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臧慧 《神州》2013,(3):30-30
维吾尔族的舞蹈最具新疆音乐特色,内容丰富多彩,舞姿矫健柔美,体现一种热烈奔放的柔和美感。维吾尔族的舞蹈以它细腻深情的舞蹈肢体语汇,展示出维吾尔族人民乐观的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本文通过对维吾尔族舞蹈分析体现出了维吾尔族舞蹈在新疆群众文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张建龙 《丝绸之路》2009,(22):67-68
起源于牧童赶狼的武山旋鼓,从最初的自卫逐渐发展成为了集祭祀、驱妖避邪、喜庆丰收等为一体的民间艺术奇葩。旋鼓根据不同的鼓点节奏,展示不同的舞姿和造型。在历经岁月的沉积后,逐渐形成了狮子滚绣球、烟雾缠山、二龙戏珠、太子游四门、五凤朝天飞、十字梅花、齐王乱点兵等表演套路。  相似文献   

3.
崔娟 《神州》2020,(1):37-37
芭蕾舞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高雅的舞蹈形式,因其曼妙的舞姿以及高超的舞蹈技艺受到了广大观众的喜爱。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在精美的芭蕾舞艺术的背后是不断的练习与提升。因此,芭蕾舞教师要明确芭蕾舞训练的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舞蹈技能。本文分析了芭蕾舞基本功训练的内容,并探究了训练的方法,以便提升芭蕾舞训练的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慧 《敦煌学辑刊》2019,3(3):121-125
敦煌石窟考古开启了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精神交汇的新篇章,其影响体现在多个层面。敦煌舞作为一种吸纳敦煌壁画人物舞姿为基础创作的古典舞种,它的文化品格和精神内涵充分说明敦煌文化对现代舞蹈艺术发展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生殖崇拜是担经挑舞蹈的永恒主题。文章以生殖崇拜为主线,结合民俗学、神话学、人类学、舞蹈学等学科的相关知识,从担经挑的舞者、舞姿、经文、花篮四个角度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担经挑舞蹈中的生殖崇拜内涵。这一研究,将对民间艺术诸多相关学科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吕玥 《神州》2013,(10):216-217
敦煌舞是中国特有的、被复活的古典舞,而民族舞是世界共有的,每个民族都可创造的舞蹈。本文在舞蹈审美视觉下,对敦煌舞和民族舞在形象性、造型性、感染性、创新性上相同点的论述,阐明了在舞蹈审美中两种舞蹈的相同点。以使人们在欣赏舞蹈的时候,能对其中的相同有感性的认识和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7.
花鼓灯     
正花鼓灯,是流行于安徽省淮河流域的一种以舞蹈为主要构成部分的综合性艺术形式,是有歌、有舞、有锣鼓等打击乐演奏、有情节的简单小戏,表演风格富有浓郁的乡土气息,音乐源自民歌,题材广泛,节奏多变,舞蹈动作洒脱,瞬间舞姿复杂多变,是比较系统完整的民间歌舞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8.
<正>"拉花"流传于太行山区井陉县境内,关于拉花的起源已无文字可考。但长期以来,井陉拉花以她极具表现力的舞姿、小调和节奏,深受群众喜爱。50年代以来,被舞蹈界誉为河北省最有代表性的四大民间舞蹈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龙门石窟中唐代典型性舞蹈造像为例,重点分析"伎乐人"、"飞天"和"天王力士"造像,通过对造像的造型分析和图像学解读,系统地整理出唐代石窟舞蹈造像的形态特点、动律特征以及舞蹈审美的意向表达,挖掘石窟舞蹈形象中的创造价值。  相似文献   

10.
1985年6月,宁夏盐池县苏步井乡窨子梁发掘的唐墓中,出土了两扇雕有胡旋舞的石刻墓门。这在唐代墓葬中尚属首次发现。单扇石门呈长方形,长88厘米,宽42.5厘米,厚5.4厘米。上下有圆柱状榫,两扇门面闭合处各有一孔,出土时用铁锁锁扣。门正面凿磨光滑,各雕男舞伎一人。舞者深目高鼻,虬须鬈发,胸宽腰窄,上着窄袖衫,下着短裙,足登长筒靴,旋身扬臂舞蹈于一圆形毯上。舞姿造型略有不同,左边舞伎侧身回首,左脚立圆毯上,右腿后屈,左手微微上举,右臂屈至头顶,右侧舞伎右脚  相似文献   

11.
鄂西土家族民间舞蹈肉连响与佛教关系密切。它延续古代巴人军乐舞遗风,融会打莲湘的动律节奏,秉承“泥神道”的舞姿形态并吸纳莲花落的曲调唱腔,体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源性和承继性特征,具有很高的文化研究价值,理所当然成为我国南方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2.
董询 《神州》2014,(8):72-72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等领域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多元文化的理念被越来越多的国家和人们接受。在我们舞蹈艺术教学中,“尊重艺术,理解多元化”成为我们舞蹈教学的目标,这说明,在舞蹈艺术教学中,要尊重艺术家的创造劳动、尊重艺术作品。通过学习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的作品,感受舞蹈的风格和情感。多元文化的教育理念要贯穿在整个舞蹈艺术教学中。  相似文献   

13.
刘春艳 《东方收藏》2024,(2):115-117
陶俑和壁画是中国文物宝库中的两朵“奇葩”,极富表现力的特点使得陶俑、壁画类舞蹈能够跨越千年展现在今人眼前。文章在艺术考古视域下对陶俑、壁画类舞蹈的艺术风格进行探析,探寻古代舞蹈创作的发展与特点,总结不同时期舞蹈创作的不同风格,并解读陶俑、壁画类舞蹈创作原素材,为融合陶俑、壁画类舞蹈元素的创作探索与实践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神州民俗》2007,(8):16-16
大朗镇大井头社区龙舞。民间又叫“耍龙”,形式品种多样。它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布龙的主要艺术特征,整个舞蹈有龙出洞、龙抢宝、龙背剑、龙叹气、龙砌塔、龙抱柱、黄龙滚、倒挂金钩、太子骑龙等舞龙套路,舞者动作矫健,舞姿变化多端,技艺娴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张捷 《神州》2011,(26):188-18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反映其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而服饰也是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只要一穿上舞服,就已经具备了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纵观舞蹈艺术实践更加印证了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服饰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不同特性的舞蹈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呈现舞蹈作品的风格性,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而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构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本课题主要从探索传统服饰与舞台服饰的有机结合入手,阐释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服饰的地位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朝鲜族民间舞蹈《剑舞》,又称《剑器舞》、《黄倡郎舞》。原为男性舞蹈,在长期流传中,逐渐衍变成女性舞蹈。表演形式很多,一般为四人舞。舞者头戴战笠,身穿战眼,腰缠钱带,手持短剑。剑柄与剑体之间有活动装置,可以自由甩动、旋转,发出有规律的音响,与舞姿相谐,形成一种战斗气氛。表演程序大体是,短剑先置于台上,舞者两两相对跳“序舞”,后拾剑在“燕风台舞”(前后弯腰并飞速转动身体)的旋律中结束。舞蹈风格端庄、典雅,并有一种战斗气氛。音乐以“打令”曲调与剑声结合,浑然一体,独具异彩。另有“寺党”(流浪艺人)流传…  相似文献   

17.
苏索南 《神州》2011,(8X):246-246
在艺术的百花园中舞蹈艺术是其中的一朵小花,然而它以艺术化的人体动作,即通过人体富有协调性、韵律感、审美化的动作、姿势、造型、动作组合和动作过程来表达人们内心情感,即是人类审美意识和情感表达在人体动态形式中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18.
刘成骥 《神州》2012,(14):17+25-17,25
作为一项新兴起的群众性的全民健身运动,广场舞受到越来越多群众的青睐,从小学生、青少年到中老年,都积极加入这一健身热潮,其对社会文化发展、民俗风情引导、公民道德建设及社会和谐都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广场舞中尤其以排舞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这一群众性舞蹈以易学、简单而大众化的舞姿,以老少皆宜且通俗的音乐,以露天宽敞清新的场地,以零门槛的参与方式与健身遵旨,得到越来越到群众的参与与支持。  相似文献   

19.
张捷 《神州》2011,(11):188-189
服饰是人类文化的显性表征,在生活中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也是人类物质文明的标志,是反映其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实物资料,而服饰也是舞蹈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舞蹈表演中舞者只要一穿上舞服,就已经具备了最为直观的形态特征。纵观舞蹈艺术实践更加印证了: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因此在舞蹈作品创作中服饰设计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不同民族不同人物不同特性的舞蹈必须靠舞蹈服饰的烘托才能呈现舞蹈作品的风格性,舞蹈作品才得以升华、更趋完美。而舞蹈表演与舞蹈服饰二者的有机结合才是构成完整的舞蹈艺术形象的重要手段。本课题主要从探索传统服饰与舞台服饰的有机结合入手,阐释在舞蹈作品中舞蹈服饰的地位与创新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在左江花山岩画数千个人物图像中,有不同的图像形态与类型,而且还有不同的舞蹈队形,它们各具特色,各有寓意,各具作用。花山岩画的舞蹈性质,属于具有原始形态的祭祀性舞蹈,摹仿青蛙跳跃的舞蹈源于骆越稻作农业的生产方式和对青蛙的崇拜,其基本舞蹈动作是通过特定的舞蹈组合或队形在行进中反复举手、摆手、手诀、蹲足、跨步、跳跃等语汇来完成。这种以举手蹲足动作贯穿舞蹈始终、具有强烈节奏感的拟蛙舞,创造出特征鲜明的艺术意境,在音乐舞蹈艺术方面具有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