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分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手段。在普通高中,英语课堂对分组合作学习的应用由来已久,但对于职高英语课堂,该教学策略的实施面临着诸多难题。笔者结合自身的职高英语教学经历,对分组合作学习做了大胆地尝试,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到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2.
目前,初中学生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就是小组学习。通过分组,让学生可以和同伴互相合作。小组学习的方式可以增加学生和同伴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在合作的上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本文对初中课堂的小组学习机制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小组学习是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与传统的学习方式最主要的区别体现在形式上。通过将学生分成小组,可以将学生在与同伴合作的基础上进行良性竞争,提高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通过小组合作,可以提高  相似文献   

3.
正在当前初中教学中,小组合作模式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这种方式主张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转为主动参与,提倡自主、合作、探究,极大调动了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通常我们会将班级学生分为几个学习小组,每组4-6人,由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成绩、能力等因素进行分组。一个良好的小组合作能系统地利用教学中各个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来协调,达到预设的、共同的教学目标,促进小组成员的全面发展,它是种多边互  相似文献   

4.
尹凌梅 《神州》2012,(13):140-140
小组合作学习是每个教师经常用到的一种学习方式,但如何有效却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合理分组、明确组员职责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基础;明确学习任务,避免盲目合作,是实现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关键恰当的激励性评价,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合作能力,是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法宝。  相似文献   

5.
合作探究法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方法。本文主要分析了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常会误解的三个常见问题,即误解了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合作探究学习。并提出了运用合作探究法解决这些教学问题的对策,主要从课前收集资料、合理分组、凸出学生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回归课文、小组汇报和教师评价六个方面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6.
刘俊锁 《神州》2012,(11):67-67
小组合作学习最核心的要素包括以下几点: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团队成绩为最终评价标准、以促进学生学习为教学标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要求我们在策略上需要综合利用教学活动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语言习得的特殊规律决定了在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中,学生的主动态度和积极性成为至关重要的元素。实施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主要策略:其一重新厘定英语小组合作教学中的师生关系是小组合作学习取得成功的核心;其二合理分组与科学的评价机制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保障;其三在交流中创造语言环境是小组合作学习的成功标志。  相似文献   

7.
雷进军 《神州》2012,(34):72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教师合理的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如何切实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一、分组要合理。按座位组成的小组,是较为常见的组织  相似文献   

8.
申建芳 《神州》2011,(5X):47-47
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被打破,出现了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其中,分组教学是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应用得最多的学习方式。它是一种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各因素之间的互动,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组织形式。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实际教学当中我是这样做的,写下来与各位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相似文献   

9.
季立伟 《神州》2012,(36):152-152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在地理教学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法,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将合作学习引进课堂教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完成共同的任务,既培养了学生的能力,又让学生在合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本文主要谈中学地理教学中合作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刘超 《神州》2013,(14):88-88
新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了专门的论述,还加以着重的强调,并对初中体育教师应用分组教学、合作学习等方式进行了明确规定,以期达到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本文根据近年来初中体育教学的基层工作,对实践中培养和提高初中生合作精神的教学和活动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在教学目标、课堂教学、合作精神激发等方面进行初中学生合作精神和合作意识培养工作的要点,在共同仁对此加强进一步的思考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滕志新 《神州》2020,(5):140-140
上世纪末开始的课程改革,将“合作学习”这一策略引入课堂并深得学生热爱。但是在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增强认识,强化学生间的合作,做好学生合作的引导者,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合作学习由形式到内容整齐划一,才能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12.
孙建娅 《神州》2012,(12):199-199
在数学课堂中体现刨新教育要做到:创设情景,自主学习;突出过程,激励探索;手脑并用,强化活动;分组学习,加强合作。教师必须有创新意识,彻底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教学思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刘东辉 《神州》2012,(15):185-186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教师合理的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霍玉才 《神州》2012,(7):215-215
合作学习是本次语文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已成为提高教学效率的新策略。通过合理的分组,教师合理的引导,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能够很好的提高语文教学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胡振宝 《神州》2013,(6):79-79
新课程标准倡导,小组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重要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其高效性,已经受到越来越多老师的青睐,并且有意识地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去。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对这种学习方式进行了许多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同时在实践过程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必要的组织、流于形式、学生缺乏必要的认识、小组合作学习成了个别学生的"一言堂"等等。本文将从学生和教师两个方面分析产生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参与性水平不均的原因,然后从小组合作的前提、重点、关键、基础和保障5个方面来提高信息技术课小组合作学习的学生参与性水平,希望为今后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的提高提供一些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6.
张茉莉 《神州》2012,(18):173-173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改变,而小组合作学习则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主要学习形式。数学合作学习提倡的是“团队精神”,即师生分工合作,协同作战,共同完成数学课堂的学习任务。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体意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交往技能,更有利于面向全体学生,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从而达到“在合作中学会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合作”的目标,所以将合作学习形式纳入数学课堂中,就成为了新课程的一个亮点,也是现代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田富 《神州》2014,(3):176-176
新课程理念中,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是常用的一种学习形式。它建立在小组成员间的互帮互助、共同协作、共同探讨来解决问题,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本文主要探讨了在小学数学中应该如何将小组合作学习落到实处,发展学生个性。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改革之后,提倡小组合作学习的新学习方式。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主要是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习,小组成员在交流中互帮互助,最后整理出全组成员均难以解决的问题。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有效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合作精神,还可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成绩。本文将对小学语文教育中的合作精神进行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研究和分析,提供建设性意见,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何明义 《神州》2020,(6):191-191
《新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纲领性文件,对基础教育的质量和规范与否起着保障作用。新课标中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合作学习作为三大学习方法之一,是新时代学生需要掌握的技能,却也是学生欠缺的能力。如何将合作学习的概念深入至教学中,并构建起适合生物教学理念的合作学习方式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作为本次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有效学习方式之一,因其具有使学生优势互补、形成良好人际关系,促进学生个性健全发展的优点,越来越多的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采用这一方法。但是,我们在教学实践及听课活动中发现,真正要将小组合作学习行之有效地开展,绝非易事。有些小组合作学习的问题、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等等。导致这种低效的真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