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桂娟 《神州》2014,(9):89-89
民族舞蹈教学是保护和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在教学中除了针对技术层面的动作训练外,还要结合特定的文化内容进行讲解。为此本文从文化特色、民俗情景、动作剖析三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论述,并在第四部分对教学方法的强化也给与了必要的论述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韩卓 《黑龙江史志》2013,(14):30-32
简述黑龙江自清朝开始正式成为行政区划名称,到共和国成立后现今黑龙江行政区域形成所经历的一系列变化过程及其原因,包括黑龙江省行政区域的产生和清代的行政建置、中华民国时期、东北沦陷时期(1931年至1945年)、解放战争时期(1945年至1949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基本变化情况5部分。  相似文献   

3.
李舒婷 《沧桑》2011,(1):106-107
本文对2007~2010年中国国内传播心理学的主要论文进行梳理,并进行了分类总结。首先对传播心理学的学科归属进行了讨论。其次,梳理了近三年来的这一方向论文研究的主要趋向,有三方面内容:第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传播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研究内容和空间。第二,传播心理界开始逐渐关注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第三,在广告和品牌经营方面不断推陈出新,细化分析受众心理。这些研究成果都体现了我国社会发展的现状和特性。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学术界,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发展观演变,有"三阶段"说,也有"四阶段"说。如《当代中国史研究》2005年第1期发表的赵凌云、张连辉的《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与发展模式的历史互动》(以下简称"赵张文")一文就持"三阶段"说。他们把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演变划分为三个时期:1949~1978年间形成和发生作用的发展观为第一代发展观,其特征被概括为经济增长导向型;改革开放以后直至1994年这一阶段为第二代发展观的  相似文献   

5.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外交成果丰硕,不但形成了完整的战略布局,而且正处于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周恩来就将文化外交实践称为对外文化交流,并将其视为外交工作的一翼。70年来,文化外交不但有对国家整体对外战略思想和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的传承,更有战略、政策和实践的创新。战略传承体现  相似文献   

6.
陈小定 《神州》2014,(3):28-29
黄梅戏作为我国五大戏曲之一,是民间艺术的一朵奇葩。随着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度越来越高,政府和学者都在关注民族文化的命运,黄梅戏艺术研究成为当前学术界研究热点之一。学术界对黄梅戏的研究成果也颇多,本文主要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研究"黄梅戏"的相关论文和著作从五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与述评,包括黄梅戏的历史渊源探讨、黄梅戏文化内涵与审美特征研究、黄梅戏保护与传承研究、黄梅戏文化变迁的研究、传承人的坚守与黄梅戏艺术发展研究。通过对黄梅戏文化的思考提出了对黄梅戏艺术的调整与重构。  相似文献   

7.
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基本完成和新一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之际召开的,它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轮修志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第二轮修志工作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8.
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基本完成和新一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之际召开的,它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轮修志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第二轮修志工作作出部署。  相似文献   

9.
刘扬忠 《古籍研究》2000,(4):1-4,26
这里所说的新时期,指自1978年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时间。中国近代以来学术文化的兴衰,总与百年间国家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变化密切相关,因而这一政治、经济上的新时期,也给古典文学学科(包括宋代文学及宋词的研究)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促使它再度繁荣,并在学术上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所谓“新”,是相对“旧”而言。不了解“旧”时期的情况,就不知道新时期宋词研究新在哪里。二十世纪宋词研究史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一、世纪之初至五四运动之前,为起始阶段;二、五四新文化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为兴盛、发展阶段;三、从新中国成立至1978年,为学术一统化阶段;四、从1979年至今,为复兴、繁荣和学术多元发展阶段。现在先来简略回顾前三阶段、尤其是第三阶段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读了《当代中国史研究》2006年第2期刘维芳撰写的《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的历史经验》一文,笔者深受启发。但对该文(主要是第一部分)有一点补充意见,提出来供研究参考。文章所述“强调对干部的文化和专业教育”部分,是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然而对建国初期大量吸收和培训干部(特别是地方干部)文章却没有涉及。该文一开始就说,作者论述的只是“如何使原有的干部队伍适应新中国的新情况”,这当然并无不可,但命题为“新中国建立初期干部队伍建设”,这就难概其全了。即  相似文献   

11.
杨梦琦 《东方收藏》2022,(7):103-105
随着近年来社会各界对传统文化、传统手工艺传承和弘扬的愈发重视,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与兴盛为其提供了新的平台,大漆工艺同样随着这股浪潮,逐渐进入广大人民群众的视野中,其传承方式的区别与联系和这项古老工艺的未来息息相关。本文通过探索新中国成立前后大漆工艺不同传承方式的出现与发展,浅谈它们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思考其对大漆工艺传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锺翰作为从旧社会进入新中国史坛的学者,其学术路径与风格在新中国成立后自觉不自觉地也发生了诸多变化。他在民国时期逐渐走上考证之路,无论文献研究还是史实研究,都偏重考据。从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他学习并开始依据唯物史观研究历史,注重从总体上剖析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理论分析比以前增强。他的这一研究路径的转变是终生的,此后他虽然也写作纯考证性的论文,但以唯物史观为指导则是他学术研究的首要原则。其学术路径的转变具有代表性,这对理解和认知中国近现代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3.
康冀民 《百年潮》2010,(11):51-56
2010年7月,我对几位八九十岁的老外交家和夫人进行了采访,了解到新中国成立之初阎宝航在外交部工作的情况。阎宝航不但在新中国成立前是一名“无名英雄”,在新中国外交战线上也是默默耕耘,作出了重要贡献,不愧是新中国外交礼仪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14.
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共十六大以来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当前和今后国史研究所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国史研究可以通过总结其中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反过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也为国史学的发展和繁荣提供了新的契机。有鉴于此,当代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研究室于1月25~27日在京联合举办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国史研究”专题研讨会。现将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们的部分发言及提交的论文分两期摘登,以飨读者,并以此纪念毛泽东同志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发表50周年。  相似文献   

15.
书讯     
《中国西藏》2001,(6):62-62
《西藏柒佰年》 这是一部关于西藏地方史的文集,共三册六章,该书编委会收集了十几位藏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近百篇论文,按年代从元代至新中国成立,西藏和平解放编排。文章论述了元、明、清代及民国时期中央政府是如何管理西藏的,如军政机构、户籍管理、经济政策,以及对该地区  相似文献   

16.
论文通过历史学文献方法和人类学多点田野调查的结合,论述了马来西亚拿督公崇拜的起源、演变和现状。研究认为:拿督公崇拜是一个跨族群的多元文化的复合体,其中最主要的三个文化因素是源于中国的土地神信仰、马来人的克拉末精灵崇拜以及伊斯兰教的圣者崇拜。在拿督公崇拜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发展中,我们既可以看到这些宗教因素的跨族群的传承,也可以发现他们的不断演变——体现在各因素内涵的再概念化、再诠释,以及因素之间关系的再整合。这个特殊的崇拜揭示了马来西亚华人发展其宗教信仰和文化认同的独特方式——一方面是对中国文化的传承和对其他文化的借鉴,另一方面则是在与本土其他族群的互动过程中对各种文化进行融合和演变。  相似文献   

17.
孙毅 《文史月刊》2012,(7):21-25
中国同以色列作为两个千年古国,由于其所处环境、历史轨道不一,也就孕育了完全不同的文化。而两国的文化,又对两国的外交走向产生了影响。本文从文化视角出发,探寻在中以关系发展中文化的影响因素,以期为中以关系的良性发展再添助力!本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分别介绍中以文化;第二部分以时间为轴,简述了新中国成立后中以关系演进史;第三部分则是通过对前两部分的整合,发现文化在两国交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展开对中以关系的文化思考。最终,总结出了下一时期我国在对待中以关系上应该注意的几点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基本完成和新一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之际召开的,它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将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轮修志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第二轮修志工作作出部署。因此,  相似文献   

19.
全国第三次地方志工作会议,是在新中国第一届修志任务基本完成和新一轮修志工作即将启动之际召开的,它也是新世纪第一次全国地方志工作会议。这交会议将对新中国成立50年来第一轮修志工作的经验进行总结,并对第二轮修志工作作出部署。因此,它具有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相似文献   

20.
渤海陶器研究 ,是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从事渤海文化研究的学者们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根据新中国成立以来的考古发掘资料 ,对渤海陶器进行分类、分期方面的系统研究。并在分期的基础上 ,将渤海陶器的传承渊源分为粟末系、黑水系、高句丽系、中原文化系等 4个主系来进行科学研究 ,期望引起学术界对渤海陶器的进一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