课题,就是中国戏剧是怎样形成的。研究中国戏剧是怎样形成的,元杂剧是这个问题的关键。因为元杂剧是中国第一批定型的、成熟的戏剧,它既集过去戏剧艺术之大成,又以自已独特的创造完成了中国人民戏剧观的根本转变,以大量的优秀创作将元杂剧推向了中国戏剧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促进了元杂剧的繁荣,奠定了中国戏剧发展的坚实基础,同时又为后来中国戏剧的发展开阔了道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元杂剧是怎样成的,是一个相当复杂的问题,既涉及到戏剧艺术本身发展的内部规律,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前后,安重根刺杀伊藤博文的故事在中国多次被改编,搬上戏剧舞台,所涉及体裁形式多样.传奇杂剧、民间说唱文学、地方剧、早期话剧均借用了这一题材,通过不同形式的加工演绎,配合推动了反清革命运动.“二十一条”交涉时期,上海主要新剧团体都编演了取材于朝鲜亡国历史和安重根抗日壮举的政治性剧目,体现出对国家命运与前途的关注.五四前夜,新剧家郑正秋也编写了相关时事剧,然而演出现场反应平淡,根本原因在于社会中民族情绪的暂时回潮.不同时期安重根题材戏剧的叙事重点,经历了从赞扬英雄义举到关注亡国过程、谴责卖国行为的变化,反映出时人对于安重根刺杀行为和朝鲜亡国原因的认知逐渐理性深入.安重根题材戏剧编演活动的兴衰,与社会中民族情绪的强弱相一致.每逢中日民族矛盾激化、对日民族情绪高涨之期,也即安重根题材戏剧编演活跃之时.辛亥前后安重根题材戏剧内容及社会反响之变迁,不仅反映戏剧自身发展阶段特点,也是窥视世风与人心所向的重要窗口.  相似文献   

9.
乔新生 《攀登》2006,25(6):159-161
本文通过对元杂剧《西厢记.长亭送别》的解读,让读者了解和掌握不同于西方戏剧的我国古典戏剧———元杂剧那集曲词、宾白、舞蹈、音乐、美术等多种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独特的民族艺术。  相似文献   

10.
<正>戏剧满族的戏剧从内容和形式上可分两种:宫廷戏剧和民间戏剧。清初,宫廷内节庆时表演的主要是歌舞。后来受到汉族戏剧艺术的影响,满族戏剧艺术逐渐有了进步和发展,宫廷戏剧也随之发生了发展。宫廷中凡遇节庆都要演戏,其形式不一,花样繁多。有连台本戏、单出戏、小戏花唱、大本戏等。  相似文献   

11.
梁晓菲 《沧桑》2008,(1):218-219
山西拥有久远而丰富的文化遗存,乐舞传统源远流长。金元时期山西经济发达,社会安定,文化繁荣,作家群体蔚为大观,演员、群众的深厚条件,使山西在元代奇迹般地孕育出元杂剧并得以迅速发展。戏曲在此得以丰满、富丽,扎下了深深的根基。  相似文献   

12.
宋代瓷枕造型与装饰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是瓷枕烧造的兴盛期 ,此时官窑林立 ,民窑四起 ,各窑口都烧制瓷枕并互为竞市 ,出现了具有广告意识的标记文字及新的风格特点。宋代瓷枕的大量发现 ,为我们了解古代瓷枕面貌及所蕴藏的文化内涵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一、宋代瓷枕的主要造型从唐代到明清 ,瓷枕的造型由单一走向丰富 ,之后又趋于单一。唐代瓷枕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 ,此时造型基本为长方形 ,只是形式上略有差别。宋代是瓷枕的兴盛期 ,瓷枕造型也特别丰富 ,总括起来 ,主要有以下几种 :1 长方形枕 :这是瓷枕最基本的造型 ,因而贯穿始终 ,并且在此基础上发展变化出其他新的造…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初,张謇在南通创办伶工学社、更俗剧场、梅欧阁、《公园日报》,对中国传统戏剧进行了包括剧场建设、人才培养、表演艺术等方面一系列的革新,对于戏剧改革,他的主张与思想都付诸于创办戏剧事业的行动中,并在内容与形式上呈现了他对戏剧艺术的独到见解。  相似文献   

14.
壮剧,一种民间传统戏剧形式,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5.
王强 《中华文史论丛》2003,(74):235-246
在我国的古典戏剧中有一种十分突出的门类,那就是水游戏。水游戏的出现要早于小说(水游传)的产生。根据史料记载,在我国元代就产生了大量的水游戏。现在可以考其名目的亦有将近三十余种。由於年代久远,大部分元杂剧水游戏都已经失传了。然而就是对於现存的这几出元代水许杂剧,亦有不少的分歧。  相似文献   

16.
李杰  尹德 《神州》2011,(2):78-78
歌剧(Opera)是将音乐(声乐,乐器),戏剧(剧本,表演),舞台美术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它是在乐队的伴奏下,由多个歌唱演员表演并演唱出来的戏剧,从形式上来说,它有声乐、器乐之分。本文主要以莫扎特的歌剧为例,较为详细的阐述其歌剧的通俗美、乐观美、戏剧美及个性美等艺术特点。  相似文献   

17.
山东博物馆收藏的元代磁州窑瓷枕中有两件最具代表性白地黑花人物故事图瓷枕。瓷枕均为长方形,瓷质较为粗糙,胎呈土黄色,为了弥补这些缺陷,工匠们便在瓷胎上施一层白色化妆土,又在瓷胎上用毛笔绘制各种花卉和人物故事图案,寥寥数笔,生动的画面跃然枕上。最后再罩上透明釉,入窑高温烧造而成。一、元白地黑花“一箭双雕”长方形枕枕长41.6、宽19、高15.2厘米。底部印有竖式双栏上莲叶下荷花的“古相张家造”窑戳,枕面以直线间饰云纹作边框,边框与开光间绘有四朵盛开的菊花纹。  相似文献   

18.
唐韧 《广西文史》2000,(1):43-44
这些年来,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配制出了各种口味:力求再现古代生活的严谨历史剧,借古讽今的历史剧,轻松调侃的纯娱乐戏说戏。《大明宫词》哪种都不是,它的目的,很明显地,唯戏剧而已,而且这个“戏剧”,概念上应属于莎士比亚时代戏剧精神的一种回归。台词与表演追求雍容华美与精致的格调,其意境浸润了莎剧那种浓郁的人文精神。也许是受了《图兰朵》的启示,打算靠拢西方古典戏剧的审美格调演绎大唐的故事吧?这是中国电视剧工作者的一次颇有想象力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正耀州窑是唐代创烧,延烧至明清直至近代的一座综合性窑场,在其逾千年的烧造史上,从唐代开始就烧造陶瓷枕,耀州窑在唐宋时期曾烧造出釉彩和造型各异的陶瓷枕,尤其在宋代至金代,耀州窑刻花工艺被今人誉为宋瓷青瓷刻花之冠,黄堡窑址出土了大量的青釉刻花瓷枕标本。通过掌握这些标本的造型和特征,与海内外公私收藏比较,可以辨识出不少造型、刻花及纹饰精湛的宋金耀州窑青釉枕。耀州窑青釉瓷枕在宋金时期青瓷中极富特色,将橄榄色青釉与耀州窑擅长的"精比琢玉"刻花工艺在瓷枕上融汇表现得酣畅淋漓。  相似文献   

20.
一直到上个世纪50年代,由于西藏社会一直处于封闭状态,其音乐也长暑期停留于固有的传统形式。从分类上看,音乐理论界一般把西藏的传统音乐分为四种类型,即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宗教音乐、戏剧音乐。此外还有一种三分法,就是将戏剧音乐归类为民间的音乐。[编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