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倪丽萍 《神州》2014,(14):13-14
《伤逝》所讲的是五四时期两个青年男女相爱最后分开的故事,文章充满了悲剧的意味。本文拟从子君是否能成为新女性入手,谈谈爱情中对话的和谐。  相似文献   

2.
“五四”新文化启蒙运动在致力于“人的发现”主题时也将女性启蒙纳入自身体系当中,然而,由于启蒙自身的一些意识形态的纰漏和女性主体意识的缺失,女性主体的树立和解放只能是启蒙者的一个现代性想象。客观上,鲁迅的《伤逝》通过涓生和子君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启蒙的徒劳与爱的神话的瓦解。  相似文献   

3.
李冉 《神州》2012,(20):8
从《伤逝》里的子君到《寒夜》里的树生,她们的心路历程唤醒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的觉醒。这两个典型的人物形象都展现出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现代性"和"中国性"特征,但树生比子君更进一步。遗憾的是,两人最终都没有摆脱悲剧的命运。  相似文献   

4.
王巍 《神州》2011,(10):12-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描写,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讽刺资本主义婚姻关系的同时,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理想的婚姻是爱情的蓓蕾所开绽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陈瑾瑜 《神州》2020,(1):7-7
从婉约爱情到苍凉人生,电影的展述很有一番深沉的味道。张爱玲小说创作于世道曲折之时,对苍凉人生的体味是不言而喻的。原著《十八春》的结局有一道光明的“尾巴”,写男女主人公走过十八年曲折的情路之后,虽然各有家庭,但还是一同去参加国家刚解放时东北的建设,化哀怨为淡泊。许鞍华导演的《半生缘》则一刀切断了它,让这个哀怨的故事彻底以宿命的结局完成“苍凉”的主题。  相似文献   

6.
王巍 《神州》2011,(23):12
《傲慢与偏见》是简.奥斯汀的代表作之一。小说以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纠葛为主线,通过对几对青年男女爱情婚姻的描写,作者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在讽刺资本主义婚姻关系的同时,借女主人公伊丽莎白之口表达了自己的婚姻观:爱情与婚姻水乳交融、不可分割;理想的婚姻是爱情的蓓蕾所开绽出来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语用学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重要工具。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飘》的会话含义,可以更加清楚地透视小说主人公的鲜明性格和爱情婚姻观,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8.
李新  徐岩 《神州》2013,(17):180-180
语用学是研究文学语言特征的重要工具。借助语用学的理论分析小说《飘》的会话含义,可以更加清楚地透视小说主人公的鲜明性格和爱情婚姻观,有助于提高读者的文学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小说集《呐喊》与《彷徨》中塑造了"五四"前后几代知识分子的群体形象,他用独到的眼光和视角写到了一群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形象。这种具有小资产阶级思想的知识分子可分为三种:革命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药》中的夏瑜;投机取巧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头发的故事》和《阿Q正传》中的假洋鬼子;消沉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形象,如《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头发的故事》中的N先生、《端午节》中的方玄绰以及《伤逝》中的涓生和子君。作者通过塑造他们的形象,写出了"五四"前后的社会现实,寄予了启蒙者对革命启蒙的厚望。  相似文献   

10.
谢建文 《神州》2014,(11):23-23
对爱情的解构是张爱玲小说的一个显著特色。在《倾城之恋》中爱情成为交易的中介,《花凋》中爱情在疾病面前褪色,《金锁记》中金钱成为感情的依托。这与作者本人冷漠的家庭与背叛的爱情经历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11.
海明威的《永别了,武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部优秀的反战小说。小说主人公亨利在战争中的痛苦经历和他与英国护士凯瑟琳的爱情悲剧,反映了战争摧残生命、扼杀人性的罪恶本质以及它给人类带来的悲剧。  相似文献   

12.
王玥 《神州》2011,(7):9-9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以青春和爱情为主题的成长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直子的每一个关联情节似乎都有所指向和预示。小说第三章中直子的第一次痛哭是故事真正开始的导火线,也是具有文本转折意义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3.
王玥 《神州》2011,(14):9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的《挪威的森林》是一部以青春和爱情为主题的成长小说。小说女主人公直子的每一个关联情节似乎都有所指向和预示。小说第三章中直子的第一次痛哭是故事真正开始的导火线,也是具有文本转折意义的关节点。  相似文献   

14.
大学时代我读过靳凡的小说《公开的情书》。小说由43封书信组成,抒写了当时一代青年对理想、爱情、事业和祖国命运的勇敢探索。我被小说中的主人公真真和老久深深吸引。1980年念大二时,又读到了金观涛和刘青峰的长篇论文《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构:一个超稳定系统》。那时候,我整天钻在故纸堆里,读完这篇论文就像呼吸到了一股清新的空气。  相似文献   

15.
郝凤梅 《沧桑》2008,(4):224-225
《李娃传》《霍小玉传》《莺莺传》是唐代传奇中成就最高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这三部皆为爱情传奇,然女主人公却有着不同的结局。其原因除了最主要的社会婚姻制度,女主人公各自的身份、性格也是其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张文君 《神州》2012,(24):10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丹尼尔创作的著名小说。福笛生动真实地描述了主人公漂流海岛、战胜困难、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本文主要分析了小说主人公鲁滨逊的创新精神和知足常乐精神,从而对创新净胜和知足常乐精神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正>一年好景君须记,行乐图是人物画的一种题材,展现了主人公的休闲生活场景。2014年12月北京匡时秋拍"古代书画"专场上,一幅周道、上睿的《李煦行乐图》以1863万元成交,成为2014年"古代绘画专场"最大的亮点。山东省青州市博物馆也收藏有一幅清代《李煦四季行乐图》,图中不但反映出主人公的生活情趣和生活方式,更因主人公与《红楼梦》中贾府原型的特殊关系,为红学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图文资料。  相似文献   

18.
李英华 《丝绸之路》2014,(18):59-60
小说《飘》和《小妇人》是美国文学殿堂的优秀之作。两部作品均由女性作家创作,并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本文从社会背景、女性主义和人物结局三方面对两部小说的女主人公进行比较,揭示小说中女性的成长历程,并对小说作了更为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19.
庞慧 《史学月刊》2008,(12):16-22
从春秋后期到战国后期,诸子对君道的探讨表现出由"道"转"术"的趋势。成书于战国末年的《吕氏春秋》中主张的君道"用非其有",为此种趋势的存在提供了鲜明例证。《吕氏春秋》对君道"用非其有"的阐说,既明显接受了《管子》、《韩非子》式的道法家言,又表现出儒家思想的强烈影响,与之前的《墨子》及后来的《淮南子》中的一些说法也有明显的相通之处。《吕氏春秋》所说的君道"用非其有",其核心是驭臣之术,强调君主应任臣之能而非自任其能,这正是战国后期诸子君道论对君主的共同要求。在战国后期,随着新的中央集权制度及官僚行政体制的形成,君主不得不将主要精力用于驾驭臣下,此时诸子君道论的关注重点转为"君术",实是此种现实政治的回应。  相似文献   

20.
马婷  马曼 《神州》2012,(21):9
《墙》是一部章显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短篇小说,作者萨特用他那富于哲学意味的叙述手法和主题思想,通过对主人公的精致细腻描写和内心的剖白,富有张力地刻画了主人公在死亡面前的无所适从,痛苦挣扎的人物形象。小说的语言描写,情节设置,象征意象以及思想主题上都与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有密切联系。这篇小说充分地展现并升华了存在与死亡的哲学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