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钱大昕是清代的汉学大师,乾嘉学派的巨子。他在《潜研堂文集》和《十驾斋养新录》中对文字在传统语文研究中的重要作用、《说文解字》的诸多义例、文字学史上的诸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书籍、俗字等多有精彩论述,对清代文字学尤其是《说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相似文献   

2.
正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所以从前把"文字学"称"小学","小学"之名即由此而得。小学附庸于经学,以经学为大学,因此,"小学"在古代就是古汉语文字学,即语言文字学,分音韵、文字、训诂三类。  相似文献   

3.
钱玄周曾为考古学家何士骥题联司绍先师何士骥(1893一1984)浙江诸暨人,号乐夫。早年在清华研究院随同学大师王国维(1877一1927)习文字学及考古学,著述甚富,学识渊博。其后执教于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北平研究院历史考古组多年。抗日战...  相似文献   

4.
陈燕文 《沧桑》2008,(1):108-109
王国维是我国近代学术界的大师巨子。他在哲学、经学、史学、美学、文学、戏曲学、考古学、文字学、教育学等许多领域,都取得了超过前人的开拓性、创新性、奠基性的成就,为中国学术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本文就王国维的学习思想中的学习方法从博专兼顾、实事求是、分析比较、大胆创新、向师友学习等五个方面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5.
陶易 《文史天地》2012,(1):45-47
黄侃(1886-1935年),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章太炎的入室弟子。黄季刚先生在小学(文字学、训诂学、音韵学的总称)与经学方面博学多通,是近代名副其实的国学大师。其生平学问早由其师友和门下弟子加以总结评述,结集为《量守庐学记》出版。本文主要选取他平生的几件逸事,展现其过人的才情和不羁的个性。  相似文献   

6.
碑刻研究序     
碑刻是我国古代记载史实,保存和传播文化的特殊版本,它具有极其重要的史料价值,对史学、考古学、文字学、文化艺术等学科的研究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碑刻还是我国重要的艺术形式.古代的石刻大师们将画家的画稿或书法家的手迹依原作维妙维肖地镌刻在石碑上,不仅可供人们学习、鉴赏,且其本身就是一种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7.
<正>黄侃(1886—1935),号季刚,是生于成都的湖北蕲春人,他有两个名头很响的称谓:"辛亥革命先驱"和"国学大师"。说他是"辛亥革命先驱",因他1910年回到湖北老家蕲春组织"孝义会",鼓动革命,响应者上万人。武昌首义失败,  相似文献   

8.
莫友芝年谱     
前言莫友芝(1811—1871)是我国晚清著名的学者、诗人和书法家。是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文化的开拓者之一。他博学多才,通晓文字学、音韵学,精研版本目录学。其文字学  相似文献   

9.
<正>四、花货大师朱可心1.云龙壶(图6),近现代紫砂花货大师朱可心的作品,盖印"可心",底印"朱可心",色泽紫红。云龙壶以传统的鱼化龙壶为基型,将鱼化龙壶原有的旋转云水纹变为云彩纹,嵌盖变压盖,龙尾改为飞把。云龙壶壶面浮雕起伏的彩云,两条巨龙在云间翻腾,神态矫健,恰似东方巨龙苏醒,搏击九天。龙  相似文献   

10.
《说文解字》省声类字疑误析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我国的第一部汉字字典,也是我国的第一部文字学专著。这部书从其面世至今,在我国的文字学史上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历代不少文字学家,将其视为从事文字学的入门之书,并对它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之句读、作注、义证、定声,写了不少巨著。到今天,《说文》这部书,仍对我们的文字学研究工作,起着重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说文》的内容十分丰富,而其中最重要而应当特别指出的有两条:其一,是许慎透过对规模宏大的汉字字库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创立了汉字以部别居的分类方法,使数以万计的汉字从杂乱无序的状态,走向系统化、规律化;其二,许慎于《说文》中,首用“六书”方法,对九千余个汉字的小篆形体构造逐一进行分析研究,使“六书”之说从抽象的理  相似文献   

11.
清朝末年,章太炎先生曾流亡日本从事反清活动,他在东京的主要工作是主编同盟会的机关报《民报》。太炎先生是位革命家,同时也是一位饱读诗书的国学大师,他精于小学(文字学),兼治佛学。有一段时间他曾想去印度游学,甚至设想过组织百名精通佛学的和尚去印度,把佛教重新传回佛教的发源地印度。 1908年时,章太炎一面在东京办报,一面利用空闲时间在《民报》社内讲学。这时他计划由他主持组织人翻译两本外国人写的佛学研究著作,但一试译就发现这两本书牵涉到写作佛经的原始文字梵文,内容很不好懂。对学术研究一丝不苟的太炎先生…  相似文献   

12.
从文字学角度看"龙岩",追本溯源,研究"龙"、"岩"二字的字形演变,探讨其本义并阐释其得名之缘由。通过解字说文,揭示"龙岩"这一地名和"龙文化"的密切关系——"龙"字地名是"龙文化"的重要载体,更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当代著名语言文字学家徐复教授,在文字、音韵、训诂、校勘、方言等学科方面,造诣精深,多有创获,历年所撰语言文字学文章积尺盈箱,经其高弟吴金华副教授搜集、编纂,今辑出48篇,为《徐复语言文字学丛稿》。全书以类相从,分为六组,内容简介如下: 一组8篇,为考证文字之作。先生早岁师从著名学者黄侃(季刚)先生,又曾向国学大师章太炎先生问学,专治乾嘉以来朴学家的著作,深得其中个味。早年所撰《镏刘刘留四字释》一文,就得到章先生的肯定,刊用于《制言》半月刊第17期。《歹字源出藏文说》、《歹字形声义及其制作年代》等,也得到李时纯教授等的赞同。  相似文献   

14.
陆其国 《百年潮》2013,(2):62-63
吴清源是著名的围棋大师,梅兰芳是著名的京剧大师,两位在各自领域创造奇迹的大师初次会晤,却一见如故,交谈甚愉,无论对棋道还是对京剧艺术,两人都有许多共鸣之处。  相似文献   

15.
清代史学大师章学诚在其代表作《文史通义·易教上》开篇首句即言"六经皆史",这四字已成为当今学界关注的学术命题。而关注的焦点则基本集中在两个问题上。  相似文献   

16.
《西藏人文地理》2016,(4):22-24
正5月18日,是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世界首个以牦牛为主题的专题馆——西藏牦牛博物馆开馆两周年之际。两年来,这里接待了国内外观众10万余人,被誉为雪域高原的文化地标。来自河北的参观者廖新华之前对牦牛了解不多,观展后惊呼"大开眼界"。为何要建一座博物馆?博物馆"感恩牦牛厅"墙壁上的两句话,诠释了藏民族与牦牛的关系。一句是"没有牦牛就没有藏族",十世班禅大师生前如是评价;一句是"凡是有  相似文献   

17.
在民俗学与语言文字学交叉研究历代碑刻方面,水利碑是一种合适的对象。民俗学运用文献法和田野作业法对水利碑开展个案研究,通过自下而上的考察,揭示在我国长期运行的文字传统和民俗传统中,特别是在华北地区,水利碑怎样成为农民与自然灾害相处的"弱者的武器"。水利碑处于政府管理与民间自治管理的表层,其深层是农民将管理水渠流域之"形"、管理水日权威之"符",与合理分配用水的社会公平之"义"合成宇宙观,指导民间公平用水,结果是实现了国家水治与民间水治的互补。民俗学和语言文字学合作的碑刻研究能补充为经史典籍所不记载的传统民俗文化成分,获得民俗学或语言文字学单独从事碑刻研究所不能获得的新认识,因此双方可以共同拓展碑刻研究的方法论。  相似文献   

18.
曾晓洁  阳旖晨 《沧桑》2009,(4):202-203
文字学主要研究文字的形体构造及发展演变,文字学知识是指导识字教学的根本工具。充分利用汉字的形体构造,既容易做到形音义结合,实现识字整体化,又能有意识地先学独体字,实现识字系统化。而从历史的角度关注汉字形体的演变,则有助于弄清繁简、古今、通假等特殊的汉字现象,避免教学当中的可能误读。  相似文献   

19.
<正>太平天国石刻艺术包含两大类:以文字为主的石刻即我们所说的碑刻;以及以石兽及建筑装饰石刻为主的造型艺术石刻。碑刻是研究历史学、文学、文字学极其宝贵的史料。谈到太平天国碑刻,我们不得不提到现藏于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  相似文献   

20.
张徽 《中国地方志》2020,(5):115-117+128
谢灵运《山居赋》中"慕椹高林"一语难解。"慕"各注本均未解释,按"慕"当通"募",意思是求取(菌菇),求取的方法是伐倒树木人工培育。据此知,中国浙江一带的民众在南北朝时已经开始人工培育菌菇;"椹"指菌,通"蕈",这种通假在近代浙江方志中还能看到,现代南方方言中仍有留存。除"椹"之外,文献中"蕈"的音近假借字还很多,文章试从文字学的角度分析这些通假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